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高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课程思政建设便是完成上述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财务管理”作为财经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有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财务专业人才。文章分析高校“财务管理”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探索当前“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精心设计课程目标、科学构建知识体系、注重开发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模式和方法、合理制定考核方案、提升教师思政能力等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立德树人;课程目标;知识体系;教学模式;考核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20-0013-04
基金项目:2022年山西省高等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基因式’课程思政理念下《财务管理》课程再开发的教学实践研究”(编号:J20221559);山西省经济统计科研项目“‘双碳’目标下山西省制造业高质量绿色转型发展研究”(编号:2023LY059)
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重要举措。高校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又要发挥专业课的课程思政作用,把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有机结合,实现协同育人,形成育人大格局[1]。“财务管理”是财经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不但具有很强的知识理论性,而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对大学生道德法治素养的养成来说至关重要。因此,“财务管理”课程有必要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融合起来,重塑专业能力和思政素养培养双重目标,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方案等进行改革,力争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
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一名合格的财务专业人员,不仅要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这就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应肩负起立德树人的重任,为社会、国家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
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应该是育才和育人双目标相统一的过程,不仅要培养出具有高水平专业技能的人才,更要培养出“三观”正确的新时代人才。“财务管理”作为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应用性,其内容本身蕴含着大量的思政内容,比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公平公正等价值理念。将思政内容融入“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可以发挥育人育才作用,培养出高素质的财务专业人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
2.有助于培养高能力高素质人才
现阶段,企业业财税融合的进程在不断加速,这对财务人员的要求已经不局限于专业能力,还要求财务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财务人员不仅要掌握丰富的财务知识,还要具备团结合作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法律意识,能够协调好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企业与供应商、客户之间的财务关系。因此,“财务管理”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有助于培养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新时代财务人才[3]。
3.有助于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财务管理”这门课程的难度比较大,公式繁多,计算量也较大。如果教学能够将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融合起来,融入更多有趣的实证案例,则会让课程更加具有趣味性,让枯燥繁多的专业知识变得有趣起来。再加上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在财务活动中的广泛应用,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入多种教学方案,活跃课堂教学,更好地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推动“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1.思政教学目标未体现
目前,一些高校的“财务管理”课程的培养目标只重视传授学生财务理论知识和财务专业技能,忽视对学生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这容易使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但存在道德素养、职业素养低下等问题。
2.思政内容设置不合理
部分教师开展“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时,未对课程各个章节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充分挖掘,或设置的思政内容不合理,未能很好地结合课程内容渗透思政教育。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偏重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缺乏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
3.教学方式陈旧
在“财务管理”教学中,一些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自身讲解为主,没有很好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4]。对于所涉及的思政内容及相关案例等,也以“填鸭”的方式灌输给学生,导致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呈现出“两张皮”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缺乏有效互动,缺乏交流沟通,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教育引导学生。
4.考核体系不完善
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是需要通过考核来进行反馈的,因此教学考核体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显得极为重要,它能直接反映出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情况,能影响学生的积极性[5]。然而,目前一些高校在“财务管理”课程考核中仍以闭卷考试为主,采用笔试考核的方式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核,而且考核内容比较局限,基本没有涉及实践应用,更没有关于思政教育内容的考核。正因如此,最终的考核结果没有体现出思政内容,这会导致学生更重视专业知识,忽视思想道德、职业素养等。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学科发展的趋势,是培养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因此各高校有必要在思政理念下对专业课程进行二次开发。“财务管理”教师要将思政内容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课程教学,让思政内容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
1.精心设计课程目标
高校各专业课程应该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研究育人目标,深度挖掘并提炼出专业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政内涵。“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教学需要精心设计课程目标,既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重视育人,道术兼修,拟定知识技能目标和德育目标[6]。
(1)知识技能目标。“财务管理”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教育课程,是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专业的专业课程,是应用性极强的一门课程。本课程以企业资金运动为中心,以资金的筹集、投资及资金的运营和最终收益的分配为框架,对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制度等理论进行研究分析,并教授关于财务的预测、决策、分析等业务方法,帮助学生未来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各个环节发挥作用,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
(2)德育目标。“财务管理”课程的德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公平公正、创新进取、不惧艰难困苦的优秀品质,使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明辨是非、经世济民、不偷税、不漏税、不贪污、不收贿受贿的价值理念,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财观念、良好的职业素质,让才为德用。
2.科学构建课程知识体系
在知识技能目标和德育目标的“双目标”引导下,教师需要重新构建一套包括思政内容在内的“财务管理”课程知识体系,修订现有教学大纲,并根据教学大纲开展教学。目前的教学大纲主要是依据市场上现有的精品教材、以培养知识技能为教学目标编写而成的,要想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财务人才,就要构建一套全方位的、系统的包含思政知识结构的课程知识体系,将思政内容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写进课程教学大纲及授课计划。这样,教师才能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的教案,更好地开展“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3.注重开发课程内容
在包含思政知识结构的课程知识体系基础上,教师应该对课程内容进行二次开发,把具体的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合理设计课程思政内容。课程思政元素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神内核,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教师应结合“财务管理”课程涉及的七大知识项目,深入挖掘其中所隐含的思政元素。
项目一:财务管理总论。其包含财务管理的对象、企业财务活动的内容、财务关系及财务管理的目标等理论知识,涉及社会责任、宏观意识、大局意识、集体主义精神、创新创业、实业兴国、家国情怀等思政元素。项目二:财务管理价值观念。其包含资金时间价值及风险与报酬的关系等理论知识,涉及金融安全防范、诚信教育、科学理性健康的消费观、勤俭节约意识、理性的投资观念、正确的义利观、风险管控意识等思政元素。项目三:筹资管理。其包含资金需要量的预测、资本成本、杠杆效应等理论知识,涉及有舍才有得、法律意识、诚信价值观、责任意识等思政元素。项目四:项目投资管理。其涉及节约资源、经世济民、理性投资等思政元素。项目五:营运资金管理。其包含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存货管理等理论知识,涉及节约意识、理性投资、正确的消费观、团结协作等思政元素。项目六:收益分配管理。其涉及公正、法治、平等、和谐、主人翁意识等思政元素。项目七:财务报表分析。其涉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等思政元素。教师要把上述理论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联系起来,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功能,根据课程主要知识框架及教育逻辑特点,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相互促进。
4.优化教学模式和方法
“财务管理”课程是专业性、逻辑性极强,公式模型较多的一门课程,涉及大量的计算,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够采用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则能使课堂充满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必须优化教学模式,把思政知识潜移默化地融入专业教学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培养新时代的财务人才。
(1)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1)教师讲授。教师要把蕴含着思政元素的时事政治、国内外热点新闻等,与专业理论结合起来,生动细致地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高度认同。2)学生做与演。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财务关系和财务活动,对案例资料进行查阅分析,并进行分组讨论,总结其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与学生沟通交流案例中涉及的思政元素。对于个别经典案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主观bNIAH/oK7bd8dDqNAaV/KIcMn/aytcV97ODj39F/ePk=能动性,进行现场演绎,使学生产生深刻的体验和认知。3)课堂展示。教师可以围绕课程中涉及的数据分析与计算,让学生在课堂上演示自己的分析与计算操作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2)多方位教学。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师和学生都应熟练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工具来获取资料。因此,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应该把课内课外、线上线下都结合起来,让课程教学更加鲜活、更加多样化、更加有效。1)课内课外相结合。在课堂内,教师应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配合、认真思考;在课堂外,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财务实习、实训,让学生多搜集一些关于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典型案例,同时将思政元素融入学生的实习实践工作,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责任感等职业素养。2)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如学习通等平台,打造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相融合的线上教育平台。同时,要借助互联网实现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将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和思政资源及时推送给学生,实时搜集学生反馈评价。
5.合理制定考核方案
当前,“财务管理”课程的考核以试卷考试为主、过程性考核为辅,试题多以传统题型出现,偏重对知识点的考核,过程性考核也仅是针对学生的课堂作业完成情况,没有对课堂笔记的记录情况进行考核,更没有关于思政内容的考核,无法对课程思政效果进行考核。为此,教师需要合理制定考核方案,使过程性考核和最终考核各占50%。在过程性考核中,教师要引入课堂分组讨论教学法,采取教师评分+组内评分的评分方式,同时,要改变只评价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不关注学生道德素养情况的做法,从知识技能、团队协作、创新创业、价值观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最终考核为综合性考核,既包括对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核,也应要求学生对其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分析解答。
6.提升教师思政能力
课堂教学的效果好不好,课程思政成效好不好,往往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思政素养。因此,要将德育内容更好地融入“财务管理”教学,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职业素养,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财务人才,就要加强对教师的课程思政知识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首先“,财务管理”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政治意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才能在课堂中做到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教师平时要主动学习思政知识、了解思政内容,关心时事政治,积累丰富的思政知识,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其次,学校应该对“财务管理”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方面的培训,让教师对课程思政有更深刻的认识,加强对专业理论知识和思政元素的融合,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机融入思政教育,既育才更育人,成为专业能力强、思想政治素质高的新时代教师。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探索,“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在培养学生政治素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调查显示,从学生角度而言,时事热点、思政案例等思政元素融入“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直观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思想认识、行为举止产生了积极的引导作用,有助于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和职业素养。从教师角度而言,将思政元素与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相结合,是对财务管理理论知识更深层次的解读,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同时,由于紧跟时代脉搏,关注时事热点新闻,关心学生生活,教师的职业素养、思想道德素养及政治意识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对学生真正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作用。
总而言之,“财务管理”是财经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其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是非常丰富的。高校有必要对“财务管理”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深入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精心设计课程目标,科学构建知识体系,注重开发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模式和方法,合理制定考核方案,提升教师思政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技能水平高、道德素养高的新时代财务人才。在“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教学中,如何把思政元素与专业理论知识更好地融合起来,潜移默化地教育引导学生,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需要教师继续探索、不断努力,让“财务管理”课程更好地发挥思政作用,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财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木宗香,桑智慧.本科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推进路径的思考[J].科教导刊,2021,35(11):139-142.
[2]宋晓文.课程思政在“财务管理原理”中的应用研究[J].商业会计, 2022(04):114-117.
[3]王海东,李玉红,于善波,孙凌云.课程思政视角下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经济师,2022(11):185-186.
[4]李玉花,刘佳龙,等.新时代思政教育融入《财务管理学》课程教学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3,21(05):35-40.
[5]肖咏嶷.课程思政目标下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初探[J].河南教育,2023(08):13-16.
[6]张磊.让教育回归初心的“道”与“术”———评《课程思政———一场深刻的改革》[J].领导科学,2023(06):145.
Exploration of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Universities
Yao Bingge, Wang Pei, Shi Xin, Hou Zhishuai
(Shanxi Jinzho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inzhong 030600,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it is necessary to fully implement the Party’s educational policy and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 character.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urriculum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meet the above requirements. As a core cours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majors,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can help cultivat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with both moral integrity and talent in the new era.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in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course in universities, explor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course, and proposes effective paths for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such as carefully designing course objectives, scientifically constructing knowledge systems, emphasiz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urse content, optimizing teaching modes and methods, formulating reasonable assessment plans, and improving teache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bilities.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inancialmanagement; teaching reform;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courseobjectives; knowledgesystem;teaching mode;assessmentp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