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探究

2024-08-01 00:00:00何素华
考试周刊 2024年23期

摘要:大单元对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其能够打破传统知识碎片化、割裂化的问题,让学生树立全局、宏观视野,完成对知识内容的深层与多维解读,让学生聚焦大单元主题,完成更加富有导向性的课程实践探究,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课程实践。这样一来,学生也将改变传统单一化、被动式的课程学习状态。他们将主动投身课程学习活动,建构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提升综合学习能力。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大单元的概念内涵,其次分析了基于大单元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价值,最后探索了基于大单元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旨在以富有结构化、整体性的课程教学模式,支撑学生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单元;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内涵阐述;价值分析;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3-0119-04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教学建议”模块明确指出:“教师要强化素养立意,围绕单元主题,充分挖掘育人价值,对单元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或重组,建立单元内各语篇内容之间及语言功能之间,形成具有整合性、关联性、发展性的单元育人蓝图,引领学生基于对各语篇内容的学习和主题意义的探究,逐步建构和生成围绕单元主题的深层认知,促进核心素养综合表现的达成。”由此可见,教师实施大单元教学将有效贯彻新课标的理念,能让学生以大单元主题为统领,参与规划系列的学习活动,逐步建构起对单元主题的认知发展能力,形成素养,引导他们获得对知识内容的深层解读。

一、 大单元教学基本概述

大单元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总体框架设计。教师从核心素养出发,综合考量大主题、大目标、大活动、大评价。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从概括到具体,一以贯之,实现目标、内容、程序的重构,最终达到价值升华的目的。其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育思想,是一种以促进学生思维向关联结构和抽象扩展结构发展进而实现核心素养培育的结构化教学模式。学生以整体视角完成对知识内容的系统学习,自主参与合作探究,进而达到深度学习的样态。结合大单元的内涵,可以分析得出大单元的“大”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大概念为统摄

aYrX4C9tXL+cOJMUNcHTp3n6pB4zafjSdgq6wYDt0nE=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由此可见,大概念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是有依据的,指的是一个学科领域中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内容,基于事实抽象的深层次、可迁移的概念,能够将相关的知识或者技能连接并整合起来,赋予相应的意义。大单元旨在实现目标、内容、活动的结构化整合,这一切的前提均需要有一个具有深层、可迁移的概念为统摄加以落实,让学生基于这一概念,将相关联的单元知识联系起来,实现系统、连续性学习。

(二)以结构化为标志

在大单元教学中,目标、内容、任务、情境、活动与评价是一个完整的结构,且每一个结构要素的内部又面临结构化的问题。比如,目标结构化意味着大单元教学需要解决的是单课时教学目标与总目标重复与散乱的问题;内容结构化意味着大单元教学需要从单元整体重组布局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寻找大概念,实现对大单元教学中的各项内容作结构化整合,体现逻辑关联。

(三)以整体学习为旨归

大单元教学的“单元”是一种学习单位,是建立在课程结构与统整基础上的整体,学习也是大单元教学的旨归。出于整体性的追求,大单元教学将试图整合传统单篇教学的内容,打破传统单课时设计的观念,将以“单元”作为教学的整个单位,打破教材与课堂的时空限制,以更加具有统整、系统的教学课程推进学生学习。这一整体性课程所对应的也正是学生个体人格养成的完整性、生活实践操作的完整性及学习历程的完整性,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基本规律,真正地让教学回归本真。

二、 基于大单元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价值阐述

(一)有利于实现深度学习

大单元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开展大单元教学,将科学统筹教学的各个部分,构建可操作的科学化课程体系。教师根据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内容之间的关联,依据课程内容,选择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素材,从关注单一的知识点、课时转变到大单元设计,将整个教学的重点放置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上,提取学科核心概念,围绕真实问题,设计多元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在富有体系的学习活动中实现知识的迁移。从了解、记忆与理解知识转变为评价、分析、内化知识,发展学科关键能力,以此达到知识的深化、能力的进阶、素养的提升,最终达到深度学习的样态。

(二)有利于实现知识关联

初中英语教师实施大单元教学,将更加关注学科逻辑,对知识、观念、思维进行重构,最终让学生形成全局且宏观的知识认知与建构视野。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将致力于建构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的教学体系。学生在这一教学体系中,尽情自学、探究、思考、构建、延伸,汲取知识的营养、成长智慧、提高合作与创新能力,整个课程教学指向学生的自主探究,形成对知识的多维解读,持续优化知识内容结构。这样可以让学生打破以往单一化知识认知的桎梏,让他们从单元全局视野审视知识,形成知识链、知识块、知识网,从点到线再到面,逐层延展,树立起知识关联的学习视野。

(三)有利于彰显学生主体

大单元教学旨在让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经历长期、持续性地学习、探求、迁移、应用,达成问题的解决,而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这样的课程教学活动充分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现了大单元教学高位统领、贯穿始终的特征。在大单元教学活动中,教师以学生的真实问题为教学起点,导向学生开展合作探究。且整个活动聚焦英语学科的特点,始终以学生的“在场”为价值追求,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学生知识逻辑、认知方式及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提升,全面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充分彰显了“学生本位”的理念。

三、 基于大单元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推动“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在探索大单元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时,文章将遵循新课标指示,以外研版八年级上册Module 6 “Animals in danger”为例,以一案到底的方式,循着“大概念—大目标—大活动—大评价”的线路完成教学策略的探索。

(一)解读教材内容,提炼“大概念”

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深挖教材,结合每一个单元的主题特征,对单元内容进行研读,明确各课时教学的重点,梳理课时间的逻辑关系,以此提炼大概念,让其成为后续大单元教学目标、活动设计的导引,指向系统评价的主要线索。因而教师要以专业的视角审视单元教材,完成多维且深层解读,科学提炼大概念。

“Animals in danger”属于“人与自然”范畴,涉及“关爱濒危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地球”。整个模块由四个语篇构成,四个语篇又分别从不同角度谈论保护濒危动物和保护环境。且各语篇与单元主题之间以及各语篇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构成了三个子主题,具体主题如下。

主题一:了解动物的习性现状,清楚动物所面临的困境。

主题二:介绍各方保护动物的措施,用语言描述不同做法的目的。

主题三:掌握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用行动参与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的活动中。

学生对“濒危动物”这一话题并不陌生,也有一定的英语语言表达与谈论基础,所以学生在本模块的学习中是有一定基础的。教师结合自身解读教材的基础,可以提炼与学生认知经验相关联的大概念“保护濒危动物”。基于这一大概念,教师合理布局、整合单元内容,使其契合大概念,支撑学生完成富有导向性的实践探索。据此,教师从整体出发,基于这一大概念,让学生聚焦三个主题,完成濒危动物了解、原因分析、解决方案等实践活动。从细节出发,教师结合模块内的知识内容,将其细化为听说课、阅读课、写作课,双线并行,共同指向大概念,使得整个大单元教学课堂更为合理、高效。

(二)紧扣大概念,设计大单元目标

从大单元教学的视角出发实施英语教学,需要教师优化目标设计,不论是整个课程活动布局还是教学内容呈现,都需要依据教学目标加以落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单元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能让教师开展富有系统性、导向性的课程活动,能科学安排教学环节,体现连贯性、整体性、递进性,支撑学生获得有意义的学习成果。所以教师要紧扣大概念,设计出与核心素养环环相扣的大单元教学目标,使其更具结构化色彩。

比如,教师聚焦“保护濒危动物”这一大概念,合理布局了大单元教学内容,而后便可以设计出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大单元教学目标。让目标引导学生完成更加富有体系的大单元实践活动,体现英语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1. 语言能力

学生在大单元学习中要通过口语练习、写作等方式熟练使用基础的词汇、短语及句型,理解动词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和目的状语。通过听、说、演、看、写等方式,学习并运用与动物及动物保护相关的表达方式凸显大概念,完成多元语言交流。

2. 文化意识

学生能够在语言交流、阅读与写作中了解濒危动物的现状,明晰濒危动物的保护与人类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增强保护濒危动物的意识,同时能以自己的行动呼吁大家保护环境,共建良好生态。

3. 思维品质

学生能经历说、读、写、用等过程,从了解濒危动物的现状到分析动物濒危的原因到提出解决方案最后到呼吁人们关注生态,思维逻辑层层递进,由现状推因果,由因果推方法,从局部观整体,实现综合思考,多维辨析,丰富思维品质。

4. 学习能力

学生能在听说课、阅读课、写作课中掌握不同课型的学习方法,聚焦大概念,实现有效的语言输入与输出过程,经历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过程,基于大概念丰富并完善学习体验,实现知识向能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与进阶。

(三)聚焦活动观,优化大单元活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师要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组织和实施教学。因而教师要基于教学内容,设计紧扣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大单元学习任务,指向学生的高质量实践、多元化探究、深层次解读,使得他们能够获得愉悦的课程学习体验,于丰富多彩的大单元学习活动中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比如,教师基于“保护濒危动物”这一大概念,设计了三个主题,细化了三个课型。这样教师便可以将三种课型以项目任务的方式呈现,在每一个项目中,教师再以活动观引导学生完成富有针对性地实践探究,让整个活动布局系统、合理,富有逻辑。

1. 听说实践

活动一:教师指导学生听Betty和Lingling在参观完动物园后引发的关于保护动物讨论的内容,获取、梳理对话中两个人所谈论的熊猫及濒危动物的相关信息及保护动物的相关举措。

活动二: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对话内容,关注、提取、归纳并内化有关于保护动物的语言表达方式,从对话内容中分析动物濒危的原因,并基于自身的生活经验,继续谈论动物濒危的原因。

活动三: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已知的语言表达方式,结合“保护濒危动物”这一大概念,组内合作探究,分享自己保护濒危动物的计划,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创新。

2. 阅读思考

(1)语篇一:Unit 2 The WWF is working hard to save them all的语篇

活动一:教师运用微课播放熊猫现状解说视频,而后提出问题:Why pandas are not in danger now?学生思考、交流,说出自己的答案。

活动二: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文章,概括大意,并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熊猫生存现状、原因、解决措施等信息。

活动三:教师指导结合语篇内容,为学生设计问题链,让他们进行批判性思考。

①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②在保护熊猫中,你觉得科学家、政府、世界自然基金会哪一个做得更好呢?为什么?

③结合生活实际,你认为在保护大熊猫方面还可以作哪些努力呢?

活动四:假设WWF要在学校招募保护野生动物宣传志愿者,号召大家一起保护濒危动物。面试条件是要说出系统的保护野生动物的方法,并阐述自己能为动物生存做什么,请以书面表达或录制演讲视频的方式向WWF组织提交申请。

(2)语篇二:Unit 3 Language in use的三个拓展语篇

活动一:教师指导学生分组阅读三个语篇Activity 9,Activity 12,Activity 13,获取和梳理关键信息,并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总结。随后各小组通过总结的信息,分析各动物濒危的现状、原因及可以解决的方法。

活动二:教师指导学生从三篇文章中以what,why,who,how等布局,总结出共通性内容,完成对三个语篇同维度的概括及欣赏。

3. 写作创新

活动一:教师运用微课,为学生播放野生动物保护日的宣传片和人们对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短片,而后让学生思考三个问题,根据问题回顾语篇内容,自主交流,以濒危动物的视角写一封信给动物保护协会。

①我们为什么要定野生动物保护日?

②人们为什么会选择保护野生动物?

③你还知道哪些处于危险中的动物?

活动二: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制作保护野生动物的海报,制作完成之后,各小组上讲台介绍海报内容,概述濒危动物的基本信息、保护措施及有效做法。

活动三: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后研学,走进本地的动物园、自然保护区等,并以Vlog的形式记录自己研学的过程,了解现实生活中动物真实的生存现状,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整合,而后完成研学调研报告。

(四)对应教与学,落实大单元评价

大单元教学有着较强的迁移性,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出教学评价的导引作用,综合评估学生在大单元学习活动中的具体表现,考查学生的大单元学习效果,综合评判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优势与不足,使得学生能够查漏补缺,有效弥补自身在大单元学习中的弱势,整体增强综合学习能力,为后续高质量的大单元学习实践做好知识、技能及素养准备。

因此,教师要对应教与学活动,构建立体化、交互式的教学评价体系。一方面,教师应该聚焦大单元教学目标,精准设计契合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四项素养相关的评价标准。在学生完成大单元学习活动的过程中综合评判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及发展情况。另一方面,教师应该根据听说实践、阅读思考、写作创新等三个项目活动,优化并完善教学评价手段。比如,教师要引入多元主体,让学生成为评价中的一员,根据自身完成三个项目活动的具体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及组内成员之间的互相评价。而后教师要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结合,既要分析学生在三个项目活动中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思考交流等情况,也要分析学生在每一个项目活动结束之后生成的各项成果,以多元主体的评价贯穿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始终。这样可以使整个教学评价活动具有较强的交互性,让学生以丰富、科学且全面的评价结果开展再学习、再实践,发挥出以评促学的功能。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实施大单元教学,持续优化并完善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文章首先阐述了大单元教学的基本概念,然后分析了初中英语课堂实施大单元教学的价值,最后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视角,论述了大单元教学的有效策略,旨在为诸多一线教育学者探寻大单元教学模式提供参考。文章中的观点尚有许多不足之处,还需在后续的教学中持续优化并完善,望与各位同仁共勉。

参考文献:

[1]王韵超.单元整体视角下初中英语大单元教学研究[J].校园英语,2023(37):43-45.

[2]尤梦玲.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大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J].英语教师,2023,23(16):80-83.

[3]黄春金.主题意义下初中英语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探究[J].校园英语,2023(26):76-78.

[4]孙琳.基于主题意义的初中英语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J].新课程教学,2023(10):53-54.

[5]王嘉诺.基于新课标导向的初中英语大单元主题教学[J].校园英语,2023(17):121-123.

[6]韩萍.初中英语课堂大单元教学的有效应用[J].校园英语,2023(14):16-18.

作者简介:何素华(1971~),女,汉族,广东中山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龙城中学,研究方向: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