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文化保护与基层治理研究

2024-07-31 00:00:00赵晓霞沈泽夏
国际公关 2024年11期

作者简介: 赵晓霞,女,汉族,山西忻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区域民俗学;

沈泽夏,女,汉族,河南信阳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区域民俗学。

摘要:自2012年我国首次发布全国重点传统村落名录以来,传统村落保护受到广泛关注。郝家寨古村落采用 “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模式,将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巧妙结合,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相互促进。其发展得益于独特的基层治理方式,形成了 “乡贤治乡”与 “乡官治乡”的基层治理模式。

关键词:传统村落;民俗文化;基层治理;郝家寨

如今,政府与民众的村落文化保护意识不断提高,“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传统村落)的传统格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依存的文化生态,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功能和当代价值。”[1]村落文化保护范围与内容逐渐多样,保护力量也逐步增强。本文以郝家寨村为例,对该村红色文化资源和民俗文化进行整体把握,分析其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研究郝家寨村的文化保护与基层治理模式。

一、府谷县郝家寨村概况

(一)郝家寨村地理概况

府谷县地处陕西北部,位于秦、晋、蒙三省 (区)的交汇处,辖23个乡镇,总人口183 146人,其中农业人口166 064人,农业在该地占主导地位。府谷县地处北温带,年平均气温9.1℃,全年平均日较差11.2℃,最高达13.1℃,气温日较差大、气候多变。[2]

郝家寨位于府谷县城西南30公里处,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比较充足,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降雪,但年份分配不匀称,经常遭遇干旱或洪灾,影响农业种植。因此,需要选择容易存活的农作物,种植糜子、谷子、豆类、玉米、高粱、荞麦等杂粮,也十分适宜栽种红枣、杏树、海红果等水果。

(二)郝家寨村历史沿革

在行政区划上,郝家寨村在明清时归属府谷县黑河都十甲;在民国时期归属府谷县花坞镇,镇公所在高窑峁村;新中国成立后,初归石马川区碛塄公社,撤区之后归府谷县碛塄乡,撤乡并镇后归府谷县府谷镇碛塄农业园区。郝家寨村现居民全为郝姓人氏,据说,郝姓人氏最早在明朝中晚期住于此地,是经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庄移民而来。随着人口的迁徙,黑河都十甲的郝姓人氏在府谷县田家寨镇的郝家罕渠村、府谷县庙沟门镇的郝家沙墕村、内蒙古东胜附近的郝家圪卜村都有聚居。在府谷具老高川镇、府谷镇、新民镇以及河套地区也散居不少。

如今,郝家寨村逐步扩大,包含大寨、郝家寨、折家河三个自然村。因为郝家寨村特殊的地理位置,位于晋陕蒙文化区,产生了独特的文化,依托其自然资源以及文化资源,该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郝家寨村被评为国家级AAA级景区,荣获 “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级生态文明村”和 “市级乡村振兴标杆村”等荣誉。在村落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同时,促进乡村旅游发展,郝家寨村可作为一个典型的个案进行研究。

二、府谷县郝家寨村的开发状况

(一)红色资源的保护

“合理开发利用红色旅游潜力,有利于振兴农村经济,有助于推动农村扶贫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3]2017年,在企业家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郝家寨村依托其独特的红色资源,开始修建府谷县红色文化博物馆,并于2018年4月26日正式开馆。馆内的红色器物有抗战时期武器、手工发电机、军装等;红色文献记载着府谷县抗战历程,馆内收集了战时纲领规章、布告通告、报纸期刊、毛主席照片等;红色人物的抗战事迹记载在领袖风采室和英模室内,详细记录抗战时期郝家寨村英勇抗战的历史事迹;红色旧址为王家洼革命旧址,是战时重要革命根据地。

除府谷县红色文化博物馆外,郝家寨村还有王家洼革命遗址和折氏文化展馆,以博物馆的形式保护府谷县的红色文化资源,馆内收录有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生活用品、抗战时期武器和通信工具,以展画形式将共产党和折家将士的抗战历程展示出来。博物馆保护模式使村落文化保护实现了活态保存,将许多正在逐渐消失、被人们遗忘的历史清晰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不破坏物件的原本面貌,并且还原真实的历史事件,使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过程更加具有权威性。

(二)民俗文化的开发

民俗文化村又名 “幽悠古寨”,是20世纪郝家寨村村民居住地。村民住宅主要是窑洞,各家窑洞独具特色,集中分布,村里仍保留着石磨、土路等。园区依托郝家寨独特的历史资源顺势而建,将每户人家的旧窑洞流转回来,升级改造成民俗文化村。民俗文化村共有巧匠之家 (皮匠、木匠、铁匠、石匠)、民俗茶馆、婚礼陈式、赤脚医生、生产大队、阴阳平事、郝家寨村史馆等12个院落,共47孔窑洞。

钟敬文认为,“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在长期历史生活过程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并将民俗分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和语言民俗四种类型。[4]郝家寨村物质民俗主要收纳于 “巧匠之家”。府谷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历史上以农耕为主,十年九旱的气候条件使老百姓单独靠种地难以维持生计,不少心灵手巧的农民就去学手艺,该村有石匠、木匠、铁匠、掌匠、皮毛匠、毡匠、装罗匠、纸火匠等。除此之外,该村 “赤脚医生”主要通过针灸、抓中药和开西药来治疗疾病,尤其是针灸治疗,很好地缓解了当时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问题。郝家寨精神民俗体现为阴阳平事,主要从事丧葬礼仪、看风水、择日子、安土神等事务。郝家寨语言民俗在民歌方面颇有成就,“二人台”极富盛名,“府谷二人台”是一种地方民间小戏,俗称 “打玩意”或 “二人班”,其剧目大多采用一生一旦或一丑一旦二人演唱的形式。[5]在 “走西口”的影响下,与内蒙古的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戏曲,“府谷二人台”是陕北最具特色的民间戏曲之一。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是拉动中国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旅游业也是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文资源和观光旅游相得益彰,互相促进。“一院一景”还原了20世纪村民的生活场景,使游客能够直观地感受郝家寨古村落的民俗习惯。旅游开发保护模式虽然贯彻 “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发展战略,但是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需要融入三产发展体系中,通过乡村旅游与康养、休闲观光园区、特色小镇等发展融合,构建多业态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6]第三产业的兴起给郝家寨人民带来较高的经济收益,郝家寨村现代企业包括采摘园、水上乐园、红枣加工厂、农家乐等。采摘园内种植各种果蔬,如草莓、樱桃、豆角、黄瓜和西红柿等,不断引进新品种,水果种类逐渐增加。红枣加工厂主要加工紫晶枣、贡枣、滩枣、海红果等,经过加工包装向外出售。碛塄农业园区有 “红枣之乡”的美誉,村民主要种植红枣,村内也修建了 “枣林步道”供游客参观。水上乐园和农家乐供游客游玩与休息,水上乐园依靠黄河分支石马川,开设夏季划船、冬季滑冰项目。幸福院免费对外开放,村内本着 “回馈村民”的精神,为村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养老环境。大量配套设施的修建,提高了郝家寨村整体的旅游开发质量,在享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加入了许多现代娱乐,形成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三、府谷县郝家寨村治理方式

(一)乡贤治乡

在中国社会中,宗族中的族长、乡里的乡贤、村内的精英人物等都没有具体的官职,但是在传统乡村的治理中都属于魅力型人物,乡贤治乡是一个典型案例。

乡贤在古代称乡绅、士绅、缙绅等,他们在传统中国的乡村治理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费正清甚至将传统中国乡村社会称为 “乡绅社会”。乡贤是本乡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而深受本地民众所尊重的 “贤人”。在传统乡村的治理中,族长是宗族治理的核心,一个村内由族长和村长共同治理,形成 “乡贤治乡”和 “乡官治乡”相结合的模式。在 “熟人社会”中,大多族长是由世袭制所选择,虽然如此,但族长在村内的威信不可撼动。在 《白鹿原》中,白嘉轩、朱先生、冷先生等乡贤在村内治理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白嘉轩作为族长,翻修祠堂、实施 《乡约》、办学堂、抗灾济困;朱先生在关中被称为 “圣人”,参与禁烟、抗战、编纂县志等;冷先生作为白鹿原上的中医,治病救人的同时调解民众纠纷。这三人作为白鹿原上的 “乡贤”,受村民尊敬和爱戴,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的作用是大于以鹿子霖为代表的 “官治”的。在 《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先生提到了 “无讼”“礼制”的乡土,是一种血缘大于地缘的社会,人们属于同一宗族,或是邻里的 “熟人社会”。在这样的环境中,其治理方式同 “白鹿原”的治理方式十分相似,由魅力型人物为主导,通过 “礼制”“无为”来管理村落。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存在乡村人口 “空心化”、劳动力流失和传统文化没落等问题,为解决这些困境,一些精英返乡,支持乡村建设。比如,郝家寨村企业家郝治林、郝振飞投入资金,将村落打造成民俗文化旅游村,依托该村丰富的红色资源和民俗文化,修建红色文化博物馆,将旧村变废为宝,打造 “一院一景”专题民俗文化院落。其二人作为村内的乡贤,吸引了大批青年回流建设乡村,不以营利为目的,为解决村内青壮年就业问题,修建农家乐、采摘园、加工厂以及水上乐园等。现在,大多乡贤都以提供就业机会和资金支持、完善基础建设、带动村民脱贫致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种新时代的 “救助”方式替代了原始的救困济贫。从而,乡贤组织成为乡村治理的中流砥柱,改善了传统农村领导班子单一的问题,最大化保障了村民权利,为村民自治提供了条件。

(二)魅力型统治与乡治

根据马克斯·韦伯的解释,中国农村的村社大多以宗族为基础,建立完整的治理体系,所涉及的范围从办学、婚丧嫁娶,到修路、扶贫济困、制定 “村寨法”、惩治 “越轨行为”等,“从小到大”,从最基础的治理到最深层的 “管制”。正是这种基于对 “祠堂”的崇拜,以及宗族的凝聚力,族长在这种村治模式中充当的是 “魅力型人物”角色,是与传统型统治、合法性统治互补的一种治理模式。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随着社会的发展,部分地方的宗族开始 “消失”,与传统社会时的大家族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马克斯·韦伯在谈及权威的概念时说,权威是使对象因信服而顺从的影响力。目前,大部分地区的乡贤 (参事会)所拥有的权威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传统型权威 (如本乡德高望重的老人、具有公益心的知识分子、离退休干部等);第二种是魅力型权威 (如返乡的经济能人、乡村草根明星等)。对乡贤的定义与民间权威类似,在郝家寨村,郝治林、郝振飞等乡贤的影响力是大于村长的,在访谈过程中,村干部在提到乡村建设时,一直强调 “都是郝治林的功劳”。作为新时代乡贤,有才能、有德行是其魅力型权威的来源。当今,许多传统村落在开发过程中,魅力型人物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其能力被村民所认可,在村落治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村民对乡贤的尊重与爱戴,与马克斯·韦伯提到的魅力型统治的特征完全吻合。乡贤群体的出现,不仅有利于资源的引进与分配,而且间接对村民进行德治约束,维护村落共同体利益,村庄内生秩序得以形成。

四、结束语

陕西府谷县郝家寨村利用独特红色文化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形成 “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新模式。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郝家寨村形成了 “乡贤治乡”与 “乡官治乡”的基层治理模式,在这种独特的治理模式下,不断提升红色文化艺术和传统民俗文化价值,打造特色旅游文化精品路线,增加村民收入,提高生产生活水平,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村落文化,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府谷县志编纂委员会.府谷县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4.

[2] 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 樊文军.小舞台,大成就:府谷二人台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淡文珍访谈录[J].文化遗产,2019(04):138-145+5.

[5] 罗利玉.红色旅游发展的基本遵循与现实进路: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解读[J].社会科学家,2021(07):46-50.

[6] 陈木标.乡村振兴视域下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以广东省化州市柑村村为例[J].老区建设,2021(16):6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