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践行着“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为我国引进了一大批先进教育资源和教育方法。近年来,江西不断探索融入“一带一路”国际化发展格局,经济发展人才是关键,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分析国内外职业教育办学现状,吸取经验教训,探索中外合作办学职教新路径和新方法,以期为培养具有国际眼界的职业技能人才建言献策,助力江西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0-0069-0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都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归其原因主要在于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坚持教育的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而中外合作办学积极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课程体系、高科技人才、教学方法等,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国际化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背景概况
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探索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模式。近年来职业院校在职业技能人才、产教融合发展和中外教育合作交流方面发挥了核心示范作用。主要体现在中外合作办学规模和效益快速增长,合作国家不断增多,合作院校不断增加,专业门类也在逐步齐全。根据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公布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名单显示,2010—2023年,高职高专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数量从2010年的313个增加到2023年的1167个,增长约400%;目前全国28个省(区、市)的200多所职业院校在75个国家(地区)设立或签约建设1200多个办学机构和项目。部分省市中外合作项目分布,如下图1。
二、江西省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现状
江西县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战略地位,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高职院校数量和改革创新方面都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影响力,2020年,《教育部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提质创优的意见》正式发布,对江西省打造新时代中部地区和革命老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和标杆明确了目标要求、规划了路径,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办法,改革力度大、内容深入,更注重市场人才需求导向和政策含金量高的创新举措。江西省中外合作办学在引进外方优质的教材、教育理念与方法、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设施设备及促进中外合作交流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江西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存在工作不严不实的问题
1.存在党的领导虚化弱化、教育资源准备不足、不严谨的工作作风。一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一些高职院校弱化了党组织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领导地位,中外合作办学制度不健全、不成熟,为了追求短期效益,盲目扩大招生规模,甚至一些院校对应教学资源准备不足。
2.对外方师资和教育质量把关不严。在引进国外的教学资源时,盲目照抄照搬,未能从严从实审核有关教材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导致办学质量和口碑不高,存在办学工作不严不实的问题。
(二)江西高职中外合作办学存在专业结构设置不均衡的问题
根据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测网有关数据统计分析,截至2023年12月20日根据图2可知,江西中外合作办学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还不完善,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其中装备制造大类(16%)分布过少,电子信息大类(31%)占比过大。
江西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设置机构不均衡的原因主要有:
1.对境外合作院校的选择与评估没有整体规划,没有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也没有站在为我国培养国际人才的高度去评估境外合作院校及专业,缺乏对我国国际职业技能人才需求的整体把握和自身专业结构合理性的需求和科学论证。
2.对境外合作院校及专业定位不准、认识不足。在合作评估过程中,高职院校过分考虑了境外合作院校及专业的国家地域、院校知名度等因素,而没有考虑自身院校专业与境外院校该专业的契合度,甚至连本校师资队伍和专业承接能力准备地不充分,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3.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决策者未能多处调研国内外最新和未来的产业需求,仅根据原有经验和当地眼前的企业需求,缺乏对专业和学科设置的前瞻性思考和判断。
(三)江西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存在引进国家过于集中、资源供应结构有待改善的问题
根据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测网有关数据统计分析,截至2023年12月20日江西中外合作办学外方国家分布如图3所示,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存在合作方国家过于集中的情况。韩国(25%)、加拿大(14%)、英国(14%)、澳大利亚(14%),这些国家在江西各类高职院校中选择进行中外合作办学的比重较高。要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政府要引导职业院校立足区域发展需要,更好地对接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走出去”战略和国际产能合作,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打造具有鲜明区位特色的资源开发与利用,构建多元协同创新共同体,以支持和促进职业院校“走出去”。
综上所述,当前国内高职高专院校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特别是江西的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相对滞后,办学质量参差不齐,有着办学时间短、经验不足、生源质量差、语言能力落后,学校招生规模片面追求招生数量多、招生专业面广、跨多国合作办学、跨多语种办学等多方面的共性问题,会让我们在今后的合作办学中遇到更多挑战。
三、江西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应对策略分析
(一)加强党的建设,要真正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外合作办学是两个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国家利益下开展的国际合作,主要是一种思想和文化合作,是国家中最活跃、最易受影响的青年之间的交流,只有守好办学“底线”,筑牢意识“防线”,才有可能拉出可持续发展的“高线”。必须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中外合作办学的各个方面。因此,推进中外合作双融真融,加强课程建设,一方面,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底线思维,加强对外籍教师、外籍教材、外籍理念与文化输出的动态监督控制;另一方面,要明确中外合作办学的特殊性,找准问题和痛点,确保中外合作办学教育体系、课程建设合理推进。
职业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应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着力“五个抓好”,突出“五个强化”,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和工作质量提升行动,为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落实立德树人的使命,我们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应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念,在引进国外优质资源的同时将思想道德教育贯穿课程教学、交流实践中,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国际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汲取国外相关教育资源经验,合理设置专业,积极推行教学改革
我国职业教育处于国际化起步阶段,侧重于学习、引进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探索适合我国本土发展的实践路径。一方面,我们要在中外交流中取长补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引进优质的教学理念、方法和师资,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培育当前最紧缺的人才,为相关产业有效赋能。
1.教学资源供给与输出方面,知己知彼、心中有数、中西互鉴,外为我用。要根据中外教学资源情况,根据学生掌握外语能力情况,根据师资教学力量情况,探索分层分类别小班制授课,定期考核不断反馈调整,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同时要做好引进来,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不能把国外先进文化和资源简单地叠加使用,而应进行甄别遴选,同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地消化吸收,在实际教学中还要敢于创新,确保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质量、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2.激活中外合作办学的活力,发挥1+1>2的合作效益。课题组拟自主研发校本教材及在线学习平台进行线上线下、课上课下等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在其中植入蕴含丰富的中国红色元素的教学资源。在中外合作办学教学实践中,讲授行业革命先辈精神,增强工匠精神、法制观念和家国情怀,有机融入红色文化,从而实现课程价值的引领功能。不是简单地把国内课程和国外课程相叠加。引进具有基础引领性作用的计算机软硬件开发、生物制药、医疗、高端制造等专业教学资源,对专业课难点、语言沟通痛点、实践动手能力重点等“三点”采取阶段性、互动性交流教学规划设计,并及时反馈学生诉求和外方教师要求,实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3.融合“知识传授”“技能提升”“立德树人”三个教学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改革创新。要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运用任务驱动法、项目导向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现场教学法、课堂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三)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实施产教融合,更新教育理念,做到“引得进来”“走得出去”
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成为发展趋势,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世界先进技术、人才和教育资源,对教育强国、科教兴国战略提供重要支撑。2021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四十三章明确提出“开展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2023年10月,“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以加强教育人文交流和贸易为核心内容的八项行动计划。我们要抢抓机遇,积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明确办学定位,更新教育理念,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1.坚持校企合作,实施产业与教育融合发展,推行“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的办学理念。按照“依托行业、对接产业、定位职业、服务社会”的专业设置思路,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以行动导向实施课程教学,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理念。进入新时代,随着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我国职业技能人才相对匮乏、人员技能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技能复合型技术人才。我们要在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教育方面,主动融合产业需求,提出产教融合方案,以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在海外生活、生产经营急需的、有技术含量的、熟悉有关规则的本土化技能型人才,是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和对外改革开放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和职业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扎实推进产教融合发展,为产业发展培育更多合格对口的人才。
2.做好“引进来”工作。应切实结合实际情况,优化中外合作办学的外方资源供应方。在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的发展中,必须进一步推进“打造特色品牌,树立良好海外形象”,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沟通联系,各个高职院校应将自身特色专业与国外较优质的教育资源相结合,对外树立特色品牌。要积极向省外事部门沟通协调,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政策支持,定期开展出国互访互学互鉴,开拓国际化视野,创新合作模式,以中外合作办学学历为切入口,从双方收益、效益出发,寻求利益共同点,实现资源共享、中西互鉴。同时还可以以中方跨国企业和产业布置作为切入点,以产业带动职业教学的国际化办学就业,增强中外合作办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力地促进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国际化,提升产教融合水平,增强中外合作办学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地方影响力,增强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
3.探索职业院校“走出去”战略。我国职业院校“走出去”中外合作办学方面,充分借鉴本科院校的“孔子学院”模式,积极开拓进取。走出去办学的外方合作范围从尝试性输出的零星点位,逐渐扩展到更多的领域,从传统的教育机构,到更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另外,还应将其逐步扩展到更多国家和地区,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据主体地位。当前,中国在超过45个国家和地区开设“汉语+职业技能”特色项目,为所在国学生和职业技术人员提供更多职业教育培训服务和教学管理工作,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智造、中国文化的输出和传播,让世界了解中国,吸引更多国家和人民来中国投资兴业。中国职业院校跨境输出的主要方式是在结合自身专业特色与对方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建立海外办学机构,为“走出去”的中资企业进行海外员工培训,为亚非国家开发教学资源等。
江西职业院校要以积极态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发展战略,既要引进先进文化和技术人才,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技能人才保障,又要向国外输出代表江西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可为所在国家地区培养、锻炼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平人才,有效促进所在地青年就业、提高技能水平和提高收入水平改善民生,用高水平职业教育赋能所在地国家经济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四、结束语
江西省高职中外合作办学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例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与外国高校、研究院所联合开办的中外合作办学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高职院校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的教育教学资源也处于不成熟阶段。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不断纵深发展,市场经济逐步完善,教育的社会基础性引领作用愈来愈凸显,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打越开,中外合作办学,特别是高职院校如何创新办好这一国际职业教育,将面临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夯实基础、抢抓机遇、采取应对策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并通晓国际规则的本土技术技能的人才,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岩岩,刘成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2021(20):10-13.
[2] 钱晓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线教学中教学管理的实践与探索:以长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中外合作办学专科项目为例[J].科教导刊,2020(30):22-23.
[3] 冷松,孙志林,柏广才.高等职业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人才培养方案探究:基于扬州市职业大学的办学实践[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9(4):58-60.
[4] 曹彬.全英文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基于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J].新西部,2017(34):56-57,62.
[5] 韦诗业,李素芬.新时代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0):36-39.
[6] 熊晓轶,肖瑶,赵惠娟.课程思政融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人才培养工作的路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46):90-92.
[7] 王志强.新时代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历史变迁与未来展望[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8):74-78.
[8] 李阳.中外合作办学十年(2011—2020年):发展、成就与展望[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3):1-13.
[9] 郭强,张舒,钟咏.“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路径反思[J].高校教育管理,2021,15(3):35-44.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