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背景下高校教学质量管理路径分析

2024-08-07 00:00:00徐笛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20期

[摘 要] 目前,高等教育已进入创新教学形式、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多元化优秀人才的发展阶段。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背景下,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不仅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实际运行,也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发展。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背景,分析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要点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实际管理路径,期冀为高校的管理工作提供新思路。

[关 键 词] 全面质量管理;高校;教学质量;质量文化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0-0081-0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面临诸多新要求,高质量发展是其主要任务。在此背景下,高校结合自身特色、优势、人力物力资源等,落实教学管理工作,形成了明确的教学改革方案。然而,由于缺乏长效性的改进,在建设过程中高校出现了“科研—教学质量观错位”“教学管理效能内卷化”“教学评价异化”等问题,从而对教学质量保障的效能造成不利影响。高校教学质量要不断提升,需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基础,从多个方面优化教学形式、创新教学内容,注重对教学质量管理开展情况的监督等。

一、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工作要点

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学生正确“三观”等。所以,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应结合高校教学目标开展,除了对学生起到约束作用之外,也要注重管理内容的创新,不断提高管理效果。以下是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工作要点。

(一)以实现教学质量提升为目标落实管理工作

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诸多因素均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其中教师的影响极为关键,同时也会受到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的影响。在目前的高校质量管理工作中,应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具有明确认知,将提升教学质量作为开展管理工作的切入点,摒弃单一的管理思路,思考哪些管理手段的灵活性更强、应用性更好,使其与教学质量管理相结合,通过管理提升教学效率及效果。同时应注意,教学管理的要点须包括四大管理,即面向教师的管理、面向教学组织流程的管理、面向教学方法创新应用的管理以及面向先进辅助技术引入应用的管理[1]。只有深入了解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开展针对性的管理,才能避免教学管理工作的作用受限,提升教学管理质量。

(二)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落实管理工作

高校教学管理是一项专业、严格的工作,仅体现监督控制作用是远远不够的,需在实际管理中捕捉问题,透过问题表面思考其本质,并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目前,高校教学管理工作需与学生学习现状相契合,综合学习的各个维度,给予学生针对性指导,引导学生解决各种难题。只有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科学、全面地开展,才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吸收足够的知识、真正掌握技能,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越来越强,同时也能转变学生对教学管理制度的态度,使其积极履行教学管理要求,全身心投入目前的学习任务中,成为理论能力强、实践水平高的优秀人才。站在教师的立场上分析,其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主力军,需着眼于教学管理实践的侧重点、标准化要求,分析教学管理实践中面临的阻碍,及时调整工作方法,梳理工作思路,最终实现管理目标。

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背景下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质量策划变更或停滞

目前,部分高校虽然认识到质量策划的重要性,并及时制定了相关策划案,但实施环节容易被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影响,从而导致最初的质量策划无法发挥自身作用,如一些新建本科院校起初将学校发展定位为建设应用型院校[2],故而无论在专业设置方面,还是在人才培养等方面,均以应用型院校的标准要求为核心,但随着学校领导人的变动,新任领导所强调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会与前任领导有所差异,质量策划也会随之调整。同时,有些高校的规划意识淡薄,未开展过多次质量管理活动,工作经验比较匮乏,对质量规划的内涵缺乏明确认知,或者将其与发展规划相混淆,导致质量策划未依据高校的工作现状及时创新。可见,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背景下,质量策划变更或停滞是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主要问题。

(二)教学质量保证呈现随性化

高校发展往往以国家或本地区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的要求、出台的文件为依据,在此基础上围绕外部教学评估完成一系列工作,并未集中注意力在本校自我评估中。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背景下,具有专门评估制度的高校甚少,导致实际教学管理缺乏制度保障。所以,高校自我评估依旧有所欠缺,这项工作随机化、碎片化的问题比较突出。并且,从高校评估制度的层面分析,其以教学成果为重中之重,结合理论和实践执行教学任务测评课程体系是否合理、专业培养是否有效,依然和投入要素评估密切相关。提升教学质量本质上是完善“教”与“学”的综合性过程,强调的是深层次质量。但目前很多高校未注重评估学生的学习发展情况,对师生互动的了解甚少,也忽略了对动机水平的评估,采用的测评工具相对滞后,评估机制涵盖的内容比较片面。

(三)管理理念缺乏创新性和主动性

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基层教师占据一定比例,其余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他们没有深入了解教学管理的要求、流程,认为约束、监督是这项工作的重点,开展教学管理中极易出现不合理行为,导致教学管理的功能受限。诸多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思路单一、管理理念不够与时俱进,没有结合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完成这项工作,忽略了对教学质量管理的创新,采用的教学质量评估模式停留在早期,评估指标不够多样化,从而导致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效率偏低、效果不佳。

(四)教学质量文化处于初始化

科层制将专业化放在首位,要求不同部门按照要求做好自身工作,因此在行政部门中设立质量控制和保障机构,教师和其他职能部门对教学质量管理执行者的界定存在偏差,错误地认为控制和保障人员属于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主业,没有意识到所有人员都要融入质量文化建设中。同时,部分高校的质量文化建设比较形式化,没有认识到质量文化与教学质量管理的关联性[3]。在上述问题的影响下,质量文化建设难以在高校彰显自身价值。此外,高校对质量保障不够重视,质量保障工作始终存在不足,从而加大了质量文化形成的难度。

三、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背景下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路径

(一)完善质量策划环节

1.明确质量策划要素

高校教育教学活动具有专业、复杂的特征,除了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本专业的理论、案例、题目,利用有效方式提升学生实践水平之外,也要考虑到教师教学的需求,为其提供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如果教师的教学技能良好,教学设施完善且先进,那么教学质量也更好;反之,教学质量则较差;且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也属于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所以,教学质量策划的过程中,应将相关影响因素作为参考依据,清晰界定高校的办学定位、发展现状、实际条件,以提升教学质量为重中之重,选择相匹配的质量策划要素[4]。质量策划要素可分为两类,如表1所示。

2.制定质量策划文本

质量策划文本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可以为执行质量规划部门的实际工作提供参考。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背景下,质量策划整合完相应的要素后,应将准备实施的各个步骤和侧重点制作为文件形式。对于高校而言,编制质量策划文件是自身做好质量保障措施的前提,也是明确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推进程度、推进效果的评价工具,主要涵盖以下四点:第一,质量保障手册。该手册与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方针密切相关,也是保障教学质量的指南;高校制作质量保障手册的过程中,应以形成科学、全面的质量策划为基础,考虑自身实际情况设计实施纲要,提出具体的质量保障措施和难点,强调从细则方面促进工作顺利实施,还要融入教学资料档案、教学过程管理eab2d6b61ec1ce72f6b7c5a44dd1c842f4fe519fac307b73806a22956aeb5560文件等[5];第二,教学质量策划。质量策划是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保障活动的特征、需求为依据,预先开展行之有效的规划,质量保障的目标是教学质量策划的第一构成,还要融入相应流程、任务等。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背景下,高校需提升对教学质量策划的重视度,以严谨、认真的精神制定该策划,按照要求开展数据调查工作,了解教学质量保障目前的实施情况是否良好;第三,质量保障程序。高校需考虑现实因素做好活动程序设计工作,并将环节程序作为操作指导书[6];第四,教学质量记录。其主要功能是客观依据的体现,通过各项数据信息了解质量目标完成情况,判断质量保障要素有无充分发挥自身作用。高校教学质量记录比较多元化,应在教学质量管理中融入教学年度计划,加强对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思考及应用,通过师资培训记录梳理本年度或近期的培训情况,明确培训效果对教学质量管理的影响,有针对性地优化此项工作。

(二)强化质量控制环节

1.健全教学质量保障机构功能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背景下,高校需深刻意识到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将管办评分离理念贯彻落实,设置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监控保障机构,由该机构针对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运行展开监督、控制、指导;高校需及时增设教学质量委员会,在恰当时间开展教学质量管理讨论会议,及时提出近期教学质量管理取得的成效和存在问题,判断引起问题的原因,共同围绕教学质量管理的优化献计献策。除了形成独立保障机构外,高校需思考哪些措施有利于打造优质的教学质量保障队伍,并将相应措施落实。首先是人员选拔。高校需从实际工作的角度出发,明确质量保障工作对人员能力、素质水平的要求,判断此项工作需要熟知何种领域知识的人才,对教学研究、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人才进行选拔[7];其次是保障措施的执行。保障队伍需树立较强的责任感,知晓自身工作范围与工作要求,在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中体现专业优势,和其他人员积极协作、互帮互助,避免质量保障工作出现断层情况。

2.发挥审核评估的引导功能

随着我国“放管服”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审核评估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面对审核评估,高校须以积极、正确的态度看待审核,深入了解审核的目的、意义,高度重视审核评估,以良好的依从性面对评审专家的落实措施,针对审核评估的项目展开多角度分析,使其与教育教学相融合。此外,高校做好自我评估工作后,需将教、学、管、辅这四大因素作为重要工作,在此基础上形成多元化的反馈途径,以将审核评估的引导功能展现得淋漓尽致,形成以评促改的积极氛围。

3.立足院校优势进行多元测评

自我评估和审核评估具有明显的共通之处,两者均属于常规评估,为高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指明新方向。同时,专业评估、专业认证、国际认证等依旧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其测评的对象为具体专业,是一种更具针对性的评估手段。借助这类评估,可以使外界知晓高校某专业或多个专业的亮点、优势,对高校学科群的宣传有所帮助。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背景下,高校的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不仅要“补短板”,更要“扬长帆”[8]。从自我评估中汲取经验,在审核评估中提取出科学、有效的操作方式,了解专业评估的流程、原则,判断国际认证应从何入手,科学化使用上述方式后,打造出符合本地区文化特色、创新、体现校园优势的专业,从而为高校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做好铺垫。如工科类院校除了完成普遍性评估外,还需在自身工科专业优势方面投入更多精力进行研究,参加工程教育认证等含金量更高的国际认证[9]。

(三)落实质量改进工作

1.构建专门的质量改进委员会和章程

质量改进活动具有一定特殊性,除了涉及专门机构外,也要由专门部门负责制定明确的改进目标、提出相应建议等,且这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影响因素也包括高层管理者[10]。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背景下,高校须将质量改进委员会的建设工作提上日程,该委员会的领头羊为高层管理者,教学质量保障部门的主要执行人员起到辅助作用,具体工作由执行人员落实。工作结束后,应在第一时间公布委员会章程,提出为何专门设置委员会,阐明委员会负责的工作内容、工作类型,提出委员会涵盖的主体和对不同主体的要求。大多情况下,质量改进委员会需加强对高校目前教学情况的分析,着重了解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在此前提下形成详细的工作方针,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开展后续工作。

2.明确质量改进工作分工

角色分工属于质量改进工作的重要构成,高校领导须树立现代化的质量改进意识,将质量改进委员会作为着手点,及时开展筹建工作,加入行之有效的内部评估,以外部评估得出的结果为参考,梳理出本校现阶段存在的教学质量问题,并判断哪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相对延后解决,按照先后顺序做好质量改进工作。站在质量委员会的立场上来看,自身须考虑到不同人员的能力、优势及劣势,将其合理分配至不同的质量改进小组,了解高层管理人员之前提出的质量问题类型,对此做到逐一分配,引导不同小组对负责的质量问题动态化跟进,当处理好各类问题后,积极开展项目评审工作。对于在本次质量改进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小组,要为其提供物质奖励、精神激励,由此提升其质量改进的积极性。

(四)培育特色质量文化

1.厚植质量文化意识

在现代社会,高校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共存,若想做好教学质量管理工作,高校需在质量文化建设中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财力,在校园内部营造积极、浓厚的质量文化氛围,鼓励全体人员摒弃淡薄的质量文化意识,遵循全员参与的原则,共同为质量文化建设做出贡献[11]。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背景下,教育质量文化的作用愈加显著,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所以,高校需将质量文化建设工作纳入重要事程,引导管理层通过多种渠道学习全面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及案例,及时接触质量文化,思考本校质量文化建设的首要工作及重要任务;激励质量文化建设人员保持正确、积极的思想观念,从不同层面了解质量文化的概念、意义,严格按照要求履行质量文化职责及方针;高校应以师生群体为对象,开展全面、创新的质量文化教育,为其讲解质量文化的益处,阐明质量文化对他们学习发展的影响,促使师生越来越重视质量文化。此外,高校的教学质量管理工作须顺应信息化发展热潮,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打造质量沟通开放平台,为师生和教职工提供自由发表言论、积极互动、共同为质量文化建设提供策略的机会,并要将这些反馈内容整理借鉴,确保高校的质量文化可以在实践中发光发热。

2.升级质量文化设施

高校质量文化建设是一个不断追求完美的漫长过程,文化设施是做好此项工作的要素之一。第一,高校需整理出与质量文化相关的资源,使这些资源为校园人文环境注入新活力。在教学区增设质量文化园地,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之外的时间探讨质量保障的内涵、功能、需要改进的地方等,及时研究质量管理的开展现状、存在的不足及原因;高校需设计有关质量文化的版块,打造质量文化浓厚、与众不同的宣传图画,将其张贴在校园的文化廊或者其他醒目位置,潜移默化地对师生形成影响[12]。第二,高校需及时淘汰老旧、故障严重的教学设备,挪出足够资金购买先进、功能强的新型教学服务设备,深刻认识到升级质量文化设施的必要性,将相关工作落实,确保高校的质量文化越来越好。

四、结束语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背景下,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应做出调整,要围绕教学现状制定完善的质量策划,明确提升教学水平的主方向,引导校内多个主体参与进来,定期开展以教学质量为主题的讨论活动、实践活动,加强对本校优势及现有资源的分析,利用其强化教学质量管理,通过较高的教学质量推动高校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海玲.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背景下高校教学质量管理路径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3(27):177-180.

[2] 王蕾.后疫情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探究一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5(4):82-87.

[3] 张帅帅.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路径研究[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21.

[4] 王晓亚,赵辉,李素梅.全面质量管理在独立设置成人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应用探究[J].才智,2021(18):77-80.

[5] 汪倩,王亮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高校经管类课程教学质量监控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1):74-76.

[6] 胡景乾,方昕.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高校教学质量文化建设研究[J].教育探索,2021(1):44-47.

[7] 赵海峰.民办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20.

[8] 褚建强,王晓明,王子娇,等.全面质量管理在高校实验教学工作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4(8):185-187,191.

[9] 樊增广.省属工科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体系改进及过程优化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19.

[10] 樊泽恒.全面质量管理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一读《基于TQM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模式》[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7(5):114-117.

[11] 周彩云.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教学管理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21(6):77-79.

[12] 朱永江.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J].当代教育科学,2020(11):48-50.

◎编辑 马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