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研

2024-08-01 00:00钟祥静李媛媛张海军
成才之路 2024年21期

摘要:化学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不仅是高职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需要,而且是提高化学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化学专业人才素养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高职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现状及问题,并对高职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进行探讨,指出高职院校要深入落实思政育人理念,深挖思政元素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利用多样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优化考评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高职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价值观念;育人元素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21-0069-04

基金项目:2023年度信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编号:2023JY114)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与传统教育的结构不同,其更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的融汇统一;更注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结合;更注重思想教育理念与课程内容的巧妙融合,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高职院校的化学课程体现的是化学与自然、社会及生活等的密切联系,主要内容包含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以及分析化学等,涉及物质结构、各类化学反应、无机及有机化合物、糖类、蛋白质以及高分子材料等方面。高职化学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具有体系分散和内容细杂的特点,强调化学知识的社会功能。作为专业类基础课程,化学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不仅是高职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需要,也是提高化学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化学专业人才素养的重要途径,更是当今课程思政大格局的必然要求。

一、高职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分别以高职化学和课程思政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文献库中检索文献时,可以检索出较多的相关文献研究。但若同时以高职化学和课程思政双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截至2024年3月,仅检索到4篇。其中,徐宗等从科学精神、环保意识、哲学素质等六个方面论述在化学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实施途径[1]。成文文等从行业标准、人才培养方案等多方面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多种教学策略融入思政案例[2]。杨光辉从党建与课程思政融合、课程思政内容设计、教师团队组建、企业技能大师参与教学等四个方面,探讨通过“党建+课程思政”赋能,建设化学类通识课程[3]。由此可见,目前对高职化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教学研究较少[4]。此外,多数化学课程思政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以及生物化学等课程,并且专业领域主要聚焦在生物类、医药类等方面。

长期以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思政课的日常教学和各专业辅导员的日常教育来完成,专业课程教学起到的思政教育作用则相对较小[5]。因此,高职教师要进一步发挥课程思政的协同作用,改变思政元素融入不合理、课程思政效果不理想等状况。总的来说,高职化学课程思政教学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任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效果不佳

部分任课教师对思政建设漠不关心,对课程思政的作用缺乏正确的理解,认为思政教育与自己所授的化学专业课程关系不大,这种闭塞的想法会在很大程度拖慢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实施进度。部分任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能力不足,在现实教学中对思政理论知识掌握不深,轻视课程思政的深刻内涵。还有部分任课教师育人精力不足,没有对思政育人理念进行系统的思考,导致课程思政教育收效甚微。

2.课程思政育人元素挖掘不够

部分高职院校对化学课程的思政育人元素挖掘不够充分,难以达到思政育人的预期效果,导致化学课程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时经常不被重视,造成化学课程与思政教育互相隔绝、互不融合的结果,从而影响了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

3.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融合方式不当

部分高职院校在化学课程思政建设中,只是简单地将化学知识与思政教育二者进行混合,导致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融合方式不当。还有部分高职院校对思政内容不加以调整,使得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机械地照搬思政教育内容,无法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化学课程教学中。

4.高职化学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当前,高职院校化学教学实施课程思政改革正处于探索阶段,考核评价体系仍不够完善。高职化学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较为单一,部分高职院校仍以任课教师的评价为主,以学生期末考核成绩的结果为依据,导致化学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

二、高职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策略

1.增强教师思政意识,树立正确的育人导向

要落实高职化学课程思政,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在于提升教师对高职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第一,任课教师要转变轻视高职化学课程思政育人的教育观念。教师要多学习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理解掌握其丰富的内涵,不断提升教学技能,努力做到教书育人。第二,任课教师要提升实施高职化学课程思政教学的能力。教师要细心钻研深挖概括提炼思政元素,积极参加化学课程或者其他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培训研修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将思政元素完美渗透在高职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第三,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高职化学课堂教学主渠道。教师要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分析学情,只有真正了解授课对象的特点,才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巧妙融入思政教育。

2.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探索多元化的思政元素

化学本身就是一部爱国史、科学史、奋斗史,并且与人类社会生活密不可分。教师应不断挖掘高职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法,让课程思政内容与化学知识融为一体,润物无声,如盐入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下面,从爱国主义精神、安全责任意识、严谨的科学态度、工匠精神、团队合作精神、文明环保意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等多个方面阐述在化学课程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实施途径。

(1)爱国主义精神。任课教师在进行化学知识讲授时,可讲解我国科学家的事迹,展示我国生产的化学产品,让学生感受祖国的日渐强大,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例如,屠呦呦提取青蒿素的过程以及青蒿素对于治疗疟疾的功效,能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介绍中国的化学发展史,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2)安全责任意识。对于化学、化工和生物等理工科领域而言,安全责任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职业操守。因此,在化学课程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利用相关教学内容开展安全意识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教师可通过国内外部分高校实验室事故的新闻报道等,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规范操作的重要性。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实验安全技能,能够正确处理实验事故等突发状况。教师还要提醒学生进入实验室要穿实验服、戴手套,必要时佩戴防护用具。

(3)严谨的科学精神。教师要通过国内外伟大化学家严谨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通过讲述苯环结构的发现者凯库勒的趣闻,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科学家潜心钻研、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在学习稀有气体的性质时,可以通过“第三位小数的胜利”等趣味故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不畏困难的科学精神。

(4)工匠精神。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则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必须具备的。实践操作技能是化学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规范操作,切忌粗心大意,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的要求。教师还要借助侯德榜、黄鸣龙、张青莲等科学家的先进事迹,激励学生积极向上,传承工匠精神,全面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5)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才是企业发展、社会进步所必需的。化学实验课在锻炼学生化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例如,在化学实验课中,教师发布实验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预习和实验操作环节,并对学生实操后的实验报告、操作环节等及时进行反馈讲评,使学生在有效掌握实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6]。

(6)文明环保意识。化学是当今社会促进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建设生态文明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教师在教学中将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化学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树立文明环保意识。例如,教师可以以学生较为熟悉的烟碱为切入点,在讲解生物碱性质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吸烟有害健康。教师还可以利用实训实操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意识到在实验中随意丢弃废液废渣是绝对禁止的,并引导学生积极设计废液废渣回收再利用的方案。

(7)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化学中蕴藏着丰富的哲学元素,如质量互变、对立统一、内因外因辩证关系等原理在化学课程中均有涉及。例如,质量互变规律很好地体现在元素周期律中,对立统一规律很好地体现在化学平衡原理中。这些蕴藏在化学知识中的哲学元素,能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优化课程教学设计,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鉴于当前高职院校化学课程思政育人元素挖掘不够以及融入方式不当的现状,教师要结合新时代学生的特点合理调整教学内容,优化课程教学设计,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使思政元素自然渗透在高职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而达到思政育人的效果。

(1)案例分析教学法。采用案例分析式教学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例如,教师以配制75%消毒酒精溶液为案例展开教学,既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2)任务驱动教学法。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教师以醋酸的酸度分析作为教学任务,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的方式学习醋酸测定的相关原理及步骤,在课堂中师生共同讨论后形成完整的实验计划,通过对相关实验现象的观察和理解,增强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小组合作教学法。采用小组合作式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线上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和讨论的问题,让学生分工合作、共同探讨。师生之间通过互动讨论来解决问题,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培养合作能力。

(4)专题嵌入教学法。采用专题嵌入式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可让学生对相关领域的化学家展开专题研学,并向学生讲述这些化学家的突出贡献和先进事迹。例如,在醛酮的内容学习中,可介绍黄鸣龙1952年毅然决然回国工作的先进事迹及其在有机化学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4.改进课程考核机制,完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进行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就要改变闭卷考试的单一评价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以及增值性评价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办法。要将思政教育的考核融入化学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中,提升育人实效。要分别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出发,改进课程考核机制,完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项内容纳入考核范围中。要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将教师的思政素养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中,力求提升化学专任教师的育人能力。

三、教学改革实践的效果

1.深入落实思政育人理念

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高职化学课堂教学主渠道,深入落实思政育人理念。教师要积极参加所在省、市、区举办的课程思政类培训研修。要定期举行共同备课教研会,精心研究教材优化教学内容,将思政教育元素巧妙地融入到化学课程教学中,以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5%的学生认为在高职化学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使该课程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和更加丰富的内涵。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有利于增强高职化学课程的育人效果,促进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同向而行。

2.深挖思政元素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将爱国主义精神、安全责任意识、严谨的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团队合作意识、文明环保意识以及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等七类思政元素融入高职化学课程内容中,能使学生自主关注时事和行业热点,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和综合素养。调查结果显示,87%的学生能够在高职化学课堂学习中认真学习教师讲授的思政内容,并对融入思政元素和话题持积极的态度。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方式较为自然、内容较为丰富。

3.利用多样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以及专题嵌入教学法等优化课程教学设计,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讲授法的基础上更倾向于教师运用案例式教学、合作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以及任务驱动式教学等开展高职化学课程思政教育。通过多样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4.优化考评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化学课程教学中,任课教师要将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以及增值性评价等有机结合,建立常态化评价模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到全方位综合评价。高职院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进行考核,并将化学的课程思政目标、教学设计、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以及具体课堂实施情况纳入教师的综合考评体系中。调查结果显示,在学习高职化学课程思政内容后,学生平均成绩较之前均有不同幅度的提升,大多数学生真正掌握了化学知识。

四、结语

总之,在当前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在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时代的变化与要求,将思政教育如盐融水般地融入课堂教学中。要增强教师思政意识,树立正确的育人导向;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探索多元化的思政元素;优化课程教学设计,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改进课程考核机制,完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高职化学教学的思政育人功能,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宗,涂小进,魏来,等.“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校化学教育中思政教育的渗透[J].传播力研究,2019,3(31):230-231.

[2]成文文,潘慧,张敬文,等.高职化学分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设计[J].化工管理,2022(18):16-18.

[3]杨光辉.“党建+课程思政”背景下构建高职化学通识课程[J].现代职业教育,2023(31):45-48.

[4]许颖芬.创新教育视角下高职化学课程教学研究[J].化工设计通讯,2023,49(10):133-135.

[5]曾琦斐,何燕,曾慧婷.高职化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理性思考[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01):79-82..

[6]肖志昌,李晓慧,张伶,等.高校有机化学基础课程思政建设探索[J].大学化学,2024,39(02):314-320.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Chemistry Course under the Concept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Zhong Xiangjing, Li Yuanyuan, Zhang Haijun

(Xinyang Avi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Xinyang 464000, China)

Abstract: Integrat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chemistry courses is not only necessary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ut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hemistry course teaching and enhance the literacy of chemistry professionals. The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necessity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in vocational college chemistry courses,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in vocational college chemistry courses, and explores the practice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in vocational college chemistry courses. It points out that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deeply implement the concept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eeply explo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to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literacy, use diversified teaching modes to improve students’ self-learning ability, optimize the evaluation system, and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hemistry;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value perspective; educationalel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