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方高校是为地区经济建设发展和行业技术难题攻关输送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为了探索地方本科高校食品类专业课程在思政改革背景下的实践策略,文章以新疆理工学院为例,分析当前课程思政视角下的食品类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阐述“地方特色”融入高校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提出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将“地方特色”融入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策略,以期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专业建设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本科高校;食品专业;课程思政;地方特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21-0037-04
基金项目: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本科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新疆地方特色思政元素在食品原料学课程中的挖掘与实践”(XJGXPTJG-202280);2023年新疆理工学院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课程思政元素在‘动态生物化学’中的挖掘与教学实践探索”(PT-2023018);2022年度新疆理工学院校级一流课程“食品工艺学”“食品原料学”“食品营养学”(YLKC202208、YLKC202212、YLKC 202221)
当前,如何培养更多具备工匠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技人才,是地方本科高校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面临的重大挑战。为此,新疆理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结合区域优势,重点突出食品类专业的区域特色,不断推进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本文对地方本科高校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探讨,以期提升食品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质量。
1.师生服务食品工业、地方发展需求的观念不足
近年来,新疆理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培养出大批就业于天润、地方海关、自治区质检院等大型企事业单位及赴疆内外高校读研深造的优秀毕业生。但是目前食品类专业教师中占较大比例的青年教师往往局限于书本以内的内容,缺乏对阿克苏地区乃至南疆区域、新疆本土的历史文化、发展建设等方面资源的涉猎,对新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及其背后的红色故事、红色精神缺乏了解,对新疆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播能力不足。除此之外,学院长期处于高层次人才紧缺的状态,且教师所从事的研究方向较为分散,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和布局[1]。这种现象导致学生对与本地食品行业领域人才需求的匹配度认识不够,知识储备量少。
2.课程思政存在“硬融入”“表面化”现象
首先,在食品类专业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融入思政元素时仍以浅显的、单调的模式展开,并将其视为完成任务“硬融入”,这不利于提升食品类专业教学质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次,部分教师缺乏对新疆地方特色思政元素的挖掘及其在课堂中的融入实践,主要围绕食品行业发展史、著名科学家的贡献、科学前沿三个方面来展开,过于“表面化”,使得一成不变的思政案例缺乏新鲜感,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堂教学过程与教学反思环节不够深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专业核心课程、基础课程内容多且课时量不够等,部分教师的教学不深入,只注重完成知识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调动起学生探索新知的积极性,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还有部分教师没有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在教学反思环节敷衍了事,没有结合学生的成绩、问卷调查反馈结果去认真撰写教学总结等[2]。
目前,已有多名地方高校学者为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创新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例如,李雅善等[3]针对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刘旭东等[4]在食品毒理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黄先敏等[5]在微生物学课程改革中充分考虑地方产业特色,突出当地丰富资源的地方优势。这已经是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大改革,但仍缺乏对地方特色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探索。因此,如何结合区域特色、学院办学定位、学科专业发展方向、课程目标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仍是当前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
新疆地区有“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扎根边疆、奉献边疆”的胡杨精神、兵团精神、柯柯牙精神,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凝聚的重要精神。“新疆地方特色”课程思政就是将胡杨精神、兵团精神、柯柯牙精神等融入食品类专业课程中,并根据不同课程的知识点融入相应的思政元素。学院要打造“新疆地方特色思政元素库”,突出新疆地方高校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新疆味”“胡杨情”“兵团魂”,比如可将新疆林果龙头企业在精深加工、科技研发、联农带农等方面的优秀事例融入课堂实施过程设计[6]。这不仅有利于改进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深入挖掘、弘扬、创新地方特色文化,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思政目标,还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健全人格和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
1.持续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学院通过出台《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指导意见》《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指导意见》等,进一步细化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和内容,全面修订课程教学大纲,不断完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学院积极组织教师参加“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等系列培训,通过搭建各级教学名师与专业课教师的交流平台,使教师持续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学院每周三召开集中学习活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激发广大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学院还制定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优课优酬制度等文件,成立教学督导组,通过举办教学质量提升工作系列活动,名师示范课、一流课程示范课,课程思政微课大赛、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教师板书设计大赛、说课比赛等,鼓励教师努力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质量,加深教师对新疆地方特色思政案例及资源的理解和掌握。
现在每节课的教案中既有教学目标,又有思政目标,并且在教学大纲中加大过程性考核比例、细化考核内容,在试卷结构中增加知识拓展题型的分值。教师可通过分组讨论、案例分析、文献阅读、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并将所在团队的科研经历及目前地方企业、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及面临的难题和挑战等实情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课程思政教育,从而达到育人的目标。
2.挖掘地方特色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
食品类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蕴含着很多地方特色思政元素,教师经过挖掘和梳理,将其融入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充分认识新疆地域的食学案例,并积极投身于新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以笔者所在的课程团队为例,目前承担“食品原料学”“食品工艺学”“食品营养学”等课程。在“食品原料学”课程中教学绪论章节时,教师可引入“新疆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之举措及成效”案例。这一案例能推动农业标准化、品牌化高质量发展,体现新疆新农人大胆探索、奋勇争先、团结协作的精神,但同时成功的案例背后也存在着一系列的发展问题,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不断探索。思政目标是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行业自豪感,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不怕困难守初心,扎根边疆绽芳华,做新时代的奋斗者[7]。
在教学“食品原料学”课程中粮油食品原料章节时,教师可通过介绍“温宿再添耐盐碱水稻新品种”案例,讲述新疆农科院科研团队扎根大地奋力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使温宿县多个水稻新品种成为全疆主栽品种。教师还可引入“小面粉带动乡村大经济”案例,讲述奇台县面粉产业的发展历程,指出当地政府持续推进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对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农业相关专业,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并鼓励学生返乡建设家园。思政目标是弘扬科学家艰苦奋斗、勇攀科学高峰的科研精神,引导学生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精神、严谨求实的专业素养。这一章节,教师通常采用案例教学法、讲授法或讨论法等来融入思政元素。案例成效:学生系统地掌握了基础知识及技术,课堂参与度高,坚定了毕业回到家乡就业的决心和信心。
在教学“食品工艺学”课程中食品加工工艺章节时,教师通过介绍天润乳企的发展历程、企业乳制品的生产过程,以及乳饮料及乳酸菌饮料(天润奶啤)的加工工艺案例,引出新疆牛乳的加工特性及特色产品的发展。教师通过介绍神内果蔬汁的发展历程,引出兵团的“质量兴农、绿色助农、品牌强农”战略。思政目标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性对待加工工艺与食品营养、安全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天润乳企科研团队敢于坚持、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以及奉献精神[8],教导学生不断发现并解决专业领域中的新问题,积极投身科学研究,为提升国产乳制品的竞争力而不懈努力。这一章节,教师通常采用企业精英进课堂、讲授法、讨论法等来融入思政元素。案例成效:学生发现课本和实际生产存在很大的区别,真正认识到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性。
在教学“食品营养学”课程中公共营养章节时,教师带领学生开展校园营养调查与营养知识宣传、“给××的一份食谱”、药店及超市调研和非标准答案的资料收集等实践活动,将课程思政融入生活,从课内延续到课外,以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感染力、吸引力、价值力。思政目标是倡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断发现并解决专业领域中的新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激发学生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学生积极树立个人梦想,并努力为之奋斗。这一章节,教师通常采用翻转课堂、讨论法等来融入思政元素。案例成效:学生普遍反馈课堂生动有趣,整体学习效果和积极性有所提高。
在教学“食品营养学”课程中特殊人群的营养章节时,教师结合老年人的生理代谢及营养需求特点,讲述《自治区老年营养改善行动方案》,包括宣传老年营养健康知识、加强老年人群营养干预、开展营养定制服务、培养营养专业服务人员、积极开展老年营养健康公益活动等,并鼓励学生了解当地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开展情况。思政目标是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科学思维、熟练自学的基本能力,让学生热爱公共卫生事业,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和团队精神。这一章节,教师通常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等来融入思政元素。案例成效: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基础知识,课堂表现良好,真正将理论知识运用到案例分析中,并与思政元素产生共鸣。
在教学“食品添加剂”课程中着色剂章节时,教师引入“巨额染色茶案———新疆首例在茶叶制品中添加柠檬黄、日落黄等着色剂”案例,并借此介绍调味茶相关标准。思政目标是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培养学生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意识,并注意识假辨假,发现问题及时举报。这一章节,教师通常采用案例教学、讲授法等来融入思政元素。案例成效:通过观看案例视频,学生们积极发言,认为应遵守道德和法律,并且要知法、懂法、守法和用法。
3.利用“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强化思政育人效果
(1)重视专业实习,鼓励学科竞赛,强化学生实操技能。实践教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素质的桥梁和手段,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学院每年组织学生赴新疆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进行生产实习、参观交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挑战杯”竞赛、“互联网+”大创比赛等。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本科毕业论文时,要广泛开展新型复合果蔬营养制品的研制与品质评价、发酵类饮品设计开发、特色乳制品制作与创意产品开发、功能性成分提取工艺及生物活性评价等系列课题研究,积极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潜能。
(2)举办“食育”活动,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及文化认同。学院师生每年积极践行饮食新风尚,推广营养新理念,与全国高校一道持续开展全民营养周暨“5·20”学生营养日系列活动。除此之外,学院通过积极举办食品研究开发与设计创新大赛、穆塞莱斯产品包装设计比赛等系列赛事,培养学生的食品开发设计和品质鉴赏技能。学生利用寒暑假期间录制烘培、发酵等家庭版美食制作视频、食品营养与健康科普视频,并主动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用行动书写食品青年人的使命与担当,践行食品科技领域技术强国梦。学生无论是选择加入课题组开展科研,还是参加学院举办的育人活动,都很好地表达了“第二课堂”实践学习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总之,学院正稳步推进理论知识传授与技能实操实践的有机融合,以强化专业课程中的文化实践,提高学生对地方特色文化的认同。
综上所述,食品学科是一门集生命科学、工程技术、安全检测、营养健康等多学科于一身的综合性应用学科,也是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和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因此,地方本科高校要把“课程思政”建设与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构建具有地方特色、时代精神的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地方本科高校要将地方特色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不断激发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利用“第二课堂”强化思政育人效果,增强学生对食品学专业的认可度,使学生毕业后能留疆就业创业。这对于提高地方高校的课程教学质量、专业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封志兵,聂逢君,江丽,等.新时代高校地学学科思政元素的探讨与挖掘———以东华理工大学为例[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9(02):180-183.
[2]肖瑜,刘振天.大学教师缘何冷落教学———基于高校教学类政策文本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24(02):62-69.
[3]李雅善,南立军,王艳君,等.地方本科高校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以楚雄师范学院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为例[J].高教学刊,2020,(35):144-147+151.
[4]刘旭东,张玉超,杨旭.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毒理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J].高教学刊,2022,8(22):168-171+175.
[5]黄先敏,杨顺强,陈悦,等.以地方产业为素材的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J].昭通学院学报,2023,45(05):119-124.
[6]姜彦武,张文静.高校公选课双线混融教学模式及思政育人实践研究———以新疆农业大学农业机械概论课程为例[J].大学教育, 2023(21):113-116.
[7]段红,张振军.循证教育视域下新疆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体系框架与推进路径[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24,34(02):5-10.
[8]李秋萍.媒体融合时代兵团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37(03):34-39.
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Food Majors in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Taking Xin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Liu Luping, Fang Dandan, Pei Longying, Liu Manli
(School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Xin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ksu 843000, China)
Abstract: Local universities are an important battlefield for delivering professional talents to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the tackling of industry technical difficultie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practical strategies of food related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this article takes Xin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in food related professional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en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t elaborates on the necessity of integrating "local characteristics"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food related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and proposes the strategy of integrating "local characteristics"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the School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urriculum teaching and the level of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food major;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ocal characteristics; talentculti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