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针对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传承工作中出现的校内外协同联动不足、文化美育挖掘不充分、课程体系不健全、美育传播渠道不通畅、美育评价不适用等问题,广东某职业学院通过搭建“碧臻学堂”传统文化美育平台,以立德树人、以美育人为目标,深入挖掘书法、国画、汉服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育价值,健全多级联动的美育工作体系,通过“多元”齐放,建构美育浸润新情境;“跨界”协同,激活传统美学新范式;“双堂”互彰,打造文化美育新平台;“三阶”递进,构建美育课程新体系;“双线”并行,畅通美育传播新渠道;“赛学”相长,筑牢文化美育新品牌,“知情意行”,构建美育评价新体系七大举措,七位一体,建构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新路径,开展美育改革创新实践,使大学生在美育浸润中品文化、学技艺、修性灵、养气质、树品格。
[关 键 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0-0025-04
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育价值,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将中华传统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相结合,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是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主题。针对当前高职院校美育中出现的顶层设计不足、校内外协同机制不健全、资源开发建设缺乏统筹规划、美育形式单一、考核评价不够科学等问题,广东某职业学院依托学校教务科研处(下辖图书馆)设立“碧臻学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为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学生美育相结合,为学生创造全境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环境,改革文化美育路径,开展美育创新实践,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学生人格,滋养心灵,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审美素养、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
一、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工作体系
美育作为高校落实“三全育人”“立德树人”的重要工作,应坚持和加强党对美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部署,建设美育工作体系,强化多部门协同联动,将美育理念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决策部署,建立健全育人工作机制,构建美育工作大格局。
广东某职业学院碧臻学堂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以学校党委为“主心骨”,碧臻学堂为“主统筹”,教师队伍为“主力军”,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平台资源为“主支撑”,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碧臻学堂抓总、职能部门协同、社会广泛参与、教师指导落地”的多级联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工作体系,统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路径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项目挖掘、美育主体协同、美育平台打造、美育资源开发、美育传播推广、美育品牌打造、美育评价创新七个方面,形成“多元”齐放的全境式美育浸润环境,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路径,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实践。
(一)“多元”齐放,建构美育浸润新情境
碧臻学堂立足学校资源和专业特色,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适合开展校园推广的美育元素和项目,重点发力,持续深耕,建构“多元”齐放的美育浸润新情境。通过持续开发,碧臻学堂逐渐形成集瑶绣、扎染、剪纸、国画、书法、围棋、汉服、茶艺、古筝、中国舞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一体的多元化、多维度的项目活动空间。每个项目空间的功能既相互独立,又能够形成一个统一多元的传统文化场景,给学生一种多元齐放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沉浸式体验。空间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开展具有校园特色、专业特点、教育特质的传统文化艺术实践主题活动和创意创造活动,并定期展示习得成果。碧臻学堂的文化品类多元,形成一校多品新格局,学生可根据兴趣特长自由选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美育创新教育的受益者。
(二)“跨界”协同,激活传统美学新范式
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不应局限于校内空间和资源,可充分发挥校内外美育主体的积极性,整合利用校内外资源,实现学校、企业、民间艺术协会多方“跨界”协同,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的形式和内容,实现更好的美育效果。
一是学校与企业协同。广东某职业学院始于企业办学,所开设专业与企业产业紧密对接,所得到的企业支持力度极大,因此在校企合作育人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学校充分利用企业资源,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的现实需要,开展美育实践活动。如借助公司的园林资源,合作开展盆景创意美育教学和实践活动;再如邀请企业的优势人才资源,如擅长国画、书法等传统文化艺术的人才,来校开展主题活动,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的内容。二是学校与民间艺术协会协同。学校相关专业与民间艺术协会深入合作,与民间艺术协会合作开展学生美育工作,让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美育传播和实践活动,接受更多美育熏陶。如学校艺术类专业与相关艺术协会有密切联系,碧臻学堂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使多个传统文化项目都与相应的民间协会在师资互聘、表演活动等方面形成紧密合作,在拓展学生美育平台,提升学生美育体验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三)“三阶”递进,构建美育课程新体系
高校可以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兴趣和教师特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进行甄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纳入学校美育课程,针对性开发校本美育课程。校本美育课程开发应以内容编写为抓手,突出课程特色,通过开发高水平特色化课程,以课堂为载体进行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育教学,开展卓有成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实践工作。
碧臻学堂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先后开发了趣味剪纸艺术、茶艺与茶文化、刺绣文化与技艺、书法艺术、扎染蜡染技艺、国画鉴赏、围棋、中国舞、古筝、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等十多门美育类理实一体化课程,形成了“文化理解→艺术鉴赏→创意表达”三阶校本美育课程体系,实现“由理解到鉴赏,再到表达”的美商进阶培养目标。课程在引导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同时,学会在生活和工作中感悟美、传递美和创造美,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
(四)“双堂”互彰,打造文化美育新平台
课堂是美育的主战场,学校在开发校本文化美育课程、做好第一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将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打造“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相得益彰的文化美育新平台。
碧臻学堂在构建美育课程体系,广泛开展美育课堂必修课教学的同时,指导成立多个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内大学生艺术社团,如瑶绣刺绣协会、书画协会、园林艺术协会、舞蹈协会、博思棋牌社、汉服社、创意手工坊等多个社团,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团实践活动,加强传统文化项目的推介和传播,推进校园文化创新建设,让学生走近传统文化,爱上传统文化。
同时,为了充分利用学生课外碎片化时间,碧臻学堂不定期开展“仲明微讲堂”活动,如面向全校学生开展有趣的汉字、国画初体验、“扇”画人生、乐在“棋”中等微讲堂主题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微讲堂活动进一步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厚植民族文化情怀,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
(五)“双线”并行,畅通美育传播新渠道
新时代美育工作应适应网络时代新形势,线下活动与线上宣传并重,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互融,以现代信息技术赋能美育,着力发挥新媒体育人效能,实现线上与线下育人“双线”并行,畅通美育传播新渠道,打造全境式美育环境,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线下传播——让传统文化融入实践。碧臻学堂开展“宋代点茶文化科普”、“弈”起走近围棋与人生沙龙、“汉服文化节”“剪美”等参与式主题活动,并开展优秀作品展览,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让艺术扎根生活,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如艺象画馆的老师带领学生开展非遗文化传承“第二课堂”,进行瑶族图腾与创意剪纸教学,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产生了积极作用。通过举办贴近生活的主题活动,将传统文化融入生活实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触动学生的视觉味蕾,使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并将文化融入骨髓,让文化基因代代传承。
线上传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亮屏幕。碧臻学堂充分发挥学校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学习强国号等新媒体平台的宣传作用,推广美育优质微课堂、美育主题活动宣传、优秀作品线上展览、优秀文化科普知识等,让新媒体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成为美育的新平台、新领地,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学生指尖连心间,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六)“赛学”相长,筑牢文化美育新品牌
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项目开展校园比赛的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比赛,强化比赛前期的训练指导,使“学”“赛”紧密结合,深化学生对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感知,打造具有校园特色的文化美育品牌。
碧臻学堂结合学校现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项目,将“匠心杯”技能比赛、艺术节活动、科普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美育比赛,如围棋争霸赛、茶艺比赛、书法比赛、诗词朗诵比赛等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相长。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美育主题活动和赛项,扩大校园文化美育活动影响力,丰富学生校园文艺生活,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美育氛围,使学生感受出彩的成就感,筑牢了校园文化美育新品牌,形成了校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风尚。
(七)“知情意行”,构建美育评价新体系
美育评价改革作为学生评价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美育评价应遵循美育规律,关注学生美育真实体验和美商提升效果,以美育评价改革引导美育教育改革方向,避免“应试式”“形式化”美育考评。美育评价不仅能反映学生知识的进步,还能全面地反映学生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素养在真实情境中的真实表现,同时反映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的情感和品质的改变。
碧臻学堂通过将美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构建“美育第一课堂教学+美育第二课堂实践参与+文艺类标志性成果”为一体的美育评价指标体系,对学生实施“美育积分卡”,兼顾“过程”与“结果”,兼顾“共性”与“个性”,全面反映学生参与美育课程学习、艺术社团活动、创意创新活动、文化比赛以及社会艺术实践等方面的综合美育效果。
三、“七位一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工作成效
广东某职业学院碧臻学堂通过构建美育工作体系,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七大路径,形成了“七位一体”的学生美育模式,展现了新的美育工作思路。在开展美育理念和思路探索的同时,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推动美育工作系统落地,开展美育工作实践。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学校“七位一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工作成效显著,在学校美育品牌打造、美育资源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学生文化审美能力和创意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设计并推出了大量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校特色文创产品。浓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氛围对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工匠精神、修养品性起到了积极作用。本研究所提出的“七位一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路径可以为高职院校开展文化美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四、高职院校“七位一体”传统文化美育的经验总结
(一)注重美育工作的整体性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育工作具有系统性,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的传承与教育应注重工作的整体谋划,提高工作的协同性。高职院校需要从学校层面统筹布局美育工作,设置专门的校内机构,全面负责学校美育工作的统筹和实施。通过对“课程资源开发—学生社团建设—校园赛展活动—美育社会实践—美育文化宣传”等美育重点工作任务进行统一布局,将教学空间与社团活动空间、教学内容与社团活动内容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实现物理活动空间和内涵建设空间的深度融合和高度统一;通过将“学赛创艺”相结合,校内师资与校外师资协同,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并重,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共享,确保学校文化美育工作集约、有序、有效。
(二)注重美育与德育的统一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深刻的艺术美和精神价值:书法使人沉着,绘画丰富情感,棋艺锻炼思维,刺绣令人细心,茶艺蕴含回味……这些无不创设一种静思体悟的情境,熏陶浸润学子心灵,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的情怀、勤奋好学的精神以及“成大人”的价值追求,对于学生的品德、毅力都有很强的感染力。通过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的育人价值,使学生在提升审美意识的同时,深刻感悟中华五千年历史人物的家国情怀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而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使美育与德育相统一,在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同时提升人格品性,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以美育人,以美润心,以艺育德。
(三)注重美育评价的科学性
美育评价是引导高校美育改革创新的指挥棒,也是学生美育学习改进的依据,“以评促教”“以评导学”是美育评价重要目的。因此,高校遵循美育规律,注重美育评价的科学性,通过设计更加科学有效的美育评价指标体系,使评价结果能真正反映学生美育成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美育教学,审美素养提升和人文素养提升并重,美育课程学习和美育实践活动并重,将美育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对美育活动过程的体验上,强化实境下的美育考核,使评价能有效反映学生美育素养提升,真正实现以美育评价引导美育教学改革,提升引导学生美育活动参与度和参与质量,最终达到以美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山岗,刘小旦.“三位一体”传统文化美育体系的构建与探索:以晋中学院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18):40-43.
[2] 吕晓妍,姜海.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美育实践路径:以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22,44(11):26-29.
[3] 袁诲.立美教育,以美育美:职业学校美育实践活动案例分析[J].才智,2021(36):50-53.
[4] 叶军,王旭玮.构建校企“学赛创艺”美育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河北画报,2022(20):211-213.
[5] 严岩.基于新工科背景的高校美育体系创建[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2,44(S02):224-226.
[6] 史凤山,杨雨.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育价值[J].人民教育,2019(9):64-68.
[7] 史金良.试论传统文化精神下的当代美育评价体系[J].美术观察,2021(12):65-66.
[8] 尹爱青,刘畅柳,欣源.增值赋能:中国特色学生美育评价的逻辑理路与实现路径[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6):165-173.
◎编辑 马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