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资助育人是高校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高校资助工作的精准开展体现了教育公平和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大数据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为资助工作精准开展和资助育人路径精准实施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方式。高校在应用和开发大数据系统时,要探索切实可行的资助育人路径,将资助工作的重点由全面覆盖转向更高要求的精准化资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持续性发展能力,促进资助育人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资助育人;精准实施;育人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9-0005-04
基金项目:本课题由重庆开放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2021年度学校科研项目“高校大数据助力学校精准资助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ZYB2021-061)资助
大数据在高校的开发和应用,推动了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和科学性发展。高校在资助工作开展中,能借力大数据优势改善资助工作开展方式,提高服务水平,来提高资助工作的精准度和高效性,但是由于部分高校对大数据系统开发不完善、应用不广泛,在实际工作中,精准资助工作开展难度加大、效率不高。部分高校虽然能借助大数据优势推动资助工作精准开展,但是,由于对资助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理解不够深刻,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和自我发展能力培养不够等,不能将资助和育人有效结合,影响了资助和育人的同向发展,育人效果不佳。
1.数据化工作能力不强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高校提供了更为便捷和高效的管理方式,然而受传统工作开展的流程和方式的限制,高校部分教师数据化工作能力提升不够,不能有效使用数据系统开展日常工作。首先,部分高校受到经费、办学规模、校内信息技术核心人员缺乏的限制,存在数据化系统陈旧、数据信息获取不够快捷和全面等问题。其次,“智慧校园”建设也需要完善和改良。一方面,高校没有实现跨部门数据资源共享,师生需要协调多部门获取相关基础信息,才能完成资助工作,导致资助工作开展方式烦琐,复杂性高;另一方面,对于跨部门的基础数据,由于工作领域受限,有些部门搞不清楚信息组成的逻辑结构。再次,有些学校数据化系统建设主要依赖于自主建设,缺乏校外专业领域人员指导,系统不够优化,包容性不强,师生使用起来不流畅。最后,高校对师生数据平台使用培训指导不够,导致有些师生不能高效应用资助系统,大数据的便捷和精准性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
2.育人活动开展方式单一
校园活动是高校育人的重要载体,校园活动开展的情况对于资助育人成效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伴随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普及以及资助工作精准化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资助育人活动的形式也要有所丰富,才能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在开展校园活动时,部分高校习惯于传统的线下活动,如主题班会、主题讲座等。这些活动开展方式,能够丰富学生的感受,拓宽育人的普及面,对育人成效的提高有一定助推作用。但是由于活动形式单一、育人活动内容不够丰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教师的工作量大,活动育人的成效不高。
3.资助育人效果不佳
资助工作是一项育人工作,“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提高学生的持续性发展能力,加强学生的励志教育,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成长、成才。高要求的精准化资助是资助育人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资助工作不仅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物质帮扶助其顺利完成学业,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持续性发展能力。然而,在资助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由于开展时间较为集中、资助材料规范性要求不断提高、奖助学金类别增多,部分高校将工作中心放到精细化资助管理中,而对于资助育人目标的实现没有形成更有效的路径和方法,导致育人效果不佳。
大数据视域下开展资助育人工作,既能借力大数据系统,创新资助育人活动开展方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热情,简化工作流程,提升资助工作的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又能深化师生对资助育人目的的理解,促使教师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精准资助育人路径,切实用心、用情提高育人质量。
1.提高资助工作水平
大数据技术既能为资助工作精准开展提供更便捷的数据化应用平台,又能提高资助工作的管理水平。一方面,高校加强自助系统的数据化系统应用,通过建立“学生线下申请—教师线上审核—资助中心线上复核”的申请流程,能简化师生工作流程,增强无纸化办公能力,提高资助工作的精准性,减少资助专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能够将资助要求、资助评选办法和资助数据平台进行有效对接,形成科学的资助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资助工作的水平。
2.丰富育人活动开展方式
伴随数据平台的成熟和完善,高校纷纷将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智慧校园、校园网等作为资助育人工作载体。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数据平台推送、普及资助政策,宣传学生身边的榜样人物,通过发挥朋辈力量,激发学生内驱力,让学生树立自立自强意识。另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开展第二课堂育人活动,如“线上发布—线上报名—线下参加”丰富活动开展形式,规避场地紧张的局限性,提高师生组织、参与活动热情,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充分借用大数据优势丰富资助育人活动开展方式,提高育人质量,形成广覆盖、宽领域资助育人格局,为营造校园浓厚育人氛围添砖加瓦。
3.提升资助育人质量
大数据应用的普及,为资助育人工作开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空间,丰富了资助育人活动开展方式,增加了育人工作载体,也提升了高校教师的育人水平和能力。一方面,高校通过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大数据信息平台,能加强对学生的正面教育和引导。另一方面,大数据也为资助育人工作精准开展提供了新的方式,让高校既能充分应用大数据优势开辟精准资助工作路径,又能积极探索资助育人路径,拓宽育人的普及面,提高资助育人质量。
资助工作精准开展是资助育人目标精准实现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保障,高校要加强对大数据系统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助力资助工作的精准开展。资助的核心是育人,高校在借力大数据开展育人工作时,要坚守“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持续性发展能力,加强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引导和关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开辟精准资助路径
第一,搭建资源共享数据化信息平台。首先,高校要在智慧校园中设置资助专栏,形成学生申请—学院审核—资助中心复核等工作流程,规范资助工作开展程序。其次,高校要构建集财务处、教务处、学工部、二级学院、后勤、信息技术中心等部门为一体的资源信息平台,为资助工作精准开展提供参考数据。再次,高校可以通过对接一些企业平台,为资助育人工作后续开展提供契机。最后,高校可以通过对资助系统、微信、手机APP等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推进高校资助工作的全面数据化。
第二,组建高素质资助育人管理队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科学和规范性开展,离不开高素质的资助工作育人管理队伍。结合大数据技术的包容和普及性,高校要建设一支业务精、能力强、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队伍负责资助工作。一是资助队伍的教师应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如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信息技术等,为资助育人工作开展提供专业建议和科学性指导。二是资助队伍的教师要有扎实的业务能力,要具备育人能力,能够切实关心、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展精准性的资助育人工作,重视对学生持续性发展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资助管理队伍教师要能与时俱进地学习和适应资助工作的要求和变化,熟练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办公软件操作,积极参加相关业务培训,提高数据化系统的应用能力,提高资助工作开展效率,促进资助育人目标的精准实现。
第三,完善数据化平台管理机制。高校数据化平台涉及高校师生大量的个人信息,而确保学生个人信息安全是资助工作精准开展的前提。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安全保密机制,加强信息技术和管理部门核心人员职业素养培训,引导其遵守职业行规,签署安全承诺责任书,防止信息外漏。二是在应用和开发智慧校园系统时,要完善安全账户登录和保密机制,防止校外人员进入。三是建立数据化平台使用培训和优化机制,在开发和更新数据化平台后,要及时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业务指导,提高数据化平台使用效率。四是要对平台使用情况进行调研,根据资助工作使用人员反馈的问题进行系统优化和更新。
2.拓展资助育人路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资助工作的目的不仅是“不让一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1]。因此,在资助工作中,高校通过实施物质帮扶缓解学生的经济压力后,要持续关心和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打造“志智双扶”的育人模式,激发学生内驱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资助育人目标精准实现。
第一,塑造学生高尚品德,加强学生诚信教育。诚信是立身处世之本,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人与人能够相互信任的基础[2]。在资助育人工作中,高校要着重加强诚信教育。一要借用大数据系统精准识别学生的经济情况,如助学贷款、饭卡消费、绿色通道等,确保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填写属实。二要开展“线上+线下”诚信教育主题活动,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和主动性,深化学生的诚信认知,引导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第二,关心关爱学生,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资助工作归根到底是一项育人工作,因此高校在资助工作开展中,要从生活和学习上关心、关注学生,要持续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帮助其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态[3]。首先,高校可以在智慧校园中开设“微心愿”“心理微课堂”“心理咨询申请”等板块,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其次,高校可以通过数据平台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普测档案库,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持续性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最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还可以开展“线上+线下”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推广和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掌握缓解心理焦虑的办法和技巧,使其能自信、阳光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第三,提升学生能力素养,加强学生励志教育。高校要致力营造“助学为先、励志为重”的育人氛围,充分发挥资助育人的显性和隐性作用,打造“志智双扶”的育人模式,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高校要引导学生扎实学好专业知识,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上求专求精,把专业知识学好[4]。对于成绩优异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鼓励他们努力争取筑梦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此外,高校要积极开拓勤工助学岗位,让学生通过参与劳动获取报酬。高校还可以借助网络,开设“线上+线下”学习平台,开展网络校园文化活动。一方面,可以通过线上搭建学习平台,增加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校园网、抖音平台等推送学生身边的榜样故事,潜移默化引导学生自立自强。高校可以通过推送“榜样故事我来说”“学习之星”“自强之星”等信息,发挥朋辈群体的榜样力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培育中形成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第四,培养学生感恩意识,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感恩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点,是做好资助育人工作的关键环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享受资助政策的帮扶与关爱的同时,要懂得用感恩心践行感恩行,增强社会责任感,实现从“受助”到“自助”再到“助人”的良性循环。首先,高校可通过主题班会、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政策宣讲和相关知识普及,让学生理解资助工作的意义和具体要求,使其真正从心理上认同资助工作传递的是爱和关心,主动配合资助工作的开展。其次,高校要通过开展“线上+线下”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助能力,如参加勤工俭学、社会实践。此外,高校还要开展一些公益活动,培养学生助人意识,让其有“因为自己淋过雨,要为别人撑把伞”的感恩意识。如通过开展“无偿献血”“慰问孤寡老人”“关爱留守儿童”“三下乡”“下午四点半课堂”“爱心助农”“云支教”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以实际行动回报学校、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最后,高校要选树典型,传递爱心,线下邀请受资助的优秀毕业生回校演讲,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校园网、抖音平台等推送毕业生的公益行为,让爱心助学、知恩感恩的情谊代代相传。
第五,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也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高度关注的重点问题。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不仅关乎学生个人命运、家庭生活,还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有一定影响。高校应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开展就业指导和培训、就业育人主题活动、校企实践和顶岗实习等。一是建设一支企业助阵、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方式讲授职业规划、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培养等内容,指导学生制订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掌握必备的求职面试技巧。二是开展就业育人主题系列活动,如“简历制作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职业生涯主题班会”等活动,让学生做好求职准备,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三是充分发挥校企合作育人作用,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到企业的具体岗位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提升试岗能力。四是根据就业系统学生就业情况的统计,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开展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实施“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的指导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顺利就业。五是利用云平台、云宣讲、空中双选会等形式辅助就业招聘,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岗位,缓解学生就业压力,助力学生顺利就业。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既加强了高校对数据平台的使用和开发,为资助工作提供了更为精准、高效的开展路径,增强了资助工作精准开展的科学和规范性,又为资助育人目标的精准实现,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方式,促进了高校资助与育人的有效结合。高校应通过实施精准的资助路径缓解学生的经济压力,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加强学生的诚信、感恩、励志、就业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探索和创新资助育人路径。
参考文献:
[1]胡伟,杨洋,丁朋.精准资助视角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体系构建[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2,35(03):49-52+101.
[2]邓淑月,郝海燕.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优化路径探索[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3,39(12):21-27.
[3]蒋兆伦,张建英.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精准化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2,43(06):135-137.
[4]常芬,车纯贤.精准型:高校资助育人的有效路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19(06):136-139.
Research on the Precision Funding and Education Path of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ig Data
Li Meidan
(Chongqing Open University Chongqing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 Chongqing 400000, China)
Abstract: Funding for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universities to achieve their educational goals. The precise implementation of university funding reflects 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fairness and people-oriented education. The promo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big data technology have opened up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precise implementation of funding work and funding education paths. When universities apply and develop big data systems, they should explore practical and feasible funding and education paths, shift the focus of funding work from comprehensive coverage to higher precision funding,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cultivate thei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and promote the achievement of funding and education goals.
Key words: bigdata; universities;fundingfor education;accurate implementation; educationalp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