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举措,对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健康文化素养、工匠精神以及创新创业思维的养成有重大的意义。高校应积极将中医药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构建体系,推进队伍建设,提供良好的平台,以公选课、思政课、社团、中医药讲座等方面为切入点,融合校园中医药文化环境改造,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校;中医药文化;校园文化;文化建设;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9-0017-04
基金项目: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课题“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实现路径探讨———以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课题编号:MK 202209)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为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国务院于2016年发布《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提出要“推动中医药进校园”。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强调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发展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将中医药文化弘扬列为重点工程之一。该规划旨在通过一系列措施,提高公民对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的认识,力争在“十四五”末期使这一水平达到25%左右。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提到了“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和“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这一系列相关方针政策为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高校积极传播中医药文化,让大学生“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对推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中医氛围具有重要意义[1]。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中医药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本文以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探讨中医药文化进高校的各种可实现路径。
1.是提高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重要举措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同时,中医药文化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文化强调“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调和致中”“三因制宜、辨证论治”,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重要含义与深刻内涵。将中医药文化引入校园,让大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医药知识,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文化观,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
2.是提升大学生健康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中医讲究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中医学认为,生活方式与健康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通过调整情志、饮食、劳逸和起居等方面的生活习惯,可以提高对外邪的抵抗能力,使机体保持在阴阳平衡的状态,从而维护身体健康。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对当代大学生健康文化素养的提升、健康意识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习中医药知识,大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学会如何预防疾病和维护健康,进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3.是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路径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也是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体现,这与传统中医文化中“大医精诚”的精神不谋而合。古代名医、良医、大医的高尚职业道德观,对于大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工匠精神具有深远的意义[2]。通过学习中医药文化,学习古代医者的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大学生可以更加热爱和尊重传统文化,从而培养工匠精神。同时中医药文化的学习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实践,这对于培养大学生工匠精神必备的耐心、毅力和专注力具有重要意义。
4.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渠道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产业的重视和扶持,中医药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将中医药文化引入校园,可以使大学生在接触中医药元素时激发创新创业激情。通过学习中医药知识,大学生可以从专业的层面了解中医药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培养创业思维[5]。同时,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也需要大学生的参与和推动,他们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传统中医药进行创新,推动中医药产业的转型升级。
高校应努力提高公选课程的覆盖度,在思政课程中凸显中医药文化特色,使社团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并开展中医药讲座,建设具有中医药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中医药文化,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健康文化素养、工匠精神以及创新创业思维[3-4]。
1.公选课程高覆盖
公选课程是高等教育体系中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6]。为此,高校应基于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需求精心安排符合学生需求的公选课。在公选课中,中医药文化应占据十分关键的位置。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公选课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为此,在医护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中医药基础课程应成为限定选修课,确保每名相关专业的学生都能获得扎实的中医基础知识。此外,为了进一步普及中医药文化,高校应开设一系列涵盖各个层面的中医药相关公选课程。这些课程应内容多元、形式各异,既有理论讲解,也有实践操作,如“中医药膳学”教会学生如何通过食疗来维护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从生活习惯出发,探讨如何运用中医理念促进身心健康,“中医经典与健康养生”深入解读中医经典著作,指导学生结合古典智慧进行养生。另外,“生活里的中药”“小儿推拿实用技术”“易经中的人生智慧”“看花识草辨药材”“中医适宜技术”“小穴位大健康”等课程,都旨在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应用中医药知识,增强其实用技能。为了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部分公选课程可采取翻转课堂模式,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课堂上则更多地进行讨论和实操练习。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更能在实践中体会中医药文化的精髓,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欣赏中医药的独特魅力。这不仅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思政课程显特色
中医药文化应融入思政课程,提升思政课程亲和力和针对性,而其他各门课程应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时融入中医药文化,形成协同效应[7]。高校应制定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对课程思政项目进行立项,撰写课程思政案例。中医药文化融入相关专业课程,应形成思政亮点。例如,在中药学专业的“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在介绍被子植物蔷薇科植物杏子时,教师可融入三国时期的名医董奉“杏林春满”的典故,教育学生在学习专业相关知识时,要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弘扬中医文化,培养自己的精湛技艺和仁爱之心。又如,在护理专业“老年护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介绍老年护理时,教师可引入药王孙思邈的名言“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孙思邈的名著《千金方》中,把大医精诚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进行相关阐述,不分“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都是一视同仁的。老年护理工作有其特殊性,需要护士付出更多的努力,更多的爱心,要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产生共情,更要有大医精诚的精神,既要“精”,有精湛娴熟的护理技术,又要“诚”,真诚地对待老年人,才能高质量地完成老年护理这一专业性工作。再如,在社工专业“公共应急救护”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介绍心肺复苏技术时,教师可引入东汉名医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所提的针对自缢的急救办法即金匮急救术,让学生为我国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感到骄傲自豪。
3.社团与志愿服务相结合
社团活动与志愿服务相结合是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又一重要举措。高校可通过成立多个以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学生社团,如杏林耳穴保健社团、杏林针推社团和御百草社等,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和展示中医药知识的平台。在具体实施中,各社团应结合自身特色,主动开展一系列富有中医药特色的志愿活动。例如,在福州十邑地区具有本土特色的民间传统节日拗九节期间,杏林耳穴保健社团与杏林针推社团紧扣节日的敬老主题,与学校党支部、社区居委会合作,开展针对老年人的志愿服务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利用所学的中医药知识,为老年人提供耳穴保健按摩、艾灸、拔罐等相关中医服务,向他们普及健康养生的知识和方法。这种形式的活动不仅能帮助老年人了解了更多关于健康的信息,也让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增强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在端午节时,社团同学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走进小学校园,在宣传端午文化的同时,带着小学生们一起制作香囊、山楂丸、紫草膏、足浴包等,让小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领略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魅力,也让小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使中医药文化更好地扎根在心中,并且运用到日常生活保健中。此外,参与这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还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中医药文化的现代价值和社会意义,从而增强文化自信[8]。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医药文化,并在服务过程中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自豪感。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也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注入了新的活力。社团与志愿服务的有机结合,能构建一个既能增强学生专业技能,又能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模式,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提升社会服务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开展中医药讲座
为了进一步推广中医药文化,高校可定期开展中医养生讲座,讲座可以科普为主,旨在向大学生普及中医药的基本知识与理念。通过这些讲座,学生们能够深入了解中医药文化中所蕴含的关于生命的哲学思想,如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等。在讲座中,专家学者们应详细解释阴阳平衡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以及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如何影响人的身体状态。除了理论讲解之外,讲座还会涉及中医的饮食文化,指导学生通过合理的饮食习惯来调节身体,增强体质。中医认为“药食同源”,很多食物既可以作为日常饮食,又可以作为药物治疗疾病。学生们可以学习如何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合适的食材,以及如何搭配食物以达到养生的效果。此外,讲座还应强调正确的作息习惯对于维护健康的重要性。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界的昼夜更替、四季变换密切相关。因此,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如早睡早起、合理规划工作与休息时间,对保持身心健康至关重要。通过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医药讲座,学生们不仅能够积累知识,还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中医药的智慧提升自身的生活质量。这种教育方式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也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5.建设中医药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
为了让中医药文化在校园中更广泛地传播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高校应努力营造充满中医药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9]。这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受到文化熏陶。首先,高校在规划校园人文景观时,应特别注重融入中医药元素。例如,在教学楼和宿舍楼之间的显眼位置,放置李时珍及其名著《本草纲目》的雕像,并附上详尽的文字介绍。这样的设计不仅能起到美化校园的作用,而且能让学生在日常往来中自然地了解中医药的历史和知识。在校园的其他地方,如教学楼之间,可树立以“杏林春暖”为主题的雕像和相关介绍。这个典故象征着医者对患者的关怀与仁爱,传递了中医的精神内核。在连廊的墙面上,可装饰介绍中医传统诊断方法“望闻问切”的信息图,使学生在平时行走中也能够学习中医的基本知识。此外,可在走廊顶部悬挂与中医药文化相关的名人名言,如孙思邈的名言。这些名言不仅能点缀校园,而且能激励学生们尊重生命,追求医学的至高境界。在学校的历史发展简介石碑旁,也可展示不同时期的中药图片,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中药的多样性,或根据四季变化,设置介绍春夏秋冬养生知识的木制牌匾,让学生们能够根据季节的变换了解相应的养生之道,从而在生活中实践中医药的养生理念。通过这些精心设计的环境元素,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接触和感知中医药文化,无论是在休闲放松的时刻,还是在课间短暂的空闲,都能够不经意间吸收中医药的知识和智慧。这样的校园环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对中医药的兴趣,而且能为他们将来从事相关职业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10]。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宝库,其中的生命观、哲学观、健康观以及理想价值信念对大学生健康教育、文化认知有着重大的影响,能够引领大学生文化自信、职业道德观、价值观的培养。高校应努力实现公选课程高覆盖、思政课程显特色,促进社团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开展中医药讲座,建设中医药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让中医药文化根植在大学生的心中,使大学生响应政府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在社会层面主动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王国强.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N].中国中医药报,2017-03-01(001).
[2]张宝华.论大医精诚与工匠精神的关系及现实意义[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01):50-51.
[3]李明超.中医药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J].高教学刊, 2019(22):150-152.
[4]陈秋霞,张松富,胡永生.中医药高校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思考———以福建中医药大学为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18): 168-170.
[5]陈江涛.中医药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3,21(06):45-47.
[6]许凡,郝娉婷.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公选课中的教学研究[J].高教学刊,2021,7(17):68-71.
[7]马莉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23,181(01):100-103.
[8]顾宇,孙成聪.高等中医药院校实践育人与文化自信培育路径———以辽宁中医药大学“芯火”中医药文化志愿服务团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9,187(07):94-96.
[9]黄伟,刘维琴,林静.中医药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9,41(04):99-102.
[10]陈秋霞,张松富,胡永生.中医药高校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思考———以福建中医药大学为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18):168-170.
Exploring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Entering University Campuses
———Taking Minjiang Norm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Dai Tingting
(Minjiang Normal College, Fuzhou 350000, China)
Abstrac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nto campuses is a major initiative of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 which has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literacy, health cultural literacy, craftsmanship spirit, and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hinking among college students. Universities should actively integrat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nto campus cultural construction, build a system, promote team building, provide a good platform, take public elective cours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club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ectures and other aspects as entry points, integ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campu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nto the campus.
Key words: universities;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ulture; campusculture; culturalconstruction;traditional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