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劳动教育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在“三全育人”背景下,积极探索适合高职院校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文章分析高职院校构建劳动教育体系的意义,探讨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指出“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策略是回归劳动教育本质,形成劳动观念;重视劳动教育价值引领,习得劳动技能;发挥多渠道育人优势,注重全过程育人;坚持“三全育人”,构建多方协同的劳动教育机制;重视评价主体,创新评价方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劳动教育;职业素养;专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C961;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21-0005-04
基金项目:2022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课题“职业素养为导向的高职劳动教育探索与实践———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课题编号:JXJG-22-74-3);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23年度项目“高职劳动教育体系建设与学生职业适应性提升的关联性研究”(课题编号:JY23225)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开设劳动教育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劳动教育观念有所弱化、劳动教育体系不够完善、学生劳动素质不强、劳动教育形式单一、评价主体方式不够科学等。因此,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应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以传播正确的劳动教育理念,构建完整的劳动教育体系,创新多样的劳动教育模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贡献力量。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当前,高职院校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劳动教育中,能够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三全育人”是指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而劳动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掌握技能,更在于塑造人格。通过劳动教育,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多层次、多主体、多要素的综合育人模式。因此,高职院校要构建劳动教育体系,以学生劳动技能需求为导向,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学生增强劳动意识,巩固劳动技能。
2.培育新时代劳动者的客观需要
“三全育人”视域下,劳动教育是培育新时代劳动者的客观需要。高职院校从学校内部入手,联合外部企业共同构建劳动育人体系,是为党育人、为国育人的时代所需。劳动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高职院校可融入自身独有的校园文化,安排好劳动教育课程,以有效巩固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品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这有助于学生接续奋斗,坚定理想,增强责任感,通过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自身的价值。
3.劳动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成才的现实需要
劳动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成才的现实需要,其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本领、提高职业技能提供有力保障。学生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劳动意识,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因此,高职院校要根据未来职业发展的要求,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尽快掌握劳动技能,积极面对未来工作中的各种挑战。而构建劳动教育体系,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职业所需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在劳动中实现个人的价值,除此之外,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1]。
1.劳动教育观念有所弱化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建设力度正逐步加大。但相关调查显示,在劳动教育开展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不愿意参加体力劳动,对岗位技能认同度较低,对未来的职业无法准确定位。还有部分学生家境优越,在劳动教育观念方面存在个性化、功利化问题,过于偏重智育而轻视劳动教育。除此之外,一些高职院校多侧重于学生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传授,没有真正认识到劳动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作用。这样,就使得部分学生没有养成参加劳动的习惯,劳动积极性较差,没有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风尚。
2.劳动教育系统性规划不完善
高职院校只有在深刻理解劳动教育的本质规律以及时代要求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提高劳动教育的效果。当下,部分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开展过程中,没有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缺乏顶层设计,系统性规划不完善,存在空心化的状况。除此之外,劳动教育常常被作为一种惩罚手段,如学生被教师惩罚打扫卫生,导致学生对劳动教育产生错误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不能真正凸显劳动教育的价值。还有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劳动实践的技能评比,将劳动教育看作技能匹配,使得学生没有充分感受到劳动的价值。甚至一些高职院校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将劳动教育改为休闲活动,这种方式很难触及学生的内心,使得部分学生轻视劳动教育[2]。
3.缺乏制度保障
当前,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区域经济文化上,存在着彰显力度不够的问题。劳动教育的开展需要对应的资源匹配,比如教师、场所、设备等,但部分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欠缺物质保障,没有制定具体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缺少劳动教育专业教师,没有专门的劳动教育教学场所,限制了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导致学生的劳动积极性不高。教育教学体系构建过程,需要科学规范的制度匹配,但是部分高职院校的制度存在缺失,在劳动教育方面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没有制定详细的劳动教育规章制度和实施文件。这样,很难使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其中,也进一步限制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
4.劳动教育内容形式单一化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内容形式较为单一化,实践机会不多,使得劳动教育与企业岗位所要求的劳动综合素养有较大的差距。还有部分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是以零散的知识点出现在思政课程中,实践活动多数为校园打扫、教室打扫,内容形式呆板,学生参与的兴趣较低。在劳动教育中,一些高职院校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没有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教育过程中普遍缺少劳动习惯、劳动精神、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内容,难以为学生提供多维度、多层次的教育平台,难以整合劳动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功能。
5.劳动教育评价方式不够科学
课程评价主体是影响课程评价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引领作用,高职院校应重视全员参与及各部门协同。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劳动教育评价时,所采用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缺少综合性,无法覆盖到学生的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也未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只重视实际考核结果,无法实现全过程与全方位的评价,缺少对学生劳动教育过程性、诊断性的评价,导致劳动教育开展效果不佳。在评价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的评价内容较为模糊,忽略了对学生劳动实践能力、劳动品质等方面的评价,无法衡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劳动技能及形成的劳动品质。在劳动教育评价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团队,也没有组建高水平的劳动评价监督团队,使得部分劳动评价流程固化或者缺失评价功能,进一步导致学生轻视劳动教育。在劳动教育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不重视评价功能,只是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重点考核内容,忽视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情况的考查,在评价过程中缺少激励性、实践性的评价方式。还有部分高职院校没有认识到劳动教育实践性的基本特征,没有关注学生各项劳动技能的实践考核,忽视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考查,导致开展劳动教育时效果不佳。
1.回归劳动教育本质,形成劳动观念
开设劳动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因此高职院校构建劳动教育体系时应立足本校的现状,回归劳动教育本质,向学生传授必备的劳动知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高职院校要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把握好劳动教育的规律,紧扣时代的发展脉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劳动教育中。鉴于部分高职学生存在好逸恶劳的思想,不思进取,过分追求自身享受,缺乏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高职院校应在劳动教育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引导他们深入学习和探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思想理论。高职院校要自上而下地更新观念,切实提高师生对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让学生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懂得劳动最伟大、最光荣。
2.重视劳动教育价值引领,习得劳动技能
在劳动传承与创新中,高职院校要弘扬以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帮助学生圆满完成学业,还要使学生适应生活,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高职院校应将专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注重学生的生产实践操作流程、工艺标准,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进一步彰显劳动教育的价值。在教育过程中,高职院校要特别注重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让学生时刻牢记劳动安全规范,习得劳动技能。高职院校可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讲授专业领域的劳动教育知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明白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劳动奋斗出来的,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高职院校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应强化思政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通过研讨会、座谈会、培训方式,使他们认识到劳动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高职院校应从“三全育人”的角度出发,通过劳动教育宣传或者举办一些劳动教育活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将劳动教育落实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专业技能培训、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项目活动等,调动学生劳动的积极性。高职院校的各部门要构建全员育人的新模式,积极设立勤工俭学岗位,开展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充分挖掘各种实践育人的资源。高职院校要通过家校合作、校企合作,发挥家庭、企业的作用,营造热爱劳动的家校、校企环境,使学生在家中、在顶岗实习中习得劳动技能,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3]。
3.发挥多渠道育人优势,注重全过程育人
当前,针对劳动教育形式化的问题,高职院校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拓展劳动教育的形式,统筹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各个重要环节,发挥多渠道育人优势,以实现全过程育人。高职院校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探索其与思政等课程的相互融合,并在各学期授课计划中让教师将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以灵活的方式展现在课堂中。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得劳动技能,巩固所学知识,因此教师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劳动教育的价值。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教师应把握好育人目标,在劳动教育中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鼓励学生上好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教师要充分利用课程中的劳动育人元素,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学习工匠、劳模精神。教师要爱岗敬业,利用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感染学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专业课教师要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在具体的实践情境中讲解基本的操作原则、操作流程,并依托校内外实习和实训场所,让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在真实的场景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劳动课专任教师、辅导员要配合专业课教师开展劳动教育,解决学生在劳动技能养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树立勤于实践的理念,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高职院校应协同多方资源建立劳动教育育人网络平台,积极开设必修课、选修课、社会活动课,并组织多样化的劳动教育活动,将劳动教育贯穿在学生的学习中,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学生将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知识有效融合。
4.坚持“三全育人”,构建多方协同的劳动教育机制
高职院校作为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应坚持“三全育人”,构建多方协同的劳动教育机制,将劳动教育全方位融入课程管理、学生管理、文化建设等环节中。在大学生入学时,高职院校要打好劳动教育的根基,鼓励学生动手洗衣服、打扫宿舍卫生,并在学生军训期间做好宿舍内务检查,使学生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破除对劳动教育的偏见。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的特点,丰富课程体系,构建融会贯通的劳动教育必修课,并将劳动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思政课程、体育课程有机融合。在“三全育人”格局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要通过校企合作,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引,培育学生的劳动精神。高职院校应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时安排和课程设置,开设诸如劳动合法权益、劳动敬业精神等临时性阶段性的讲座,并带领学生到相关企业、社区参观考察,鼓励学生在各类实践过程中积极劳动,以激发学生劳动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
5.重视评价主体,创新评价方式
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评价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公平公正的评价原则。高职院校要积极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参与度,并扩大学生自我评价的范围,以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广泛性。评价方法是指对评价对象实施的价值判断方法,教师在劳动教育评价中应立足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评价方式,如通过问卷法、调查法和观察法等,对被评价对象进行全面考查,以形成一个全员参与劳动教育评价的良好氛围。问卷法是对被评价对象的劳动教育参与情况进行调查,观察法是对被评价对象的劳动过程进行观察,教师可以将问卷法和观察法两者有效结合,以了解被评价对象的劳动态度、劳动技能,进而掌握他们的知识、技能等情况[4]。
综上所述,“三全育人”视角下,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的核心,做到回归劳动教育本质,形成劳动观念;重视劳动教育价值引领,习得劳动技能;发挥多渠道育人优势,注重全过程育人;坚持“三全育人”,构建多方协同的劳动教育机制;重视评价主体,创新评价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劳动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芦麟凤,孙晨明,张扬,等.基于“三全育人”理念开展劳动教育研究———以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3(08):53-56.
[2]刘晓宇,陈寅.“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劳动教育实施路径探索与实践[J].吉林教育,2023(20):70-72.
[3]付佳佳,张国兵,胥民尧,等.“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路径创新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2(42):21-23.
[4]张建鹏.“三全育人”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路径探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04):20-23.
Discus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Labor Education Syste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Thre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Yu Haixin
(Jiangxi Manufactur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Nanchang 330095, China)
Abstract: Labor education is the key to implement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it is also a practical need for students to grow and become talent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re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actively explorTxhccwS6Rc4j3+YOiA4uwTV+xD22jpHKkD/usWV3rE0=ing a labor education system suitable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literacy of students.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constructing a labor education syste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explor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urrent labor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the labor education syste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is to return to the essence of labor education and form a labor concept; emphasize the value guidance of labor education and acquire labor skills;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multi-channel education and focus on the entire process of education; adhere to the"thre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and build a multi-party collaborative labor education mechanism; emphasize the evaluation subject and innovate evaluation method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re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labor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professionalski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