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数字技术已成为驱动人类社会实现全方位变革、创新的引领性力量,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通过充分发掘数字变革的力量,把数字技术优势转化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新动能。文章分析提高农村中学教师数字素养的价值,探讨当前提升农村教师数字素养所面临的困境,如内生动力的缺失、外部推力的不足和评价表征的困难,并针对这些挑战提出将智慧教育平台作为促进城乡教师素养提升的桥梁、基于教师实际需求的循证式研修、将数字徽章作为评价和表征的新方法等策略,以此提升农村中学教师的数字素养。
关键词:数字素养;农村中学教师;提升;教育数字化;农村教育;教育质量;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G45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20-0069-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汕头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度科研青年课题“汕头农村中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研究”(项目编号:SZK2021Q07)的研究成果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教育部针对教师的数字素养提出了全面详细的标准要求。教育部发布的《教师数字素养》标准包括五个维度,即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专业发展。这些维度共同构成了教师在数字时代教学的基础框架。数字化意识主要指教师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和接受程度,这是数字素养的基石。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涉及对各类数字工具和平台的熟练使用,其对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至关重要。数字化应用则要求教师能将数字技术融入教学实践、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数字社会责任强调教师使用数字技术时应具备的伦理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专业发展则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和适应新技术,以保持教学方法的现代性和有效性。在这一背景下,农村中学教师的数字素养不仅影响其个人职业发展,更关系到农村学生接受现代化、高质量教育的机会。因此,研究农村中学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策略,对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和教育差距、推动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赋能农村教育数字化转型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中学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能够为整个教育系统的现代化提供坚实基础。具备较高数字素养的教师能够更好地融入全球化的教育发展中,利用数字工具和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学习内容。例如,通过与国内外教育机构的在线合作,可以突破地理限制,为农村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教育资源。从微观角度看,农村中学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有利于赋能农村教育数字化转型,影响教学质量和学习成效[1]。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能够利用数字工具进行教学创新,如通过使用互动软件、在线评估工具和虚拟现实技术等,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互动性更强。同时,数字素养较高的教师能有效进行学生学习进度和学习成果的追踪与评估,能够通过数据分析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关注和支持。
2.有利于帮助农村中学教师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
数字素养的提升,能够使农村中学教师有效整合和应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与交互式教学工具,从而丰富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例如,通过利用数字化平台如在线课堂和虚拟实验室等,教师可以设计更为动态和吸引人的课程,使学生在互动性教学环境下进行趣味学习。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还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数字技术的应用为个性化和差异化教学提供了可能。通过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和学习管理系统,教师可以准确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兴趣点和潜在困难等,从而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数字素养的提升还能促使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探索和实践诸如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中心,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更为主动的角色,还能激励教师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特别是在资源有限的农村地区,新型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教学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提高农村教学质量和效率。
3.有利于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农村中学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能够缩小城乡在教育资源获取方面的差异,对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互联网和在线学习平台的应用,农村中学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访问与城市学校相同的教育资源,包括高质量的教学视频、电子图书、在线课程及专家讲座等。此外,农村中学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还能提高农村教育管理和政策执行的效率,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1.内生动力缺失:农村中学教师自身提升意愿较弱,存在“不愿提”的问题
农村中学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内生动力的缺失,体现为教师个人提升意愿的不足,这被形象地描述为“不愿提”的问题。首先,一些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不够充足,教师们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包括教学任务、学生管理工作、家校沟通工作等[2]。一些教师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而对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缺乏足够的动力。其次,受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影响,农村教师参与信息技术教育实践的机会有限,数字技术基础相对薄弱。面对快速发展的数字技术和日益复杂的应用场景,一些农村教师感觉力不从心,甚至产生抵触心理,不愿意主动学习和提升数字技能。
2.外部推力不足:农村教师研修存在诸多现实桎梏,出现“升不动”的问题
农村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外部推力的不足,主要体现在研修机会的有限和质量不高上,这造成了农村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升不动”的现实桎梏。农村教师面临的外部挑战之一是专业研修机会的缺乏。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农村地区的教师往往难以获得与城市教师相同的研修机会。这种不平等不仅限于研修次数的差异,还体现在研修内容的质量和实用性上。一些农村教师接受的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能有效提升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同时,与数字技术相关的研修资源在农村比较匮乏,既体现为硬件设施的不足,如现代化教学设备缺乏,也体现为软件资源的不足,如高质量教育软件和数字工具的缺乏。研修资源的缺乏,使得农村教师在学习和应用数字技术时面临重重障碍,难以跟上数字化教育最新趋势。另外,农村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外部推力不足,还体现在激励机制欠缺上。因为缺乏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一些农村教师在数字技能上取得的成果往往得不到认可和奖励,这削弱了他们数字素养提升的积极性。
3.评价表征困难:难以准确评价并表征教师数字素养,引发“说不清”的问题
农村中学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评价表征的困难,主要体现在准确评价和有效表征教师数字素养上,这引发了“说不清”的问题。数字素养作为一个多维度、动态变化的概念,其评价标准难以统一和量化。其评价内容不仅涉及技术能力,如信息检索、数据处理和数字工具应用等能力,还包括更抽象的维度,如对数字化教育理念的理解、信息伦理意识等[3]。由于缺乏明确和普遍认可的评价体系,农村中学教师的数字素养水平很难被客观评估。同时,农村地区在评价方法和工具应用上存在不足,一些农村学校缺乏有效的数字素养评价工具,如数字素养测试系统、评价软件等,这使得教师数字素养评价往往依赖于主观判断或传统的评价方法,难以真实准确地反映教师的数字素养水平。此外,农村中学教师在数字素养的自我认知方面也面临困难。由于缺乏足够的专业指导和培训,一些教师对自身的数字素养水平缺乏清晰认知,难以准确判断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提升,这不仅会影响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也增加了教育管理者制订培训计划的难度。
1.搭建桥梁:利用智慧教育平台促进城乡教师素养提升
智慧教育平台的建设需要集成先进的教育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搭建一个高效、互动、易于访问的学习环境。这样的平台能够为农村教师提供丰富的数字技能学习资源,包括在线课程、教学视频、互动式模拟实验等。智慧教育平台需要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资源,以满足不同教师的学习需求。例如,对于刚刚接触数字技术的教师,平台可以提供基础的数字技能培训课程,如基础的计算机操作、基本的软件应用教程等。对于有一定基础的教师,平台可以提供更高级的课程,如数据分析、云计算应用等[4]。针对不同学科的教师,平台可以提供专门的教育技术集成课程,例如物理教师可以学习如何将模拟实验软件应用于课堂教学。
同时,智慧教育平台还可以通过教师的学习行为追踪和分析来调整所推荐的课程与资源,确保它们符合每位教师的实际需求和学习进度。例如,如果一个教师在某个特定领域表现出较强的兴趣或需求,平台就会为其推荐更多相关的高级课程和资源。另外,智慧教育平台需要强化对教师数字社会责任的培养。例如,可以设置专门的网络安全课程,教授教师识别和防范网络攻击、保护学生信息安全的策略;可以设置信息伦理课程,探讨如何在数字化教学中维护学术诚信、防止信息滥用等。此外,智慧教育平台还需要具备有效的支持和反馈机制,帮助教师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包括提供在线咨询和技术支持服务、进行定期的学习反馈和评估,确保教师的学习过程是连续的、有效的。
2.需求导向:基于教师实际需求的循证式研修
循证式研修是一种基于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的专业发展方法,旨在确保教育实践和决策依据坚实的证据基础。实施循证式研修的第一步是进行需求分析,包括使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农村中学教师在数字素养方面的具体需求。问卷调查应涵盖教师对数字技术的熟悉程度、使用频率、遇到的问题,以及希望得到的培训类型等。例如,可以询问教师在使用诸如互动白板、学习管理系统、在线评估工具等时的自信程度和遇到的挑战。访谈则可以深入地探讨教师对数字教学方法的理解、实际应用中的困难及对未来培训的期望等,如“您运用数字工具进行教学时遇到了哪些挑战?您认为未来的研修课程中哪些内容能有效帮助您提升数字教学能力”等。收集和分析完具体需求数据之后,需要设计研修计划。这需要教育专家和课程设计师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开发出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如针对需要提高计算机和互联网应用技能的教师,可以开发“基础数字工具操作培训”课程;针对具备基础技能、希望将技术更好地融入教学的教师,可以开发“高级教育技术集成课程”。除了重视课程内容的设计外,循证式研修还需要关注培训的方式方法,如线上课程、工作坊、研讨会等,以适应不同教师的学习习惯和时间安排。对于线上课程,可以利用视频教程和在线测验等形式,使教师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安排学习[5],如通过视频教程展示数字工具的使用方法,然后通过模拟软件让教师实践所学技能。对于工作坊,则应注重实践和互动,如在小组内开展案例讨论、角色扮演和教学设计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在工作坊模拟使用数字工具进行课堂教学,同时接受同伴和导师的反馈。对于研讨会,则可以探讨更广泛的主题,如教育技术的最新趋势、数字时代的教育挑战等,可以通过邀请专家演讲、圆桌讨论等形式进行,以拓宽教师的视野,激发教师的创新思维。最后,为确保循证式研修能够有效促进农村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还需要建立资源共享的平台,包括创建在线社区、建立教师学习小组、组织经验分享会等。在平台上,教师不仅可以获得专业的支持和资源,还可以与同行交流经验,共同实现专业成长。
3.评价机制:将数字徽章作为评价和表征的新方法
数字徽章是一种基于数字技术的认证系统,它能为用户的特定技能、成就或经验提供可视化、数字化的认可。数字徽章可以存储相关证据和认证信息,成为展示个人技能和成就的有效工具。对于农村中学教师的数字素养提升而言,数字徽章提供了一种动态的、互动性的、个性化的评价方法。为此,教育部门或相关机构应该构建数字徽章体系,使其覆盖农村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各个领域,如基础的IT技能、高级的教育技术应用、创新教学方法、网络安全知识、数据处理能力等。每个领域都可以设有相应的徽章,以此表示教师在该领域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同时,还要开发一个综合性评估系统,设定教师获得特定徽章的一些条件。该评估系统应包括自我评估、同行评审和专家评价三个模块。在自我评估模块,教师可以通过在线问卷或数字工具评估自己对某项特定技能或某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利用模拟测试评估自己的数字工具操作能力;在同行评审模块,教师可以通过在线平台提交自己的教学案例或项目,由同行进行评价,如同行对教师使用数字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在专家评价模块,则由相应领域专家对教师提交的作品或实践活动进行综合评价,专家可以根据教师在数字技术应用、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表现给出专业反馈。该综合评估系统结合了教师的自我认知、同行的观点及专家的专业判断,能够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6]。
此外,数字徽章系统还应与教师的职业发展路径相结合。例如,教师获得的特定徽章可以作为其晋升为高级教师或专业领导者的依据,或者作为参加高级培训班和研讨会的资格证明。再如,教师获得的徽章数量和级别可以与其薪资增长、奖励机制挂钩,获得高级徽章的教师可以享受薪资增长或额外的专业发展资源。数字徽章系统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够肯定教师的技能和成就,还能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为确保数字徽章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需要定期回顾和更新徽章的标准及评价方法。例如,可以定期对教师展开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当前徽章体系的看法,特别是在徽章对其职业发展的实际影响方面。同时,可以邀请教育技术专家和学术界专家对徽章标准进行审查,确保其与当前教育技术和行业需求保持一致。根据搜集到的反馈和建议,教育部门或负责机构可以对徽章的标准进行调整,如增加新的徽章类别,或修改现有徽章的获得标准,确保徽章体系适应教育领域的发展。
综上所述,搭建智慧教育平台能够为农村中学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个性化的学习路径,从而有效提升农村中学教师的数字技术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循证式研修的实施,以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能够确保培训内容和方法满足教师的具体需求,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引入数字徽章作为评价和表征的新方法,不仅能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动力,还能为教育管理者提供一种有效的评估工具。这些策略的实施将对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推动教育公平、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产生深远影响。政府、教育机构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提供必要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村中学教师在数字时代不断进步,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共同推动教育的公平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刘福才,高杰,王学云.农村教师数字素养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建设路向[J].中小学校长,2023(07):33-37.
[2]龚丽.智能时代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向[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13):270-272.
[3]陈敏,周驰,王欢,等.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指数研究———基于东部X省教师信息素养调查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4):116-121+128.
[4]张文萱.乡村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11):283-285.
[5]鲁文书.农村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实然困境与应然路径[J].基础教育研究,2021(13):21-23.
[6]张靖,郭炯.农村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提升: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及策略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23,44(08):122-128.
Exploration of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Digital Literacy of Rural Middle School Teachers
Li Weikai
(Shantou Polytechnic, Shantou 515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development of a new round of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digital technology has become a leading force driving human society to achieve all-round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are actively promoting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fully exploring the power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transforming the advantages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to new driving forc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value of improving the digital literacy of rural middle school teachers, explores the current challenges faced by improving the digital literacy of rural teachers, such as the lack of endogenous motivation, insufficient external impetus, and difficulties in evaluation representation. In response to these challenges, it proposes strategies such as using smart education platforms as bridges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urban and rural teacher literacy, evidence-based training based on the actual needs of teachers, and using digital badges as new methods of evaluation and representation to enhance the digital literacy of rural middle school teachers.
Key words: digital literacy; rural middle school teachers; improve; digitalization of education; rural education; education quality; teacher 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