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网络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文章深入探讨了高校如何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和相关技术手段,应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思政话语体系、精选思政教育内容以及抢占网络舆论制高点等措施,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应用这些措施能够显著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文章旨在为高校思政教育在网络时代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以推动思政教育与时俱进,更好地服务于青年学子的全面成长。
[关键词]思政教育;网络时代;话语体系;信息素养;网络舆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论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网络虽然为人们提供了信息获取和交流的平台,但是也带来了复杂的舆论环境。特别是对高校思政教育而言,网络舆论的多变性、即时性和互动性给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引导网络舆论,使其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旨在通过分析网络舆论生态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探讨有效的引导策略,以期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进而助力高校更好地应对网络舆论的挑战,从而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青年。
一、网络舆论生态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
网络舆论以其独特的信息传播方式,对高校思政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网络舆论的即时性和全球性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各种信息和观点能够迅速传播到学生群体中。这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了解社会动态和多元观点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对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新挑战。其次,网络舆论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促进了学生思想的多元化发展。在网络上,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思想和文化,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1]。然而,这也可能导致学生价值观的混乱和道德标准的模糊,进而增加思政教育的难度。最后,网络舆论的互动性和匿名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和平等的表达空间。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他人平等进行交流和讨论。这种互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网络欺凌、虚假信息传播等。
网络舆论生态对高校思政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面对这些影响,高校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思政教育,以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需求,有效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网络舆论生态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与挑战
(一)跨越数字鸿沟:网络思政教育资源的接入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校思政教育正逐步实现数字化转型。然而,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数字鸿沟现象日益凸显。一方面,一些发达地区的高校已经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为学生提供沉浸式思政教育体验。另一方面,欠发达地区的高校由于网络基础设施薄弱,资金和技术支持不足,网络思政教育资源的接入存在困难。如何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网络思政教育资源的均衡接入,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性,成为当前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这不仅需要政府和教育部门加大资金投入,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高校之间加强合作与交流,共享优质网络思政教育资源。
(二)解读网络语境:思政话语体系的重构
在网络舆论生态下,高校思政教育的话语体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思政话语在网络环境中往往显得刻板、生硬,难以契合活泼、多变的网络语言。同时,网络流行语和新兴表达方式的不断涌现,使得传统思政话语的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如何解读和适应网络语境,重构思政话语体系,使其与网络环境相融合,提高思政教育的吸引力,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2]。
(三)应对信息过载:思政教育内容的筛选与整合
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学生每天面临海量的信息的冲击。这些信息来源广泛、内容繁杂,既包含有价值的学术资料,也包含虚假和误导性的内容。学生在筛选和整合这些信息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如何在信息过载的网络环境中帮助学生有效筛选和整合思政教育内容,确保他们能够接收到正确、有价值的思政教育信息,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重要挑战。
(四)引领网络舆论:思政教育的主动性与话语权
在网络舆论生态中,高校思政教育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相对较弱。尽管一些高校已经尝试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声,但在引领网络舆论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同时,一些网络意见领袖和自媒体在舆论场上占据重要地位,他们的观点往往能够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如何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在网络舆论场中的主动性和话语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重要挑战。这需要高校加强与主流媒体、意见领袖等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发声并传播正能量。同时,高校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媒体素养,使他们在面对网络舆论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
三、网络舆论生态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引导策略
(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网络思政教育资源接入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网络思政教育资源的接入愈发重要。为了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平等地获取这些资源,高校必须强化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不仅涉及硬件设备的更新和升级,还包括软件系统的完善和优化。
首先,高校应针对校园内部网络进行全面升级。这包括提升网络带宽,确保高速稳定的网络连接,以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访问思政教育资源。同时,高校还需要加强网络安全建设,通过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和防火墙系统,保护学生个人信息安全。其次,政府部门应关注偏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校园网络建设。这些地区受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的限制,网络建设滞后。因此,政府部门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推动这些地区的校园网络建设[3]。最后,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高校应构建多元化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这包括开发移动应用,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建立在线教育资源库,整合国内外优质的思政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为他们推送个性化的学习内容。
(二)创新思政话语体系,贴近网络语境与学生心理
随着网络文化的兴起,传统的思政话语体系面临与网络语境和学生心理脱节的问题。为了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高校必须创新思政话语体系,使之更加贴近当下的网络语境和学生的内心世界。
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深入探索和研究网络语言的发展特点和演变规律。网络语言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内涵,已经成为年轻一代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对网络流行语、表情包、短视频等网络文化产品的分析,了解年轻人的表达习惯和思考方式,进而将这些元素融入思政教育话语中。例如,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运用网络流行词汇重新阐释思政理论,使其更加接地气,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在创新思政话语体系的过程中,思政教育工作者还应关注学生所关心的热点话题和社会现象。通过对学生社交媒体的使用情况、兴趣偏好以及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找到思政教育与他们内心世界的契合点。在此基础上,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结合思政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如漫画、短视频、互动游戏等,呈现思政教育内容,从而提高思政话语的亲和力和传播力。此外,为了使思政话语体系能够持续创新,高校可以建立思政教育工作者与网络文化专家合作机制,激励二者共同研究和开发符合网络语境和学生心理的思政话语。同时,高校还可以通过举办网络文化创意大赛、思政话语征集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参与热情,使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三)精选思政教育内容,应对信息过载挑战
在信息爆炸式增长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往往面临信息过载的问题,这使得他们在选择和处理信息时感到困惑和迷茫。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从海量的网络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以应对这一挑战。
首先,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这不仅包括对网络信息的敏感度和判断力,还包括对信息真实性、可靠性的把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时刻关注网络上的热点话题和舆论动态,从中筛选出与思政教育相关的、有教育意义的信息[4]。其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对筛选出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创新。整合指将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有机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创新则指在整合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育目标,对信息进行再加工,形成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思政教育内容。例如,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辩论讨论等互动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同时,思政教育工作者还需要注重学生信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信息素养指学生在信息社会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则指学生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独立思考、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开展信息素养课程和批判性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学会有效地筛选和甄别网络信息,避免被虚假和有害信息所误导。最后,为了应对信息过载挑战,思政教育工作者还可以建立思政教育资源库。这个资源库包括经典文献、案例库、专家讲座、在线课程等多种形式的资源,以供学生随时学习。
(四)抢占网络舆论制高点,增强思政教育话语权
在当今的网络时代,网络舆论场已成为各种思想和观点交汇、碰撞的重要平台。对高校思政教育而言,抢占网络舆论制高点,不仅是提升话语权的关键,还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举措。
首先,高校应着手建立一支专业的网络思政团队。这支团队不仅应具备深厚的思政理论基础,还需熟悉网络传播规律,能够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网络思政团队可以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渠道,定期发布与思政教育相关的内容,积极传播正能量,及时回应网络上的各种质疑和误解。其次,高校应加强与主流媒体、意见领袖等的合作与交流。主流媒体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而意见领袖则在特定领域内拥有一定的话语权。通过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高校可以将思政教育理念有效地传递给更广泛的受众。最后,高校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网络舆论的引导中来。学生是网络舆论的重要参与者,他们的声音和观点对引导网络舆论具有重要作用[5]。高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组织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媒体素养和责任意识,使他们在网络空间中能够理性发声,为思政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结语
在当今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思政话语体系、精选思政教育内容以及抢占网络舆论制高点,是高校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和影响力的重要措施。通过不断优化网络思政教育资源的接入,贴近网络语境和学生心理,精选有价值的教育内容,以及在网络舆论场中占据主动地位,高校可以有效地将思政教育的核心理念和精神实质传递给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还能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未来,高校应继续深化对网络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培养出更多具备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青年学子。
[参考文献]
[1]于敏.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与思政教育协同模式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20):194-196.
[2]徐萱,门瑞雪.网络舆情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吉林教育,2023(35):74-76.
[3]柳亚素.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困境及对策[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4(01):108-109.
[4]王莎,王梦雅.高校“思政网红”的生成机制及其培育[J].思想理论教育,2024(01):94-99.
[5]李燕伶.网络舆情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01):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