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 1.2022年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乡村振兴的 “农校对接”农产品定点供应问题研究 (项目编号:S202210546029);
2.2023年湖南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循证教学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项目编号:Z2023157);
3.2021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教师培训项目评价模型构建与实践 (项目编号:HNJG-2021-0798)。
作者简介: 郭贤武,男,汉族,湖南永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
吴雄韬 (通讯作者),男,汉族,湖南衡阳人,硕士研究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研究。
摘要:农校对接作为高校食堂食材采购的一种方式,有利于乡村振兴,具有良好发展前景。本文结合供应链和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分析了农校对接模式的风险因素,探讨了农校对接农产品定点供应平台的信息管理、区域规划、安全评估、智能采购、智能调度五大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关键词:农校对接;供应链;食品安全;智能化
2009年11月,教育部、农业部、商务部联合发布 《关于高校食堂农产品采购开展农校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1]农校对接是指农产品与高校食堂直接对接,高校食堂需要什么,农民就生产什么,高校直接向农民采购新鲜农产品,实现农产品定点供应。[2]高校一般是通过招标来采购农产品,由于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众多,无法保障所采购农产品的安全性。若采用农校对接的方式采购农产品,农产品供给方为农产品的生产者,农产品的源头可溯,更有安全保障。对于高校而言,农产品直接从农户送达至食堂,减少了中间商的差价,这种模式下采VHl2TyetwSMk5TiT6PlAuw==购的农产品新鲜度更高;对于农户而言,高校对农产品的需求量稳定且巨大,形成这样一种合作关系后能得到稳定的收入,比较于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方式,这种模式可以减轻农民的劳作负担。我国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强乡村振兴,农校对接模式对于乡村振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农校对接这种农产品采购模式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高校作为国家重点培养人才的专门场所,其食品问题是社会关注热点。因此,根据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结合供应链理论,降低农校对接采购模式的风险。
一、农校对接模式的风险来源
(一)角色差异带来的风险
在农产品的采购上,农户作为供应方,追求利益最大化,而高校作为消费者,交易时追求物美价廉。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合理保证农户利益,加强农校对接农产品定点供应的长效性机制研究,合理化解角色差异带来的不利于农户的交易风险。农产品供应链中高校和农户的角色差异,导致获利方式不同、合作地位不对等,较难实现利益以及风险的合理分享、分担,造成双方合作上的波动以及信任的缺失。[3]
(二)监管机制不完善带来的风险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不再局限于满足农产品的数量,对农产品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通过农校对接平台采购农产品,有利于食品溯源,同时有利于预防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农产品从选种、培育、采摘、加工、运输等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4]因此,要保证农产品的安全,需要把控好每一个环节,使农产品的质量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如果监管机制不完善,生产方可能会由于利益驱使做出不道德的行为,这样就无法保证采购的农产品的安全性。
(三)农产品供求矛盾带来的风险
农校对接模式下的定点供应存在食堂农产品需求量与农户农产品计划生产量之间的矛盾。信息不对称,导致农户无法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种植或养殖农产品,且农产品的产量容易受到环境、气候等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实际产量与计划产量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偏差。参与农产品买卖的人员较多,信息化程度还有待提升,农产品生产者具有一定的盲目性。[5]
二、农校对接供应链模式
农产品供应链是从农产品的初级生产者到消费者各环节的经济利益主体所组成的整体,构成环节包括初级生产环节、加工环节、营销环节与物流环节。农校对接供应链与一般的农产品供应链所包含主体与构成环节有所差异。农校对接供应链是以农户或农业合作社的农场为初级生产基地,食品配送者、高校食堂为中间主体,高校食堂的消费者为最终消费者,环节包括生产、加工、配送。这种模式一是能采购到来自全国各地传统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的优质产品;二是能追溯农产品的生产源头,确保食品安全;三是能得到供应商良好的售后服务。[6]高校食堂采购的农产品可分为初级农产品和农副产品,通过农校对接主要采购鲜活农产品,而由农产品加工成的农副产品如采购不当也会造成食品安全问题,为了尽可能减少食品安全问题,考虑到节假日高校农产品需求较少,将农产品加工企业纳入供应链中,由此形成两种采购渠道 (详见图1)。第一种是高校直接从农户或农业合作社采购新鲜的农产品;第二种是农户或农业合作社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原料,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加工后,高校再向农产品加工企业采购农副食品。
图1 农校对接供应链模型
三、农校对接农产品定点供应网络平台结构和功能
结合上述农校对接模式和供应链模型,利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建立基于农校对接的农产品定点供应网络平台,平台主要由5个系统构成,分别为信息管理系统、区域规划系统、安全评估系统、智能采购系统、智能调度系统 (详见图2)。
图2 农产品定点供应网络平台
(一)信息管理系统
该信息管理系统是整个供应链正常运作最为关键的一环。通过硬件检测以及人工记录,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农产品的生长、加工、运输等环节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同时,对于绿色庄园、高校食堂、食品加工厂、配送公司等供应链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并实时更新,从而实现供应链信息透明化和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有效对接。
(二)区域规划系统
农场生产的农产品主要是为高校食堂服务,为了使农场区域的利用率达到最大、保证农产品供需平衡、减少浪费同时收益最大化,规范生产至关重要。农产品的生产往往受季节和地质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通过对以往农作物和牲畜的培育记录进行分析,从而大致估计不同时段、不同地区的各类农产品的产量;而高校食堂的消费情况相比较其他市场而言更为稳定,通过收集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同样可以预估不同时段的食材消耗量,给各类农产品在农场的生产规划提供参照指标,避免农产品浪费或者农产品供应不足的情况发生。因此,区域规划系统可以根据合作高校食堂的消费数据及当地的气候、地质和农产品自身的特点等各类因素,为农户或农业合作社农产品选种以及种植或养殖区域的规划提供有效数据。
(三)安全评估系统
农产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比如,在农场的原始种植或养殖方法、生产环境不得当以及加工厂初加工的过程中可能因技术问题而导致产品存在轻微的质量问题,又或者在农产品的运输过程中由于物流或者种种不可控因素使产品质量受损。因此,根据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存储、运输等各个环节选取安全指标,建立一套安全评估体系,[7]对农产品在各环节的安全指数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实时更新,从而使农产品的安全质量可视化,并且进行食品安全预警,对于评估不合格的产品及时予以提醒。用户可根据该系统评估分数的高低自行决定是否购买该农产品。
(四)智能采购系统
为保证食堂食品的安全,食材的采购也是关键一步。采购时要考虑农产品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同时还需考虑采购的农产品种类和数量,采购的数量过多时,会导致农产品因存储时间过长而质量下降,甚至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因此,采购时,根据食堂消费情况,包括消费人数、各菜品售卖量、消费者的消费评价、区域习俗等,并且对农产品库存量、生产情况和安全质量进行数据分析,决定应采购的农产品种类和数量,自动生成电子订单。
(五)智能调度系统
食堂食材的采购包括初级农产品采购和农副产品采购。初级农产品由农场直接提供,农副产品先由农场送往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加工,得到所需农副产品后再从农产品加工企业运往相应高校。综合考虑农产品加工到运输的各个环节的位置分布以及地段交通特点,建立一个运输模式下的智能调度系统极为关键。平台运用计算机技术综合分析供应链各个部分在每条运输路线中所处的不同位置,并实时更新其交通状况,灵活智能地确定每次食材采购的最短运输路径,快速计算最低运输成本,提高智能化采购功能。
四、定点供应平台对农校对接供应链的控制方式
高校确定合作对象后,即可确定农产品供应链的各个主体。各主体的用户注册后,成为该平台的用户,根据用户自身性质的不同,对该产品的使用权限也不一样。
整个网络平台中,信息管理系统是基础,安全评估系统是核心,区域规划系统是供应链运转的前提,智能调度系统和智能采购系统是整条供应链的最终目的,五大系统互相结合,对供应链实现智能控制。各用户在平台中录入相关信息管理系统,区域规划系统根据高校食堂往年的消费情况和产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农产品的种植或养殖种类与规模,农户根据系统的要求与实际情况,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时产生的具体信息录入信息管理系统,如农产品的种植数量、使用的化肥种类和数量、产量、存储时间、加工时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等,并实时更新,当信息完善后,安全评估系统根据数据对农产品的安全质量进行评估,并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农产品进行预警。高校进行食材采购时,进入智能采购系统,该系统结合信息管理系统与食品安全评估系统中的数据,确定需采购的食材及采购量,确定食材供应点的位置,再通过智能调度系统确定采购路线,根据路线采购农产品,最终实现农校对接下的高校食堂农产品的定点供应。
五、农校对接农产品定点供应平台的效益
(一)农户的益处
对于农户而言,通过网络平台可以更多地展示农场的各方面特色,如农产品的生产环境、生产情况、农场的规模等,可以吸引更多的合作方,为农场的建设引进资金,并获得稳定的产品供应需求,从而得到长期可观的资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经过平台的智能化控制,对农产品的种植进行合理规划,减少了因农产品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带来的利益损失,同时不断提高农产品生产的效率,扩大农场的生产规模,建立一个完善的供应链系统,吸引更多的优质劳动力加入,扩大农场的建设队伍,使收益更为稳定牢靠。
(二)对高校的益处
对于高校而言,网络平台使农产品的安全质量可视化,为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农产品生产方从农产品的选种、培育、加工、存储、运输等生产活动都会保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从而在源头上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学生能够吃到更加健康的食物。
(三)对农校合作的益处
网络平台可以实现信息共享,有利于合作双方掌握对方的实际情况,降低了因角色差异带来的不平等现象,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冲突,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
六、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的普及,社会食品安全意识逐渐被唤醒,农校对接模式将成为未来社会广为接受的农产品供销模式。但由于合作双方在农产品销售行业的身份过于单一,该模式存在的安全风险也不容忽视。本文针对该模式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合理预估和控制,建立了一个供应链网络管理平台。对农户而言,网络平台的信息透明化较大地降低了不对等关系带来的风险;对高校而言,网络平台实现了对于农产品从生产、配送到餐桌的全程智能化监控,极大地保证了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 方莉.关于 “农校对接”与高校区域性联采结合的思考:以南京江北片高校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13(02):47-48+54.
[2] 闫晗.乡村振兴视角下农产品农校对接问题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42(11):112-114.
[3] 陈素文.“农校对接”供应链的风险识别与应对研究[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3):34-36.
[4] 李夤.浅谈食品标准化对食品质量安全的保障作用[J].中国食品,2020(23):112-113.
[5] 胡敬然.电子商务平台与农产品供应链网络集成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06):141-142.
[6] 张伟超.建设电子商务平台 提升 “农校对接”水平[J].高校后勤研究,2012(01):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