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改革路径研究

2024-08-01 00:00王竟博井晓宁
成才之路 2024年21期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事关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进程。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人才培养模式滞后、教学体系建设不完善、缺少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度不够等。文章分析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探讨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指出“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路径是加强政策引导、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强师资队伍、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建立多元协同机制。

关键词:高校;“双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21-0001-04

基金项目:本文系亳州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内涵建设重点项目“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提升策略探索”(项目编号:2022bzjyxm08)、安徽省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项目“德育骨干管理人员素质与能力提升研究”的研究成果

大学生群体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高校对其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因此,高校只有树立“以创新引领创业,同时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理念[1],才能为国家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对“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改革路径进行探讨。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涵盖了新物质的创造、更新、改变三个方面,从广义的角度而言,创新是对资源进行高效配置的过程,其中包含新技术、新发明、新方法、新观点、新理论等诸多要素。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创新”被列为国家发展理念的首个对象。对于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而言,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源泉,是生存的根基,是民族兴旺以及国家成长的重中之重。创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创业,是指创造一番事业;狭义的创业,则是指创办一个企业。在高校育人环境中,创业教育是指对大学生群体的创业思维、创业意识、创业技能进行培养,并以现代化教育技术提高大学生群体的创业能力、开创性精神。由此可知,创业教育对于高等教育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将创新和创业融合在一起,在这种教育活动中,创新和创业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创新教育以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主要内容,创业教育以学生创业技能的培养作为主要内容。从基本内涵上讲,创新创业教育指的是对教育模式进行全面改革,引导师生进行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升华,用素质与能力培养代替传统的只关注知识培养的教育理念,并从大学生群体的个性特征出发,把创新精神与创业技能培养融入教学之中。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创新创业教育充分体现了人格素质的综合发展以及创造性思维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其主张在教育活动中通过科学的教育手段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兴趣[2]。

二、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培养模式滞后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创新创业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并通过让学生接触更多知识与资源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潜力,使学生有足够的能力进行创新创业。但是总体来看,部分高校的培养模式还有些滞后。第一,定位不清晰,重视度不够。当前,我国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各大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能够纳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高校数量并不多。虽然大部分高校设置了创新实践学分,但是该学分在总学分中所占比重不高,使得教师和学生对此都不够重视。第二,受传统观念的制约,重理论、轻实践。部分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对于理论的重视度远高于实践,使得学生在技术技能等方面的培养比较薄弱。这样,就导致学生在主观认知层面上对创新创业仍停留在浅薄的阶段,缺乏对现实生活的感悟,更缺乏必要的实践实训能力。而且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重视理论而忽略实践,会导致实践需求与理论教育之间无法适配,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3]。

2.教学质量低下

目前,部分高校虽然设置了创新创业课程,但是教学质量偏低,在课程体系、专业建设方面不够重视,培养的对象也只是少数学生,大多数学生并不能深入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一些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也只是停留在知识表面,主要依据课本来授课,使学生形成了定式思维。还有部分高校会采取“线上”方式来完成创新创业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根本无法有效地掌握相关知识,更多的时候只是看教学视频,然后应付作业。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任课教师缺少足够的专业理论素养,导致学生很难接触到更多的资源,难以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水平。一般来说,各高校的创新创业课基本都是采用考核的形式进行结课,在课程结束时学生按照任课教师的要求提交作业,并通过网络平台查询资料,不会加入自己的主观探讨或思考认知,然后任课教师进行打分,所获得的分数就是学生的期末分数。从这一过程中可以看到,在组织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过程中,部分高校并未就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质内涵作出重点规划建设,多以较为草率和较为浅层的方式结束课程的教学,导致学生对该门课程有一种“得过且过”的应付态度。更为重要的是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以及好奇心,不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3.师资力量欠缺

师资队伍是一所学校的核心力量和重要支撑,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的供给和需求间还存在一定差距。部分教师没有参加过系统性的培训指导,在教学活动中无法深入地将知识等传递给学生。第一,师资队伍数量不足,专兼职比例不平衡。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大多是兼职教师来教授,如由思政教师或辅导员兼任。第二,“老、中、青”比例失调,结构设置不合理。部分高校缺乏高素质的教师,高层次人才和学科带头人才匮乏,青年教师实力不强、缺少创新。虽然一些青年教师理论基础厚实,但是其教学能力、职业能力、管理能力和教研科研能力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第三,学科团队尚未形成,缺少创新目标。部分高校的各学院、各专业相对独立,缺少团队协作和优势互补,学科团队建设力量不足,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教科研能力的提升。

4.环境氛围不够浓厚

新时代急需大量的创新创业人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但是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却缺少创新创业的理念和氛围。第一,创新创业在社会中的关注度和重视度不高,并且社会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偏见较多。相关部门缺少相应的支持政策,宣传力度不够,优惠力度不强,创业门槛较高,导致创新创业项目举步维艰。第二,创新创业教育需要高校多与市场对接,但是部分高校缺少与市场对接的实践环境和实践机会,缺乏市场导向,缺少监督和管理,得不到企业的有力支持。第三,部分高校的各职能部门教育理念有待更新,有的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属于就业部门,有的认为属于学工部门,有的认为属于教务部门,在无形中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和学生的创业热情。

三、“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路径

1.加强政策引导

教育和科技的竞争是现代社会竞争的关键,而竞争的落脚点是高素质人才。众所周知,政策倾斜和支持措施是创新创业的重要保障,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政策引导。第一,国家在宏观层面上就大学生群体创新创业等出台相应的措施和政策。第二,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既要面向社会群体,更要有针对性地向高校学生倾斜,充分吸纳有关部门的意见建议,加强对大学生的支持力度,让更多的在校生了解和知晓相关政策。第三,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人社等部门应完善相关政策,宏观指导,科学决策,各司其职,给予高校更多的支持,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2.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高校作为人才的重要培育场所,向社会输送有创新精神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是其主要职责。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是基础所在。高校创新创业体系的建设,能够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提供大力支持。这就要求高校在其人才培养体系中加入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断根据环境的变化,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建设进行完善。第一,高校可根据各年级的特点调整创新创业课程设置情况。例如,在低年级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体设置创业基础课程,将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以及创新创业的发展前景等内容教授给学生,并在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设计初步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在高年级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和深入性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专业实践作业的要求下进行创新创业的尝试,并借助校企合作或企业实习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第二,教师可以通过实践训练、课程分析、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对大学生群体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升、科学创新思维的培养等持续发力。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培训和指导,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使用新方法、新思路。第三,高校要健全创新创业制度,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资金保障和设施设备支持,并提供形式多样的实践实训平台,以营造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例如,可以建立激励机制,通过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创新创业基金,设置创新创业学分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4]。

3.建强师资队伍

当前,高校的部分教师没有企业任职经历,也没有独立创业的经验,这使得他们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无异于纸上谈兵。因此,高校要培训一批能够熟练教授创新创业课程又具有实践“双创”经验的专业化教师队伍。第一,加强师资队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高校要组建高素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强化创新创业导师配备,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例如,聘请专家学者或创业成功人士对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定期采用学术讲座、小组研讨等形式增强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再如,通过合理途径从企事业单位邀请优秀企业家和“双创”人士担任学校的“双创”导师,以拓宽师资来源、充实教师队伍,进而以高素质、高技能的指导团队引领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锻炼才干、掌握本领。第二,提高专职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和综合素质。高校要做好层次化教学体系的设计,在文化素质与专业教育的学分体系和教学体系中,有针对性地纳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打造立体化的、多层次的课程体系,使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和专业教育的实践活动能够得到有机衔接,并在实践中推动教学内容、模式的优化和转变。除此以外,高校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观摩交流学习,共同探讨创新创业教育的案例及深化相关理论。第三,建立对任课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以及对优秀教师的奖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完成创新创业课程作品,并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等[5]。第四,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各类“双创”培训,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活动校际交流,鼓励中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提高“双创”教师素质能力,打造一支既有扎实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创”专兼职教师队伍,多方面指导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

4.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社会实践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落脚点,高校应组建不同形式的校内外创业基地,满足学生创业实践的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是所有环节的基础所在。学生通过实践可以积累经验,全面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第一,开展教学实践,提高实践学分比例。高校要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大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并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类活动,如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这样,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创新创业潜能,提高创新能力。第二,高校可以和创业资质评定机构、创业培训机构、大学生孵化基地等在内的社会组织进行协作,建立外部培训基地,整合各类社会创业资源并进行深度的合作。第三,高校在学生实习环节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在实习阶段,高校除了要考量学生的职业技能以及专业理论的应用之外,还可以将实习基地列为创业教育示范基地,让学生在基地中边实习边创业。

5.建立多元协同机制

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行业、企业、社团等予以引导、帮助和保障,以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保障体系,形成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化的指导、帮扶、支撑链条,实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精细化、系统化、个性化引导。第一,加强校企合作。高校要探索长效合作机制,形成育人合力,定期安排创新创业教师到企业开展调研或接受培训,做好多方保障措施,整合优化多方资源,完善一体化保障机制,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锻炼提供充足的资金、技术、场地、服务设施的支持,形成校内校外协同互动的支撑体系,并建立多元协同机制,最大程度地锻炼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6]。第二,落实产教融合。高校要通过产业和教育的深度融合,构建跨专业、跨行业、跨领域的产教融合共同体,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有机融合,以实现资源优化和共享,不断提高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结语

总之,“双创”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无论是国家、社会、高校还是广大教师,都应该为大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平台,大力探索创新创业发展的新路径,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强师资队伍、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建立多元协同机制等,促进创新链与人才链的深度融合,不断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活力,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素养,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推动他们勇于创新创业。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EB/OL].(2021-10-12)[2023-11-18].https://www.gov.cn/ zhengce/content/2021-10/12/content_5642037.htm.

[2]许莹莹.新发展理念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温州:温州大学,2020.

[3]陈晶晶,李萌.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2,37(06):46-52.

[4]刘天骥,王蕾,马玉波,田宝柱.“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04): 96-100.

[5]梁经伟,周婷.“专创融合”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路径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07):124-126.

[6]郝杰,吴爱华,侯永峰.美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2):7-12.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form Path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Innovation"

Wang Jingbo, Jing Xiaoning

(Bo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Bozhou 2368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s related to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alent cultivation and the process of innovation driven development in China. At present, the main problems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re the lagging talent training mode, incomplete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lack of a professional and high-quality teaching staff, and insufficient emphasis 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xplor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urren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reform path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innovation" is to strengthen policy guidance, improve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in universities, build a strong teaching staff, enhance the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abilitie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establish a diversified collaborative mechanism.

Key words: universities;"doubleinnovation";innovation and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reform;p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