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量线上教学方式走进了高职院校。线上教学形式,要做到与线下同质等效,其教学质量也必须得到评价与保障。基于对线上课程的发展、评价和研究方面的梳理,以及对高职线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的必要性分析,提出以高职课程线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研究对象,从评价模型、评价指标、评价算法、评价信息化服务平台四个方面开展研究的路径和方法。
[关 键 词] 高职;线上教学;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0-0005-04
一、引言
教育信息化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职业教育建设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有别于传统课堂的面对面教学,线上教学在内容呈现、知识传递、师生交互等方面都存在特殊性,学生的学习体验也有所不同。线上教学质量评价更是一项重要且复杂的任务,涉及对在线教育环境下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学习体验等多个维度的综合考量,需要更注重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进行评价,不仅涵盖技术性、信息性评价,还注重教学过程与学生学习效果等因素。本文基于对线上课程的发展、评价和研究方面的梳理,提出从评价模型、评价指标、评价算法、评价信息化服务平台四个方面开展高职课程线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的路径和方法。
二、线上课程的评价研究现状
(一)线上课程的发展
2010年前后,E-Learning(数字化学习)迅速进入国外传统的高等院校。在我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量线上教学方式走进了各大高校。教育部门对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也予以支持、鼓励。2003—2010年,教育部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开展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共组织建设了3909门国家精品课程,750余所高校教师参与了课程建设。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带动下,省级、校级精品课程数量达2万多门,促进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带动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了“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2013年以来,教育部持续推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以及慕课的建设、应用与开放共享。2017年,教育部开展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工作,认定489门课程,其中专科高等职业教育课程22门;2018年认定801门课程,其中专科高等职业教育课程111门;2019年专科高职共195门课程申请参加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健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立共建共享平台的资源认证标准和交易机制,进一步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遴选认定一大批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面向公共基础课和量大面广的专业(技能)课,分级遴选5000门左右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同年,教育部发布新修订的《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规定了职业教育中的三类数字资源,其中之一是基于非商业用途,遵循资源版权要求,借助网络信息技术自由使用和修改的数字资源,包括开放在线课程(含MOOCs)、开放课件(含微课)、开放教学材料、开放软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等,同时也规定了数字资源管理与共享的要求。2022年,教育部认定1160门课程为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形成了覆盖多个专业大类,满足在校学生、教师、从业人员及社会学习者等多类人群的高质量在线课程。
(二)线上课程的评价
在我国线上教育逐步推广应用的过程中,为保证在线课程质量,教育部先后推出了《网络课程评价规范》(2002)、《网络课程课件质量认证标准》(2003)、《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评审指标体系》(2013)、《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观测指标》等相关标准、规范和指标体系。其中,《网络课程评价规范》重点关注课程的教学内容、界面设计与技术质量的规范性;《网络课程课件质量认证标准》对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可用性、技术性信息呈现和文档资料等指标提出了要求,并分配了分值;《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在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提出了规定;《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评审指标体系》对课程建设团队的基础工作、课程设计与实施、课程应用与后期资源拓展更新等方面作了指标性规定;《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观测指标》对课程设计、课程建设、课程实施、应用效果和特色创新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可见,对于线上课程的评价,已经从开始关注课程建设本身逐渐向课程应用和教学效果方面转变。
我国对在线课程的研究初见于网络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研究主题集中在某一门网络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总体上突出了对网络课程制作、设计上的技术性评价。如刘成新(2001)从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和评价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包括教学分析、设计开发、评价调整和推广应用四阶段的课程开发步骤,以及从教学内容设计、框架结构设计、教学构件设计和用户界面设计四个项目开展课程评价。2003年,国家精品课程的出现,推动了国家精品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如针对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的研究。向丽(2011)提出我国高职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是量化为主的评价方法,并且非常关注课程方案的设计和注重教育目标在课程方案中的实现,同时认为这一评价模式还存在对“高教性”的目标强调不够、指标体系不适应素质类课程的评价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2009年,为全面了解高等职业教育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使用情况,教育部对2003—2008年间的国家精品课程(高职)在不同区域和专业领域里的建设、应用状况和实际使用效果,面向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高职院校的领导、教师开展了问卷调查。2012年,国外“慕课元年”后研究者开始关注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评价研究,开展国内外开放课程质量评价指标的对比分析研究等。
(三)线上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
在线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研究也引起了教育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从学习者满意度、学习成效影响因素和教学质量监控平台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在信息化教学质量方面,吴风波(2018)认为教师、学生、教学环境和教学管理是影响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质量的四大因素,提出从这四个影响因素出发构建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教师在线教学能力、技术素养、适应新教学模式的速度与能力对教学质量有显著影响。学生在线学习的主动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网络学习环境与习惯、对在线学习技术的熟悉程度等也直接影响线上教学质量。稳定的网络环境、有效的技术支持服务、用户友好的平台界面等是保证线上教学质量的基础条件。评估线上教学平台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包括功能完整性、易用性、故障恢复能力以及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措施。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张季谦等(2020)根据理工科课程线上教学特点,构建学校领导对顶层设计评价、教师对课堂教学自评、学生对学习课程评价和教学督导线上听课评教的“四位一体”评价体系和“学校—学院—系—教研室”四级联动的监控体系。将评价结果作为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师在线教学能力、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的重要依据。在线上教学评价体系方面,侯晓慧等(2021)结合所在院校教学实践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适合高校线上课程教学的质量评价机制和优化策略,提出从课前准备阶段、课程实施过程、课程完成阶段以及后期的课程质量持续改进四个方面开展线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设计。周喜华等(2023)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在线教学服务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投入对大学生学习满意度的影响,认为在线教学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在线学习满意度,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作为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满意度。数据平台能实时监测学习行为、互动情况、学习成效等,为教学质量的实时监控和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持。部分研究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分析线上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以构建更加精准、动态的评价体系。
三、高职线上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线上教学质量评价内容不全面
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必须坚持面向市场、面向实践。在线下教学过程中,很多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在教材的选择和课程的教学设计方面需要融入实践元素,加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同时,教学内容的设计中也会融入职业素质培养。在进行线上课程教学中也势必会融入相关内容的设计,以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习得。因此,在针对高职线上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时,还需要加强对职业技能和素养培养的效果分析,而目前很多高职线上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大多参考本科院校线上课程的质量评价模式,导致评价内容不够全面。所以,高职线上教学质量评价要遵循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加入对学生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习得等方面的评价,才能获得更加科学的评价结果和反馈。
(二)高职线上教学质量评价主体单一
很多线上教学质量评价研究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体验,如通过学生满意度来评价线上教学质量。线上教学实质是一个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过程,既有学生的学习过程,又有教师在使用线上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适用性和对科学性、合理性的追求。教学管理部门同样也应该可以从线上教学平台获取相关的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来指导或管理线上教学的开展。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主要面向行业企业,企业管理者在工作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缺乏或者急需弥补的相关素质。因此,高职线上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引入包括学生、教师、教学管理者、企业管理者等多方的评价主体,各占一定的权重,这样才能够综合考虑各个评价主体的意见,从而丰富教学质量效果的评价体系,使评价结果更客观、更具实用性。
四、高职线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的必要性
(一)促进高职线上教学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和全球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加速,线上教学已成为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在拓宽学习渠道、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从长远来看,高质量的线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提升高职教育整体竞争力的关键。它不仅能增强教育机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还能吸引更多的学习者选择高职线上教育路径,进而促进整个高职教育生态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有利于高职课程线上教学规范化
将高职线上课程教学模式的系统性分析与质量评价模型、指标体系设计、算法等研究相结合,构建评价全程性、内容全面性和主体多元性的高职课程线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弥补了高职线上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研究的不足,研究成果有助于推动高职课程线上教学质量评价不断走向规范化和体系化。
(三)提升高职课程线上教学质量
科学、合理的高职课程线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能够客观、全面地对高职课程线上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有助于发现高职课程线上教学过程中的短板,使教师在提升线上教学质量上有的放矢,也为教育部门或资源平台在进行高职课程线上教学质量评价时提供方法借鉴。
五、高职线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路径
基于以上研究背景和高职线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必要性分析,笔者认为,以高职课程线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研究对象,主要从评价模型、评价指标、评价算法、评价信息化服务平台四个方面开展研究(见图1)。
(一)高职线上教学质量评价模型构建
结合高职线上教学模式的特点,遵循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研究构建包含基础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评价模型。基础性评价主要针对课程准备阶段;过程性评价主要针对线上教学实施和线上学习过程,教学实施包括线上教学组织、教学进度安排、课程资源准备和利用、教学互动、辅导答疑、作业布置和批改等环节,线上学习包括预习、签到、在线学习、互动讨论、作业提交和在线考核等情况;结果性评价主要对阶段性和终结性考核进行评价,包括线上教学课程考核方式、考核内容、考核程序、成绩记录等环节。
(二)高职线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针对主要评价节点,分别构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并对各评价指标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在指标体系的设计过程中,兼顾高职课程教学职业技能和素质培养的特点,使指标设计具有全面性和可行性。同时,考虑多方评价主体的侧重,对各指标分别赋权,构建高职线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线上教学模式的流程长、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使得评价节点多、主体多,选取能够客观、全面反映教学质量的评价节点难度较大,评价节点的选取和确定是进行高职课程线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的难点。
(三)高职线上教学质量评价算法
在评价过程中,引入学生、企业专家、教师和管理者多元参与评价,结果由各级指标演算用于评价,如评价节点所附二级指标的结果通过下属的三级指标及其所占权重演算得出。通过对学生、企业专家、教师和管理者多方调研,反复修正各指标权重赋值和算法,保证构建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公正。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中评价指标和评价算法的选择,关系着构建的评价体系是否符合高职课程线上教学质量评价要求,起着奠基作用,是进行高职课程线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的重点。
(四)高职线上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
为了做好高职线上课程教学及评价改进工作,在教学资源平台基础上,统筹考虑、有机融合课程评价系统建设。做好每个教学质量评价模块的细节设计,支持灵活制订不同课程的评价方案,支持评价数据的过滤,挖掘有效数据并统计形成反馈,有效促进课程建设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对高职线上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系统性研究,并构建贯穿课程生命周期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推进建设高职课程质量评价信息系统,充分发挥课程教学质量的检查和反馈功能,从而根据反馈的信息改进线上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高职线上课程教学质量。
六、研究方法
结合高职课程线上教学特点,遵循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从基础性、过程性、结果性三个评价阶段分别选取和确定评价指标和算法,实现评价主体多元性和评价内容全面性,同时对各评价指标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以保证所构建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公正,从而构建一整套科学、合理的高职线上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开展研究。
一是资料收集法。高职课程在线教学特点和不同技术的差别较大,通过收集、整理、挖掘和分析线上教学平台数据,充分考虑直播和点播不同教学形式的授课特点,构建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模型。
二是调查法。本研究拟基于问卷和访问等调查结果,构建基于学生、企业专家、教师和管理者多元开展、职业技能和素质培养并重的指标体系,保证评价指标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三是行动研究法。利用评价信息服务化平台开展教学评价,分析评价对象的各项结果,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服务于教学过程的优化调整和质量提高。
七、结束语
在充分考虑高职线上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构建基于职业技能和素质培养并重的多主体评价指标体系,并针对高职线上课程教学直播和点播不同教学形式的特点,通过贯穿课程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性评价体系来全面地反映课程教学行为,同时推进高职课程质量评价信息化系统建设,充分发挥线上课程教学质量的检查和反馈功能,有助于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提高高职线上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成新.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与评价[J].中国远程教育,2001(3):54-56,79.
[2] 向丽.从课程评价模式理论看我国高职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的建构[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16):39-42.
[3] 吴风波.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研究[J].科技视界,2018(26):115-116.
[4] 张季谦,黄守芳,许新胜,等.高校课程线上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的构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19):32-36.
[5] 侯晓慧,李亚汉,郑雪峰,等.基于线上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计算机教育,2021(1):13-17.
[6] 关秋燕.基于UTAUT模型的大学生接受和使用微博进行课程学习的影响因素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20,10(4):82-87.
[7] 周喜华,刘慧.在线教学服务质量与大学生学习满意度的关系: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23(17):24-28.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