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本科试点背景下思政课教师适应性提升策略研究

2024-08-01 00:00吕登蓉罗春梅
成才之路 2024年21期

摘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以下简称职教本科)试点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事物,对职业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提出了新要求。文章以医药卫生类专业开展职教本科试点为例,探寻职教本科试点思政课产生的变化,通过研究发现职教本科试点思政教师存在课程开发、科学研究、指导帮助、信息化应用等能力不足的问题,进而提出思政教师要做学生终身学习的示范者、做课程开发的推动者、做教法变革的践行者、做数字化改造的建设者、做课程思政的指导者等对策,以提高他们对职教本科试点的适应性。

关键词:职教本科试点;思政教师;医药卫生类专业;人才培养;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21-0041-04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2022年四川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专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适应性提升策略的研究”(项目编号:SZQ2022019),主持人:吕登蓉

职教本科试点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的探索,是一个新生事物,其人才培养方式源于本科、立于高职、长于企业(行业),是推进不同职业教育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新尝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坚持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普遍要求和分类指导相结合,提高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高标准建设职业本科学校和专业,保持职业教育办学方向不变、培养模式不变、特色发展不变。”[1]因此,思政教师上好职教本科试点的思政课,增强自身的适应性是当前和今后需要思考的新问题。

一、四川省职教本科试点医药卫生类专业实施概况

从2020年开始,四川省教育厅结合省情实施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工作,通过遴选与高职院校专业对口的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为主)、与国(省)“双高计划”建设学校和开展职教师资培养试点的高职院校以及高职院校合作的行业企业,三方共同开展项目试点。同时,要求本科院校、高职院校、行业企业三方共同在招生就业、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师提升等方面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共同推进项目试点工作。自2022年起,在四川省职教本科试点工作中新增了护理学、医学影像技术两个医药卫生类专业。其中护理学专业由西南医科大学、雅安市人民医院、雅安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展试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由西南科技大学、雅安市人民医院、雅安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展试点。总体来看,两个医药卫生类专业职教本科试点呈现以下特点。

1.突出教育类型特点

医药卫生类专业职教本科试点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有效突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类型教育特点。相较于普通本科培养掌握医学学科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医药卫生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初步能力的高级人才而言,职教本科试点医药卫生类专业着力于突出实践技能,培养理论基础厚、技术技能强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2.与职教项目建设联动

职教本科试点医药卫生类专业是与省“双高计划”建设项目、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等项目建设联动开展的,打通了与省“双高计划”建设的关键行动“1加强、4打造、5提升”以及提质培优中27项任务举措的连接点,与省“双高计划”临床医学专业群、药学专业群共同建设,一体化推进。

3.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职教本科试点医药卫生类专业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接大健康产业,建立了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培养机制。两所普通本科院校分别与高职院校“校校联合”,企业行业全程参与。根据协议采用“0+4”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培养主体为高职院校。招生对象为中职毕业生和普高毕业生两类毕业生,招生比例各为50%。合格毕业生,由本科高校颁发与本校相同专业学生一致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4.积累经验稳步推进

依据《四川省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1—2025年)》规划建设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医药卫生类专业护理和医学影像招生人数保持稳步增长,合作机制不断深化,管理力度不断加强。

二、职教本科试点医药卫生类专业思政课的三个基本变化

1.职教本科试点思政课数量和结构发生变化,对思政教师课程开发能力要求更高

一是课程门数增加。目前医药卫生类专业职教本科试点思政课新增“中国共产党党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思政课程,增加了历史、法律、经济、时政类选修课。二是实践教学要求更高。按照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本科阶段的思政实践课学分增加到2个学分。三是大思政领域拓宽。雅安职业技术学院结合省“双高”专业群人才培养的优势,构建了涵盖大思政教育的素质能力体系“第二课堂成绩单”,延伸了思政课的实践领域。课程数量增加、实践要求提高、思政领域延伸,客观上需要思政教师依据职业本科试点医药卫生类专业对思政课实施有效的开发和重构。

2.职教本科试点人才培养模式发生变化,对思政教师跨界能力要求更高

职教本科试点医药卫生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采用“0+4”方式,人才培养方案由本科院校、试点医院、省“双高”院校三方依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制定。一是人才培养的职业性更强。人才培养方案对接工作岗位需求,对标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坚持校企合作原则、学生为中心原则构建“平台+方向”专业课程体系。思政课作为通识教育课程,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起到引领作用。二是人才培养的思政目标要求更高。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要求,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劳动素养、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以及相关职业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德技并修的人才培养目标引领下,思政教师需要跨界融入专业、行业、企业,系统了解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实施过程,实施与学生学业、职业契合度高的思政课教育教学。

3.职教本科试点学生认知特点的变化,对思政教师教学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按照职教本科试点要求,医药卫生类专业生源构成是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毕业生比例各占50%。两种不同生源类型学生毕业学校不同,前置知识结构不同,认知习惯也不同。这就要求思政教师具备实施分层分类的教学策略的能力,做到中高本思政课有效衔接,并从思想上、心理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不断改进教学策略。

三、职教本科试点中思政教师能力适应性问题及成因

1.职教本科试点中思政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不足

主要表现在:目前医药卫生类专业思政必修课表现为“沿用”,陷入普通本科的“缩减版”、高职专科的“加长版”,学生可选择的思政选修课数量有限,且吸引力不够。这样,就使得思政实践课缺乏目标、计划、实施和评价的系统化设计。其主要原因为:一是部分思政教师对职教本科试点思政课程开发认识不到位,对及时构建课程体系的反应敏锐度不高、不及时;二是部分思政教师缺乏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指导和经验积累,接受职教本科试点思政课开发的培训较少;三是缺乏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建立专门的思政教学研究团队。

2.职教本科试点中思政教师针对性科研能力不足

主要表现在:部分思政教师对职业本科试点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认识不足、感受不深,解决问题的紧迫感不强、办法路径不多,研究课题质量不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这样,就使得职教本科试点思政课改革力度不够,取得成果不多,科研缺乏针对性、有效性。其主要原因为:一是部分思政教师对科研反哺教学、科教融汇的认知不到位,片面地认为职教本科试点思政研究为“小众”化研究,没有认识到改革的创新性;二是部分思政教师较少开展专门的职业教育研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敏锐度不够;三是思政课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不够,停留在浅层次认识和局部教学方法的改进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研究不深。

3.职教本科试点中思政教师引领能力不强

主要表现在:部分思政教师解决学生思想认识困难和问题的能力不足,导致思政课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得不到有效的协同、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不高。这样,就会使得思政教师参与专业建设和“双高计划”等项目建设不充分,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示范专业思政、课程思政示范团队等建设参与度、贡献度不高。其主要原因为:一是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网络虚拟空间泛在、思想意识交锋,学生存在较多疑惑,思政教师很难及时发现、帮助、澄清;二是部分思政教师往往停留于课程,对大思政教育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三是在执行层面落实思政目标的举措和办法不多,没有切实做到一专多能。

4.职业本科试点中思政教师数字化能力不足

主要表现在:部分思政课教师数字化信息化素养不高、思维不强,对数字化变革接受度、使用度不高。这样,就使学生对思政课仅仅是“听到”,很难“看到”“摸到”“闻到”“悟到”“做到”。其主要原因为:一是部分思政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环境,对信息化背景下工学结合的教学情景缺乏认识,对学生学习领域的信息化典型工作任务了解较少;二是部分思政教师对虚拟仿真资源不熟悉,对专业、行业企业等跨界数字化技术资源转化为思政课教学缺乏了解;三是没有与企业共同开发数字教学资源的思维和载体。

四、职教本科试点中思政教师能力适应性提升的对策

1.思政教师要做学生终身学习的示范者

面对职教本科试点改革的新领域、新模式,思政教师要不断地学习,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到常学常新,常思常进。一要与时俱进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不断夯实专业基础知识,构建系统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二要系统学习职业技术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职教本科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等职业教育知识。三要认真学习指导学生实践、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劳动教育等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知识。四要跨界了解医药卫生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等。

2.思政教师要做课程开发的推动者

课程开发是使课程功能适应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需求,持续改进课程的过程[2]。国家鼓励思政教师对思政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将教学体系转化为学生的信仰体系。一要系统梳理职教本科试点课程知识体系、实践体系,构建进阶式的能力培养体系。二要借鉴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方式,校企合作开发思政课教学典型案例,将思政课的教材转化为学生的学材。三要按照课程开发流程实施思政课现状分析、政策分析、教学分析,确定教育目标后,开展教学组织、教学实践,实施评价。四要积极参加国家、省、市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不断创新教学设计,以赛促教。五是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与培养单位建立中高本思想政治虚拟教研室,按照立德树人的标准,开发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契合的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3.思政教师要做教法变革的践行者

教学方法是为达成特定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时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3]。思政教师可结合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行动导向学习理论、情景学习理论、现代职业学习理论等,开展教法变革。一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分层分类教学。要对学习过程进行控制,围绕教学目标,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独立制订计划,实施、控制并检验结果;要根据职教本科试点学生的类型特征、认知习惯,“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二是灵活运用行动导向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教学法。例如,采用谈话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等促进学生行动的教学法,采用思政实践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调研验证教学法等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教学法。三是注重教学情景的设计运用。例如,借鉴工作岗位学习法中的学习岛,组织开展契合学生工作情景的思政课教学等。

4.思政教师要做数字化改造的建设者

数字化教学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数字化教学方案有两种模式,即认知主义模式和情景主义模式。总体来说,思政教师要做数字化改造的建设者。一要形成数字化思维,用数字化改造教学。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辅导答疑等工作中,思政教师要广泛使用国家智慧职教等平台提供的优质资源;加强数字教育环境下的教学研究,开展评价、诊断、改进,以数字技术推动思政课教育教学和教育评价改革创新。二要掌握数字化教学技术。思政教师要通过学习教学软件,熟练掌握思政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学管理平台、虚拟仿真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使用,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数字化水平。三要深度参与数字化校园建设。对标教育部发布的《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建设指南》,思政教师要广泛参与数字化课程、数字化教材的建设和运用。四要充分融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开发运用虚拟仿真资源和云教学实践平台,推进职教本科试点思政课在新一轮信息化教学中与时俱进。

5.思政教师要做课程思政的指导者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指出:“医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尊重患者,学会沟通,提升综合素养。”因此,思政教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化“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一是要将职教本科试点的思政课与大思政教育融合,在专注思政课程教学的同时打通与专业课程思政的接口。二是要充分与“第二课堂成绩单”契合,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成绩单”中思想素质、劳动教育、美育的指导。三是要与学生实习实训相结合。

五、结语

总之,职教本科试点工作正在不断探索、改革与发展,思政课教育教学也要不断地持续改进。作为思政教师,要不断加强与本科培养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联合培养医院的党建、团委等部门的沟通与联系,与专业课教师、企业导师共同上好思政课,以适应未来职业教育本科教学工作,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2021-10-12) [2024-01-09].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 moe_1778/202110/t20211012_571737.html.

[2]赵志群.职业教育学习新概念(第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56.

[3]赵志群.职业技术教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4:182.

Study on Strategies for Enhancing the Adaptabi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e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ndergraduate Vocational Education Pilot Program

———Taking the Medical and Health Majors in Sichu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Lv Dengrong, Luo Chunmei

(Ya’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Ya’an 625000, China)

Abstract: The pilot program of undergraduate vocational education(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is a new thing in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hich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he article takes the pilot program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programs in the fields of medicine and health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changes that have occurred in the pilot progra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programs. Through research, it is found th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programs have insufficient abilities i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cientific research, guidance and assistance, and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It is then proposed th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should be models for lifelong learning, promoters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practitioners of teaching method reform, builders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guid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ir adaptability to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programs.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pilot progra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medical and health related majors; talentcultivation;adapt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