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证研究

2024-08-07 00:00:00魏振锋汪焰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20期

[摘 要] 随着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团队教学质量评价成为热点。分析教学创新团队的概念以及存在的问题,引入了专家法、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评价方法,构建定量与定性结合的评价体系,并做实证研究,发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都是行之有效的。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学质量评价;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0-0001-04

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新时代强化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发挥着引领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作用[1]。

随着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逐步开展,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质量与教学质量的评价问题成为重要工作。鉴于此,本研究深入剖析教学创新团队教学质量影响因素,构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并以浙江G学院电商团队为例展开实证研究,评估教学创新团队教学质量情况。

一、国内外教学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国外针对教学质量的评估较早,美国匹兹堡大学开发研制的教学质量评估系统(IQA)主要从任务认知需求、解释性话语和教师期望三个评估维度对教师进行评估[2]。英国学科教学质量评估,分别从教学质量、学习环境和学生获得评价教学质量出发,“实用主义”倾向明显,更为看重课程教学与行业社会的紧密结合[3]。澳大利亚形成了两个有代表性的标准形态,即ALTC标准和AUTCAS标准,旨在推动教师回归教学本位,促进教学与科研之间的良好互动[4]。此标准以“优质教学”理念为基础,并为不同层级的教师设定了相应的标准等级,每个组成部分都具有具体的参考要求。

我国教学质量评估正处于探索阶段。赵辉等学者编制了教学质量评价量表,其中教学质量被分解成四个维度,分别为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效果和教学方式[5]。乔巍等深入解析教学质量实践中存在的弊端,基于“主体、流程、机制”等维度构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6]。罗明亮、牛永伟研究了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质量影响因素,选取中部地区极具代表性的高职院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依据对象、主体、管理、基础设施4个维度,确定了学生认知、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标准化、绩效考核和奖惩、教师培训与开发等15个影响因素[7]。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依据研究对象差异选择相对应的评价标准与内容,并将其集成在综合教学评估系统,而国内教学质量评价大多以问题为导向分析教师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还未形成标准统一的评价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学者更多从个人维度评价教师群体的教学质量,较少学者从团队层面考虑整体评价教学质量,忽略了团队协作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二、核心概念界定及问题分析

(一)教学创新团队

创新团队是由一群具备不同技能、背景、经验和知识的人组成,旨在通过相互协作、交流和探索的方式开展创新活动,实现共同目标的集合。高职教学创新团队的核心在于教学工作,通过系列课程、专业建设和重大教学改革项目等手段,致力于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教学质量评价对象

教学质量评价主要是指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和教学成果进行系统性、科学性、客观性的评估。职业院校的教学工作注重职业导向,因而不能采取原有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应立足整个教学创新团队,融入实践教学与协作教学因素,纵向上对比教学创新团队原有教学水平、建设目标和教学成效,横向上对比同期其他教学创新团队所表现出来的教学成效,进一步体现教学创新团队教学质量的进阶性与差异性。

(三)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高职教育中教与学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教师的教学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些因素包括教学对象、教学主体、教师教学水平、教学管理制度等组织因素以及教学设施基础、教学理念、教学标准等环境因素。本文主要从教学基础条件、教学实践活动、教学成果业绩与教学反馈情况四个维度分析教学创新团队教学质量关联因素之间的作用机制。教学基础条件支撑教学实践探索,也支撑教学成果业绩的获得;教学实践活动依赖于教学基础条件,也是教学成果业绩的源泉;教学评价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度量尺度,也是教学成果的组成部分,同时它也反馈于教学基础条件的改善和教学实践活动的优化,共同作用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如图1所示。

(四)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特点

团队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包含相应的评价制度、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反馈途径,通过对一系列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评价工作有如下特点,其一,评价对象是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教师的组合体、校企教师共同体。其二,评价重点是通过团队建设、“三教”改革等工作,实现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整体水平的提升。其三,评价方法可采取专家法、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实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

合理的教学创新团队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具有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改进功能和管理功能,更具客观性、科学性,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三、教学创新团队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方法

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是开展教学创新团队教学质量评价的基础,本文从定性与定量角度出发,首先采用专家法定性综合评价教学创新团队的教学质量。其次用指数法定量评估不同阶段教学创新团队教学质量的变化情况。最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从四个维度综合评估教学创新团队教学质量的整体情况。定性与定量评估相结合构建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实用性。

(一)专家法

专家法是教育教学项目评估评价常用的方法,通常通过查阅资料、听取汇报和实地考察等手段,评估团队教学质量水平。2023年,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秘书处组织专家制定了评价体系,包含团队自我评价、学校考核评价、共同体横向评价等多元评价体系,具备“需求导向、多元反馈、量性结合”特点。该评价体系更多关注团队建设质量评价,而非教学质量评价,但仍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该考核体系设置4个一级指标,建设规划与机制、团队建设做法与创新、团队建设成果创新、团队建设特色创新与成果推广。19个二级指标,涵盖学校支持、师德师风、全面育人、理念与目标、规划与计划、保障机制等要素。50个观测点(三级指标),包括党委重视、领导小组与平台支持、师德师风建设、立德树人与“三全育人”、建设理念、建设定位与目标、规划发展等子项。该评价体系主要通过自评报告、典型特色案例及其他实际材料,由评审专家做定性评议。

(二)指数法

指数评价法作为一种多学科研究和实践经验的评估方法,具备综合性、权重设定、可量化与非量化指标结合、灵活性和相对公正性等主要特点。该方法通过设定不同的权重值,量化各个指标或因素对最终评估结果的贡献程度。同时,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无论是具体的数值指标,还是主观评价、描述性指标,都可以被综合考虑。评估过程中的数据分析和计算规则也能够提高评估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研究中通过征询专家意见,从基础条件、教学实践、教学成果和教学质量评价反馈四个领域,总计26项二级指标评价教学创新团队的教学质量情况。通过指标的完成值除以指标的标准值,乘以各自权数,加总后除以总权数得到多个项目变量的综合变化,进一步减少主观因素对评估结果的影响,反映教学团队建设进展和成果积累,衡量不同阶段团队教学质量的变化情况。

(三)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适用于模糊环境下的综合决策方法,考虑了多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该方法基于某种评价目的,通过将多个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得出对事物的综合评价。它可以对受多种因素约束的事物或对象做出总体评价,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多因素决策方法,特别适用于解决各类非确定性问题。

本研究主要就高职院校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教学质量评价问题,从教学基础条件、教学实践活动、教学成果、教学质量评价与反馈4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且作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主要包括师德水平、教学设施水平、教学平台建设,教学研讨情况、模块化教学情况等,然后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将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

四、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浙江G学院电子商务教学创新团队为研究对象,该团队组建于2006年,现有团队成员24人,校内教师20人,企业导师4人。其入选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试点出台了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一)专家法

由于第二批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验收评估尚未进行,本文主要参照第一批团队评价工作流程及特点进行模拟评价。截至目前,学院“电子商务”教学创新团队在建设周期内,已获得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2项、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2门、“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3种、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获奖5项、承担国家级、省级教改课题6项、浙江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二等奖2项、浙江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等标志性成果。通过多位职教专家模拟评价,认定团队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为良好。

(二)指数法

采用加权平均指数法建立教学团队教学质量评价指数,对比入选国家级团队前后的综合教学质量,通过收集入选国家级团队的状态数据(2021年9月)与团队建设两年后的状态数据(2023年9月)作纵向对比。教学创新团队教学质量加权平均指数,以个体指数加权平均计算总指数:

综合指数=∑(某指标个体指数×该项指标权数)/∑(各项指标权数)

研究团队采集了团队教学质量相关的成果数据,系统性量化教学创新团队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结果如表1所示。依据该指数体系计算浙江G学院电子商务团队教学质量综合指数的增量,结果显示,2023年团队教学质量指数相较于2021年同比增长56%,提升幅度较大,证实了教学团队经过两年的建设,在教学改革、教师能力、教学质量等方面进步明显,效果显著。

(三)模糊综合评价法

1.建立综合评价的因素集

模糊评价因素集包含创新团队整体教学质量各类影响因素,通常用集合U表示,U={u1,u2,…,un},元素ui代表影响教学质量评价对象且具有不同程度的模糊性的第i个因素。

对于教学团队的教学质量,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判,如教学基础条件、教学实践活动、教学成果业绩、教学评价与反馈数据等。涉及因素构成了创新团队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集合,即因素集,记为:U={教学基础条件u1,教学实践活动u2,教学成果业绩u3,教学评价与反馈u4}。而每个因素下又包含多个子因素。

2.建立综合评价的评语集

评语集包含评价专家对评价对象的各类评价结果,常用V表示,V={v1,v2,…,vm},其中元素vj代表第j 种评价结果,常用不同的等级、评语或数字来表示。如对团队教学质量的评价有优秀、良好、中等、较差、很差等层次。由各种不同决断构成的集合称为评语集,记为:V={优秀v1,良好v2,中等v3,较差v4,很差v5}。

3.确定各因素的权重

评价过程中,根据因素重要程度给各因素ui一个权重a1,构成包含因素权重的模糊集,用A表示:A={a1,a2,…,an}。

如若存在教学活动、教学成果等不容易量化的情况,可以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如若存在可比较数据时,可以通过熵权法确定权重。在浙江G学院团队案例中,由于部分指标存在模糊不确定情况,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的权重为:A={0.274,0.26,0.24,0.226}。

4.进行单因素模糊评价,获得评价矩阵

若因素集U中第i个元素对评价集V中第1个元素的隶属度为Ri1,则对第i个元素单因素评价的结果用模糊集合表示为:Ri={ri1,ri2,…,rim},以n个单因素评价集R1,R2,...,Rn为行组成矩阵Rn×m,称为模糊综合评价矩阵。

隶属函数的确定采取模糊统计法,即发放问卷,收集数据的形式,或采取指派法,即根据问题的性质直接套常用分布作为隶属函数。本文中采用实际分析中比较常用的梯形型分布,如下式(1)所示。

然后通过专家评审打分,我们将得到以下评价矩阵R:

0.2 0.4 0.3 0.1 00.1 0.5 0.2 0.1 00.1 0.4 0.4 0.1 00.3 0.5 0.2 0 0 (2)

其中,式(2)矩阵大小为n×m,n为因素(指标)数量,从上至下依次为教学基础条件、教学实践活动、教学成果业绩、教学评价反馈;m为评价结果,从左到右依次为优秀、良好、中等、较差、很差。

5.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确定单因素评判矩阵R和因素权向量A之后,通过模糊变化将U上的模糊向量A变为V上的模糊向量B,即

B=An×Rnm={b1,b2,…,bm}

在浙江G学院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教学质量评价中,根据步骤3所得权重A=[0.274,0.26,0.24,0.226]与式(2)R评价矩阵相乘得到以下隶属度计算矩阵B:

B=A*R=[0.1726,0.4486,0.2754,0.0774,0]

选取隶属度最大的评价结果(0.4483ba61c906495e236d029266ed103c9d86)作为综合评价结果,由V评定集对应结果可知,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法判断结果为“良好”,与上述专家法评价的结果一致。

五、结论

教学创新团队教学质量评价是对团队整体教学行为和教学结果的一种判断与评定,是团队建设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针对浙江G学院,从定性研究来看,依据验收标准模拟评价认定团队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为良好。从定量的角度,基于指数法纵向比较教学创新团队发展情况,发现该团队教学质量指数提升较大,而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判断结果为“良好”,与上述专家法以及指数法评价结果一致。研究表明,该评价方法无论是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都是可行而有效的,能够推动教学团队评价工作的开展,深化落实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参考文献:

[1] 王淑明,闫卫平.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实践逻辑与实现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1):30-35.

[2] 周九诗,鲍建生.美国IQA教学质量评估系统的探索与反思[J].比较教育学报,2021(5):87-99.

[3] 丁磊.英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新进展[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1.

[4] 李作章,张雷生.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澳大利亚大学教学质量标准的演进逻辑[J].大学教育科学,2020(5):112-119.

[5] 赵辉,沈月琴.学生视角的教学质量评价:一个量表开发[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27(6):39-47,134-135.

[6] 乔巍,强伟纲,姜敏凤.高职院校三维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J].教育与职业,2022(16):107-111.

[7] 罗明亮,牛永伟.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及机理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6):80-87.

◎编辑 尹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