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英语课内外阅读教学的探索

2024-08-01 00:00魏梅
成才之路 2024年21期

摘要:新课标背景下,英语课内外阅读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知识传授,还要注重跨文化意识、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教育体系的落差、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及如何平衡课内外阅读资源等,都是英语阅读教学实施过程中需面对的挑战。为解决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一系列教学探索方案,包括个性化教学、技术赋能、社群互动和跨学科联动,旨在为初中英语课内外阅读教学提供可行路径和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英语;课内外阅读;教学策略;批判性;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21-0097-04

新课标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得阅读教学不再局限于语法和词汇的传授,更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跨文化意识培养。信息化时代为课内外阅读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从传统的纸质教材到电子图书,从课堂讲授到在线平台,教学手段和方法日趋多元化。但这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何平衡和整合课内外阅读资源,如何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及如何处理技术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也发生根本性变化。教师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还需要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够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和手段,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更重要的是,教师需要更加开放和包容,愿意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需求,以建立更加和谐有效的师生关系。

一、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内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1.从应试到应用:阅读教学的新定位

新课标的出台,标志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与传统的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模式不同,新课标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和综合素养。阅读教学作为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随之得到重新定位。从应试到应用,阅读教学不再只是为了应对考试,而是为了满足学生日常生活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阅读不仅是获取信息的手段,还是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社会价值观,可以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灵感。课内外阅读的结合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内阅读能为学生提供基础和指导,课外阅读则能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思考空间。这种课内外结合的阅读模式不仅符合教育改革的方向,还有助于提升英语教学效果。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新课标,推动英语教学均衡发展[1]。

2.打造文化桥梁:跨文化理解中的作用

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理解是一种基础素养。新课标对初中英语课内外阅读教学有明确的指导作用,要求阅读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拓展学生跨文化视野。跨文化理解不仅需要了解“其他”,还需要反观“自我”。通过与其他文化的比较和交流,学生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文化的特点和价值。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阅读教学正在从单一的语言技能训练转变为多元化、综合性的素养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打造文化桥梁”的任务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跨文化理解在课内外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确保教育改革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成效。

3.阅读与思维:培养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阅读与思维有千丝万缕的关联,不仅是对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更是对学生核心素养,尤其是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一变化标志着阅读教学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收和记忆,而是学生思维活动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批判性思维在阅读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信息的筛选、评价和解释上。这一过程要求学生具有足够的语言能力,更需要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推理、证据分析等技巧。创造性则更多体现在阅读后的应用环节。学生在获取和分析信息的基础上,能够进行创新性思考,将阅读得到的知识和信息应用到新的场合或问题解决中。此外,课内阅读多由教师指导,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而课外阅读侧重兴趣培养和实际应用,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两者在有机衔接中,共同促进了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2]。

二、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内外阅读教学遇到的挑战

1.教育体系的落差:教学模式的适应性问题

初中英语课内外阅读教学面临一系列挑战,其中之一便是教育体系的落差问题,特别是关于教学模式的适应性。在很多地方,尤其是一些资源相对匮乏的地方,教学模式仍然较为传统和单一,主要以“应试教育”为导向。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和学生都很难适应所要求的综合素养培养和跨学科教学。即使在一些相对先进和开放的学校里,由于师资、教材、设备等限制,也很难进行教学模式的转变和升级。新课标涉及的内容和方法相对复杂和多元,需要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更广泛的知识视野。然而,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教师培训和学习的机会有限,难以适应教学需要。

2.动态平衡:课内与课外阅读资源的调配

初中英语课内外阅读教学需要寻求一种动态平衡,尤其是在课内与课外阅读资源的调配方面。实现这一平衡对于培养学生的多维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执行起来面临多重困难。课内阅读资源通常由教材提供,符合课程目标和评价标准。课外阅读资源涉及更为广泛的内容和形式,包括网络文章、报纸、杂志、图书、视频等。这些资源更加多样和丰富,但难以控制和评价。因此,如何恰当地整合和利用这些不同来源和性质的阅读资源,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由于学生阅读兴趣、能力和需求各不相同,所以需要有针对性地调配课内与课外阅读资源。这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力,还需要教师能灵活应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课内外阅读资源的调配,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包括学校的教学资源、家庭的文化背景、社会的信息环境等。例如,一些教学资源丰富的学校能提供更多和更优质的课外阅读资源,而一些教学资源有限的学校就做不到这一点。同样,不同家庭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的信息环境会影响学生对课外阅读资源的获取和使用[3]。

3.教师角色的转变:从授课者到引导者

随着教育的改革,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这一转变体现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对于落实新课标要求,开展英语课内外阅读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理念上,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引导者。在英语课内外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需求,鼓励学生主动选择阅读材料,而不是单纯地按照教材和课程大纲组织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角色的转变会带来一系列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变。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引入更为生动和多样的课外阅读材料,也可以组织各种阅读活动,如书籍分享会、在线讨论等,以促进课内外阅读整合和应用。这些方法不仅能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力。在教学评价方面,教师作为引导者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多维评价。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过于注重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评价,而忽视对学生的兴趣、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新课标背景下,教师需要运用更为开放和多元的评价方式,如同伴评价、自我评价、过程评价等,以全面了解和反映学生在课内外阅读教学中的表现。

4.学生参与度:激发兴趣与维持动力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内外阅读教学面临的一个关键挑战是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维持其持久的学习动力。学生参与度在这一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实现这一目标,单靠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主动参与到课内外阅读中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维持学生持久学习动力,需要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教材和阅读材料的选择具有重要作用。新课标鼓励采用多元化、现实化和接近学生生活经验的阅读材料,这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容易从阅读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教学方式方法对学生参与度具有重要影响。新课标倡导互动式、任务型和项目式教学,这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更愿意投入到课内外阅读中。家庭和社会环境是影响学生参与度的重要因素。家长的教育观念、同学和朋友的影响,以及社会大众对英语学习的认知,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力。因此,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做好教学工作外,还需要与家长、社会和其他教育机构等合作,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4]。

三、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内外阅读教学策略

1.个性化教学:从“一刀切”到“量身定做”

个性化教学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最大化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个性化阅读材料的选择是实现个性化教学的关键。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和背景知识,因此在选择阅读材料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需求,提供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选项。例如,对于喜欢科技的学生,可以提供与科技或科学相关的阅读材料;对于喜欢文学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同时,教学方法需要进行个性化的调整和优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认知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对于喜欢独立思考的学生,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和研究的机会;对于喜欢团队合作的学生,可以通过组织团队活动和项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让学生在课前阅读材料,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这些都是基于新课标和个性化教学理念的实际应用,体现了阅读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和跨学科能力。

2.技术赋能:数字化与阅读教学的融合

数字化教学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产生的教学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学习体验。在英语课内外阅读教学中,数字化教学的运用能为学生提供更广泛、更多样化的阅读材料。而且,数字化平台具有交互性和多媒体性,能够吸引学生参与,使阅读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喜欢独立学习的学生,可以选择在线自学;需要更多指导的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实时互动[5]。例如,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教师可利用电子设备为学生展示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如英文短篇小说、漫画和科普文章等。这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能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视觉体验,使阅读材料更加生动和吸引人。同时,教师可以推荐一些在线阅读平台,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选择想要阅读的书籍或文章。在课堂上,教师可利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分享在课外阅读中的感受和体会,以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分享环节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还能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不仅能在课内获得系统的阅读训练,还能在课外进行实践和应用。这种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能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让学生享受阅读过程。

3.社群互动:课内外阅读的社会化路径

在课内外阅读过程中,社会化路径意味阅读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而是与现实生活、社会环境和人际交往密切相关。这一路径能够实现多方位、全周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应用能力和社交能力。在社会化路径下,阅读材料的选择会更加多元和实用,涵盖社会现象、人文关怀、日常生活等多个方面。通过这样的材料,学生不仅能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这种模式能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口语交流能力提升,使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生活和人际互动[6]。例如,教师可组织一个以“环保与社会责任”为主题的交流活动。该活动先由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相关的英文阅读,内容包括环保的重要性、个人和社会在环保方面的责任等。阅读完成后,学生要准备口头报告,用英语简要介绍自己从阅读中受到的启发。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不仅能锻炼口语应用能力,还能深化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阅读和口头表达在提高英语综合素质中的重要性。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在课外进行有目的的阅读,还能让学生有机会应用和实践所学知识,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4.跨学科联动:以阅读为纽带的学科整合

阅读作为一种基础技能和认知过程,其影响和价值远远超出单一学科的范畴。通过阅读进行学科整合,不仅可以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以阅读为纽带的学科整合,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不同学科的内容、方法和目标可以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英语阅读与语文阅读在很多方面有共性,如文本理解、词汇积累、逻辑推理等。通过发掘这些共性,教师可设计跨学科的阅读教学活动,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例如,教师可以“人与自然”为主题创建一个情景活动,预先选定一篇英文和一篇中文,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比较这两篇文章在主题、观点和表达手法等方面的异同。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提供20分钟~30分钟的讨论时间,并让学生准备用英语和中文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每个小组要轮流用英语和中文进行表述。其他小组的学生和教师要对各小组的表述进行讨论、点评,提出问题、分享见解。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让学生进行反思和讨论。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四、结语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内外阅读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随着数字化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新课标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会经历更多的变革。这些变革不仅会影响教师和学生,还会对整个教育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持续的研究和实践尤为重要,能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多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教学理念,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会带来什么,但我们可以做的是不断地学习、适应和创新,以迎接任何可能的挑战和机遇。希望本文能为此提供一些有益的观点和方案,也期待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加入这一探索之旅,为新课标下的初中英语课内外阅读教学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陈焕.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英语分层阅读教学设计[J].中学生英语, 2023(28):63-64.

[2]宋云飞.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探究[J].校园英语, 2023(26):106-108.

[3]殷红娟.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教师,2023(18):54-56.

[4]吴梓毓.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教学课例分析与反思———以《小王子》课外阅读课为例[J].辽宁教育,2023(11):83-86.

[5]杨海蕾.践行高中英语新课标理念并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J].华夏教师,2019(18):32.

[6]霍翠玲.新课标下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疯狂英语, 2017(04):52-53.

Exploration of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in and out of Clas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Wei Mei

(Guizhou Qianxi Student Assistance Service Center, Bijie 551500,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in and out of class is no longer limited to exam oriented education, but also emphasizes the cultivation of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critical thinking, and creative thinking. The gap in the education system,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acher roles, and how to balance reading resources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of class are all challenges that need to be faced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the article proposes a series of teaching exploration plans, including personalized teaching, technology empowerment, community interaction, and interdisciplinary linkage, aiming to provide feasible paths and strategies for reading teaching in and out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classes.

Key words: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in and out of class reading; teaching strategies; criticism; creativ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