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多个维度上发展的能力,而语文核心素养则是学生语文学科方面的核心能力。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低年级阶段,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至关重要。对低年级语文教学来说,识字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开展趣味识字教学活动时,可以借助游戏、绘画等形式,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文章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分析了低年级语文趣味识字教学活动的开展措施。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教学;趣味识字;低年级;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3-0058-05
在当前教育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通过有趣的方式开展识字教学活动,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落实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探索如何充分利用游戏化教学、角色扮演、趣味绘画和多媒体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同时,借助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教学中积累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低年级语文教学,夯实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学习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 核心素养对语文识字教学的启示
首先,语文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语言实践中构建起来。这意味着在语文识字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和理解字词的使用方式。其次,语言理解能力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在识字教学中,学生需要明白文本的主要内容,并理解字词表达意思的方式。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材料、提问和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培养语言感知能力。再次,语文核心素养涉及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语境的需要,尝试运用相应的语言进行交流,培养他们言语表达和思维逻辑能力。同时,学生应自主思考,发挥想象力,形成对文本的认知和感悟。最后,初步审美能力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一部分。教师可以通过挖掘汉字的形象美、热爱语言文字以及感受文本中人物的情感等形式,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审美能力。
总之,语文核心素养对语文识字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注重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能力培养,结合游戏化教学、角色扮演、趣味绘画等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识字水平和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作用。
二、 低年级趣味识字教学活动开展路径
(一)组织游戏化教学,创造玩中学的环境
在低年级趣味识字教学活动中,通过组织游戏化教学,可以创造玩中学的语文识字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种游戏化教学策略和手段,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和引导,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识字学习带来的乐趣。在游戏化教学中,教师要设定明确的游戏规则,在学生了解游戏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设置相应的奖励机制,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成功完成游戏的满足感。把游戏融入识字教学中,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参与互动交流,有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识字学习,并在游戏过程中完成认知与创造。
比如,在《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节课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识字拼图的游戏。首先,向学生介绍识字拼图的游戏规则,展示切割后的汉字卡片,他们需要将卡片拼接在一起,还原成完整的汉字,告诉学生可以自由组合且尝试拼出正确的字。接着,将切割后的卡片发放给学生,学生前后桌自动组成一小组。根据卡片上的部分汉字,与同组内同学一起拼图,不断尝试、调整,直到拼出正确的汉字。当学生完成拼图后,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成果,并让其他学生指出是否存在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汉字构造和含义,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为了进一步巩固识字和增加乐趣,设计延伸活动。如学生可以用自己拼出的字进行造句练习。
又如,在《我是什么》的教学中,教师组织识字竞赛。首先,将每个汉字的卡片散布在桌面上,同时准备一张题目卡。教师说出题目卡上的含义,学生需要迅速找到对应的汉字,并报出正确的词语。例如,教师说出“以前和现在不一样”,学生需要迅速找到汉字“变”,并报出正确的词语“变化”;教师说出“日落左右的时间”,学生则要找到“傍”,并组词“傍晚”。先回答正确的学生获得积分。然后,教师给出一些语句,在适当的位置留空,学生利用手中的生字卡片,组词并进行抢答。如“比赛中他的表现非常出色,达到了极______。”“他很喜欢去海_____度假。”“他每天都会认真完成自己的作_____。”“我的梦想是环游世界,想去挪威看看极______。”同样,先回答正确的学生获得积分。结合这篇课文中的生字组词、语境探索等,将游戏与识字教学完美融合在一起,同时,教师将积分的奖励告知学生,5分及以上的学生可以免写课后生字抄写作业,学生的积极性带动了课堂氛围,在玩乐中完成了识字教学。
(二)组织角色扮演,理解汉字构造与含义
角色扮演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构造与含义,培养他们对文字的感知和理解能力。通过参与角色扮演,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汉字的形象和意义。此外,角色扮演将学生置于真实语境中,通过角色交流和情景模拟来加深对汉字的感知和理解。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不仅能够提升学生识字水平,还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角色扮演活动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具有意义,促进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参与。
首先,选取有趣的角色扮演主题。选择与识字内容相关的主题,如古代宫廷、动物世界、植物精灵等。例如,教师提供与动物世界相关的角色,如狮子、老虎、大象、鹿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选择一个角色扮演。解释每个角色所代表的动物名字的汉字含义。比如,“狮”字的构造是由“犬”和“师”组成,其中“犬”表示动物类,“师”表示王者或领导者,因此狮子的名字字面意思可以解释为“动物中的王者”。为学生选择的角色准备相关的服装和道具,以增加角色扮演的真实感和趣味性。学生扮演自己选取的角色,并通过对话的形式与其他角色进行交流,运用角色的特点和名字所代表的含义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所扮演动物名字的汉字含义,讨论每个字的构造和背后的意义。学生可以分享对汉字的理解和自己创造的有趣解释。
其次,教师可以为角色扮演设计情景和任务,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理解字词的意义和用法。比如,《植物妈妈有办法》中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等植物,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引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并组织学生完成角色扮演。先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为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植物妈妈的角色,让他们准备相应的服装和道具。教师以植物为对象,依次介绍不同植物妈妈播撒种子的方法。比如,课文中提到的蒲公英,介绍其特有的飞行种子方式,苍耳则介绍种子通过动物或水传播的方法等。教师设计不同场景,让学生在扮演植物妈妈的过程中模拟播撒种子的情景。蒲公英的情景是在草地上,学生可以模拟蒲公英种子随风飞舞;豌豆的情景是在菜园里,学生可以模拟通过豆荚弹射种子。学生按照角色进行扮演,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模拟播撒种子的过程,用手中的道具展示相应植物妈妈播撒种子的方式。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加入相关汉字的学习。解释“飞行”“弹射”“传播”等词语的含义,并鼓励学生利用这些词语来描述扮演中的动作。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语境中体验植物妈妈播撒种子的方式,增进其对植物及其种子传播的认识。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扮演和表演的形式,加深对相关汉字的理解和运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样的活动既寓教于乐,又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积累植物常识,认识更多的汉字。
(三)组织趣味绘画,以图文结合加深印象
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对汉字的认识主要以具象为主。由于他们处于认识世界的初级阶段,容易理解和记忆那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事物。相比纯粹的汉字笔画和含义的教学方法,单纯地让学生看文字、写字和默写字义往往缺乏兴趣和理解力。因此,为了强化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并使识字课堂变得更加有趣,教师可以借助跨学科教学的方法,如语文与美术的结合,组织趣味绘画活动。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来加深印象,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适用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其能够激发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在这个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如与识字内容相关的实物或卡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再组织趣味绘画,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汉字的印象,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对具象事物的学习需求,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艺术表达能力,实现了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通过趣味绘画活动,学生能够轻松地记忆汉字,享受学习的过程,并在绘画中提升识字水平。
比如,教材中为《场景歌》配的插图可以对应课文中提到的“一方鱼塘”等句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课文内容,根据课文中提到的场景来配图。为了使画图更有趣味性,教师最后将学生作品收上来,并要求学生集体分析作品描述的对象,并写下来,实现猜场景、写汉字。首先,教师将画纸、颜料和画笔分发给学生,学生根据所选的场景自由发挥,进行绘画,表达他们对该场景的理解和想象,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用色彩和线条表现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接着,收集学生的绘画作品,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汉字和场景的理解与记忆。然后,让学生观察其他学生的绘画作品,并尝试猜测作品所描述的场景。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作品中的元素和细节进行推测,并鼓励学生运用汉字描述自己的猜测。例如,学生说:“这幅画描绘了一方宁静的鱼塘,清澈的水中游着几条小鱼。”教师引导学生尽量使用课文中提到的词语来描述。通过趣味绘画和图文结合的方式,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体验和感知课文中提到的场景,加深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通过猜场景和写汉字的活动,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巩固对汉字含义和用法的认识。同时,展示学生的作品,也鼓励他们的创造力和自信心,培养艺术欣赏和表现能力。
又如,《田家四季歌》的识字教学特别适合根据本节课的生字来开展趣味绘画活动。教师先根据课文和识字教学内容准备相关的卡片,如花朵、蝴蝶、稻谷等,并为每个学生提供纸张、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从课文重点汉字中选择“春”“秋”“麦”等字,旨在通过绘画与汉字的结合来增进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教师以一个汉字为例进行绘画指导,先让学生观察与该汉字相关的卡片,然后引导学生用颜料和画笔绘画出相应的形象。在学生完成绘画后,教师帮助学生在绘画作品的旁边写下对应的汉字。通过将绘画作品与汉字结合,加深学生对汉字与事物的联系和记忆。最后,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在班级展示,让他们分享自己绘画时的思考和感受以及对汉字的理解。通过趣味绘画和图文结合的方式,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能够深入地理解汉字的形象和含义,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艺术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此外,学生的绘画作品也能够互相激发灵感和想象力,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组织多媒体教学,打造视听结合课堂
组织多媒体教学可以打造视听结合的课堂环境,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通过展示精美的图片和图标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使用PPT、电子白板等多媒体工具,将相关的汉字、字词以图像呈现给学生,帮助他们理解字词的形象和含义。同时,利用音频和视频材料来增强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播放与识字内容相关的歌曲、故事或视频片段,让学生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方式进一步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结合多媒体教学工具,教师可设计各种互动学习活动,如听写、词义配对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比如,在《曹冲称象》识字教学中,教师准备与知识点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和音频资源,展示与课文中的汉字和词语相关的高质量图片。如针对“称”,展示一张描绘称象的图片、一张体重秤的图片、一张天平的图片和一张超市食物称重的图片,并在图片上标注对应的汉字以及相关词语,如“称象”“称重”“称量”等。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与课文中内容相关的动画片段,展示曹冲如何聪明地称象,使得大家称赞他的情节。在多媒体课堂中,自然要利用好多媒体课堂的互动性,教师可以设计互动游戏,让学生参与其中。拼音配对:使用多媒体展示汉字的发音和汉字,学生需要根据发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并拖放到对应的位置上。词语连线: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展示汉字和对应的词语释义,学生需要将正确的词语和释义进行连线。听写挑战:播放相关词语的音频,学生在听到单词后选择正确的汉字。设置计分系统来计算学生的正确率和速度。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刺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汉字和词语。
又如,在《妈妈睡了》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组织填空题目的互动活动,展示包含课文关键词汇的句子,在其中留下空缺部分,学生根据提示选择并填写正确的词语。如“睡得______。”“_____的眼睛闭上了,____地闭着。”“妈妈的呼吸那么______。”等题目。然后,设计词义选择题目,展示一个汉字,同时出现四个选项,学生需要选择正确的意义并点击。请选择贴近词语本身含义的选项。题目示例:“温柔”,选项:A. 冷静B. 和善C. 开心D. 强壮;“嘴巴”,选项:A. 移动B. 手指、脚趾C. 说话、吃东西的部位D. 头上的头发。学生需要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对汉字含义的认知,选择正确的意义,巩固学生对汉字的理解,提高其对不同意义的辨析能力。由于学生是通过投票器选择的选项,教师可以直接掌握学生的答题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根据学生的易错题总结识字教学的难点,进而调整教学策略,实现针对性教学。
(五)组织实践活动,巩固和应用汉字知识
在识字教学中组织实践活动,可以提供与汉字知识有关的实际应用场景,如制作手工、阅读绘本等,学生可以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汉字知识,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合作能力等综合素养。这种趣味性强的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与传统的纸上练习相比,实践活动更加生动有趣,使学习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
比如,根据《找春天》的知识点和内容,可以组织制作春联的实践活动。开始活动前,展示传统春联的例子、介绍春联的由来以及与春节相关的习俗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春联制作的热情。提醒学生课文《找春天》中的生字,并进行一个简单的复习,给学生介绍春联的主题和常见搭配词语,比如“桃花盛开”“春风吹拂”等,鼓励学生思考和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或者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搭配。提供田字格练习纸或彩纸给学生,在上下两张纸上分别写出相应的词语,形成一副完整的春联。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如在田字格中提供字的笔画顺序和结构,辅助学生写字。通过制作春联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运用本节课学过的汉字知识,巩固和记忆生字,加深学生对汉字词语搭配的理解。同时,这个活动也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展示自己的想法和创意。最为重要的是,学生对汉字和传统文化有了实际的应用体验。此外,课外实践活动也可以融入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周边,到公园里观察和寻找春天。在实地观察中,引领学生走进春天,在公园内观察春季中的景物,如盛开的花朵、嫩绿的叶子、飞舞的蝴蝶、唧唧叫的小鸟等。指导学生用多种感官感受春天,如触摸花瓣的柔软、听鸟儿的鸣叫声、闻花香的气味等。同时,给学生提供图文记录工具,如便笺纸,让他们写下或画下观察到的春天景象,以加深学生对所见景物的印象。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学生能够通过亲身经历来感知和了解春天的特点和景象,发现春天的奇妙之处,增强学生对春天的认知和理解,真正实现了学习与生活的结合,识字变成了学生自主自发的行为,并且加深了学生对大自然的保护意识。
三、 结论
综上所述,低年级语文趣味识字教学活动的开展旨在培养学生对汉字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和综合素养。通过分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识字教学的启示,借助游戏化教学、角色扮演、趣味绘画、多媒体教学、实践活动等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识字能力,同时养成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态度。
参考文献:
[1]蒋次勇.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策略研究[J].好日子,2021(11):161.
[2]陈雅如.课堂多样化识字趣味化[J].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22(4):34-36.
[3]王东.汉字文化与语文核心素养下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研究[J].教育科学,2021(2):30.
[4]冯丹丹.汉字文化与语文核心素养下小学低段随文识字教学研究[J].进展:教学与科研,2023(1):125-127.
[5]刘东东.小学语文低段趣味识字教学方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2(21):114-116.
[6]施玮静.趣味识字学用相生: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实践研究[J].文学少年,2022(2):112-114.
[7]李忠丽.基于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研究[J].教育科学,2021(10):45-47.
作者简介:王艳娟(1977~),女,汉族,甘肃瓜州人,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三道沟镇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