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中职“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改革研究

2024-08-01 00:00黄哲明
成才之路 2024年21期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文章分析新时代背景下“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探讨“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现状,发现存在课程目标定位过于宏观、课程教学内容和实际工作联系较少、校企整合难度大、教学评价不科学等问题,进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细化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加强校企合作、改进课程评价方式等改革措施,以有效提升“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建筑人才。

关键词:中职;“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改革;行业需求;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9.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21-0057-04

“建筑制图与识图”是建筑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建筑图纸的基本知识(画法几何)和施工图纸的绘制,能使学生掌握绘画技巧,提升空间想象能力和美学技巧,并为以后的主修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已经无法满足建筑行业的需求,因此改革中职“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时代背景下“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适应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的时代发展趋势

随着建筑信息模型(BIM)、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传统的二维图纸正逐步被三维可视化模型和集成信息模型所取代。因此,“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亟须纳入新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作出相应调整,不仅要保留基础的手工绘图技能,还要重点培养学生BIM技术、三维设计软件的应用能力,以及处理和解析复杂数据信息的能力[1]。并且随着智能建造的发展,建筑行业的工业化、标准化和智能化进程加快,使得“建筑制图与识图”的内涵与外延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因此,课程改革必须考虑如何将智能设计、预制装配、施工模拟等内容融入教学,使学生具备应对未来智慧建造环境所需的技术素养。

2.满足职业教育与市场对接的需求

在现代建筑行业中,建筑师、结构工程师、设备工程师等多专业高度协同已成为常态,这就要求中职教师不仅教会学生绘制和解读本专业的图纸,还要培养其跨学科交流和协同工作的能力。除此之外,建筑制图不再是建筑学内部的事情,更需要与其他工程技术、环境科学、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紧密联系,这也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更强的信息共享、协作沟通和项目管理能力。因此,课程改革应打破学科壁垒,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项目全流程参与意识,并鼓励其跨学科交叉融合,以满足职业教育与市场对接的需求。

3.提升教育质量,对接国际标准的需求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建筑行业国际合作频繁,国际建筑制图标准和规范的影响日益显著,建筑行业的标准、规范和技术不断发展变化,国内教育体系应及时跟进并引入国际通行的建筑制图标准。中职学校应积极引入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内容,提高毕业生在全球范围内的就业竞争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建筑人才。

4.响应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

随着可持续建筑和绿色设计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建筑行业越来越重视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和生态环境保护[2]。“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也需要融入节能、环保、低碳等方面的元素,引导学生在图纸设计阶段就考虑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能源效率和社会效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友好型设计思维。

二、“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现状

1.课程目标定位过于宏观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在建筑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目标定位的有效性和精确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建筑知识的理解深度与应用能力。然而,部分教师将课程目标设定得过于宏观,导致教学过程中方向感不强,不利于全面、深入地培养学生的技能。首先,基础理论层面的问题。宏观的课程目标往往止步于“培养学生建筑制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未明确指出具体的知识点和技术细节。例如,未阐述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并严格遵循国家及国际建筑制图标准,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标准指导实际绘图工作。其次,技能操作层面的问题。制图技能方面,宏观目标可能笼统地提到“掌握建筑图纸的绘制和阅读”,却未能具体说明应当教授何种类型的图纸,更没有涉及现代制图技术如CAD、BIM等的实际操作训练,以及如何从简单的二维表达过渡到复杂的三维可视化认知。再次,对识图能力的培育不足。对于识图能力的培养,宏观目标可能只强调“提高识读建筑图纸的能力”,但缺乏关于如何精准解读图纸中的各种信息(如尺寸标注、材质标识、施工工艺等)、如何解决图纸间关联性的逻辑推理以及如何利用图纸指导施工现场实践的具体方法。最后,对实践应用与创新能力的重视程度不足。过于宏观的目标通常忽视了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如没有明确提出组织学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图纸的设计与绘制等。

2.课程教学内容和实际工作联系较少

首先,从课程内容上看,“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偏重于基础知识的传授,如国家制图标准、投影原理、图纸比例、线型符号、建筑形体表达、建筑施工图的组成及各部分详图的绘制方法等,这些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理论知识体系,而实际工作中更多的是对这些知识的应用和创新。而且随着现代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三维设计软件等数字化工具已广泛应用于建筑制图领域[3],而传统的教学内容未能及时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导致学生对前沿技术和实践操作了解不深。其次,在教学方式上受条件的限制,课堂教学往往以教材案例为主,而实际工程设计中涉及的复杂情况、特殊构造以及不断更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并未充分融入到教学环节中,使得学生面对实际工程项目时会感觉所学知识无法迅速有效应用。

3.校企整合难度大

首先,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差异。学校通常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系统性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而企业则更关注实际项目的应用能力与快速解决问题的技巧。“建筑制图与识图”虽然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但是未能紧密对接企业的真实需求和最新行业标准,导致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所需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其次,教学资源与设施差异。学校教育资源往往与企业实际工作场景存在较大差距,比如学校的制图设备、软件版本可能落后于业界水平,而企业的先进制图工具和技术又难以在学校得到全面普及,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校企整合的难度。再次,师资力量的问题。部分中职教师虽然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但是缺乏一线的实际工作经验,而企业的工程师则有着丰富的实战经历,如何有效地将这两股力量结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并确保教学质量,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最后,学校与企业间的交流渠道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两者不能相互理解对方的需要与预期,会造成误会与合作中的障碍。

4.教学评价不科学

首先,评价方式单一与评价标准不明确的问题[4]。当前的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依赖于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的绘图技能、空间想象能力、识图理解力等综合能力的评价不够全面。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忽视对学生平时作业、课堂参与度、团队协作等的评价,这种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而轻视实践能力的评价方式,无法准确反映学生在建筑制图与识图方面的真正水平。对评价标准也存在不明确的现象。一些学校对图纸绘制的精确性、规范性以及设计创新性的评判标准没有明确且具体的规定,导致部分教师在评价时存在主观性,难以做到公平公正。其次,评价过程缺乏动态化。目前的教学评价多为终结性评价,缺乏形成性评价,即缺乏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展、困难点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实时反馈和指导的评价。这种滞后性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再次,评价主体较为单一。当前,大多是任课教师单方面进行评价,而缺少学生自评、互评以及行业专家、企业导师等多元主体的参与,这不仅限制了评价视角的多样性,也使学生缺乏自我反思和相互学习的机会。

三、新时代背景下“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改革措施

1.细化课程目标

面对“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目标定位存在的过于宏观的问题,中职学校需要将课程目标细化,并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5]。首先,课程目标要具体化。对于理论知识,教师要明确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建筑制图的基本原理、国家标准及规范,包括但不限于各类制图符号、比例尺使用、投影法则、尺寸标注规则等基础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强调学生对不同类型建筑图纸(如总平面图、各层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详图等)的结构特征、绘制步骤和信息表达方法的学习。其次,技能操作要有明确的目标与要求。教师对于学生运用传统手绘、现代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AutoCAD、Revit等)进行建筑图纸绘制的能力要有明确的要求,要重点强调学生熟练操作技巧和效率提升。而且教师对于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进行三维建模、渲染及动画制作等高级技能也要有明确的要求,并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表达手段[6]。再次,对学生的识图能力要有明确的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能够准确无误地识读和解析各类建筑图纸,理解图纸间的相互关系,快速提取关键信息,并具备从图纸推导施工过程和实体构造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在复杂工程情境中运用图纸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相结合

首先,要深化课程内容改革,紧密对接行业需求。中职学校要通过定期修订课程大纲的方式,实时跟进国家建筑制图标准的变化,加入最新的建筑规范、设计理念和技术趋势等内容,确保学生掌握最前沿的建筑制图知识[7]。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中职学校要增加实例分析、工程案例研究等实践性内容,强化实践导向教学,让学生能够直观理解建筑图纸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例如,教师可以将真实的建筑工程案例引入教学中,对施工图进行解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施工图纸在实践中的运用,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实训教学环节。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实际技术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需要,教师可采取多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注重理论知识水平与实践技巧的运用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工地、设计院等,让他们亲身体验建筑图纸在实际工作中的制作和使用过程。引导学生参与实际的建筑项目,通过完成真实的图纸绘制和识读任务,锻炼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进行模拟实操练习,利用建筑信息化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和二维图纸生成的教学,增强学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8]。

3.加强校企合作

为了改善教学质量,整合教学资源,强化校企间的合作是非常必要的。从当前中职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来看,校企合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一是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中职学校可以通过设立课程、创新教学手段、开展实际的教学活动等与企业进行互动。在此过程中,中职学校应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使教学更加贴近企业的生产实践。企业也要为学生的实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进而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二是引入企业导师制度是实现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中职学校可以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建筑工程师担任课程的兼职教师或导师,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和职业规划建议。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中职学校与企业可以共享资源,并实现优势互补。中职学校借助来自企业的技术支援与实习资源,能够提升教学水准与品质,并以教育的发展、知识的革新来推动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在此基础上,通过校企合作,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改进课程评价方式

改进“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评价的方法,中职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并且制定明确、可量化的评价标准。除了传统的期末考试,应当增加日常作业、小测验、项目报告、课堂讨论、团队协作等形成性评价,做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要定期记录和反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制图与识图能力。在课程考核时,要做到理论考核与实操考核并重,设置包含理论知识测试和实际图纸绘制与识读的双重考核机制,确保评价全面覆盖知识应用和技术操作两个层面。在评价标准方面,要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和参考模板,包括但不限于图纸的精度、比例尺运用、图例符号使用、线条质量和规范性、设计创意等。另外,对识图能力的评价,可以量化指标如读图时间、正确识别构件数量、能否快速把握整体布局和细节特点等。二是引入多维度评价方法,并融入信息技术辅助评价。要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图纸互评,提升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省意识。另外,可邀请业界专家或建筑师参与教学评价,以其专业眼光给出更具实战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了解职业标准和市场需求,从而构建同伴互评与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与行业专家评价合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和体系。三是拓展非智力因素评价内容。要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团队合作、创新能力、职业道德等纳入评价体系,通过观察学生在课程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和态度变化,对其综合素质进行全方位考查。此外,还要对学生在三维建模、BIM软件应用等现代建筑制图技术上的熟练程度进行评估。

四、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应认识到“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仔细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相关改革措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使学生得到多元化的发展,从而达到最终的课程教学目标。教师要不断优化和完善“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教学体系,推动建筑类专业教育的创新发展,为建筑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志伟,吴岩,崔维彬.高职道桥专业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思路与探索[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1):39-41.

[2]钟美慧.BIM技术在建筑制图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11):93-95.

[3]贾黎明,杨琦.工程建筑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9(06):71-72+102.

[4]刘元林,邓定南,罗聪,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工程制图OBE教学模式的构建[J].嘉应学院学报,2023,41(06):108-112.

[5]李珺,张艳,杨建英.经典案例融入“工程制图”课程教学的方式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23,41(05):76-78.

[6]吴明玉,裴金萍,杨秀娟.“工程制图”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25(04):49-51+118.

[7]胡芳珍,王贺贺.对标“1+X”证书的高职《建筑识图与CAD制图》在线开放课程建设[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5(02): 84-87.

[8]吴天凤,马伏波,.杨洪涛.工程制图通识选修课程教学改革与探讨[J].铜陵学院学报,2023,22(02):117-119.

Research on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Architectural Drawing and Recognition" in Vocational Schoo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Huang Zheming

(Zhangzhou First Vocational School, Fujian Province, Zhangzhou 3630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the traditional course of "architectural drawing and map recognition" is facing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the reform of the "architectural drawing and map recognition" course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explores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of the "architectural drawing and map recognition" course, and finds that 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the positioning of the course objectives being too macro, the lack of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ourse teaching content and actual work, the difficulty of integrating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nd the unscientific teaching evaluation. Based on these problems, it proposes reform measures such as refining the course objectives, combining teaching content with actual work, strengthening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improving course evaluation method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architectural drawing and map recognition" course, and cultivate more high-quality architectural tal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Key words: vocational school; "architectural drafting and mapping"; curriculum reform; industry dem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