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高职院校学生面临着的压力包括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这些压力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甚至出现心理危机事件频发,给学生本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高职辅导员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文章对大学生心理危机个案进行分析,阐述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影响因素,探讨高职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预防与干预的策略,旨在为高职院校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心理危机事件预防与干预体系,以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职;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9-0141-04
当前,高职学生面临着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有时甚至出现心理危机事件频发。高职辅导员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其对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预防与干预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1]。本文探讨高职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预防与干预的策略,以期为提升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有效指导。
1.案例描述
在某高职院校中,一位省外生源的大一女生引起了辅导员的注意。她初到学校时给人留下了文静乖巧、个性随和的印象。然而,在入学后的一个月,她突然出现异常的行为。该女生在高等数学课堂上无故离座,并在返回宿舍后与家人的电话争吵中采取自我伤害的行为,用钢质笔盖划割左手手腕。这一行为被舍友及时发现并制止,随后报告给辅导员。
2.案例分析
(1)自伤识别因素与应激分析。辅导员发现该女生的自伤行为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心理因素。首先,她曾在高三时期接受过心理状态评估,并被诊断为抑郁症。这表明她本身存在心理脆弱的一面,容易受到外界压力的影响。其次,她个性细腻敏感,非常在意周围人的看法和评价,这种性格特点使她更容易受到情绪波动的影响。应激事件的发生进一步加剧她的心理危机。她对学校环境、专业前景等方面存在不认可和不适应,这导致她产生严重的失望和不满情绪。同时,她在数学课程中的学习困难增加了她的学业压力。当这些压力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与家人的激烈争吵成为她情绪失控的导火索,进而引发自我伤害行为。
(2)心理危机根源探究。辅导员深入分析这位女生的心理危机根源,发现她对自身现状的不接纳是主要原因。她因高考成绩不理想而就读于专科学校,这与她的期望存在巨大差距。她未能从心底里接受这一现实,这导致她对学校和专业产生不认可感,这种不认可感使她在遇到困难时更容易产生退意,但又因家人的不支持而无法实现退学。这种矛盾心理使她陷入深深的困境之中,最终导致心理危机的爆发。
1.心理学因素
(1)认知特征。在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中,认知特征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首先,认知偏激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部分学生往往采用极端的思维模式,非此即彼、非黑即白地看待问题,缺乏中间地带和多元思考的能力,这种极端的认知方式使他们容易钻牛角尖,对于困难和挑战产生过度反应,从而增加心理危机的风险。其次,认知宿命论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重要因素。部分学生倾向于将遭遇的困境和失败归咎于命运的安排,认为自己的努力无法改变现状,这种消极的认知态度削弱他们的抗争意识,使他们在面对挑战时缺乏积极应对的动力,更容易陷入心理危机。
(2)情绪与性格特征。情绪与性格特征对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同样具有重要影响。首先,慢性痛苦、焦虑、抑郁和愤怒等负面情绪特征是自伤者的常见表现,这些情绪状态不仅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还会导致他们采取极端行为来应对困境[2]。例如,部分学生在遭遇挫折时通过自我伤害来释放内心的痛苦和愤怒。其次,内向、羞涩和情绪稳定性差等性格特征增加心理危机的风险。部分学生往往难以适应新环境,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从而在面对困难时感到孤立无援,同时他们的情绪状态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产生极端反应,进一步加剧心理危机。
(3)行为特征。首先,行为冲动性和盲目性是自伤者的典型表现。部分学生在情绪失控时会采取极端行为,如自我伤害或攻击他人,以应对内心的痛苦和不满,这种行为方式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其次,环境适应能力差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部分学生难以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难以建立有效的社交支持网络,这种缺乏支持的状态会使他们在面对困难时感到无助和绝望,增加心理危机的风险。同时,部分学生缺乏应对挑战的有效策略和方法,这导致他们在困境中无法自救。
2.精神应激因素
(1)重大负性应激事件的直接触发作用。大学生在校期间,可能会遭遇各种重大负性应激事件,如家庭变故、学业失败、人际冲突等,这些事件往往具有突发性和强烈性,能够直接冲击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心理危机事件的直接触发因素。例如,个案中的女生因为不满意自己的高考成绩和就读的高职院校,加之专业课程学习困难,逐渐积累了大量的负性情绪。当某次在课堂上遭遇挫折时,这些情绪的积累达到临界点,从而引发她的自伤行为。
(2)慢性应激事件的累积效应。慢性应激事件通常指那些持续存在、反复出现的压力源,如长期的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困扰、经济困难等。这些事件虽然看似平常,但长期积累下来,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持续的损害,增加心理危机事件的风险。在个案中,女生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专业课程的学习困难等都属于慢性应激事件,这些事件的长期存在和反复出现,会加剧她的心理压力,为自伤行为的发生提供土壤。
(3)个体应对方式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个体在遭遇应激事件时,其应对方式以及外部环境的支持程度会对心理危机事件产生影响。不同的个体在面对相同的应激事件时,可能会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如积极应对、消极逃避等。同时,外部环境如家庭、学校、社会等提供的支持资源会影响个体的应对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在个案中,女生在遭遇学业和人际困境时,试图通过退学这一极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反映了她在应对方式上的局限性和不成熟性。同时,家庭对她退学想法的强硬拒绝以及学校环境的不适应等外部因素也会加剧她的心理压力和困境感,最终导致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3.社会文化因素
(1)家庭关系与亲子互动。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首要环境,其内部的动态关系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家庭关系和睦宽松、气氛融洽往往能为大学生提供稳定的情感支持和心理安全感,从而降低他们面对心理危机的风险。相反,如果家庭关系紧张、亲子之间存在沟通障碍或矛盾冲突,部分大学生在遭遇应激事件时更容易感到孤立无援,进而采取自伤等极端行为来应对内心的痛苦和不安。
(2)社会压力与期望。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就业市场的不断变化,大学生面临的学业、就业等压力日益增大。家庭经济困难、学业竞争激烈、就业前景不明朗等因素都可能给大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特别是对那些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可能更容易受到社会期望和同龄群体压力的影响,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进而增加心理危机的风险。
(3)社会文化认知与价值观。社会文化认知和价值观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影响不容忽视。在一个追求名利的环境中,部分大学生会感受到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不良的社会文化现象(如网络暴力、攀比心理等)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4.其他因素
(1)疾病因素。疾病因素在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中占有重要位置。首先,躯体疾病,特别是慢性、难治性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常常伴随着心理压力,这种压力可能导致个体出现心理危机。其次,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会直接影响个体的情绪、认知和行为,从而增加心理危机的风险[3]。
(2)生物学因素。生物学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影响不容忽视。一方面,遗传学研究表明,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增加个体对心理危机的易感性。另一方面,神经递质的不平衡、大脑结构的异常等生物学因素可能影响个体的情绪调节和行为模式,导致心理危机的发生[4]。
(3)媒体因素。个别媒体的宣传报道对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一方面,个别媒体对自伤、自杀等行为的报道可能误导大学生,让他们错误地认为这些行为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另一方面,校园内学生间自伤行为的传导作用可能导致其他学生模仿这些行为,从而增加心理危机的风险。
1.事前预防为主,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档案
(1)心理健康筛查与识别。高职辅导员应紧密配合学校心理中心,每学年开展心理健康筛查活动。通过专业的心理测评工具,辅导员能够初步识别出班级中的心理危机高风险群体和预警群体,这一步骤是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档案的基础,可为后续的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档案。针对识别出的心理危机高风险学生,辅导员应为他们建立详细的心理危机干预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心理测评结果、可能的心理风险点、已采取的干预措施等。这些档案可以作为辅导员后续工作的参考依据,确保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有全面、准确的了解[5]。
(3)动态更新档案与持续监测。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心理状况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辅导员需要定期更新心理危机干预档案,记录学生的最新心理状态和干预情况。同时,辅导员应通过日常观察、谈心谈话等方式,持续监测学生的心理动态,确保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心理问题[6]。
(4)谈心谈话与预防疏导。谈心谈话是辅导员了解学生心理状况的重要途径。辅导员应定期与心理危机高风险学生进行谈心谈话,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困扰。在谈话过程中,辅导员应注重预防与疏导相结合,通过倾听、理解和支持,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增强心理韧性。
2.事中合力化解,重视各方的联动作用
(1)快速响应与科学分析。在心理危机事件突然发生时,高职辅导员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学生的安全,这不仅涉及对学生当前状态的迅速评估,还包括及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以防止学生进一步受到伤害。辅导员应当立即采取行动,无论是直接到达现场,还是通过电话、网络等远程方式与学生取得联系,以确保学生的安全。同时,辅导员要结合所掌握的情况,对心理危机事件进行科学的分析,不仅要了解事件的表面现象,更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原因和动机。辅导员要关注心理危机事件的性质,即它是如何发生的,涉及哪些关键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2)多方联动与资源整合。在明确心理危机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后,辅导员应积极启动多方联动机制。首先,辅导员要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沟通,让家长了解事件进展,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其次,辅导员要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二级学院、学生处等相关部门和人员紧密合作,共享信息和资源,形成合力应对心理危机。最后,辅导员应在可能范围内寻求校内外专业力量的支持,如心理健康专家、社会工作者等,以提供更加全面和专业的干预服务。
(3)家庭沟通与情感支持。在处理心理危机事件过程中,家庭的情感支持至关重要。辅导员应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成长背景、性格特点以及与家人的关系状况。通过深入的沟通,辅导员可以帮助学生和家长理解彼此的需求和期望,减少误解和隔阂。同时,辅导员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家庭问题,理解父母的关爱和期望,加强与家庭的联系,获得归属感。在必要时,辅导员可以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家庭教育专家参与家庭沟通,提供更加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3.事后及时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1)审视心理健康筛查的时效性与全面性。首先,高职辅导员应当细致审视和调整现有的心理健康筛查机制,确保在新生入学之际,心理健康筛查工作能够迅速、全面地展开,覆盖到每一位学生,这不仅有助于及早发现潜在的心理危机风险,还能为后续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同时,辅导员要定期对筛查机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结合学生群体的变化,适时调整筛查内容和频率,确保筛查工作始终与时俱进,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2)分析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及改进空间。在心理危机事件发生后,辅导员应深入回顾整个干预过程,对采取的干预措施进行客观分析。对成功的干预案例,辅导员应总结其中的关键因素和成功经验,如及时的心理疏导、有效的家校沟通等,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借鉴和推广。对效果不佳的干预措施,辅导员应反思其不足之处,如沟通方式不当、干预时机把握不准等,并探讨可能的改进空间,寻求更加科学、合理的干预策略。
(3)提升对应激因素的敏感性与识别能力。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应时刻保持警惕,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异常行为。通过与学生建立深厚的信任关系,辅导员可以更加敏锐地察觉到引发心理危机事件的应激因素。对高风险学生群体,辅导员应加以关注和跟踪,通过定期的谈心谈话、心理测评等方式,及时发现并干预潜在的心理危机。同时,辅导员应学会运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准确评估,确保干预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7]。
(4)持续学习专业知识与提升个人能力。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辅导员应持续学习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通过参加专业培训、阅读专业文献等方式,辅导员要积极了解最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断提升心理危机事件预防与干预能力。同时,辅导员应注重个人心理成长,保持积极的心态。在面对学生心理危机时,辅导员要保持冷静、理性的态度,以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帮助[8]。此外,辅导员应积极寻求与同事、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和资源,以此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综上所述,对高职辅导员而言,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预防与干预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它不仅关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还会对家庭、学校、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有效应对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高职辅导员要事前预防为主、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档案,事中合力化解、重视各方的联动作用,事后及时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此帮助学生平稳度过大学阶段,顺利完成学业,并满怀信心地奔向未来。
参考文献:
[1]米歇尔·米切尔(澳).折翼的精灵:青少年自伤心理干预与预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2.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3:3.
[3]关培兰.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6.
[4]蔡智勇.精神分析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策略研究[J].江苏高教,2022(12):132-138.
[5]郭佳,王菲菲.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J].卫生职业教育,2023(22):148-152.
[6]李芳菲.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预防与干预[J].德州学院学报,2023(04):84-88.
[7]罗璐,常为来,郭行程.基于“三全育人”的高职院校心理育人模式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06):71-73.
[8]岳斌,白延泉.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对策探究[J].林区教学,2023(11):100-103.
Research on the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of Psychological Crisis Event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by Higher Vocational Counselors
———Analysis of Counselor Work Cases
Liu Yang, Men Tonglu
(Yun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Sports, Kunming 650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reform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re facing increasing pressure, including academic pressure, employment pressur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pressure, etc. These pressures have led to increasingly prominent psychological health problems among students, frequent psychological crisis events, and brought great negative impacts to students themselves, families, and society. Vocational counselors are an important force in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ey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students, timely identify and solve their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provide necessary psychological support and assistance. The article first analyzes individual cases of psychological crisi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elaborate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sychological crisis event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nd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of vocational counselors for preventing and intervening in psychological crisis event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The aim is to build a scientific and systematic system for the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of psychological crisis ev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ental health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promote their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Key words: 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counselors;collegestudents;psychologicalcrisis;prevention; intervention;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