立足提升教师资格证通过率的高师院校小学教育学“课证融合”实施策略探索

2024-08-07 00:00:00王永丽何赪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20期

[摘 要] 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对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小学教师的培养和选拔工作也日益重要。教师资格证作为教师行业从业的必备证书,其通过率的高低是评估高师院校教师培养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为全面提升高师院校教师资格证通过率,各院校必须积极推进师范专业的相关课程与教师资格证“课证融合”的进程。小学教育学课程作为高师院校师范专业核心课程实施“课证融合”的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旨在通过分析小学教育学与教师资格证“课证融合”的现状,结合从事小学教育学课程教学的实践经验,探讨高师院校小学教育学课程与教师资格证“课证融合”的实施策略,以期提高高师院校小学教师资格证的通过率。

[关 键 词] 小学教育学;教师资格证;“课证融合”;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0-0145-04

教师资格证是师范类专业学生从事教师职业的必备证书,是教师行业的准入门槛。教师资格证通过率是评估高师院校教师培养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2017年10月,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附件2《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明确指出:就业质量层面,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不低于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平均水平,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比例不低75%,且主要从事教育工作。该文件对高师院校的培养质量下达了最低指标,是对高师院校办学质量的最新要求。因此,高师院校要进行师范专业认证,就必须全面提升师范专业学生教师资格证的通过率。

小学教育学课程是高师院校师范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内容在小学教师资格证笔面试中占据大量分值,系统掌握教育学学科知识,对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至关重要。因此,要将小学教育学课程与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紧密结合,也就是要进行“课证融合”。所谓“课证融合”是指课程的设置要与职业考证相对应,教学内容和考证内容一致,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就能直接参加相关职业证书的考试。实施有效的“课证融合”,既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综合素养,还能够帮助学生考取教师资格证,促进就业。

“课证融合”从内涵来看,一方面是指课程内容要与证书考试内容一致;另一方面是指课程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素养等目标与证书考试所考查的知识、能力、素养目标一致。

一、小学教育学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基本情况

(一)课程考核内容多、范围广、覆盖面大

如表1所示,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分为笔试与面试两个环节,笔试科目有两科:分别是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面试则主要由结构化问答、试讲以及答辩组成。每个环节考查内容如下:

小学教育学学科知识在教师资格证笔试两个科目中都有考查且都占据了较大的分值比例,具有考查内容多、涉及范围广、覆盖面大等特点。教师资格证的笔试环节中,综合素质考查模块有职业理念、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基本能力以及文化素养等几个方面,其中教师职业理念、法律法规以及职业道德完全属于小学教育学的课程内容,分值占比40%。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查模块有教育基础、学生指导、班级管理、教学以及学科教学设计,其中教育基础、班级管理、教学以及学科教学设计与教育学理论知识息息相关。在教师资格证面试中,小学教育学课程中教育理念和方法也蕴含在其中。由此可见,小学教育学课程内容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提升教师资格证考试通过率的关键科目。

(二)考试难度逐渐加大,注重对知识运用的考查

综合近五年来的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情况,发现其中涉及教育学内容考查的难度逐渐增大,以往主要考查较为宏观的知识点,近两年考查的知识点越来越微观,更加重视细节。以往根据教师资格证考纲可以预测的考点现在也往往难以把握,随着教师资格证国考的不断推行,以往考过的知识点越来越多,为避免重复考查内容,将会越来越细节化,这对于高师院校学生来说,意味着考试的难度不断增大。另外,近几年的考试越来越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的考核,以往考生只要认真背诵便可以顺利通过考试,现在考生不仅需要背诵,还需要深刻理解知识,能够运用知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更高。

二、高师院校小学教育学“课证融合”实施现状

(一)“课证融合”在课程目标层面的问题

高师院校的小学教育学课程立足学生毕业后将要从事的教师职业,围绕小学教师相关职业标准设置课程目标,主要从师德、知识、能力、综合素养等层面设置。实施“课证融合”要将小学教育学课程目标与教师资格证考证目标有机融合,但目前很多高师院校在小学教育学“课证融合”实施过程中存在目标定位不清晰、不明确的情况,只是机械地将考证目标添加到课程目标当中,认为小学教育学课程是在实现原有课程目标的基础上,适当兼顾考证的需求,将教师资格证考证目标看作是小学教育学课程目标的附属品,并没有深入分析小学教育学课程以及教师资格证在目标层面的契合点与一致性,因此,必须根据“课证融合”需求重新设定课程目标。

(二)“课证融合”在课程内容层面的问题

大部分高师院校小学教育学课程内容主要是以教育学发展脉络为主线,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各项工作内容为主题章节展开教学,以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为目标,由此可见,小学教育学课程内容学科逻辑体系是比较严密、完整的。而教师资格证所使用的学习资料是以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为准进行内容组织与编排的,完全服务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目标是帮助学生考证。因此,在“课证融合”课程内容方面就出现了问题,“课”与“证”在内容上逻辑体系不一致,既要兼顾学科逻辑体系,又要兼顾学生考证,这给授课教师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三)“课证融合”在课程实施层面的问题

为了全面提升教师资格证通过率,大部分高师院校小学教育学授课教师已经开始进行“课证融合”教学的探索与实施,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例如,“为证而课”,摒弃原来的课程教学逻辑体系,完全以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为准,采用教师资格证相关讲义及材料展开教学;“课证分离”,把小学教育学课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课程不做任何改变,另外一个阶段单独开设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课程,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这些不良的倾向会导致顾此失彼的结果。

小学教育学课程教学大多以讲授法为主,教师在“课证融合”实施过程中更加重视教育学学科知识的传授,课堂活动也多是知识问答,对于学生教育教学综合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培养有所忽视,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课证融合”实施效果有待提升。

(四)“课证融合”在课程评价层面的问题

目前,高师院校小学教育学“课证融合”还面临课程评价方面的问题,很多授课教师还没建立既能兼顾“课”又能兼顾“证”的综合评价方案。一些授课教师并没有将教师资格证的考试方式以及考试内容纳入课程评价中。而且大多数高师院校小学教育学课程考核评价仍然是以纸笔测验为主,重视总结性评价,缺乏对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关注。例如,利用教育学知识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或者利用教育学知识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在以纸笔测验为主的课程评价中,学生想要获取好成绩,只需单纯背书即可获得,因此,大部分学生考前突击背诵、机械记忆,并没有真正理解与掌握知识,考试结束后,很快便遗忘,达不到掌握要求。

三、高师院校小学教育学“课证融合”实施策略

(一)结合“课”与“证”需求,明确课程目标

实施“课证融合”,要将课程所要实现的目标与考证目标相结合,先明确学校定位以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类专业主要为地方培养师范类人才,各高师院校会因地制宜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因此各个高师院校的培养方案都不尽相同。但高师院校对于师范生的培养基本都会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将来从事教师职业应具备的师德、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师职业应具备的专业能力以及良好的身心素质。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外,在制订课程目标时,教师还要认真研读教育部出台的《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对接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该文件对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职业标准能力做出明确规定,文件指出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应具备的能力主要有四个方面:师德践行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综合育人能力以及自主发展能力。

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指出,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从事教师职业所必需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基本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具有从事教师职业所必备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和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2)掌握教育教学、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并能正确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3)具备学科教学能力,掌握拟任教学科或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掌握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在教学实践中正确运用。

结合笔者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发现目前高师院校在设置小学教育学课程目标时,对学生的师德、职业理念、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层面的目标有所忽视,因此教师要明确自身学校定位以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职业能力标准以及教师资格证考试标准,确定课程在师德与职业理念、专业知识以及专业能力、综合素养等方面的具体目标。

(二)兼“课”顾“证”,调整优化课程内容

结合教育学学科知识脉络以及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调整教育学课程的内容,在不影响教育学逻辑体系的前提下对内容进行整合,梳理出一条清晰的逻辑线,按照学科逻辑进行授课,在授课的过程中要结合小学教育教学案例与实践,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的联系,丰富教育教学理论。同时要在授课的过程中结合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突出重点与难点,如将教师资格证历年考试真题以及相关案例融入授课内容中。

教师资格证考查内容多且细致,在小学教育学授课过程中由于课时有限,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这种情况下,授课教师可以利用云班课、学习通等线上教学平台进行补充,如通过上传微课小视频、阅读链接以及拓展作业等形式对内容进行补充,丰富课程内容。

在小学教育学课程授课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关注教育热点话题以及新出台的教育各项相关文件,紧跟教育时政,在近几年的教师资格证笔试考题中都涉及了新出台的一些教育政策和文件,如近几年国家出台的有关中小学美育以及劳动教育的相关政策文件都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有所体现:2021年上半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就分别考到了小学劳动教育的基本目标以及美育的主要任务。在教师资格证面试中也会涉及一些教育时政类的问题。因此,教师要结合最新的教育改革实际,将最新的教育政策文件、会议精神等融入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对最新的教育文件、会议精神以及教育时政有所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考试。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实施“课证融合”教学改革,还要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改进。以往高师院校的小学教育学课程在课堂上基本都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一些教师认为系统的讲授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教育学的学科逻辑体系,从而提升教学效率。但事实上这种授课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既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难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除此之外,课堂讲授也更加注重知识本位,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授课教师要改变小学教育学课程的授课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设计能够锻炼学生能力以及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教学活动。例如,在学习教学原则与方法部分时,教师不仅通过案例牵引帮助学生理解教学方法与原则的内涵,还要设计能够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用所学的教育原则及方法设计教学并进行教学设计的展示。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运用能力,利用翻转课堂、微格教学、任务驱动等方法,借助数字化资源及手段给予学生表达以及实践的机会。教学也可以与师范生参加的各项技能比赛融通,如通过师范生技能大赛以及小学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大赛提升学生教学设计以及实施的能力;通过师范生三笔字比赛提升学生的书写能力;通过演讲比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结合“课证融合”的目标,设计课程内容和实训项目,“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练”,全面提升“课证融合”的实施效果。

(四)丰富课程教学考核形式,进行综合评价

地方师范院校小学教育学课程考核评价一般是以期末纸笔测验为主,同时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作业情况进行成绩评定。实施“课证融合”,要对课程评价进行改革。首先,要明确课程评价的功能,不再过分注重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重视课程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其次,评价主体多元化,改变单一评价主体局面,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小组互评相结合。评价指标也要多元化,评价不再过分注重知识本位,要关注学生教育教学技能以及综合育人能力。要将教师资格证笔面试的考试内容纳入小学教育学课程考核范围中,课程考核不再以单一的纸笔考试进行,注重过程性评价,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化资源与手段,借助线上教学平台,鼓励学生在平台进行交流讨论,发布学生的教学设计以及活动设计的优秀案例、共享试讲视频等,将这些纳入过程性考核中。

(五)统筹管理,提供保障机制

小学教育学“课证融合”还需要各师范专业以及学院统筹安排,提供一定的保障机制。首先,在“双高建设”以及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目前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类专业都非常重视教师资格证的通过率情况,学校及各师范专业应该统筹管理,为“课证融合”实施提供一定的保障机制。其次,学院层面要统筹安排,成立小学教育学“课证融合”教研团队,为课程探索与改革提供智力支持。团队教师通过集体协作重新明确课程目标、调整优化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及评价制度,保证“课证融合”的实施效果。

另外,小学教育学“课证融合”还需要该课程与其他相关学科课程进行联动,加强该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合理安排授课内容与进度,如小学教育学课程可以与各学科教学设计与实施课程进行联动,授课教师可以共同协作,提前对课程内容进行规划与设计,将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与学科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结合起来,根据授课进度安排适宜的时间,由教育学教师负责讲授理论部分,为教学设计与实施提供理论指导,在学生了解相关理论后则由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技能训练的授课教师负责实操部分,理实一体,理论与实操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提升实践能力。这就需要高师院校从学院层面在组织、协调与实施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

综上所述,通过进行小学教育学“课证融合”改革与探索,提升高师院校师范专业学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势在必行,也需要学院、教师、学生共同努力。推动小学教育学“课证融合”实施,必须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调整与改革,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师资格证的通过率,促进高师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白传亮,谷月,翟林香.国考背景下高职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研究:以小学教育学课程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23(1):48-52.

[2] 温玲子,柳海荣,闫佳坤.0BE理念下的“小学教育学”课程改革与实施[J].教育教学论坛,2020(26):292.

[3] 舒婷,彭海林.教师资格国考背景下地方师院教育学课程改革探索[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11):172-173.

[4] 陈惠津.教师资格国考制度下教育学课程改革研究[J].教育评论,2016(9):114-117.

[5] 肖钰士.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71):118-120.

[6] 王瑞珍.教师资格证统考试题特点解析及教学应对措施:以小学教育专业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9):99.

[7] 林冬梅.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下的高师教育学教学内容研发[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5):49.

[8] 冯锦.教师资格证国家考试背景下高职美术教育专业“课证融合”实施探索[J].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3):136-137.

[9] 郑宽和,李伟梅.基于幼师教师资格考试的“课证融合”模式探究[J].惠州城市职业学校学报,2021(9):109-111.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