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导学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4-07-13 00:00:00陈莉红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4年7期
关键词:醉翁亭记桃花源记文言文

支架导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法。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情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提示或线索作为教学支架,让学生借助这些支架开展学习活动。当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后,教师再撤掉支架,让学生独立学习。支架导学法既强调了教师的引导,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由于文言文的语法结构、词汇意思和现代白话文有一定的差距,且文言文并非学生日常生活用语,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采用支架导学法,结合学生学习的难点提供问题支架、背景支架、比较支架、情感支架等不同类型的支架,帮助学生提升文言文学习水平。

一、问题支架,建构文言知识

问题支架指的是教师围绕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扰提前设定一系列问题,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将他们引入自主探究的情境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文言文的语法知识,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支架,用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各种特殊的语言现象,然后指导他们探索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的区别,指导他们整理归纳,全面把握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以教学《醉翁亭记》为例,教师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判断句的语法特点:“人们常常说文言文总是带有‘之乎者也’,那么在《醉翁亭记》中有哪些句子带有‘也’字呢?请找出这些句子,说说它们是什么意思。”学生找出的句子有:“环滁皆山也”“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滁人游也”“太守醉也”“太守也”。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学生介绍判断句的概念,指出判断句常常用于判断事物的属性,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然后,教师再次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文本中的判断句,说一说文言文判断句的句式特点。学生通过分析,发现文本中的一些判断句以“也”结尾,还有一些判断句除了有“也”外,还会在主语的后面加上“者”。接下来,教师继续为学生搭建问题支架,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区别:“请大家将这些文言文判断句翻译成白话文,说一说白话文的判断句具有哪些特点。”在这样的对比分析中,学生很容易发现“也”是文言文判断句的标志词,而现代白话文的判断句基本不用“也”。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自主总结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等其他文言文句式的特点。

二、背景支架,理解情感变化

借助问题支架,学生基本扫清了文言文阅读的障碍。教师需要引导他们进一步深入解读作品,为他们提供背景支架,介绍作品的创作年代、作者的生活经历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在学生学习《岳阳楼记》时,教师可以提供背景支架,引导他们思考:“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但是作者不仅仅写景物,还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人生感怀。其实,作者当时根本就没有去过岳阳楼,只是看了一张岳阳楼的图画便写了想象中的景象,还抒发了情感。你们是否会认为作者的情感抒发是无病呻吟呢?”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主动探究作者情感变化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搜集资料,了解当时作者身在何处,他为何不能赶往岳阳楼赏景并创作文章呢?”学生搜集资料,了解了作者的创作背景——当时,作者被贬到了河南邓州,而滕子京也被诬陷贬职,到了岳州。两人相隔遥远,故此,作者只能凭借想象创作此文。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在作品中的情感变化:“在了解了作者的创作背景之后,你能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吗?作者为何在写了山水美景后,还要写雨天晦暗萧条的场景呢?作者为何要在写景文中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感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深入阅读文本,认识到作者进入了人生低谷,所以想象的空间中也是阴晴不定的,这暗示了他心情的不平静。但是,作者虽然被贬谪,还是心忧天下,所以才会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慨。教师运用背景支架,可以辅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和主人公形成情感共鸣,解读其情感变化,对作品主题思想的理解也更为深刻。

三、比较支架,涵养审美情趣

在文言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赏析作品的思想内涵,获得审美感悟,这也是教学重点之一。教师可以提供比较支架,启发他们围绕语言之美、结构之美、思想之美,进行审美赏析,提升阅读鉴赏水平。

教师可以先设置比较支架,让学生对比阅读《醉翁亭记》和《桃花源记》,探索作品的语言之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找出《醉翁亭记》中的“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等语句,欣赏这些句子具有骈俪之美。《桃花源记》展现景物时写的是“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它以散言为主。由此可见,两篇文章语言都很美,但是写作风格不同。此后,教师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整理归纳两篇文章的结构特点——《醉翁亭记》具有“金线串珠”的特点,递进地展现了山水之美、人之乐。《桃花源记》则是按照渔人的经历,以时间为顺序展开叙述的。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篇文章的思想性:“请说说《醉翁亭记》的‘乐’是真实存在的吗?欧阳修作为太守,他做了些什么,为何能让大家和自己一起‘乐’呢?《桃花源记》展现的美好生活,是真实存在的吗?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想法呢?”教师提出的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探索《醉翁亭记》的“乐”意味着什么,思考陶渊明为何要在《桃花源记》中构筑想象中的幸福乐土。

四、情感支架,影响价值观念

情感支架指的是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生活、组织辩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能深入探究作品中蕴藏的思想内涵。同时,情感支架也有助于学生获得人生感悟,进而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

学习《鱼我所欲也》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三种情感支架,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法,可以展现古往今来“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引导学生思考:“从这些人物的身上,你是否能体会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的思想内涵呢?”该支架能将学生引入历史情境中,体会英雄人物的内心世界。此后,教师利用联结生活法,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有过‘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经历呢?请说说你当时是如何选择的。”该支架能唤醒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判断了解他们的价值观念。如果发现有的学生存在一定的自私自利心理,缺乏奉献的精神,则可以提供下一个情感支架,组织他们参与辩论活动。比如,“有的人认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不能浪费生命。可是,偏偏有一些英雄人物舍生忘死,为了国家情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你认为他们的行为是不尊重自己生命的行为吗?如何才能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有价值呢?”在该支架的引导下,学生开展辩论活动,逐步认识到生命的意义。由于每一个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所以他们可能会有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可以借助情感支架引导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念,升华他们的认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会遇到哪些难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提供教学支架,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深入学习文本,体会文本的情感和主题思想,自主参与文言文探究活动,掌握文言文知识,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甫里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醉翁亭记桃花源记文言文
A Tale of Peach Blossoms桃花源记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教学内容是实现语文有效教学的基石——以《醉翁亭记》教学为例
扣题而教——《醉翁亭记》教学创意
《桃花源记》
功能对等理论下《醉翁亭记》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名家硬笔抒写《桃花源记》
中国篆刻(2017年5期)2017-07-18 11:09:30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2:54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语文知识(2015年11期)2015-02-28 22: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