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学科课堂设计探讨

2024-08-01 00:00:00解文芬
考试周刊 2024年23期

摘要:目前的语文课改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出现了不容忽视的裂痕,究其根源,就是在由理念向教学实践转变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的根深蒂固和新型的教学范式的乏力。在新课改背景下,通过对语文课堂设计的具体运用的说明,文章从其本质、地位和作用、基础教育的课堂变革、四大原则等几个角度,对其进行了反思,希望能够使其更好地进行课堂设计,保证其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课堂教学;课堂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3-0072-04

在现代教育语境下,语文教学已成为研究与实践的一个重要领域。特别是在全球一体化、信息化的今天,语言技能已经不仅是一种文化遗产,而是一种现实生活与事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往往过分强调学生的被动接受和教师的“输出”,而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构建。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往往会出现僵化、呆板的倾向,而不能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进行有效的表达,从而影响到语文的核心素养。另外,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也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完善语文课堂的设计,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已是刻不容缓的课题。

一、 语文学科的性质、地位以及功能

(一)语文学科的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改将语文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学科。揭示出“语文”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的本质属性。这是在信息化的时代,处在一个多文化的大环境中,它为人们带来了许多语文教学的新观念,例如,重视提高语文素养、强化文学素养、重视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等。而且还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气,激发他们的创意,培养他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对多元文化的尊重。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熏陶,让人有一种焕然一新之感。

(二)语文学科的地位

我们要充分认识语文学科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独特作用以及在整个课程中的基础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和发展全体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健全的人格、刚强的个性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为培养学生求真、创造、动手、协作、沟通等方面的素质奠定了稳固的基础,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诗的涟漪与理的光辉发生碰撞,做到情景交融。

(三)语文学科的功能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语文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语文学科的功能具体指向核心素养,分别为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素质。使学生有一种自觉的审美观,养成一种高雅的审美观。对中华优秀传统、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行继承与弘扬;指导学生主动参加社会实践,了解自然、知晓自己、了解自己、了解社会、规划自己的人生,从而推动人格的全面发展;使学生能主动地参加社会实践,了解自然、了解自己、了解自己、规划自己的人生,从而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 语文学科课堂的设计

(一)基础教育的课堂转型

1.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建构

“以教为主”理念下的程式化、教条化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学生主体虚化、弱化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一方面,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两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在教育实践中,严重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现代教育多为应试教育,教师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课堂教学,内容分析式教学是一种与接受学习模式密切相关的教学观点方法,是由许多规则和顺序组合而成。它的价值追求是工具理性,它的认识论特征是线性思考,它的方法是教师的独白与灌输,它的知识结构是嵌入建构。

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语文课程的中心工作应该集中在语言的使用上,因此,语文教育的任务并不只是让学生认识这本著作说了什么,而应该懂得如何说,让学生明白作品说了些什么,也不能依靠教师的“指导”,而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来进行阅读教学,这是语文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一个学习领域。它是学生心灵成长的重要方式,也是语文各项能力得以发展的根本。

2. 变统一性、唯一性为差异性、多元性

基础教育的出发点,应当是面向每个学生、每个人的多元化发展。这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如果采用统一的、唯一的模式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教育,那么和古代的科举八股文取士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中国的教育理念受到过去传统文化的影响,注重人的权威性,教师的权威不容置疑,主要任务是教书,没有考虑人的个性发展。

3. 变设计性、结论性为创造性、过程性

学生的一项优秀的素养,就是要具备主动探索读物中所蕴含的内涵的心理品质,这是一个读者的再创造的过程。“一百个读者,就会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这也说明了读书并非是一种被动接受,而是一种积极的探究。例如,在读完《岳阳楼记》后,有的学生问:“为什么忧国忧民的人总是遭贬,而大奸似忠的人总是猖狂呢?”注重过程性和创造性是一种有价值的思想素质在阅读中的反映。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创新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让他们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自然新的灵魂就被培育出来了。

4. 变知识传授、个体学习为问题探究、自主合作

这不仅是一种课堂变革,更是一种对教师理念的改变,在师生间构建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有助于营造一种富有创造力的教学环境,从而更好地培养出创新型人才。这也是一种教育方法上的转变,进行民主的讨论,让学生敢于发问,建立一个有个性发展的课堂,把学生放在学习和发展的中心位置上来看。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也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改变,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自我学习,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去理解,去探索,加强他们的自主性。鲁迅先生说过:“读书要自己做主。”让学生在课堂里找到自己,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也可以对他们的探索结果和收获进行及时发掘和认可,逐渐消除他们的顺从性和自卑心理。

5. 变知识概念体系为认知素养和情境建构

文章认为,在适当的情景下,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系统。与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不同,其可以使用对应的教科书知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建构了特定的联想情景,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情景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第一,生动的教学情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情景教学法,给学生营造一个具体、具有发散性的教学情景,使他们产生无穷无尽的联想,并在特定的情景中,对文本的主要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知识学习的深入性和学习思维的创新性。

第二,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要把课堂教学紧密地与实际生活结合,加强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情景化教学是运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各种场景或生活用品,给他们建立一幅学习画面,把特定的教学内容融入丰富多彩的、特定的情景中,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特定的知识有更好的了解,让课堂的阅读教学更加深入,让整个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二)坚守语文教学四大原则

1. 言语训练与语文教学相互协调原则

语言教学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使其能够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要想提高言语能力,就必须在所需的语言条件和语言规则的指引下进行,传授所需的语言只能推动言语的发展,而语言知识的传授要以理解应用为重点,要将语言教学与文学教育结合。

2. 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互为表里原则

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两者是统一的,言语形式主要包括声音系统的吐字和发音、形态结构的音色和音域、表达方式的语气和语调。分别对应言语内容中深邃富赡的语言材料、精准恰切的内涵理解和健康高雅的文化修养。正所谓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此外,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都是语文教学的内容。

【案例】

在基础教育中学到的古诗《望岳》,这是24岁的杜甫第一次落榜后完成的著作,“岱宗夫如何?”泰山是怎样的啊?这是内心的感叹,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原本的言语形式应该为层云生荡胸,为了节奏才调换的位置,而后半句又体现了时间概念。“会当凌绝顶”一个“会”字体现了年少杜甫的凌云壮志。

3. 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交流相辅相成的原则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当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教师要主动地引领学生进入教室,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让他们通过阅读和写作来提升自己的口语水平。教师可以通过对文本进行复述或续写,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在文章写好以后,让他们把自己的文章读一遍,这样可以使他们意识到写出的东西对口头表达的重要作用。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说出来,再把自己想好的文章写到黑板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200~400字的小作文,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随后,教师再进行作文的评价。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写作中体会到口语表达能力的作用,同时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4. 学校家庭社会语言学习结为一体的原则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做到“生活化”,要让学生深入作家的生活中去,要让作品进入学生的生活,要让学生的生活“语文化”成为可能。

【案例】

《大自然的语言》中,通过描写大自然中各种不同的声音,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魅力,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生命化的教学情景设计。在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来采集自然界中的各种声响,如风声、雨声、动物叫声、雷声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这些声音放到教室里,让他们回忆一下有哪些声音。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增强他们的参与感、体验感。

(三)在教学中培养阅读鉴赏能力

在语文教育中,学生必须掌握听、说、读、写,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而阅读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在辅助学生学习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教学中要坚持三个主体,第一,充分尊重文本作者的创作主体性;第二,充分体现语文教师的教学主体性;第三,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几种体现在学识素养、个人性格、处事方式和言谈举止上,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要有粗壮而敏锐感觉的神经,对课文要有丰富的体验和细致的感受。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和教学活动的组织上有充分的主动性和自由度,要讲学生“读不懂”的,即学生阅读了却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讲学生“不知道”的,即学生的水平不能够发觉的但是具有语文学习意义的。

【案例】

朱自清的《背影》,大家都知道这是一篇描写父爱的散文,那么如何提升课堂的活跃度和知识度来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呢?

1. 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朱自清先生的家庭状况以便更好地理解对父亲的情感。让学生在收集信息时思考,带着问题寻找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探索能力。

2. 思考文章为什么用“背影”来做题目,简要分析可知,“背影”在一般情况下是不敢面对,那么写的深层目的是什么,这就需要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挖掘文章的深层内涵,即想要面对却又不敢面对的父爱,是内心的渴望,是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担忧。

(四)在教学中贯彻表达交流思想

演说是一种社会行为,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在教学过程中,演说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丰富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言语交际实质上是一种具有一定表演性的口头交流活动。在演说过程中,通常只有发言人一人说话,但是讲话过程中也要注意与说话者的交流。所以,从演讲的理念来看,演讲者必须与具体的表达场景和主题适应,将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问题上,而不是笼统地概括,还要提炼演讲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而不是照本宣科或者是重复别人的话。

三、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建议

(一)问题不明确

如果教师的问题不明确,或者没有价值,那么学生在被提问的时候,就很难把握住要点,让学生无法对知识进行有效的理解。另外,在提问时,教师忽视了和学生进行问答的过程,提问带有明显的回答取向,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这样会对学生的思考能力产生阻碍。

(二)问题缺乏逻辑

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教师经常根据自己的习惯,忽略了把问题和学习内容结合,这样的方式给阅读理解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很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影响学生的阅读理解。

(三)问题设计指向不明

学习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就是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这是部分经验较少的教师经常出现的情况。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他们没有真正体现出学习目标,这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会产生直接影响。

(四)问题的设置难度与难度均存在一定的偏差

首先,题目的设计往往过于简单化。目前,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提出的一些基本问题往往太过浅显,有些根本没有什么意思,这样的“多余问题”必然会给课堂教学带来不利的影响。

例如,《江雪》是老翁垂钓的诗,有的教师还会提问,比如:“冰天雪地,渔翁为什么钓鱼呢?”这道题太简单了,没有让学生进行讨论,相当于一个无效问题,而无效问题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课程设置的题目太过艰深也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当文章的内容本身就是模糊难懂的,而教师设计的问题又太过繁杂,学生可能连正确的答案都不能得到,即使教师给出了具体的说明,学生还是会有各种各样的误会,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 结论

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即通过对语文课堂的研究,使之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从而促进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新课程标准的提出,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潜力,要理解学生的需求,要让学生认清自己,树立自信心。所以,开展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莫莉.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3,13(4):24-28.

[2]张凯.阅读教学要突出“三性”[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0(9):19-20.

[3]尹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现状分析与解决对策: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J].课外语文,2017(28):64-65.

[4]赵永攀.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文本解读[J].教学与管理,2017(17):26-28.

[5]于洋.中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困境与路径探析[J].教育探索,2016(12):31-33.

[6]林崇德.面向21世纪的学生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解文芬(1974~),女,汉族,山东潍坊人,安丘市青云双语学校,研究方向: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