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教育理念下幼儿项目式学习的模式探究

2024-08-01 00:00:00杜雨箫
考试周刊 2024年23期

摘要: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教学的要求发生了变化,人们在看待教育工作时也更加全面。美国相关专家在对整合型人才研究时提出STEAM理念。而教育家杜威则在“做中学”理论中首次提出项目式学习法。通过引入STEAM教育理念,在幼儿园启蒙教育阶段展开项目式学习教育模式,更能满足新时代多元化人才要求,在具体的教育引导过程中,也可促进幼儿的创新发展,提高学前教育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STEAM教育理念;幼儿;项目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3-0145-05

STEAM教育理念与项目式学习活动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需求,设置科学有效的课程体系。项目式学习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学习主动性,提高综合素质。另外,STEAM教育理念借助项目引领的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之应用于学前教育当中,可以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满足幼儿多元化成长的需求。

一、 概念简析

STEAM是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的缩写,它代表着五个不同学科领域在主题关联的前提之下与现实世界接轨,这是国际上的一种综合学科背景下的教育理念。STEAM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幼儿教育中融入STEAM理念,可以立足于提高幼儿的核心素养开展教育工作。而项目式学习法是在真实情境中围绕核心问题所展开的一种具备开放性的实践探究活动,项目式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达到知识体系构建的目的。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策略可以让学习者自主搜寻信息、寻求答案,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基于STEAM理念的幼儿园项目式学习活动能整合多学科的知识内容,引导幼儿去认识现实世界,并解决问题。项目式教学模式还可以聚焦真实和具备挑战性的问题,整合幼儿园的资源,让幼儿在多样化的情境中,围绕核心问题展开探究活动。相关活动有真实性、生活性和综合性等特点,有助于幼儿教师打造真实的生活化情境,引导幼儿多角度探究问题,展开实践,增长见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 幼儿园项目式学习模式的应用价值

(一)可以助力幼儿园课程改革

传统的幼儿园教育模式更加关注科普一些理论知识。新时期对幼儿教育的研究变得越来越深入,各大幼儿园也开始致力于学校的课程改革工作,从而将幼儿的被动学习状态引导至主动学习状态,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基于STEAM教育理念展开幼儿园的项目式学习教育,则更能达到该目的。教育工作者可以融合多领域的知识,创设生活化情境,给予幼儿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知识。幼儿教师也可通过灵活应用多种教育引导手段,展开针对性的教育评价,引导幼儿走向深度学习,这也有助于幼儿园的课程改革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幼儿园在课程改革的过程当中,还需联合幼儿园内部的教育工作者,就STEAM教育理念和项目式学习教育法进行深度分析,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

(二)可以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通过落实STEAM教育理念,在实践中提高项目式学习教育水平,也能够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当前,部分幼儿园中的教育工作者自身业务能力相对欠缺,对幼儿的教育引导意识不足。有的教育工作者在幼儿教育中仍采用灌输式方法,未能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限制了幼儿的发展。而在项目式教育模式中,幼儿教师可以在指导幼儿时导入STEAM教育理念,创设多样化的活动,让相关专业理念可以为幼儿的学习以及实践活动的落实提供支架,幼儿教师也可在该支架中不断反思自身的不足,调整教育引导模式,充分发挥项目式学习法的作用,来提高教育水平。同时,该过程也是教育工作者提高个人专业能力的过程。教育工作者可以在该过程中增强对于STEAM教育理念的认知以及项目式教育手段的掌控程度。幼儿园可以给予幼儿教师更多的学习机会,使幼儿教师能系统地学习STEAM教育理念以及项目式学习教育法,在教学中真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也有助于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就统一的主题进行多元化探究,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水平,加大对于项目式学习法的研究力度,促进教师个人职业道路的发展。

(三)可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当前,幼儿教育旨在提高幼儿的核心素养,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想要达到该目的,传统的教育手段已很难发挥作用。引入STEAM教育理念,展开项目式学习教育法,则更能整合多元信息,丰富幼儿多学科领域知识探究的经验。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也能够对教学进行反思,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评价,让幼儿有意识地进行思考,形成对于事物或相关场景的深刻理解和认知。幼儿教师可以借助诸如小组合作类的活动,锻炼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借助实践类型的活动,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这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提高幼儿的学习品质,增强幼儿的学习自信心和满足感。可以在幼儿教育时期充分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水平。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也强调在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在尊重幼儿个性化差异的前提之下进行教育引导活动。通过导入新型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也能让幼儿教师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让幼儿可以在学习活动中健康成长。

三、 STEAM教育理念下幼儿项目式学习模式构建的问题

项目式学习模式在实践中对问题情境的真实性控制存在一定的难度。比如,某些绘本当中的故事情节非常夸张,如“小石头想要旅行,四处借脚却借不到”,对于某些本身缺乏想象力的幼儿而言,很难理解石头借脚走路的场景,所以该问题情境不具备真实性。在导入项目式学习模式时,幼儿教师还需借助核心驱动问题,支持这种看似荒唐的想法,让幼儿能够通过编故事、绘画创作等形式,达到目的。但有的幼儿教师在导入项目式学习模式时,对于这种教育体系的研究不够透彻,幼儿教师自身对这种创新型的教育方式理解度不足,所以很难对真实性情境进行改编和控制。在教学实践中也未能合理地导入核心驱动问题,引导幼儿投入学习过程中,所以也会一定程度地影响教育改革的水平和幼儿探究知识的兴趣。另外,对于一些幼儿而言,他们持续性参与相关学习活动的耐力稍显不足。幼儿受年龄小等因素影响,兴趣极易发生改变,如果相关活动的挑战难度过高,幼儿也容易失去学习兴趣。项目式学习模式围绕特定的问题,引导幼儿构建知识。所以幼儿需要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对相关问题展开探究,幼儿教育工作者也需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才能够达到STEAM教育理念落实的目的。然而受到幼儿年龄特点、性格特征的限制,幼儿在学习中难以长久集中注意力。且幼儿的综合能力存在差距,想要合理地导入项目课题,需要教育工作者对教学活动展开精心的设计和有效的引导,这些对于幼儿教师而言是一项不小的挑战。

四、 STEAM教育理念下幼儿项目式学习模式的应用

(一)丰富幼儿对相关材料及技术的认知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育理念,发挥项目式学习法的作用。首先,幼儿教师要引导幼儿对相关材料和技术进行学习,让幼儿能够具备一定的基础认知,后续幼儿也可以更好地借助多种材料展开学习和项目式探究过程,提高幼儿对项目式问题的分析和探究水平。比如,在“三只小猪的新家”项目式课题中,幼儿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探究不同类型的房屋结构,了解相关材料的特性和使用方法,再让幼儿以单人或者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利用现场能够使用的各种低结构材料与工具展开一系列的操作过程,在组合拼装等过程中,幼儿也能为三只小猪制作新房,享受学习和动手操作带来的快乐。幼儿教师要在项目式活动的前期,引导幼儿了解常见的材料,让幼儿能够充分获知这些材料的特性和使用方法,在幼儿展开项目式探究活动时,幼儿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纸箱、KT板等材料,用以对房屋大框架的制作。也可让幼儿借助卡纸、皱纹纸等具备极强可变性的材料,制作房屋的装饰物。幼儿教师也要为幼儿提供各种类型的剪刀,用以黏合的胶布或胶枪等材料,让幼儿可以在展开项目式活动时,有效使用这些多种类型的材料与技术,制作出具备创新性的房屋模型。在活动结束后,幼儿教师也要反思教育中的不足,了解每位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从而对幼儿展开针对性评价。例如,在以小组合作为方式的项目式活动中,有个别幼儿的配合意识不够,学习效率低下,此时幼儿教师需要意识到该名幼儿的个人能力存在一定欠缺,在后续的项目式活动中,则需进行针对性引导,以提高该名幼儿的项目式学习的探究水平。幼儿教师为了更好地落实STEAM理念,必须为幼儿准备更加多样化的项目式学习材料,创新项目式学习模式,让幼儿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与同伴交流沟通,利用多种类型的材料完成创意制作、项目课题研究等过程,从而发展自身核心素养。另外,在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时,幼儿教师也可开展一些和实际生活关联紧密的教育课题,并且利用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让幼儿可以更具创新意识。如废弃的易拉罐、纸壳,大自然中的树叶、花朵,闲置的衣物、玩偶等,都可以作为STEAM项目式学习活动的重要资源,从而使幼儿可以展开多元化探究,提高综合能力。幼儿教师还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能够大胆开发出更多的学习材料,并在材料的应用中,提升个人的创新能力。幼儿教师也可以以此提高幼儿教育的水准,构建更加丰富和科学的教育体系,促进幼儿园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

(二)明晰项目式活动的主题

明确的主题可以更好地落实STEAM教育理念,让项目式学习活动的效率更高。同时,明晰项目式学习活动的主题,也能让幼儿拥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幼儿学生本身的动力、耐力、抗挫折能力相对不足,自学习经验和个人认知上也稍显不足,所以在启蒙教育阶段,幼儿教师有义务引导幼儿提升对生活的认知,吸引幼儿参与生活化和实践类型的项目式主题活动,让幼儿可以更好地去了解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尝试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而幼儿教师则在该过程中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支持,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幼儿教师需要以特定的主题让幼儿展开项目式探究过程,相关教育环节也应和主题关联紧密,让幼儿可以全神贯注于项目式学习中。同时主题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率。比如,幼儿教师可以以“恐龙”为主题,设置“恐龙探险队”的项目式学习活动。幼儿对恐龙这种外形分明、造型多变的动物形象普遍充满探究兴趣,所以以“恐龙”为主题展开项目式学习活动,有助于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提高幼儿的活动探究兴趣,同时也能够让幼儿将学习的关注点聚焦于对恐龙模型的收纳上,让幼儿可以自主探究,养成良好的收纳习惯。后续教师也可设置“恐龙博物馆”的环节,让幼儿能够主动分享自己的恐龙玩具,获知以绘画创作的形式完成相关作品,并向其他同学展示。在该过程中,幼儿也能在特定的主题下发展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绘画能力等,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幼儿教师必须确保相关主题具备吸引力和针对性,只有让幼儿拥有参与项目式学习活动的兴趣,幼儿才能够进行思维的发散,在项目式探究活动中提高个人的认知水平,增强综合能力。又如,在STEAM项目活动当中,为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和学习自主性,幼儿教师可以以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创设主题活动。如“我们在商店里忙碌”的项目式学习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在商店场景中有哪些角色,在特定主题下完成项目式探究过程,通过与同伴的交流沟通,进行角色扮演,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锻炼个人的多方面能力。在设置主题时,幼儿教师一定要认真分析STEAM教育理念以及项目式学习模式的内涵和特点,设置更加符合幼儿学习需求的项目式主题,让幼儿可以更具参与主题活动的积极性,并在该过程中锻炼个人多方面的能力,达到增长见闻和提高个人认知程度的目的。

(三)引导幼儿有效解决重难点问题

很多幼儿在参与项目式学习活动的过程当中,由于不了解学习的重点,个人的能力相对欠缺,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无法5dbe75876b1346435c805b828a8b12180f0568ed5d13dc2125ceecf5e36236b9解决在STEAM项目式学习活动中的重要问题。由于幼儿的认知基础不足,在活动探究中难免会遇到知识与技能盲区。幼儿教师要做的是在幼儿面对学习障碍时,适时展开教育工作,提高幼儿的认知,鼓励幼儿主动表达个人的想法,解决问题,从而在项目式活动当中获得更多的学习经验,也能以此提高个人的学习水平和认知水平。幼儿教师自身必须在活动开展前,充分了解幼儿的认知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活动方案,引导幼儿重点解决关键问题,拥有明确的学习思路。幼儿教师不能灌输知识,而要鼓励幼儿大胆展开想象,借助多种类型的材料和思考模式,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当幼儿在学习中存在困惑或者遇到阻碍时,幼儿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幼儿支持,可以引导幼儿查询资料,展开思考,进行集体探究活动。幼儿教师也可让幼儿与家长展开亲子合作,从而有效完成项目式学习过程,同时还能借机培养幼儿和家长的良好互动关系,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程度。为了更好地落实STEAM教育理念,幼儿教师还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帮助幼儿解析重点和难点知识内容。比如,微课就是一种很好的引入资源的教育手段,幼儿教师可以在项目式学习活动中,根据活动主题,构建相关微课视频。利用这种短小精悍的视频讲解重要知识,可以更好地引导幼儿完成对重点与难点知识技能的探究和学习过程,引导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例如,在上述的“恐龙博物馆”主题式活动中,为了充分发挥STEAM项目式学习活动的作用,幼儿教师可以提前设置有效的教育引导方案,梳理好该主题探究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在该活动中,让幼儿了解恐龙的发展变迁与特点是一大重点,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构建仿真的恐龙博物馆是一大难点。幼儿教师要让幼儿了解博物馆的用途,或者博物馆中应当包含的内容,同时还要凸显项目式学习活动的趣味性,更好地落实STEAM教育理念,让幼儿更具学习的动力,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内容。在幼儿充分了解恐龙的外形特征后,幼儿教师也可进一步引导幼儿展开项目式学习活动的实践探究过程。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讲解活动的规则和方法,让幼儿可以获得灵感,更好地展开动手操作过程,从而构建恐龙博物馆的模型结构,利用恐龙化石、游览路线、小超市、卫生间等结构,构造出丰富多彩的博物馆区域。幼儿教师只有梳理好该项目式学习活动的重难点,才能更好地引导幼儿展开探究过程。为了发挥STEAM教育理念的作用,幼儿教师也可在课后上传一些学习资源,与幼儿家长展开沟通交流,让家长可以带领幼儿学习这些资源内容,更好地掌握项目式学习活动的重难点知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甚至可以让家长带领幼儿到当地的恐龙博物馆去参观,从而延伸项目式学习活动,全方位提高幼儿的认知和学习兴趣。

(四)强调提升幼儿的自我规划能力

在STEAM项目式教育活动中,教育工作者需要借助多样化的情境,让幼儿围绕核心问题进行自主思考、总结和探索,从而提升幼儿的自我规划能力。启蒙阶段的教育目标不是传输多么高深的理论知识和学科知识,而应当将关注点聚焦在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上。

3~6岁的儿童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处于该阶段的幼儿学生本身有着极强的学习能力,让幼儿在该过程中对自我规划有着更强的认知和理解,进行深层次的知识探究,则更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在项目式学习活动中,幼儿教师要让幼儿大胆假设,积极尝试,从而印证个人的猜想。而非盲目摆弄材料,或者刻板地进行模仿训练。STEAM教育理念本身是将科学、艺术、数学等多学科融为一体的教育模式,所以幼儿教师在教学时也应当引导幼儿进行多角度、多领域的探索,让幼儿能够进行思维发散,可以拓宽想象空间,充分享受学习的过程,也能够感受到自我规划和有效实现带来的快乐。比如,幼儿教师可以开设“合作搬家”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让幼儿自主规划搬家路线,与小组成员交流和协作,完成探究过程。幼儿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的小朋友根据个人的理解,选择合适的合作搬家方式。某些幼儿可能会尝试首尾相连的形式,以接力的方法完成搬家过程。而某些幼儿可能会在该过程中使用道具,从而减轻货物给人带来的重量感。每个小组的幼儿由于个人的认知、性格等方面存在差异,最终所采取的操作手段也会有所不同。幼儿教师需引导幼儿大胆假设,积极验证,完成实践和改进过程,以此获得丰富的学习经验。这种教育引导形式更能提高幼儿的自我规划能力,也可以让幼儿在遇到学习问题时积极主动去解决,而非放弃或者盲目展开操作,幼儿可以在该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STEAM项目式学习活动当中,幼儿教师必须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能够合理利用相关材料,与同伴进行交流沟通,在积极探究中发散思维,提高个人的核心素养。又如,在“自制挂衣架”的项目式学习活动中,幼儿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围绕“制作方便大家户外活动挂衣服的挂衣架”该核心问题,进行小组探究活动,让幼儿可以思考如何制作能够满足户外活动要求的挂衣架。幼儿教师要鼓励幼儿,通过大胆提出假设,准备相关材料,展开制作过程,进行实践操作,从而提高幼儿的自我规划能力和探究水平。让幼儿可以在STEAM项目式学习活动中提高个人的认知程度,丰富个人的学习经验,并将实践探究中所得到的生活化经验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以此真正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五、 结论

综上所述,STEAM教育理念下的幼儿项目式学习模式可以通过创设多样化情境,围绕核心问题,来引导幼儿展开多学科知识的探究过程。这种教育手段可以助力幼儿园的课程改革工作,提升幼儿园教师的综合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教师必须审视在教育中的不足,不断改进教育手段,提升教学创新的水平。STEAM教育理念在幼儿项目式学习活动的应用过程当中,还需通过对幼儿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幼儿可以明晰相关项目式学习活动的主题,更好地使用多样化材料和技术,展开项目式学习探究过程。幼儿教师需要有意识地提高幼儿的自我规划能力,让幼儿可以在动手操作、思维发散等过程当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为将来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Greg T P, Yuzon M R A. Planning a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STEM) curriculum for young children: A collaborative project for p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studen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2019,11(2):130-146.

[2]孔晶.工程设计:STEM项目式学习活动实施路径研究[J].数字教育,2018,4(6):57-63.

[3]王巍.国际项目式STEM教育的研究现状与启示[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9(4):90-96.

[4]马宁,赵若辰,张舒然.项目式学习:背景、类型与核心环节[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5):24-27.

[5]秦瑾若,傅钢善.STEM教育:基于真实问题情景的跨学科式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2017(4):67-74.

[6]常咏梅,张雅雅.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10):97-103.

[7]张颖.STEAM理念下的小学科学课项目式学习研究[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杜雨箫(1999~),女,汉族,江苏昆山人,昆山高新区鹿城幼儿园,研究方向:幼儿园STEAM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