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珠
在新课标不断落实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认识到数学课程对学生科学意识、逻辑思维养成的重要影响,同时高度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遵循“双减”政策要求,依据数学课程特征开展精准教学,能够进一步降低学习难度、缩减学习内容,这是协助小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和提升学习有效性的一个有利方式。本文主要对“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精准教学开展的重要性、现存的教学问题以及具体实践策略加以分析。
“双减”政策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全新方向和思路,基于该政策进行教学,教师需要从教学方式创新、作业调整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优化,应用精准教学措施,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指向以学生为根本,结合其能力基础和认知规律来制定教学方案,这样方能在激发小学生群体主动探究兴趣、减轻其学习负担的同时,促使其进一步提高学习质量。
一、“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精准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调动学生积极性
数学课程是学生养成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该学科知识较为抽象,小学生经常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学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认识到,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自主探究欲望,而是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进行授课,则容易加重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厌烦心理,与此同时,为了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巩固知识,个别教师会在教学结束后布置较多的作业,这也是导致学生压力增大的一个主要原因。但是基于“双减”政策开展精准教学,教师能够围绕“减负增效”“以生为本”改进现有教学模式,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精准布置作业,而对小学生来讲,在参与自己感兴趣、符合自身能力的学习内容时,其学习积极性能够被真正激发。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立足新课标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深入讲解课程知识,还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以往受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部分教师常常会忽视数学教学在引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价值和作用,以至于授课环节过于看重教学情况和学习成绩,为了确保学生取得理想的成绩,课堂上多以考试技巧作为重点,这也使得学生压力过大。但是自从“双减”政策落地后,小学数学教师就打破了原有的思维禁锢,能以素质教育为前提优化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例如,在讲解“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将《墨子经上》对圆的阐述、祖冲之圆周率、刘徽“割圆术”等内容引入课堂,让小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数学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心,从而实现全面发展目标。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存问题
(一)教学方式落后
素质教育已经提出较长时间,但是现阶段仍然有个别小学数学教师秉持应试教育理念,该问题表现在数学课堂上就是教师依然会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未能围绕全新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有一些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仅依据教材内容照本宣科,即使偶尔会借助微课、慕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也只是机械化地将其搬到课堂上,并未根据教学实情进行调整和优化。如果不能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就会导致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降低,更会对其后续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二)作业量过大
自“双减”政策提出后,小学数学作业数量明显减少,但是依然有少数学校存在作业量过大和作业重复等情况,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部分教师对“双减”政策的解读不够深入,忽视了“减负增效”目标的落地。与此同时,仍然有一些数学教师将布置作业视为锻炼学生综合能力和记忆知识的有效途径,在日常教学中忽视了“精准教学”的实施。作业虽然能够起到巩固记忆、加深认知和提升知识应用能力的作用,但是过重、过量的数学作业不仅难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而且会增加学生学习压力,损害学生身心健康。
三、“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精准教学策略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精准教学形式日渐多元。在“双减”政策下,要想借助精准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降低学习难度,教师可以灵活应用以下教学策略,如图1所示。
(一)精准分析学情,定位学习起点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精准分析是保证精准教学顺利实施的一个关键前提,换言之,只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诊断、深入了解,才能精准进行教学设计,做好科学指导。基于此,正式授课前,教师可以借助访谈提纲和学前习题的方式,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和能力基础,再以此为依据分析其学习需求、学习困难和知识储备,精准定位其最近发展区。学前习题是分析学生学情的一个有利方式,主要涉及前置性学习单,根据学习单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既能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建立初步认知,也能使其在学习探究过程中锻炼自主学习能力。要想真正发挥学前习题的优势,教师就要设计高质量的学习单,体现各习题间的关联性与层次性,确保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都能得到满足。此外,“双减”政策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缩减教学任务量,提升教学质量,发挥作业育人功能,基于该要求,在分析学情环节,数学教师可以借助观察的方式了解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以此为参考,在教学过程中将一些学生认同、喜欢的元素与数学知识相融合,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二)注重前期预设,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能够为一切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指明方向,在数学课堂上采用精准教学,同样需要提前预设教学目标,做好相关设计。以“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例,教学内容是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但是因为成长环境、能力基础等各方面因素,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存在明显区别,故而在接触和学习该知识时会出现速度快慢的差异。认识到该特征后,在精准教学指导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能力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
首先,对学习兴趣浓厚、数学思维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制定“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境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过程,提升问题解决能力、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目标;其次,对综合能力一般、学习兴趣不高的中等学生,制定“了解分数加减法,能够进行简单计算”的教学目标;最后,对于毫无学习兴趣,接受能力和数学基础差的学生,制定“转变学生学习态度,让其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教学目标。精准制定目标有利于合理优化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让所有学生群体在现有能力基础上取得突破。
(三)整合单元内容,加强知识连接
推进“双减”政策落地的一个根本原则就是“以生为本”。简单来讲,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学生个性化需求为导向,以纵深发展为目标,整合教学内容,构建高效课堂、保证数学教学的精准性。基于这一要求,教师可以以单元为整体,将教材中现有的知识点打乱重组,以协助学生建立系统化、关联性的数学知识体系,认识知识间的逻辑关系。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中包含“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两个部分的内容,并且这两个知识点存在明显关联,结合这一特征,教师可以从单元整合视角入手,将两个不同单元的内容进行有效融合,巧妙实施精准教学。在实践环节,教师可以将概念教学作为切入点,整合两个单元的知识,构建大单元教学格局,让学生同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式。将两个单元知识放在同一个问题情境中讲解,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能促使教学质效大幅提升。如“学校将要举办元旦文艺汇演,对于场地的选择有两个,现已知大礼堂能够容纳400人,小礼堂容纳人数比大礼堂少4/5,问小礼堂容纳的人数是多少?”“小礼堂范围较小,仅能容纳80人,要比大礼堂容纳人数少4/5,问大礼堂可容纳多少人?”将这两个问题同时呈现给学生,让其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异同点,有利于其快速掌握“分数乘法与除法”知识。
(四)鼓励自主探究,让学生动起来
在新课标指导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应认识到核心素养是学生群体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和品格,也是“双减”政策落实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以核心素养为背景采用精准教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带领学生不断地探究数学知识,使其逐步形成直观想象意识以及模型思想,并学会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
仍然以“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为例,为了充分发挥精准教学的作用,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可以依托数形结合的方式实施教学。首先,在教学导入阶段引导学生建立“几分之几”的概念,围绕该诉求,让学生拿出一张白纸绘制长方形,同时要参考“3/5”这一分式将整个长方形平均分成5份,而其中三份可以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借此向学生传达分数的意义;其次,当学生充分掌握分数概念后,教师再引出分母相同的分数“1/5”,要求学生在长方形中直观表示“3/5+1/5”,通过实践探究后,学生很快便能得出“3/5+1/5=4/5”;再次,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可以抛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即让学生尝试使用绘图法呈现不同分数的加减关系,如“4/5-1/2”,要想解答该问题,学生需要掌握通分这一知识点,之后在纸上画图,表示该算式的关系;最后,教师带领学生概括和总结图形转换,确保其灵活掌握“分数加法与减法”概念和计算方法。
(五)借助信息技术,让思维活起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教学已然成为推进“双减”政策落地、实现精准教学的一个有利途径。在传统教学中,数学教师大多依赖“板书+口头”的讲解方式呈现知识点,但是每次讲到一些较为抽象的内容时,仅依靠语言描述难以表达清楚,尤其是几何问题,手绘图形无法以动态的方式呈现图形的转变,导致空间想象思维较差的学生掌握该知识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基于“双减”政策进行教学,教师更注重教学的精准性与科学性,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数学知识,搭建有关情境,在降低知识难度的同时,激发学生知识探索热情,促进其思维发散。
以“多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课堂上,教师可以依托信息技术,用拼摆、割补等方式带领学生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通过动态转变真正认识到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由此,学生能够结合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理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总而言之,将信息技术引入数学课堂,能够将原本抽象的几何知识以更精准、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如此,学生群体便能以更简单、更便捷的方式掌握所学知识,提升几何直观素养以及空间思维能力。
(六)重视因材施教,精准布置作业
改进作业布置方案是小学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所在,教师应清晰认识到小学生群体数学能力、学习水平和理解能力等存在明显差异,若以“一刀切”的方式布置作业,容易使学生群体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两种情况。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在精准教学中,教师也要高度重视精准作业的布置。以“因数和倍数”为例,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相关概念,教师要面向不同的学生层次精准设计作业:对于学困生,让其在一系列数字中找出哪些属于因数,哪些属于倍数;对于中等生,教师可以布置判断类作业,如让其判断两个奇数的积是否也是奇数;最后,对于优等生,教师要适当加大作业难度,如让其围绕“9的倍数”这一要求写出三个两位数和三个三位数。在课程教学中精准设计作业内容,既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也能使其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取精准教学策略,对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为了充分发挥精准教学的优势,教师可以从分析学情、制定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探究、借助信息技术和精准布置作业几个方面入手,营造自由、宽松的教学环境,组织针对性强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提质增效”目标的达成。
注:本文系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精准施教策略研究”(课题编号:FZ2022GH057)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