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探索基于现代学徒制“1.5+1+0.5”三阶段工学交替育人模式下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实践效果。方法:将2021级120名三年制专科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2年学校学习+1年医院学习”传统教学;实验组实施现代学徒制“1.5+1+0.5”三阶段工学交替产教融合创新教学。对比两组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学生毕业考核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对课程体系教学的评价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实施现代学徒制“1.5+1+0.5”三阶段育人模式,能显著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且学生对专业和就业的认可度较高。
[关 键 词] 现代学徒制;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0-0061-04
2014年,《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就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提出若干意见,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1]。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要求“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2]。近年来,《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均提出要把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共同育人作为一项重要的改革任务[3][4]。《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提出,力争到2025年,每10万人口康复医师达到8人、康复治疗师达到12人,康复医疗服务能力稳步提升,服务方式更加多元化,康复医疗服务领域不断拓展,人民群众享有全方位全周期的康复医疗服务[5]。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2020年9月与南阳市南石医院签订协议成立了“南阳医专南石康复学院”,实施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校企双方通过剖析工作岗位需求后明确培养目标,形成了“1.5+1+0.5”三阶段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为培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康复技术技能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择我校2021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作为本次教学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学生58名,实验组学生62名,对照组学生中男女比例为13 ∶ 45,年龄集中在19~22岁,平均年龄为(19.65±1.09)岁;实验组学生中男女比例为12 ∶ 50,年龄集中在18~22岁,平均年龄为(19.42±1.26)岁。两组学生均为三年制高中起点大专生,性别、年龄、高考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施“2+1”传统教学,即2年在校学习和1年医院实习;实验组实施现代学徒制“1.5+1+0.5”三阶段双循环工学交替产教融合创新教学。具体步骤如下:
1.成立二级产业学院
校企双方共同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协议》,双方协商建立产教融合二级产业学院——“南阳医专南石康复学院”。依据协议,校企双方在招生招聘、标准体系建设、双师团队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培养模式改革、管理机制建设等方面协同合作,实施课程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训、基地共享等工作,实现校企联合培养,突出德术结合、中西结合、课证融合和专创融合,使人才培养紧跟行业、企业、岗位需求。
2.建立教师共育共训、双向互聘互用机制
根据双方合作协议,学校制定了《关于外聘教师管理办法的通知》《校院(企)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合作研究管理办法(试行)》,通过成立临床康复教研室,组织校院教师进行集体培训、教学研讨、集体备课、观摩教学等活动共育共训,通过完善双导师团队考核、激励机制,逐步形成有利于学校专业导师和医院实践导师成长的良好环境,使校内外导师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
通过双向互聘,实施双导师教学制度。我校选聘南石医院临床一线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师和康复治疗师共24人作为理论教师和带教师傅(企业导师),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和实践带教指导等工作。南石医院选聘我校中级职称以上教师5人作为培训教师、坐诊专家和技术顾问,完成医院教师教学培训、坐诊和专业指导等工作,形成了双向互聘互用机制,优化了师资队伍。
3.构建“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模块化特色课程体系
校企双方依据康复治疗师岗位工作流程和能力要求,结合高等职业学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标准,构建现代学徒制模块化特色课程体系。共包括四大模块:公共课模块、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课模块、专业拓展课模块和专业方向课模块。
公共课、专业基础和部分专业核心课放在第1、2、3学期在学校完成;在专业核心课程中,“常见疾病康复”“言语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康复工程”课程设置在第4学期,学生在医院中接受“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在这一阶段,学生在师傅的带领下,将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相互结合,完成专业岗位能力培养,实现由学徒向准员工的进阶。
为使人才培养紧跟社会需求,实施1+X证书制度,校企双方结合当下新增康复服务领域,大力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增加了5个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分别为运动康复、老年康复、产后康复、脊柱按摩师、经络康复五个方向。由学生在第1学期结合职业规划和个人兴趣选择专业方向课程,在第2、3、4三个学期通过在校、院两处完成专业方向课程学习,可获得学校颁发的专业方向培训合格证书,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4.“1.5+1+0.5”三阶段双循环工学交替产教融合学习模式实施
将传统的“2+1”的两阶段教学调整为“1.5+1+0.5”,使学生提前进入医院接受专业核心课程教育和岗位职业能力培养。
第1阶段主要为在校学习阶段。其中第1、2学期完成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在校内由学校专任教师承担;第3学期完成部分专业拓展课和专业方向课,课程内容由校企双方共同承担。在第1、2、3学期的假期,要求学生完成为期2周的临床见习,加深对岗位的认知,共6周,实现工学交替双循环。
第2阶段在合作企业完成,主要学习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第4学期学生在医院内由院内导师授课,各课程上午安排导师分组床旁教学,下午、晚上理论授课、实训练习,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第5学期在医院安排下以“轮岗实习”形式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学生在医院“师傅”带领下进行临床实践。
第3阶段为3个月的自主实习阶段,在第6学期,由学生自主完成。
5.评价方法
以育人为目标,以能力为本位,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方法。
专业课程评价通过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方式来进行。过程性评价涵盖签到、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线上学习平台的使用情况、随堂测试以及课后作业等多项内容。终结性评价包括期末理论水平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校企双方共同创建题库并实施考核,以确保评估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在医院学习期间,依据《南阳医专南石康复产业学院现代学徒制学生(学徒)考核评价标准》,由医院和行业专家对学生的岗位技能进行达标考核,包括就业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职业迁移能力等,并将其列入过程性评价成绩。同时学校还需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四考核评价制度,即课程实践教学考核、实习前综合实训考核、实习中期实践技能考核和毕业实践技能考核,检测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
(三)评价指标
(1)对比两组学生毕业考核成绩。毕业考核包括理论水平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2)对比两组学生对课程体系的评价。使用自制匿名调查问卷,评价学生对课程、学习效果、实践能力的满意度以及对职业、就业认知的情况。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IBM 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n(%)]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秩和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两组学生毕业考核成绩比较
实验组毕业考核中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二)两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的评价比较
两组学生对课程、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中均无“极不满意”。实验组学生对课程、知识收获、实践能力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三)两组学生对职业、就业认知情况的比较
研究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对职业的认可度更高,就业前景的信心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表4。
三、讨论
(一)研究背景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我国对于康复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大。但由于我国康复医学起步较晚,目前康复服务存在需求大、服务能力差、人才缺口大、培养能力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康复治疗人才缺乏是国内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的瓶颈[6]。
2021年,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强康复医疗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力争到2022年达到每10万人口康复医师6人、康复治疗师10人[7]。我国现从业康复治疗师中大专生占总数近一半,通过研究发现从业人员在理论知识、技术水平、职业素养中均存在明显不足,因此高职院校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创新也肩负着巨大的重担。
现代学徒制是当前社会需求背景下职业教育的一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它巧妙地将传统学徒制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实现校企“双主体”的深度合作,共同致力于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以往的学徒制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校热企冷”校企融合不深等问题。部分学徒在进驻企业学习期间,并未接受规范的理论及技能教学,存在“走过场”的形式主义问题;还有一些院校的教师在学校教授的理论知识无法和实践应用紧密结合,致使学生进入企业后仍需进行再次培训,增加了人员培养成本。在现代学徒制中,通过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校企双方紧扣产业变革、技术变革,通过构建课程体系,建立双向聘用机制,开展学徒培训,实现产教融合,达到双赢目的,为现代化中国康复医疗服务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二)效果评价
通过将2021级学生毕业考核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研究显示,实验组学生毕业考核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明现代学徒制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能力,在提高技能操作水平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医院真实的临床教学场景,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忱,给予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遇和挑战,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满意度调查的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学生在课程、知识收获和实践能力的满意度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学生对现代学徒制“1.5+1+0.5”三阶段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优于传统“2+1”教学模式,表明实施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促使校企双方深度合作,构建符合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技能更贴合岗位要求;另一方面,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实践操作比重较之明显增多,这更利于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对以后临床康复治疗工作的开展起到承接的作用。从表3、表4可以看出,在现代学徒制的模式中,在专业师傅的带领下提前接触行业和岗位,对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和行业的了解有极大的作用。
自2021年实施现代学徒制“1.5+1+0.5”三阶段育人模式以来,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在医院实习期间多次获得带教老师和患者的好评,有16位学生被医院评为优秀岗位标兵,有5位学生先后获得患者和家属赠送的锦旗,有2位学生在全国基础医学技能大赛中荣获金奖和最佳风采奖,有3位学生在2023年全省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技能大赛中荣获团体二等奖。
四、不足与反思
将现代学徒制应用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中,对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就业认知方面有积极促进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有不足之处。一是对学生教育不足。学生对现代学徒制的认知和理解水平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个别学生在签订协议、执行制度方面配合不积极,在住宿方面对院方安排不满意,导致管理难度加大。二是课程资源建设不足。校企合作需要根据培养需要开发课程、建设课程教学资源,但由于医院病人多、工作忙,很难抽时间进行课程和资源建设,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需要加大建设力度。三是企业师傅在对学生授课及临床带教时更关注技能的传授,思政育人作用发挥不充分。基于此,应继续探讨校企双方思政育人的教学途径,通过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建立课程思政资源库,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推动高职生思想道德水平与职业能力同步提升。
五、结束语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集教育、培训和就业于一体,实用性、针对性更强[8]。现代学徒制能使学生快速掌握应用技术要领,加强临床教师与学校教师、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提升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这种教学模式将课堂从学校搬至医院,教学与临床资源结合,实现了“以技术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帮助学生掌握技术的同时树立“整体康复”理念。近年来,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与南阳南石医院联合办学,深度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分析问题和独立工作能力。双方合作坚持“四双”[9],即双主体育人、双导师教学、学生双重身份、双导员管理,符合现代学徒制的要求。基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1.5+1+0.5”三阶段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实际问题[10],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武家磊,花鸥.从传统到现代:我国学徒制发展历史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9,10(2):66-69.
[2] 张淑英,钟德仁,卢蝶.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财会类应用型人才模式探讨[J].商业会计,2022(12):124-126.
[3] 邱云.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研究[J].科教导刊,2020(13):9-10.
[4] 柏广才,袁刚,王亚,等.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基于“双高计划”背景[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1):47-50.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意见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报,2021(6):4-8.
[6] 宫健伟,李古强,姜影,等.“精准医学”理念下康复治疗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2,14(4):13-16.
[7] 周谋望,杨延砚.强化康复医学教育,促进康复医学发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3,38(3):289-290.
[8] 安川林,王文军,李冰.在学习共同体构建中实施知识管理的若干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8,22(6):516-519.
[9] 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14(1):48-50.
[10] 叶劲松,侯东生.基于案例的认知学徒制策略在外科临床见习中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18,7(9):95-96.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