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

2024-08-01 00:00:00岳健群
考试周刊 2024年23期

摘要: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在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既是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作用的有效路径,也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良好的识字教学要从具体方法着手,在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中培养主观学习能动性,从而提高语文识字综合能力。文章在分析识字教学背景和意义中,体现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在探索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现状中,增强学生语言文字建构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助力,最终在多种有效性策略应用下,培养学生识字素养。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3-0063-05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起点,也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义务教育阶段,低年级语文教材识字量较大,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一、二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字,会写1000个字。因此,教师要重视低年级语文识字,帮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和技巧,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识字教学,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识字能力,为进行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奠定坚实的基础。识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丰富语文知识、拓展语文技能,利用识字过程发掘语文学科本质,深度感知语文文学内涵,进而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背景

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大观念,在识字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促使学生依托识字过程,强化听、说、读、写能力,从而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识字教学与语言发展互为同步,能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训练,促使学生在“理论+实际”的模式下提高综合识字能力。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学作为全新的教学任务,要通过常态化学习活动会认、会读、会写生字、生词,提升学生识字数量和质量。识字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知识,为进行阅读、写作、交流等奠定基础。低年级学生识字数量不足、识字能力不强,直接导致学生的阅读、写作、交流等能力提升困难,阻碍学生强化语文学科综合能力。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要依托教材内容进行基础识字教学、识字拓展教学、识字拔高教学等活动,使学生在识字教学中扎实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全面提高综合性识字能力。另外,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低年级书写类内容逐渐减少,为提高听、说、读、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特别是在识字教学中,通过减少写字的数量,为认字、读字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为提高学生识字能力搭建有利平台。与此同时,教师在拓展识字教学与拔高识字教学活动中,要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兴趣识字的意识,通过营造良好的识字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扎实、牢固地记忆汉字知识,全面提升学生语文识字综合素质。

二、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意义

“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使用语文的技能,语文学科又被称作工具学科。在语文工具学科的特性下,学好语文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智力发展、培养健康身心,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识字教学在这一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识字主要是将外界输入的文字符号录入大脑,与脑中已存储的语音、语义结合起来,形成表达能力。对尚无语音、语义的文字符号,大脑要接收相关的信息进行存储,最终形成输出性表达。无论哪种情况,识字教学的过程都要通过视觉、听觉等接收文字符号,将其录入大脑。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有效识字方法和技巧,提高记忆力,降低回生率。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对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提高小学生的识字能力要从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着手,促使语文识字教学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第一,有利于提高阅读能力。语文教材是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主要工具,在小学阶段,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在课堂上设计识字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语文识字兴趣。识字教学是小学阶段最为重要的环节,教师要在课堂上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帮助学生积累生字生词,使学生能够牢固、高效地记忆汉字。小学低年级学生只有在一点一滴的识字积累中,才能拓展阅读能力,提高自身知识存储量。

第二,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扩充识字数量,使学生在后续学习中强化写作能力。学生经过有效的识字学习,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生字生词,进而减少写作中的错别字,提高学生的文本写作技能。另外,语文识字质量和数量提升,能够帮助学生精准地表达写作主题和写作情感,使写作内容更加精准、丰满,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第三,有利于提高表达能力。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少、认知能力弱,其语言表达能力存在不足。比如,学生自己所学的知识不能通过精准的语言表达出来。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通过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识字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掌握识字的具体方法,进而降低识字学习难度,激发识字学习兴趣,全面提高识字学习综合能力。

三、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现状

(一)学生识字兴趣较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学生的认知能力越来越强,获取知识的欲望越来越浓,对新知识的渴望度逐渐升高。教师要利用这一优势,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活动中,抓住学生的猎奇心理渗透识字内容,使学生对识字产生浓厚兴趣。同时,教师要精心设计识字活动,促使学生在主观识字意识的驱使下融入生字生词探究中,进而增强学生的识字能力。另外,教师结合学生的成长与生活环境,帮助低年级学生借助丰富的学习资源,开阔识字学习视野,了解识字对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实现提升学生识字效率和识字质量的目标。由此可见,学生的识字兴趣颇高,识字能力颇强。

(二)识字教学方法新颖

在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对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进行创新,优化识字教学方法,拓宽识字学习路径,全面体现识字教学的主体性地位。识字教学方法为教师识字教学提供了有效保障,为学生识字学习提供了可行性方案。不同的识字教学法拥有不同的作用和价值。比如,分布式识字、集中式识字等方法,都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识字兴趣,增强对生字生词的学习能力。学生在自主学习生字生词中,能够借助识字教学方法的力量,提高学生综合识字能力。

(三)字义理解较为清晰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小、理解力弱,在识字过程中容易受到陌生的字词影响,无法提高对字义的理解能力。另外,学生的生活经验少、已有知识少,也是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字义理解模糊的因素。基于此,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字义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清晰字义内容,应为学生提供有效方法和技巧,使学生不断深挖、广挖汉字知识,增强学生的字义解析技能。教师利用识字教学通过发音、书写等能力训练,帮助学生强化汉字文化理解能力。

(四)识字速度相对较快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识字中,教师能够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拓宽识字学习视野、强化字义理解能力,进而提高对生字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合理安排识字教学顺序、优化识字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识字平台,使其在探究学习中强化综合学习能力。比如,在识字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汉字的拼音、笔画、字义等教学,强化学生识字记忆能力,使学生加快识字速度,提高识字效率。教师在识字作业设计上要设计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作业类型,同时减少书写类作业,提升学生识字速度。

四、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创设识字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识字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识字技能,全面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要从基础内容着手,帮助学生建构自主学习意识,紧跟教师的节奏努力学习生字生词。在传统教育经验和新教育政策下,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活动中,要对识字教学进行情境创设活动,调动学生识字积极性,促使学生形成主观学习能动性,进而快速开展识字学习活动。在日常识字教学中,教师将文字拆分、系统讲解,帮助学生在理解记忆的层面上掌握文字特色和内涵,使学生感知识字知识的趣味性。

例如,在讲解“日”字时,日代表“太阳”的意思,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提问:每天东升西落是什么?学生回答出是“太阳”时,教师出示不同时间的“太阳”图片,由此导出“日”这个汉字。接着,利用故事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了解古人是如何用“日”字来表示太阳,让学生在识字情境中了解“日”字的文字内涵。通过在课堂上讲解“日”字的结构、笔画、注音等,让学生利用文字、图画的观察学习,发现“太阳”是圆形的,“日”字是方形的,二者存在内在联系。学生对这样的识字情境产生熟悉感,能够缓解紧张、压抑的情绪,跟随教师在趣味性识字情境中了解汉字文化,进而识得更多的生字生词。同时,教师在具体教学情境中,对学生描述一些美好的画面,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学生产生猎奇心理,进而强化识字能力。

(二)拓宽识字范畴,建构识字意识

在识字教学活动中,要通过拓宽识字范畴,提升学生识字能力,使学生对生字生词把握到位,提高综合识字能力。因此,在识字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构识字意识,依托语文教材、超越语文教材,科学开展拓展性识字教学活动。在拓宽识字范畴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适当学习语言文字知识,强化学生语文识字能力。在识字学习中,教师与学生进行积极讨论,让学生将自己的兴趣、爱好融合起来,给予教师一定的认可,帮助学生在语言文字学习中提炼学习方法和技巧,增强学生语文识字能力。在与学生进行讨论中,教师要善于倾听,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同时,教师给予一定的认可和支持,将识字教学落实到位,激发学生识字学习兴趣。教师将汉字书写到黑板上,并进行注音、组词,帮助学生强化记忆能力。再将其拓展到课外阅读中,为学生选择阅读资料,开阔阅读视野,进而拓展识字学习范畴。在培养学生识字意识中,教师要结合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构识字意识。教师要在鼓励、信任、尊重的前提下,与学生建立友好沟通关系,强化识字意识和识字能力。有了良好的识字意识,学生能够提高识字效率,加快识字学习进度。例如,在学习完“木”字后,教师提供课外阅读材料,引出“林”“森”的知识点,使学生逐步建构识字意识,了解识字在小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生字生词进行系统性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识字素养。

1. 笔画与结构是汉字书写的基石

从古至今,汉字是从书写“笔画”开始的。上海书画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中学生字帖》中提道:“构成汉字的基本笔画是横、竖、撇、捺、点、钩、挑、折等八种,由这八种基本笔画演变而成的有五十种左右。”在课堂上,教师一笔一画地教,学生一笔一画地学,教师引导学生在写字过程中掌握笔画名称、正确书写笔画,为今后书写打好基础。笔者在执教时发现部分学生将“赛”字最后一笔写成“竖弯钩”,将“宽”字最后一笔写成“点”,在书写生字时教师容易混淆长相相似的笔画。可见,笔画与结构是汉字书写的基石,只要学生熟记笔画名称及熟练书写笔画,就能正确书写汉字。再如,教学“禾”字时,通过白板动画将“禾”字的笔顺动画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学生跟着动画书空生字,再临摹生字,最终正确掌握“撇、横、竖、捺”的书写。

2. 偏旁是汉字组合的构件

偏旁具有强大的构字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大量地积累字词。例如,教学“亻”时,将单人旁与“人”联系起来,确定由“亻”所构成的字大多数和“人”相关,如:含有“亻”的字中,①名词类,表示人的类别,如俊、侠、仇等;②形容词类,表示人的性情,如傲、仁等;③动词类,表示人的动作,如仰、伸等。又如,在教育学生区分“渴”与“喝”字,因为口渴想喝水,所以与水有关的“渴”字的偏旁是“氵”,人需要用嘴巴喝水,所以“喝”字的偏旁是“口”。这样一来,学生容易区分“喝”“渴”的字形和字义。

3. 重视构字率高的独体字

一般来说,独体字的主要构成方式是“象形”和“指事”。对于独体字的教学,应依据其象形性、指事性的特点进行形义结合的分析。例如,教学“日月水火”时,可通过图片与汉字字形的比较、追溯古代的书写形状、对比古今字形来学习,加深学生对字形的记忆和字义的理解。在独体字中,大多数的“指事”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减少笔画或符号构成的。因此,教学“指事”字时,教师可以用动态变化的形式,让学生在动态变化中辨析本字和指示符号。例如,为了让学生牢记“凶”字的字形,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凶”字中,“凵”表示坑,“ㄨ”表示危险物,“凶”字就是在一个深坑中埋伏危险物,走路经过这个地方可能会踩空掉进去,非常凶险。

4. 把握数量尤为庞大的合体字

一般来说,合体字的主要构成方式是“会意”和“形声”。教学合体字时,教师应该抓住“会意”和“形声”两大特点,运用语言知识的掌握规律,启发学生概括出形声字的“偏旁部首表义,基本字表音”的构成原则。例如,包含有“青”的字有:“清”“情”“请”“晴”“睛”等,这些形近字有不同的偏旁,分别表示不同的意义,而这些形近字的读音都是音节“qing”,即“青”字表音,由此可概括出这一类词的构字规则:偏旁部首表义、基本字表音。

(三)优化课内辅导,创新实践活动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能力弱,在识字教学中,教师通过优化课内辅导、创新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强化识字能力,使学生在识字学习中提高识字素质。因此,教师要从课内指导和实践活动两个方面着手,帮助学生提高识字学习效果。在课程指导中,要分五步走:第一步,遵循汉字规律,指导归类识字。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教学实践中遵循汉字的规律,帮助学生进行识字学习活动,使学生依托汉字结构特点提升对汉字知识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识字技能。归类识字法要结合形旁、声旁的特点,帮助学生归类记忆汉字知识。第二步,培养想象思维,引导联想识字。在低年级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利用甲骨文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博大精深。在甲骨文的形象、生动特征下激发学生的识字想象力,进而识得生动有趣的汉字知识。第三步,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自主识字。学生的可塑性较强且活泼好动,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教师开展识字学习,培养良好的自主识字兴趣。因此,教师由浅入深地进行识字学习,通过拼音识字、字形识字、组词识字等方式,发展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第四步,培养形象思维,引导看图识字。教师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要图文并茂,借助教材丰富而形象的识字内容,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目前,引导学生在看图识字中建构形象识字意识,在看图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表达,为进行阅读与写作做好铺垫。第五步:同伴互助学习,引导互学识字。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烈,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在课内指导中,要鼓励学生进行互助学习,既帮助学生提高识字效率,又培养学生集体意识。

(四)优化阅读教学,锻炼识字能力

教师通过优化低年级学生教学能力,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培养识字兴趣,增强识字综合能力。低年级学生识字数量和质量提升,使阅读能够更加顺畅、高效,接受的知识也会成倍增加。在阅读中遇到的每一个汉字都能够唤醒学生的识字兴趣,在解决汉字难题后,学生的阅读才能扫清障碍,提高阅读与识字效果。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随时随地解决汉字问题,从读音、字形等方向着手,潜移默化地锻炼学生识字能力。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教师要鼓励学生勇敢地进行阅读学习,让学生在精彩的故事内容中提高生字的学习效率,提升识字综合能力。教师要不定期设计阅读训练活动,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发掘识字的乐趣,进而增加自身的识字数量。另外,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要联系阅读学习中的具体事物引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学生在挑战识字学习中积极解决问题,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阅读中,教师采取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会识别汉字、积累汉字的方法,通过长期积累扩大词汇量。教师运用猜字谜、编字谜的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增长见识、强化技能,全面提高识字素养。在“小大——尖”“木子——李”“几点——凡”“大点——犬”等字谜中,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结构、读音、字形等,使学生找到生字学习的技巧和方法,抓住其规律、特征等加深对生字的记忆印象。

(五)锻炼“三动”能力,掌握识字技巧

传授学生科学、有效的识字技巧,能够帮助学生感受识字的乐趣,提高识字的能力。教师通过创设动态识字教学过程,让学生动起来,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第一,眼动。观察是识字教学的有效路径,通过眼睛观察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了解生字内容,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学习的良好习惯。识字教学历史有源、韵味深远,一个字就是一幅画,具有较大的挖掘价值。因此,在识字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汉字的字形增强记忆能力。在“日、月、水、火、土”的教学中,教师利用甲骨文图片,让学生在象形字的启发下识记汉字,在细致入微的观察中发现汉字的规律,对比象形文字图片学习汉字的笔画、读音等。经过观察,学生能够发现汉字的规律,使学生在汉字学习中增强学习技能。

第二,口动。在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活动中,教师善于运用儿歌、口诀等帮助学生记忆汉字,提高汉字学习能力。学生在读字、认字的过程中,能够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力,使学生在汉字学习中提高记忆。例如,在学习“苗”时,可以用“田里长了草”、学习“禾”时,可以用“木上戴帽子”等口诀帮助学生强化记忆能力。随着学生的口动,能够使学生克服懒惰、自卑的心理,在识字学习中培养开朗、大方的性格,从而提高识字记忆能力。

第三,手动。眼、口、手协作发展,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大脑记忆能力,提高动手操作技能。因此,手动必不可少。在识字学习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形近字、形声字归类法,帮助学生在动手书写中提高识字技能,加强对汉字的记忆。比如,在学习刀和习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书写对比出两个字的差异与共性,使学生能够在书写中强化记忆,进而提高对生字的学习能力。

(六)联系生活实际,培养识字素养

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培养识字学习兴趣,进而提升识字教学整体水平。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小学生思想意识的识字活动,使学生能够融入识字氛围中,全面提高识字学习能力。学生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每天都要进行各种社会行为、参与各种社会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识字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识字能力、拓宽识字渠道,进而培养良好的语文识字素养。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掘生活的汉字元素,引导学生建构识字意识。比如,在图书、电脑、网络中,都能够发现许多的汉字元素,对这些元素加以利用,能够帮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提高识字技能。

利用广告、牌匾、海报等资源,帮助学生进行识字学习活动。学生要将生活常见的生活物资作为识字学习的跳板和资料,在探索其汉字价值中提高识字数量和质量,为学生提高识字能力提供助力。比如,在广告、牌匾、海报等宣传资料中,鼓励小学生读一读、认一认,并指出其中的错别字,对汉字进行组词、注音等。

利用商标、包装袋等资源,帮助学生进行识字学习。在饼干袋、牙膏盒、牛奶盒上,要认识并读出汉字,锻炼学生识字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生活技能。同时,在电脑、电视、手机上,要深挖汉字资源,帮助学生锻炼识字能力,从而提高识字效率,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识字素养。

五、 结论

总而言之,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活动中,教师从理论+实践中着手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技能,使学生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开展识字学习活动,进而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技能。识字教学过程中能够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作用,让学生在识字教学中扎实、高效地掌握识字技巧和方法,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识字综合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要在识字教学前做好调研工作,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认知能力、兴趣爱好、发展方向等制订详细的识字教学方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识字教学中落实因材施教,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获得成长,进而发展语文学科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范丽霞.优化教学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对提高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2021,10(5):128-129.

[2]李娜.谈提升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11(10):50-51.

[3]吴雪春.探究提升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5(12):167-169.

[4]于静.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13(17):107-109.

[5]罗淑珍.精心浇灌让识字之花欣然怒放:浅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教育界,2022,13(24):77-79.

[6]庞柳.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方法研究[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2,22(8):72-74.

[7]李成元.浅谈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有效性策略[J].新课程(教研),2021,12(13):12-14.

[8]杨红珍.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析[J].新智慧,2021,17(7):80-81.

课题项目:文章为赫章县2023年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2023038)。

作者简介:岳健群(1975~),女,汉族,贵州赫章人,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罗州镇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