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障学生属于社会特殊群体,其智力存在一定缺陷,生活适应能力不足。为了使智障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特殊教育学校应将培养智障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作为核心教学目标。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学生生活适应能力培养,可采取以下路径:营造结构化环境,布置日常生活任务;发挥示范作用,强化生活技能培训;利用生活实践活动,发展社交能力;加强家校共育,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目标;路径
中图分类号:G7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21-0073-04
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和教育部门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并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强调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培养,合理地对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内容、目标进行创新,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水平的提升,智障学生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他们开始走进特殊教育学校,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对于正常人来说,融入社会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对于智障学生来说,融入社会困难重重[1]。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应注重培养智障学生生活适应能力,帮助智障学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基于此,本文对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学生生活适应能力培养路径进行探究。
1.智障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内涵
生活适应能力指的是适应社会、满足自我生存需要的能力。智障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指的是能很好地融入学校、社会,从生理、心理和行为上进行自我调整,让自己与社会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2]。
2.智障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外延
(1)个人适应能力。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特点,明白自己的需求,能对自己作出一定的评价[3]。自我照料:能自主完成吃饭、喝水、如厕、洗漱,会做简单的饭菜,能够独立使用简单的家电。自我保护:在自己身体不适时能够主动告知监护人,生活中遇到危险时能够主动躲避,知道哪些东西可以吃,哪些东西不能吃。情绪行为:明确自己的情绪,合理表达情绪,保持情绪稳定。自我决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够合理安排生活[4]。
(2)家庭适应能力。家庭人际:知道家中亲人的名字、电话,认识主要的亲戚和朋友,并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家庭环境:知道家中各处所及其用途,能够找到厨房、卫生间。家庭规则:能够服从监护人的领导,不乱动家中的物品,主动维持整洁的环境。家庭事务:能够做简单的家务,遇到困难主动求助。
(3)学校适应能力。学校人际:知道哪些同学与自己同班,并知道他们的姓名,能够正确回应教师和同学的呼唤,与教师和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学校环境:知道自己学校所处的位置,能够找到自己的班级。学校规则:遵守校园秩序,课上不随意走动,不乱讲话。学校事务:能够在教师的辅导下完成学习任务,保管好自己的物品。
(4)社区适应能力。社区人际:认识邻居和一些经常打招呼的人,能够与邻居和平共处。社区环境:知道自己住在什么小区,能够很好地适应环境。社区规则:遵守社区秩序,在公共场所不吵闹。社区事务:能够独立在社区内活动,包括购买物品、参加社交活动等[5]。
1.生活适应能力总体水平较低
从现阶段情况来看,智障学生生活适应能力总体水平较低,不能很好地照顾、保护自己,也不能作出正确的决定。由于智障学生存在思维、语言、理解、肢体等方面的不足,在进行生活适应能力培养时,教师需要从整体角度出发,对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进行培养,特别是自主实践意识的培养。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家长,都采取包办的方式,使得智障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无法得到锻炼和培养。
2.缺乏自我管理能力
由于智力发展不足,智障学生的个人生活适应能力表现出严重缺乏,主要表现为无法进行自我管理[6]。不同分级的智障学生生活适应能力存在差异,自我管理能力也各不相同。比如,一级智障学生缺乏生活基本能力,无法照顾自己,包括不能自主吃饭、喝水、如厕,需要监护人或教师全程陪伴、协助;二级和三级智障学生的生活技能比较差,不能独立使用工具和家具,不能有效规避生活环境中的潜在危险,发生意外时不能主动避险;四级智障学生的情况稍好些,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但在遇到一些情况时无法作出正确的决定。
3.难以参与家庭事务
智障学生难以参与家庭事务,这其中有多方面原因。一是家长大多溺爱孩子,在生活中采取包办、代理的方式,使得孩子缺少参与家庭事务的机会,生活技能得不到培养。二是家庭氛围大多比较沉闷,使得孩子缺乏参与家庭事务的积极性,难以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三是家庭与学校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使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难以形成合力,难以激发学生参与家庭事务的热情。
4.社区活动参与度不足
在智障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培养过程中,参与社区活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通过参与社区活动,能够增加生活经验,掌握相应的生活技能。然而,我国的社区并没有为智障学生提供生活实践的机会,部分社区工作人员认为智障学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一方面,智障学生参与社区活动,可能会增加其受伤、发生意外的几率;另一方面,智障学生在社区中进行生活实践,会给其他居民带来一定的困扰。此外,社区缺少针对智障学生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比如,一些行动不便的智障学生,他们所居住的小区楼道没有残疾人扶手、残疾人坡道等。这使得智障学生难以在社区中得到有效的帮扶,生活适应能力难以得到锻炼。
智障学生是社会的一分子,要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教师就要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施以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不断提升他们的生活适应能力[7]。同时,教师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学生想要一块糖,可以让父母带领他们去购买。在父母的陪伴下,学生能认识从家里到超市的路,能知道如何在超市里寻找糖果,如何与超市工作人员交流。这样,能让智障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生活适应能力的锻炼和提升。不同层级的智障学生具有不同的生活适应能力需求,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目标,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1.一级智障学生的培养目标为具有生活能力
一级智障学生的IQ值低于20,属于重度智力障碍,其生活基本能力欠缺。在教学中,教师应对其进行全方位训练。一般来说,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以集体教学为主。除此之外,教师应对一级智障学生进行个体化辅导,不仅要增加对课内理论知识的复习,还要增加实践机会,使他们将课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同时,针对一些存在肢体协调问题的智障学生,教师还应当多设计一些肢体锻炼活动,增强其肢体协调性,使其具备基本的生活能力。
2.二、三级智障学生的培养目标为掌握生活技能
二、三级智障学生具备一定行动能力和基本生活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生活技能为主要目标。例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独立完成穿衣、吃饭等,能够自己洗漱、如厕,保持个人卫生等。为此,教师应加强学生生活技能训练,利用课上、课后时间,创设一些生活化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练习生活技能,更好地掌握生活技能,不断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3.四级智障学生的培养目标为具备自我决定能力
四级智障学生属于轻度智障,具备一定的行为能力、基本生活能力和生活技能,但缺乏正确作出自我决定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决定能力,让他们在面对不同情况时能作出正确判断。为培养学生自我决定能力,教师可创设多样化生活情境,让学生的自我决定能力在具体情境中得到锻炼。例如,在引导学生购物时,教师可为学生推荐4家超市,让学生自主选择。值得注意的是,四级智障学生大多存在注意力难以集中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反复训练的方式,并着重对情境进行细化,使学生通过多次训练,形成自我决定的思维模式,提升自我决定能力。
1.营造结构化环境,布置日常生活任务
所谓结构化环境,是指一个有组织、有规则、有清晰定义和指引的环境。在教育范畴内,结构化环境主要指专门用来给学生营造清晰的、可预见的日常生活任务、活动和行为准则的一个具体环境。针对智障学生的特点,构建适合他们的结构化学习情境,对于他们生活适应能力的发展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制订明确的学习计划,使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要做的事情。这有助于树立学生的时间观念,发展学生的预见能力和对未来的把握能力。其次,教师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例如,可制定禁止打架、要求学生安静、按时完成作业等规章制度。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有助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教师的期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再次,教师要给学生以清晰的生活指引,用口语、图示等方法让他们明白并完成生活任务。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按时到班级学习、按时吃饭、按时休息,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营造结构化环境,布置日常生活任务,能增强学生的安全感、责任感和纪律性,使学生的情绪更加稳定,生活更加规律,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
2.发挥示范作用,强化生活技能培训
教师是日常生活中与学生打交道最多的人,也是学生最为信任的人,其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应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强化学生生活技能培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恰当的演示和示范,让学生认真学习生活技能,正确运用生活技能。在教授生活技能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例如,在教学生洗手的过程中,教师可为他们示范如何拧开水龙头,如何正确使用香皂和洗手液。比如,使用香皂需要先把手沾湿,然后在手心手背上涂抹,并进行揉搓。使用洗手液需要先按压喷头,让洗手液流出来,然后用手接住,并进行揉搓。教师要边讲解边示范,让学生学会用恰当的方法来清洗双手,特别是清洗每一个指头和手背,并且要保证清洗20秒钟以上[8]。在讲解和示范后,教师要让学生进行练习,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同时,教师要向学生反复强调,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并解答学生的疑问。在此之后,教师再指导他们如何洗澡、穿衣服,并讲解各个环节的要点。教师要通过反复示范,让学生了解各个环节的正确方法。发挥示范作用,强化生活技能培训,有目标地进行引导,能帮助学生学会实用的生活技能,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技能应用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利用生活实践活动,发展社交能力
对于存在智力障碍的学生来说,社会交际能力是其适应社会所必需的。为提升智障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教师应多设计一些能促进学生社会能力发展的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可创设一些社交情境,通过一些社会技能课程,教会学生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使学生学会倾听、分享、合作。这些技能培养可以根据真实的社会情境进行,如向别人问好,和别人进行交谈,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等。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发展学生社交能力。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可安排一些集体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交流、互相协作。教师也可组织智障学生建立一些校园社团,这些社团可以使他们经常在一起,互相交流。教师还可通过游戏、讨论、合唱等,提高智障学生社会交际能力。利用生活实践活动,可以为智障学生创造沟通交流的机会,发展他们的社交能力。
4.加强家校共育,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在教育领域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在智障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更加重要。家庭教育对智障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培养具有很大影响,发挥着重要作用。智障学生家长应在家庭环境中加强对孩子的生活适应性训练,让孩子掌握更多基本生活技能,提高孩子生活自理能力。首先,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与联系,这对于构建良好的家庭、学校、社会教育闭环具有积极意义。在这个过程中,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可以和家长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学习中取得的进步,了解孩子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目标。教师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与联系,可以知道学生在家里的生活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学生家长可以知道孩子的在校表现,以及学校的教育计划,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其次,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应和学生家长一起,为学生设计适合他们个性发展的方案。该方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需要与生活适应能力培养目标,共同设定学校与家长的期望值。在此基础上,由学校向学生家长提出教育意见,并给予学生家长一定的辅导,协助家长将校园课程拓展到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例如,有一个学生想要学会生活自理,教师就要通过示范、讲解,教会他刷牙、洗脸、洗手、穿衣服等,以满足他的需要。同时,家长也可以在家里为他创造学习的机会,并对他进行指导,让他能够更好地在生活中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最后,要强化常规评价与反馈,让学校及家长对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发展及面临的问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据此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师应设立一个周期,比如以2周为期限,先为家长布置家庭教育任务,在2周后邀请家长到学校参加家长会,或通过电话回访,了解家庭教育的实施情况,并为家长提出下一个周期的家庭教育建议。这样,能使家校共育发挥应有的教育价值,促进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提升。
智障学生是社会特殊群体,他们在智力上存在一定缺陷,生活适应能力较差。为了使智障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特殊教育学校应将培养智障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作为核心目标。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特殊教育的实施,智障学生获得了更多的教育机会。对于智障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生活适应能力,有助于他们树立生活自信心,减轻他们的家庭负担。在具体实施中,教师应深入分析现阶段智障学生生活适应能力培养中的问题,明确培养目标,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加强生活技能、社交能力教学,提升学生生活适应能力,为学生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贺晓旭,陈柏莲.培智学校学生生活适应能力教学实践研究———以超市购物为例[J].绥化学院学报,2022,42(10):75-78.
[2]李俊强.基于融合教育环境支持的智障学生养成教育方法探究[J].绥化学院学报,2022,42(07):18-20.
[3]徐秋玲.中高年段智障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评估探究———以社区生活相关教学为例[J].现代特殊教育,2022(09):40-42.
[4]高丽钦.中度智障学生居家个人工作系统的内容设计[J].现代特殊教育,2022(09):72-74.
[5]林绪奖,叶萍,顾烨.学前智障幼儿生活适应能力培养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施[J].现代特殊教育,2021(15):63-66.
[6]邱正春,唐艳.提高智障学生生活技能的教学建议[J].现代特殊教育,2021(11):48-49.
[7]林绪奖.学前智障儿童“生活适应+”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实践探索[J].现代特殊教育,2021(03):67-69.
[8]柴江.不同类型特殊家庭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比较研究[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20,40(05):70-79.
Exploring the Path of Cultivating Life Adaptation Ability for Intellectually Disabled Students in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
Xu Haiyan
(Minqin County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 Gansu Province, Minqin 733399, China)
Abstract: Intellectually disabled students belong to a special social group, and their intelligence has certain deficiencies and their ability to adapt to life is insufficient. In order to enable intellectually disabled students to better integrate into society,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 should focus on cultivating their life adaptation abilities as the core teaching objective. The cultivation of life adaptation ability for intellectually disabled students in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 can take the following paths: creating a structured environment and assigning daily life tasks; play a demonstrative role and strengthen life skills training; utilize practical life activities to develop social skills; strengthen family school co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self-care abilities.
Key words: specialeducation schools;intellectuallydisabled students; adaptabilitytolife;targetp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