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立新
关于乙肝的知识,你了解多少?
乙肝即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的传染病,早期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乏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随着病情持续加重,可能会出现肝掌、蜘蛛痣、肝脾肿大等症状,若是病情发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或肝细胞癌时,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肝功能损伤。
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接触不会感染乙肝病毒,家中如有乙肝病毒携带者应注意避免共用餐具和注射器等,加强卫生防护。乙肝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化治疗,定期检查肝功能等指标,以监测病情变化。
乙肝的传播路径
(一)血液传播
血液传播是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即病毒通过血液进入人体。主要的传播方式有输血、使用被病毒污染的注射器、针头、手术器械、牙科器械等,因此共用注射器、针灸、文身、美容等操作都可能导致病毒传播。
(二)性接触传播
乙肝病毒可通过性行为传播,多个性伴侣会增加感染风险,病毒可通过体液(如精液、阴道分泌物等)密切接触传播。
(三)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围生期传播、分娩后传播,即孕期、分娩期和哺乳期母亲可能将病毒传染给下一代。但随着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的应用,这种传播情况已经明显减少。
(四)日常接触传播
虽然乙肝一般不会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普通接触(如拥抱、分享餐具、咳嗽、打喷嚏等)不会感染乙肝病毒,但密切接触(如共用毛巾、牙刷、剃须刀等日常用品)也可能导致病毒传播。
(五)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传播
使用未经过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进行侵入性诊疗操作或者不安全的注射(尤其是注射毒品)等都可能导致乙肝病毒传播。
乙肝诊断很简单,但是这几项检查少不了
(一)肝功能检查
肝功能检查非常重要,可以反映肝脏是否受损及受损的程度。乙肝的肝功能检查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转氨酶水平: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是两种常见的用来评估肝细胞损伤和肝功能的酶,乙肝病毒会破坏肝细胞,导致这些酶从细胞内泄漏到血液中,因此患者血液中的转氨酶水平会升高。
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胆红素是红细胞降解的副产品,通常由肝脏代谢,如果肝脏功能受损,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可能会升高,会导致黄疸。
白蛋白:肝脏合成的主要血浆蛋白之一,肝功能不全时血液中的白蛋白水平可能下降。
凝血酶原时间:临床抗凝治疗的重要监测指标。凝血因子是由肝脏制造的,如果肝功能受损,凝血酶原时间可能会延长。
(二)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并不能直接查出是否患有乙肝,主要是用于了解患者的血液细胞状况,如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当乙肝发展至肝硬化时,血常规检查结果会发生变化。因此,在诊断过程中,血常规检查一般作为辅助手段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整体状况。在治疗过程中,血常规检查结果可作为观察病情变化和评估治疗效果的参考指标。
(三)肝脏B超检查
观察肝脏大小:肝脏B超检查可以测量肝脏的体积、形态和大小,乙肝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肝脏肿大。
检查肝脏实质病变:乙肝病毒感染会引起肝脏弥漫性病变,如肝细胞炎症、坏死和纤维化。肝脏B超检查可以观察到肝脏实质的回声变化,如弥漫性低回声或混合回声。
检测肝硬化征象:肝脏B超检查可以发现肝硬化的一些特征,如肝表面不平、肝静脉变形、门静脉增宽等。
检查肝内占位性病变:乙肝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肝细胞癌或其他肝内占位性病变,肝脏B超可以发现这些病变并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评估脂肪肝:肝脏B超检查可以通过观察肝脏回声强度判断是否存在脂肪肝,并对脂肪肝的程度进行评估。
评估是否有腹水:肝脏B超检查还能够发现患者是否存在腹水,并判断肝硬化风险。
(四)血清甲胎蛋白检测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很低,然而在某些疾病状态下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会升高。感染乙肝病毒后,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可能会升高,甲胎蛋白升高可见于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乙肝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水平的升高可能与肝脏受损程度、病毒复制速度等因素有关,慢性乙肝患者应定期检测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以及时发现潜在的肝癌风险。
血清甲胎蛋白检测不能作为乙肝的唯一诊断依据,需要结合其他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此外,孕妇的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也会升高,因此在分析检测结果时需排除妊娠因素。
(五)乙肝病毒学指标
乙肝表面抗原: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早和最常见的标志。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表示患者感染了乙肝病毒,也可能是乙肝病毒感染的恢复期或病毒清除期。
乙肝表面抗体:一种保护性抗体,表示机体对乙肝病毒产生了免疫力。如果乙肝表面抗体呈阳性,说明患者可能已经康复或接种过乙肝疫苗。
乙肝核心抗体:乙肝病毒感染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如果乙肝核心抗体呈阳性,表示患者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或者正在感染。
乙肝e抗体:阳性表示e抗原转阴,阴性表示乙肝病毒复制活动减弱或乙肝病毒发生基因突变,无法产生e抗原,但乙肝病毒复制活动其实更加活跃。
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活动的标志,阳性表示病毒复制活跃。随着病毒复制减弱,阳性转为阴性,说明病毒复制受到控制。
乙肝病毒DNA:乙肝病毒复制的指标,用于评估病毒复制活跃度和传染性,乙肝病毒DNA水平越高,传染性越强。
(六)肝纤维化相关检查
乙肝患者还需要检查血液中的透明质酸、胶原蛋白和凝集素等,通过检测能够初步判定患者是否出现肝纤维化。
确诊乙肝后怎么办?
(一)及时治疗
确诊乙肝后应向医生咨询,以获取专业的建议,乙肝的治疗通常涉及抗病毒药物,而具体的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病毒的活跃度和肝损伤程度制订。医生会开具抗病毒药物,务必遵守医嘱定时定量服药,不要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以免造成病毒耐药或肝炎加重等情况。
(二)监测病情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定期监测病毒的复制情况和肝脏功能,血液检查能够监视病毒载量和肝功能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调整生活方式
生活中要避免饮酒和吸烟,因为这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合理饮食并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摄入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同时,适度运动,保持身体活力,但要避免劳累。
(四)预防传播
乙肝病毒具有传染性,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牙刷等个人用品,以减小传播风险;性行为中坚持正确使用避孕套,可防止通过性行为传播病毒;如果计划怀孕或已经怀孕,请告知医生,以采取有效措施杜绝母婴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