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知识系统整合、课堂结构灵活、数字资源共享方面有独特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从传递知识到素养发展,微课在优化课堂并赋能学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应以微课优化“教”,利用微课预习实现导学激趣,利用微课随堂实现优学优教,利用微课复习实现巩固拓展,让学生充分利用微课来丰富“学”,以微课导学、以微课助学、以微课优学,从而实现教学效率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微课;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G4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9-0065-04
微课是一种主题明确而具体、内容少而精、时长相对简短、容量较小的“结构化数字资源”[1]。它并不具备完整的课堂要素,却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并推动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了教与学的提质增效。初中阶段是夯实物理基础的关键时期,教师合理利用微课开展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物理探究兴趣,使其深入体验物理知识的精彩。微课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使学生能借助微课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促进个性化学习的开展。本文探讨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以期对物理教学改革及学生的物理学习有所裨益。
微课能够让课堂真正聚焦于“学”,无论是物理知识重组整合,还是线上线下的融合衔接,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在微课中导学,在微课中优学,在微课中自学。教师应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营造学生乐于接受的灵活性学习情景,真正赋能学生自主探究。
1.营造灵活多元情景
首先,微课能够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实现多元混合情景的自由切换。微课能整合多种学习资源,线上线下的有机衔接、通俗易懂的物理现象、清晰直观的实验步骤、深入浅出的例题讲解等内容的呈现,让学生的物理学习更具有开放性。视听兼备的视频讲解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能够激活学生的记忆与理解,模块化的知识细节为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形成支撑。从演示实验到题型分析,应有尽有的学习资源拓展了学生的信息渠道,灵活多元而又随意切换的学习情景,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利用微课引入生活化场景,实现物理现象的即时呈现。生活化场景能够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让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物理原理,充分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价值。
2.深度变革课堂教学
微课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形式,“将物理知识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2],使学生深度参与课堂知识建构,“高效完成对知识信息的可视化处理”[3],能够让学生灵活自主地学习。首先,形式灵活自由,让教与学更轻松,更自主。传统物理课堂上,教师对重点内容需要反复强调,对易错点需要再三重复,这样既挤占课堂时间,又不利于知识理解的连贯性,而微课的储存功能,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让“教”举重若轻,让“学”行云流水。物理实验教学要充分考虑耗材、时间、误差等因素,教师偏重理论讲解,容易导致学生实验观察不充分,实验动手操作机会不够,这样学生对物理实验现象及其理论知识的理解难以深入。而教师将实验过程以微课方式展现,既能够让学生沉浸在实验情境之中,也能够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其次,微课的现代信息元素,为物理教学注入新活力。教师利用微课创设虚拟实验室,能让学生通过软件操作参与物理实验,分析实验数据,深入理解物理规律,实现从高效“教”到高效“学”。
3.实现个性化学习
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多元化的学习资源、模块化的学习内容、简约化的课程容量,让微课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多元需求,为各个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活动提供支持[4]。首先,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接受心理等有一定差异性,而微课的形式多样、内容简短、结构灵活的优势,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课下自主选用微课资源,灵活展开个性化学习。其次,微课的模块化内容为学生的学情诊断、学习评价、自主反思等提供资源支持,方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通过“在线测试”“每日一练”“专题练习”等微课模块,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自主评估,找出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再进行专项内容的有效突破。最后,微课突破了地域、时间的限制。微课的信息提取较为便捷,更契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借助微课拓展延伸,或通过微课视频的回放、暂停功能,多次重复重难点,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1.微课制作技术不足
物理教学中的微课应用效果不理想,往往受制于微课制作技术,教师对微课制作软件的操作方法不熟练,对摄像机或录播系统拍摄功能缺乏系统了解,对文本、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元素应用“力不从心”。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不足,很难对所下载的微课资源中的主题、音质、画面等要素进行优化提质。而不流畅的板书或随意化的讲解,不利于学生应用微课开展学习。微课制作技术提高不但要有形式的创新,也需要有内容的创新。面对良莠不齐的微课资源,教师要严格把关,精心筛选,然而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不足,微课设计及教学整合水平有限,很难真正对视频、动画或文本做到“去粗取精”[5],会导致微课质量低下。此外,物理虚拟实验室的应用多停留在理论层面,而缺乏必要的课堂实践,教师尚未熟练掌握AR技术或3D打印技术,导致虚拟仿生技术在物理情景演示方面的应用不足。
2.微课呈现方式单一
当前,部分教师的微课呈现方式单一,很少有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环节,将微课简单嵌入教学流程,或重点习题讲练,或物理实验演示,或复杂公式推导。微课以知识载体的形式呈现,扩大了课堂容量,丰富了教学形式,但同时这种单一的呈现方式,并没有在根本上实现课堂的真正翻转或学习的灵活多元。在微课内容呈现上,教师往往过分注重物理概念的讲解,强调物理原理或物理模型的理解,精心设计物理问题,然而缺乏人文内涵的体现或物理兴趣的激发,很少有物理史的引入或科学家故事的介绍。如学生在学习浮力时,对阿基米德测量王冠体积的故事很感兴趣,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时,更愿意从牛顿的苹果落地的故事入手探讨万有引力的产生、规律及公式。而单一化的呈现方式让学生对微课功能的理解狭隘化,对微课支持下的物理学习兴趣淡薄。
3.微课资源整合不足
网络上的微课资源应有尽有,教师将微课应用于教学,凭借容量小、储存方便、无限下载及复制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极大便利。然而部分教师对分散的微课资源缺乏系统整合、有效提炼、细节优化,微课应用碎片化、随意化、简单化,导致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效率不高。教师原创微课不但需要讲与演的能力,更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避免录制出来的微课画质不清、声音失真、内容卡顿等,而从网上下载微课资源,教师需严格把关,确保下载的微课质量过关。面对主题分散的微课资源,教师缺乏必要的提炼与整合,无法将其系统化或序列化,导致微课的助学功能尚未充分发挥。
1.微课预习,导学激趣
将微课应用于课前预习环节,列出知识清单,让学生联系新旧知识,构建知识框架,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应通过微课提供学习策略或建议,让学生明方向、有方法,用微课导学,用微课激趣[6-7]。
第一,课前微预习,以微课导学。初中阶段,学生在刚接触物理这一学科时,很少有成熟的学习方法及合适的学习策略,需要教师给予支持或指导。在预习阶段,教师可利用微课,让学生提前准备学习资料,直观感知物理场景,把握教材重难点,获得自主预习建议。预习型微课内容精练,时长多控制在3分钟~10分钟,因此学生要结合新知目标,关注驱动任务,深入问题情境。例如,在“凸透镜成像”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先观看动画演示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电脑上操作凸透镜成像的模拟实验,识记凸透镜成像口诀,理解焦点是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完成验证性实验时,实验目的更明确,操作步骤更熟练,具体细节更清晰。
第二,课前微预习,以微课激趣。物理知识的系统性强,且物理概念及物理规律较为抽象,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知识,容易望而生畏。而在课前微预习中,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期待心理,培养学生对物理的探究兴趣,能消除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畏难情绪。教师可利用微课呈现生活化的物理场景,设计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开展探究小实验,让学生在课前微预习中感受到学习物理的乐趣,体验到科学探索的魅力。例如,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节知识,画出思维导图,同时呈现小视频,让学生探究“生活中的声音”:在空荡荡的屋子里,“回声”是怎么回事?我们的声带怎么发声?下雨天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月球上航天员怎么对话?学生通过微课预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初步了解了声音的产生及传播,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2.微课随堂,优学优教
微课的随堂应用,能够优化课堂结构,让教更能契合课堂实际,让学更加灵活有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将微课嵌入课堂,或呈现知识清单,或联系新旧知识,或设计趣味小实验,使课堂结构更紧凑,让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
第一,微课快速导入,走进课堂。导入是课堂的起点,对学生顺利进入新知学习有重要作用。微课导入重在“短、精、趣”,时长要尽量“短”,让学生快速进入新知学习,情境设计应尽可能“精”,让学生聚焦主题,所提出的问题或呈现的内容要尽可能“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物理探索兴趣,使其快速进入新知的学习[8-9]。例如,在“光的折射”的教学中,教师可播放“空碗生钱”的视频,以微课之疑激发学生物理之趣,让学生带着悬念简单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原理,接着联系生活中的“筷子弯折”“池水变浅”现象,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快速进入新知学习。
第二,微课巧妙随堂,聚焦重点。微课可以打破时空限制,让学生走进直观真实的物理场景,了解复杂多样的物理现象。如绝对光滑的路面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但是可以通过微课呈现。这样,学生由直观的物理场景进入抽象的物理知识,融“情”入“境”理解具体问题,能够有效聚焦重点,进而突破难点。例如,在“故障电路分析”的学习中,大多数学生能理解串联电路发生故障时的电流及电压特点,但不会对电路故障进行综合分析。对此,教师不妨让学生自主归纳常见的电路故障问题,然后结合故障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共同设计出实验方案,小组合作细化并完善实验步骤,最后分组录制实验视频,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重点,突破难点。
第三,微课嵌入实验,高效直观。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重要作用,但一些物理现场演示实验可视性差,距离讲台稍远的学生看不清操作细节,且个别学生对实验步骤不熟悉,使得实验过程存在很多不可控因素,实验结果容易出现偏差,影响了实验教学效率。教师可根据学情及教学需要自制微课视频,将实验过程以慢镜头的方式播放,提高实验的可视性,或基于Web技术创建在线虚拟实验室,让学生利用AR虚拟技术参与实验操作,直观感受实验流程,体验参与实验及自主探究的乐趣。例如,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进入微课视频,从中了解实验仪器及连接方法,然后借助视频的暂停或回放功能,给学生分步演示实验操作过程。
3.微课复习,巩固拓展
复习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教师利用微课设计作业,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复习的资源支持。教师可将典型题目或系统知识以微课的方式呈现,实现课堂到课外的延伸,使学生巩固所学内容,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实现学生物理素养的发展[10]。
第一,课后微复习,及时巩固。在初中物理学习中,部分学生对课内所学内容消化不足,知识理解及能力迁移受阻。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制作微课,助力学生自主复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情特点,提取复习视频及学习任务,及时巩固所学内容,并对教材知识进行查漏补缺。例如,在“凸透镜成像”教学后,教师可制作讲解“凸透镜成像”知识点的微课视频,并设计问题:“如图所示,物体O放置在凸透镜L的左侧,查明物体O在透镜上是否形成实像,并说明实像的位置关系和大小”,然后细化题目解析,帮助学生深度理解凸透镜成像原理,在熟练掌握相关概念及规律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又如,在“电流的测量”教学后,部分学生对实验的原理及操作并不能完全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让学生进行课后巩固,掌握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方法,了解常见的错误操作问题,并对注意事项进行动画演示,方便学生理解。
第二,课后微复习,有效拓展。灵活而多样的存在形式,简短而详细的模块内容,使微课更适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在课后复习环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常见错误整理出错题集,利用微视频同步讲解常见的易混知识点,及时呈现复杂的物理问题,让学生在辨析中反思不足,在问题中归纳问题,在有效突破重难点的同时,找到适用于自身的物理学习方法。例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由于涉及不同运动中摩擦力的方向,部分学生很难分清楚。如果教师采用传统课堂的“知识讲解+习题训练”方式,学生很容易将不同运动中的摩擦力的方向混淆,不能理解出错的原因。对此,教师不妨在课堂教学完成后以微课的方式演示伽利略的“斜面小球实验”,呈现相关知识点及易错题型,让学生对易错知识点进行对比,再搭配相应的练习题,有针对性地练习与纠错。
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是以“微”引入使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以“微”探究使学生从被动走向自主,以“微”拓展使物理“从学科学习走向科学探究”,从而将课堂真正聚焦于学生,让学生真正落实自主学习,高度契合新课标理念,体现物理课堂的内涵发展。因此,教师应提高信息素养,以微课为切入点探究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的融合之道,探索出适合学生物理素养发展的微课应用策略。
参考文献:
[1]周福家.“互联网+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 2023(15):91-94.
[2]刘卫星.“互联网+微课”辅助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探究[J].天津教育,2021(31):152-153.
[3]吴永青.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22(11):70-71.
[4]刘艳.微课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教育,2022(28): 31-32.
[5]冉令辉,庞坤,卢秀华,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0背景下运用“初中物理引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12):30-33.
[6]韩晓川,韩天凤.短视频资源在初中物理网络授课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2,38(03):77-80.
[7]李星.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天津教育,2021(22): 86-87+90.
[8]吴文彪.浅议“翻转课堂”之微课在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运用[J].黑龙江教育,2015(02):49-50.
[9]王世梅.“双减”政策背景下提高初中物理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策略[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3,44(10):112-116.
[10]王玉静.多媒体辅助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改革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2,38(05):96-99.
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lectur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Liu Xingzhong
(Shuguang Nine Year School, Zhenyuan County, Gansu Province, Zhenyuan, 744502,China)
Abstract: Microlecture, as a new teaching model, have unique advantages in knowledge system integration, flexible classroom structure, and digital resource sharing, and are widely used in classroom teaching. Microlectur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optimizing the classroom and empowering students, from transmitting knowledge to developing literacy. Teachers should optimize teaching through microlecture, use microlecture previewing to stimulate learning, use microlecture in class to achieve excellent learning and teaching, use microlecture review to consolidate and expand, and enable students to fully utilize microlecture to enrich learning. Through microlecture guidance, microlecture assistance, and microlecture optimization,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students’ self-learning ability can be continuously improved.
Key words: microlecture;junior middle schoolphysics; classroom teaching; application;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