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营销太“卷”了
2024开年,新春战袍“马面裙”彻底火了,并成为新晋出街氛围感穿搭超级单品。过去一年,女性消费者在抖音电商购买马面裙的订单量,同比翻了超8倍。从前年被某奢侈品品牌“撞款”算起,马面裙的销量热度便不断攀升,国产汉服品牌也扎堆出新款,拿回马面裙的“话语权”。
马面裙也超越商品本身,变成新中式消费的一个特别符号,代表着中国原创经典符号回归,重新成为主流。例如在某茶饮品牌营销中,便与马面裙、江永女书联名,上新国风美人茶新品,声援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同时,也向女性消费者传递独立自由的品牌情感。
(图片来源作者)
根据抖音电商平台数据显示,今年4月22日“夏日新中式”话题开始形成的一周里,新中式相关商品搜索数量达21万,整体新中式赛道增量60%,新中式重点账号订单增长520%,GMV增长156%。
与之对应的,还有消费品牌聚焦“新中式营销”,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营销理念相结合的营销方式,将经典文化元素融入到产品、品牌、场景体验等多个层面,迎合文化符号情感和消费的趋势。正如在美妆品类中,更多品牌开始探索东方古典妆容,“骨相美”“清冷感”等风格成为新中式美妆新增量。
因此,相较于追着敦煌、故宫和景德镇等国潮IP联名,只进行经典元素的简单拼凑,国产品牌新中式营销开始往“深”处内卷,挖掘更多与品类、品牌相契合的经典符号,发掘文化元素的内涵寓意、情感价值。
新中式营销热度的持续提升
“中国李宁”带动“国潮理念”成为营销共识,新消费风口鼓动“新国货”概念盛行,从传统文化大IP、国风元素,到诸如茶、酒、瓷器和食补等具有文化属性的品类兴起,“国潮”和“新国货”完成了第一波“文化符号消费”的市场培育。
但不同于充满变量的时尚概念,以及同质化的简单IP联名造成消费者愈发无感,新中式营销热度的持续提升,是基于长期养成的消费趋势、文化认同感,体现了消费者对消费意义、文化深度商品的偏爱,并延伸出“文化融合”、“情感链接”和“跨界合作”三条深化路径。
在文化融合层面,新中式营销需要找到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技术和生活方式的结合点;情感链接则对应着深挖经典文化符号所代表的内涵,以及可以延伸的情感元素;跨界合作代表着打破品类、场景和人群边界,探索出更新奇和反差感的玩法。
从符号消费,到生活方式
文化融合不再止步于“符号消费”,而是深度融合文化元素和理念。例如在“成分消费”理念中,传统草本成分正在“种草”更多年轻消费群体。在小红书笔记内容中,“植物、草本、植萃、纯净”等成为热词,“桂花、檀木、肉桂、甘草、人参、白桦”等成分词、气味词频现。
作为国产高端香氛品牌的代表——观夏,避开激烈的商业香赛道,通过内容策略、营销方式和产品理念的聚合,以东方文化作为根基,以桂花、栀子、艾草、茉莉等东方植物香木作为品牌基因,做中国原创东方香。
而在服饰品类中,新中式也变得更加细分化、专业化,从以珍珠、刺绣、盘扣到珐琅为代表的传统元素,到真丝、宋锦和竹制等面料故事,再到提花、描金和扎染等古法工艺。相较于“形似”,新中式服饰也走向“神似”,以现代理念深度改造国风服饰,满足高频穿搭场景的需求。
而在具有文化属性的“茶”品类中,古茗火出圈的云雾栀子青“书法杯”,便与书法博主合作,将行书残卷与陆羽《茶经》相结合,实现“产品即内容,品牌即文化”。
(图片来源作者)
情感链接则需要品牌深挖经典文化符号内涵,并呼应大众普遍情绪基调,输出品牌的情感定位。在汇仁女性向品牌“汇仁桃颜露”的营销中,为与当下独立女性群体实现情感共鸣,汇仁桃颜露选择了“刀马旦”这一传统戏剧角色。放在现代化语境中来看,“刀马旦”就是传统戏剧中扮演巾帼英雄的“大女主”。汇仁桃颜露借助这一经典符号IP,致敬女性本色力量的同时,也能赋予产品积极的心理暗示。
而除了传统元素的“情绪价值”外,更多新兴的、自带话题热度的中式IP,也是新中式营销的灵感来源。例如“奈雪的茶”与《中国奇谭》、东阿阿胶的联名中,都聚焦于当代打工人的精神状态,响应打工人“躺平哲学”,维护目标消费群体的内心平和,不是去制造新的冲突。顺着人性做生意,逆着人性做自己,这才是正确的新中式营销的情感逻辑。
最后是跨界合作创造品牌认知增量。在过去泾渭分明的品类中,新中式营销也可以打破边界。譬如在“中式咖啡”细分品类中,不止有“奶咖、果咖”,还出现了“酒咖、米咖”等。例如,瑞幸跨界江苏大剧院民族舞剧《红楼梦》,并推出自带古风气质的“茶咖”联名产品——“碧螺知春拿铁”、“茉莉花香拿铁”,将传统名著相关IP、中国茶文化元素,与咖啡这一舶来品类进行融合,实现“经典”品类的“新生”演绎。
(图片来源作者)
而在与传统文化印象更有反差感的手游品类中,“球球大作战”手游与“中国景德镇瓷厂”文创IP联动,将青瓷、天水、榄秋、朱颜、绯脂五种景德镇瓷器釉色,设定为游戏角色的皮肤色,并设有隐藏款“青花瓷”版本色皮肤,在游戏中传递中国陶瓷文化。手游产品也能基于文创IP衍生出更多的文化内涵、品牌意义。
因此,卷向“深度”的新中式营销,纵向涵盖了产品、品牌和品类,即从联名周边思维,转向可持续销售的商品,从声量造势,转向品牌内涵的一部分,从跟随策略,转向发掘品类趋势,占据更高位的“心智阶梯”,持续影响消费决策。
尤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与人的连接极大丰富化,再小众的群体也能抱团,建立多元的圈层。这也意味着新中式营销在不同圈层,会有不同层面的表达。品牌在进行更深度的新中式营销时,可以根据受众的认知状态,在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中汲取灵感,为抽象的理念表达,找到具象的载体。
美感是起点,偏爱是终点
最后,新中式营销的底层逻辑是“审美感”,这里的“审美感”不仅是关于视觉,而是感官上的“美感”。就像零糖风口兴起时,元气森林博出位不仅是因为抓住控糖消费趋势,更是因为它解决了零糖饮料“好喝”的痛点、刚需。
新中式营销也需要在融合、创新的同时,要保证其符合当下消费潮流和趋势,而不是硬性植入中式元素,影响消费体验。例如某专注“宋锦”面料故事的汉服品牌,便持续改良产品、改进工艺,保留了宋制汉服的美感、触感的同时,也经由细节改良让产品符合现代穿搭需求。
而在此前,某奶茶品牌与某网文大IP合作,但制作物料美感和质感不佳,被网友骂到下架。品牌对“美感”的把控不是只聚焦于单点,而是在品牌与用户的所有触点上,维持住美好的体验。
新中式营销的“审美”,决定了品牌的起点。尤其在“短视频+图文种草”主导的内容时代,好的创意和美感,能够让用户在vlog、plog内容创作场景中,主动为品牌带来自来水曝光,这些真实的评价内容体系,最终会形成品牌偏爱度。
但凡事都注意度,例如面对敏感的宗教话题、原著迷的情绪和民族英雄人物等元素,品牌需要保持足够的警惕。那些自嗨的策略,或者自以为是的、主题宏大的、品牌主观的叙事风格,很难博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