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起纯甜风,水果还是健康的“代言人”吗?
“奶油草莓”“冰糖西瓜”“阳光玫瑰”,越来越多的改良品种水果以“甜”为卖点,人类基因里的“嗜甜”正在被现代科技花样满足。这些超甜的水果,还是健康的选择吗?
以西瓜为例,一些品种的含糖量已经达到了1 3 .5 %。这种甜度的提升,得益于现代农业科技的“魔法”。果农和科学家通过品种驯化、基因改良,甚至是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出了更甜的水果。现代农业的管理也更为精细,利用补光灯等技术,让水果在成熟期间积累更多糖分。
尽管水果中的糖分较高,但由于水分含量大,以及膳食纤维的存在,它们不会引起血糖的快速上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 0 2 2)》仍建议我们每天摄入2 0 0 ~ 3 5 0 g的新鲜水果。然而,当水果变成果汁,情况就不同了。果汁的摄入与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有关。
在这个“纯甜风”的时代,我们仍然可以放心享受水果的美味,但也要注意选择和摄入量。水果的甜度也与价格挂钩,这也许解释了我们记忆中那些不太甜的朴素水果已经看不到的原因。
来源:数字北京科学中心微信公众号(节选)
地球的结局,注定是“流浪”吗?
当太阳死亡时,太阳系和其中的一切(包括地球)将面目全非。然而,我们称之为家园的星球究竟是被垂死的恒星吞没,还是设法逃脱它的控制,只有时间才能证明。
发表在《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的一篇论文指出,水星和金星几乎肯定会被太阳碾碎、吞没。木星的一些卫星可能会被移动、粉碎。至于地球———或许能存活,但不幸的是,即使地球的寿命超过了太阳,也不适合居住,那时的地球会失去大气层和海洋,不再是一个宜居之处。
而如果地球、金星和水星一起被太阳吞噬,那么最后会剩下火星和四颗气态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围着已经变成了白矮星的恒星运行。
目前,太阳的核心正在不断燃烧着氢。一旦燃烧殆尽,它就会膨胀成红巨星,最后变成白矮星———恒星燃烧完所有燃料后的最终状态。
于是,研究人员想知道靠近白矮星的小行星、卫星和行星会发生什么。研究发现,这些天体很可能被白矮星的巨大引力撕裂,然后碎成越来越小的碎片。不过,地球很可能在遭遇白矮星之前,就被膨胀的太阳吞没了。
来源:中国国家天文微信公众号
《甄嬛传》里提到的这种植物,正在一步步走向灭亡
“木薯粉事件”是《甄嬛传》里的经典桥段,木薯粉食用不当会造成不适,而木薯食用不当很容易中毒致死。
不过,别一听说木薯就想到中毒,它可是人类历史上的“功勋植物”,在全球1 0 0多个国家广泛种植,且耐旱抗贫瘠,易栽培和产量高,是全球第六大粮食作物,被称为“淀粉之王”,养活了世界近1 0亿人口。
然而,木薯花叶病正无情地威胁着这一重要粮食作物。这种病害由多种病毒引起,能通过种茎、昆虫等途径迅速传播。一旦感染,木薯产量可能大幅减少,甚至绝产,严重影响粮食安全。
科学家们已经尝试了多种方法对抗这一病害,包括热疗法、组织培养法,甚至是前沿的C R IS P R /C a s9基因编辑技术。遗憾的是,这些努力至今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病毒的快速进化和抗性问题,使防治工作异常艰难。目前,防控木薯花叶病主要依靠检疫、田间管理和控制传毒昆虫等综合措施。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微信公众号(节选)
这个恐龙不太冷!第一只温血恐龙来了
一项新研究表明,受气候影响,在大约1 .8亿年前的侏罗纪早期,一些恐龙可能就已经进化出体温调节能力了。
体温调节是今天所有哺乳动物和鸟类都具有的特征。2 0世纪初,恐龙被认为是行动缓慢的冷血动物。它们就像现代爬行动物一样,需要依靠太阳的热量调节体温。但新研究打破了这一认知。
英国和西班牙的研究人员通过分析1 0 0 0块化石、气候模型、地理条件,以及进化树,研究了恐龙在中生代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繁衍和迁徙路径。研究发现,兽脚亚目和鸟臀目两大恐龙类群在侏罗纪早期迁移到了较冷的地区,这表明它们可能已经演化出了内温性,即身体内部产生热量的能力。
与此同时,蜥脚亚目恐龙(如雷龙和梁龙)则倾向于生活在较温暖的地区。这表明它们可能依赖于温暖气候来维持体温,而它们巨大的体型也可能是为了更好地保持体温而演化出来的特征。
这项研究还指出,大约1 .8 3亿年前,全球变暖和植物群灭绝事件促使恐龙群体出现了不同的气候偏好。内温性的出现可能是恐龙对这场环境危机的适应性反应,使兽脚亚目和鸟臀目恐龙能够在寒冷环境中保持活跃,快速生长发育,并孕育更多后代。
来源:中国科学报微信公众号(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