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高中语文教学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然而,在这一进程中,仍有部分教师受到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过于关注知识点的灌输,导致各个教学单元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这种情况无疑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教育工作者们正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系统思维的主题单元教学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该模式以系统的视角来设计和组织教学内容,旨在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率,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发展。通过这种模式,教师能够更加全面地考虑学生的需求,实现知识点的有机整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作为指导高中语文教学的关键文件,新课标对如何进行单元主题教学提出了较高标准。为了落实新课标的精神,教师需要采用更为灵活的教学策略,这意味着他们不应仅仅局限于教科书内容,而应主动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参考书、网络资源以及日常生活体验等,以此对现有的阅读单元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充实。这种教学方式的调整目的在于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更紧密地联系起来,点燃他们对学习的热情,进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文学阅读与写作”单元时,除了引导学生学习《短歌行》《归园田居》《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经典文学作品外,教师还应精心挑选曹操、陶渊明、李白等著名诗人的其他优秀诗篇作为扩展阅读材料。这样做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还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这些诗人的创作风格和诗歌的深层内涵,同时也能丰富他们的诗歌积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古诗词朗读、解析和鉴赏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这些诗歌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感悟和学习成果提炼写作主题,开展具体的创作实践活动。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巧妙地引用教材中的经典诗句和格言,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加深对这些诗句的记忆,还能为他们的作品增添文采。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
以上教学案例中,教师结合经典阅读与拓展写作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互动性和实践性特点,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具有积极意义。
与传统的单篇教学相比,以主题单元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显示出更大的适应性和包容性,但它也更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和限制。为了对接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思考,教师创设主题单元学习情境显得尤为重要。当前,一些教师已经意识到了情境教学的重要性,但他们通常只在课程的引入阶段进行情境设置,这样的做法无法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潜力,也不符合整体和系统的教学思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主题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积极将情境化学习融入课堂实践,巧妙地把教学内容与生动的情境结合起来,实现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紧密结合。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助力学生全面理解并掌握课程内容,还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为了忘却的记念》时,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将标题中的“忘却”和“记念”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会用这样一对相反的概念作为标题。这个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驱使学生深入阅读全文,寻找答案,帮助他们更深刻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以上教学案例中,在开展主题单元教学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背景知识和学习能力设计具有探索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阅读或小组协作来解答问题。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在系统思维的框架下,提升主题单元教学的效果需要教师明确认识到,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单元教学有着本质的不同。主题单元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在语文知识积累方面付出更多努力,还在文化素养和学习能力等层面上设定高标准的挑战。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教师需要精心策划和准备全面的预习材料,供学生在课前进行深入学习。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主题单元的教学活动,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为了深化学生对历史哲学思想的理解,教师可以结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与选择性必修上册的内容,打造一个以“深入百家争鸣时期”为核心的主题教学单元,选定的文献资料涵盖了《论语》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孟子》中的《齐桓晋文之事》,《庄子》中的《庖丁解牛》和《五石之瓠》,《墨子》中的《兼爱》等。在设计这一主题教学单元时,教师应事先准备一套完整的预习资料,指导学生从宏观的角度自主阅读这些文献,鼓励他们通过网络查找更多的参考资料,深入了解这一历史时期的情况。这样的准备工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系统思维的框架下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细心打磨每一个教学环节,确保整个教学过程的连贯性与一致性。
在系统思维的引导下,教师需要根据中心主题、具体内容及已设立的教学目标,开展语文主题单元的教学活动。在充分准备的教学材料的支持下,教师需要营造一个富有活力且引人入胜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协作探究的方式,进行互动交流,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时,教师可以选择《窦娥冤》《雷雨》等经典戏剧作品作为教学内容,同时辅以《牡丹亭》《茶馆》和《俄狄浦斯王》等课外的戏剧文本,共同构建一个以“感悟戏剧魅力”为主题的教学单元。这种教学设计,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戏剧艺术。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戏剧作品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案例中,教师通过引入多样化的戏剧文本,不仅增加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还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戏剧文学的魅力。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批判性思维。
总之,在系统思维视角下的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中,教师需深刻理解系统思维的本质,深入分析主题单元教学的理念及其特点,依据学生的学情,适时地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有效地提升主题单元的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第一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