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红色旅游发展势头良好,日益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甘肃作为红色资源大省,在发展红色旅游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文章以甘肃长征文化资源的挖掘为例,精准把脉省内长征沿线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试图找准推动甘肃红色旅游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而不懈努力奋斗。
关键词:长征;红色旅游;发展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12.039
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革命先辈遗留给长征沿线地区一项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值得开发好、保护好、传承好。作为长征资源大省的甘肃,有众多长征类纪念场馆及红色旅游景点。但目前甘肃长征沿线红色资源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准确把脉、精准施策,不断助推甘肃红色旅游事业又快又好高质量发展。
1 红军长征在甘肃的历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长征是四路(红一、红二、红四、红二十五军)红军的长征。表1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概况表。
从地域来看,长征途经当时的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河南、湖北、青海14个省。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新划分行政区域,西康大部并入四川,甘肃一部分划归宁夏,四川分出重庆,按现地域来看有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重庆、河南、湖北、青海、甘肃、宁夏、陕西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与长征有关。而甘肃是这四路红军均途经的省份。哈达铺是红一方面军绝处逢生的地方。在哈达铺,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获悉陕甘地区还有红军和苏区存在的重大情报,进而开启了落脚陕甘的宏伟征程。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静会地区大会师,实现了党中央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达到了党和红军的空前统一。因此可以说“甘肃是红军长征队伍到达最全、活动时间最长、行经地域较广的省份”①。
2 甘肃长征沿线红色资源现状
国家文物局2016年统计数据显示,长征不可移动文物有2100余处,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01处(表2),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208处,属于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635处。其中,长征文物中95%的国保单位与92%的省保单位均对外开放。长征不可移动文物不仅是非常宝贵的文化资源,也是弥足珍贵的爱国主义教育“活教材”(表3)。现今大多数长征场馆成为长征精神的红色地标。此外,长征可移动文物均珍藏在全国长征沿线的纪念馆、展览馆中。同时“长征文物又相对集中于红军长征途经省份,尤其以江西、贵州、四川、云南、甘肃、宁夏、陕西等地最为突出”②。
目前,甘肃省有73个红色纪念场馆,11个为正县级建制,62个为副县级建制,其中长征类纪念馆有12个。根据甘肃省文物局发布的《2022年度甘肃省博物馆名录》对长征类纪念馆进行梳理,长征类纪念馆主要有以下几类:①主要反映红二十五军长征历史的有泾川县吴焕先烈士纪念馆;②主要反映中央红军长征历史的有迭部县腊子口战役纪念馆、宕昌县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静宁县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通渭县中共中央政治局榜罗会议纪念馆;③主要反映红四方面军长征历史的有岷县中共中央西北局岷州会议纪念馆、漳县中共中央西北局盐井会议纪念馆、临潭县中共中央西北局洮州会议纪念馆;④主要反映红二方面军长征历史的有康县陇南根据地纪念馆、徽县徽成两康战役纪念馆;⑤主要反映长征会师历史的有会宁县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纪念馆、平川区红军西征胜利纪念馆。以上地区大都以纪念馆(或管委会)来管理红色景区(点)。
3 存在的突出问题
3.1 雷同化现象突出,地域特色不凸显
甘肃省长征类纪念馆是目前甘肃省反映、展示各路红军长征历史的红色地标,但有些纪念馆在开发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时,并未合理恰当地与当地历史文化融合,在展示地域历史文化的传承性与独特性方面特色不是很鲜明。如在做长征展览时,大多数场馆未将长征史内容进行浓缩,陈展内容烦琐、冗长,展览如“同一片叶子”,差异度不大,缺乏纪念地厚重的历史感。在表现形式上,很多纪念馆仍以静态的展览陈列为主,现代技术运用不足,展览枯燥乏味,参观者依旧只能接受“隔着玻璃橱窗看,耳旁聆听别人讲”的僵化形式,参与体验性差,互动性不足,地方特色不突出。在纪念馆外形设计方面,缺乏当地文化元素,展馆外形高度相似,照搬、复制其他地区文化现象痕迹较为明显。如若将来通过旅游线路把这些散落的“点”串联成“线”,游客参观数个纪念馆后很容易产生听觉、视觉“疲劳感”,产生“游一当十”的认知。因此对游客吸引力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游客的出游率和重游率。
3.2 宣传口径不一致,互争资源现象严重
省内长征沿线纪念馆均以长征文化作为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但各地之间为争夺长征资源有些提法、观点存在不妥之处。如党中央何时何地决定率中央红军(时称陕甘支队)到陕北去,哈达铺与榜罗镇两地根据不同文献得出的说法不一致,甚至还极为矛盾。对红军会师地,会宁、静宁、平川乃至宁夏的将台堡、同心存在较大争论,这就使前来参观的游客产生疑惑心理,极大弱化了红色旅游的教育效能和社会影响力。
长征类纪念馆作为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教育主阵地,应以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为依据,要本着“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态度,着力打造健康向上的红色旅游宣传氛围。有鉴于此,需要各级党史研究室(办)负更多的责任,挑更重的担子,加强长征历史的研究,加强长征文化的研究,加强长征类纪念馆及景区(点)的党史课题研究,把严陈展大纲关,把住陈列布展关,把好解说讲解词关,努力做到宣传口径一致,让参观者做到在游中学,不自觉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实现红色旅游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3.3 地区间合作开发不深,精品线路打造尚需时日
长征文化作为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由于其景点之间的连贯性及跨地区性,这就决定了红色旅游的开发与利用必然要走区域合作共赢之路,才能联手打造红色旅游精品。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后,国家有关部门又发布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其中甘肃的长征红色旅游系列景区位列全省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榜首地位。但截至当前,省内长征沿线纪念馆在红色旅游方面的馆际交流与合作联系不甚紧密,层次较低,跨区域间旅游线路打造不够完善。尽管在甘肃省文物局及甘肃省博物馆协会的支持下,2017年7月成立了甘肃省博物馆协会长征沿线纪念馆专业委员会,但目前该协会在促进红色旅游发展方面举措较为乏力。同时,各馆之间在旅游资源开发、信息共享、线路畅通、客源互接、政策共商、合作共赢、全力打造甘肃省长征沿线旅游精品线路方面,思路不清晰、认识不统一、政策不稳定。
3.4 体制管理不顺畅,部门间缺乏联动,未形成合力
红色旅游景区往往由宣传、管委会、纪念馆、旅游、文物、退役军人、民政、宗教等多部门管理,未能很好地建立有关部门会议联席制度,部门间资源有效整合机制未能很好构建,管理秩序较为混乱。目前甘肃省内长征类纪念馆主要由当地县区政府部门主管,级别为副县级以上,但在红色旅游发展推动方面,往往严重依赖当地县区政府对红色旅游的重视与支持程度。一旦当地政府重视不够,纪念馆与宣传、发改、文物、党史、旅游等部门在推进旅游业发展方面的合作就会举步维艰,很难起到主体作用,部门间的联动效能很难发挥,最终难以形成有效合力。可见,现行的红色旅游景区(点)管理机制严重阻碍了红色旅游业向前健康发展,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修订。
3.5 单一化现象严重,与其他旅游形式融合度低
通过对红色旅游近年来发展的实际状况进行研究,复合型旅游品牌最受大众接受。而目前甘肃省内长征沿线纪念馆很大一部分就红色旅游而旅游,未能有效地将红色旅游资源与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风情、独具特色的生态资源等整合,形成以红色为主导的“多彩”旅游格局,最大限度实现旅游产业的价值最大化。相比省内红色旅游大县会宁而言,省内其他长征沿线纪念馆及其所在县区的党委、政府在这种新型红色旅游发展模式方面尝试不是很多,而且在实现红色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方面举措不足,还未能有效改变红色旅游带给广大游客体验感单一的现状,不能满足不同群体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4 对策及建议
4.1 深入挖掘长征精神内涵,精准把握历史定位
甘肃长征沿线地区要进一步强化革命文物和历史资料的挖掘、征集、整理、研究和利用工作,将红色纪念馆打造为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重要阵地。同时,各馆要充分发挥本地在长征史中的资源优势,将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充分挖掘出来,把长征资源利用好,把革命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省内长征沿线地区在长征中的历史地位是不同的,如腊子口战役打开了中央红军北上的战略通道,哈达铺被称为红军长征路上的“加油站”,会宁被誉为红军会师圣地,打拉池被认为是红军大会师中高级别领导的会师。这就要求我们加强以下各种研究力量的有效整合:一是长征类纪念馆、当地党史研究部门及红色文化学者的研究力量;二是省委党校、高校、省社科院,特别是省委党史研究室及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有关长征史专家的研究力量。省内长征沿线地区通过有针对性地举办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座谈会对长征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广泛宣传、准确定位,为各地的红色旅游提供强大理论支撑。
4.2 坚持科学规划,各地统筹协作
在全国“两办”印发的革命文物利用保护工程中,要求打造全程贯通的“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省内有关部门要对照《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红色旅游发展蓝图与框架。省内长征沿线地区要在此框架指导下,形成一套符合本地区实际状况的红色旅游规划,最终打造出省内乃至全国长征沿线红色旅游精品线路。2016年10月24日,在陕西省延安市召开“全国长征纪念馆联盟成立大会暨交流座谈会,相关省份文物局负责人及长征沿线纪念馆代表参加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长征纪念馆联盟章程》,签署了合作协议书”③。这为甘肃长征沿线地区红色旅游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4.3 多手段宣传推介,打造精品品牌形象
多年来,一说到甘肃的旅游,大家很容易想到的是以敦煌为核心的丝绸之路旅游带,这要得力于多方有力地宣传,而对革命先辈遗留给甘肃的长征文化遗产却始终知之甚微。需要通过有效的宣传推介手段,让世人知道甘肃不但有“丝绸之路”,而且还有“长征之路”。因此,需从以下几点着力:一是建立甘肃省长征沿线红色旅游网站;二是制作精美长征文化宣传手册;三是拍摄长征主题类型宣传片;四是举办以长征为主题的红色旅游文化节。
4.4 强化人才交流培训,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要始终坚持把红色旅游交流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抓管理层的培训。各馆、景区负责领导不仅要具备政治性强、文博业务精的特点,而且还要具有发展红色旅游的战略眼光和实操能力。不定期举办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馆长培训班、馆长论坛,强化馆领导层发展红色旅游的主动意识和能力。二是抓讲解员的培训。红色旅游教育功效的发挥,很大程度上要通过讲解员的解说来实现。要强化讲解员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政治思想好、知识储备好、讲解服务好、示范带头好、社会影响好的‘五好’红色讲解员队伍”④,为更好宣传甘肃红色故事提供支撑。
4.5 统筹开发与保护的关系,长征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走上法治化道路
在新时代,长征文物保护利用也要实现法治化。甘肃省目前相继颁布了一些与红色文化遗址相关的保护条例与办法,使革命文物保护与旅游利用工作朝着法治化方向发展,颁布了《关于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的实施意见》《甘肃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等,极大促进了革命文物保护与红色旅游的开发。2023年3月30日,甘肃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的《陇南市哈达铺红军长征旧址保护条例》,就为合理保护和利用哈达铺这一红军长征旧址提供了法律依据。
总之,希望大家在看到甘肃长征文化资源丰富的同时,也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抢抓机遇,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出实招和对策,充分挖掘、研究、利用好甘肃丰富的红色资源,打造甘肃红色旅游形象,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省,助推甘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注释
①刘正平.关于加快甘肃红色旅游强省建设的对策建议.甘肃党史网[EB/OL].(2020-05-28)[2023-12-29].http://www.gsds.gov.cn/difangyanjiu/20200528/114631176d37a.htm.
②肖菡.全省重要革命遗址共2067处,红军长征文化遗址900多处为全国之最[N].贵州日报,2011-06-25(002).
③叶四青.全国长征纪念馆联盟成立大会在我市召开[N].延安日报,2018-10-25(003).
④刘正平.培养“五好”讲解员 打造红色旅游强省:关于全省红色纪念场馆讲解员队伍现状调研报告[EB/OL].(2021-02-25)[2023-12-29].http://www.gsds.gov.cn/difangyanjiu/20210225/091045337516a19e8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