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强
2014年9月,在钱塘江畔、杭州下沙大学城北这块充满生机、亟待开发的沃土上,第一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附属学校(下简称附校)开门办学。我有幸作为首任校长,和首批228名一年级学生和17位教师一起,开启了崭新的校园生活。十年间,师生、家长一起“求源·启慧”,不断追求教育本源,启迪人生智慧,激发了孩子们泼泼的生命力,也让学校实现了快速发展。
每天清晨不到7点,一些学生和家长、老师就开始陆续来到学校操场,简单热身后便沿着跑道跑起来。从晨光微曦到朝阳跃起,沙沙的脚步声逐渐汇聚变得富有节律,越来越多的孩子、老师和家长加入跑步的队伍。孩子们有节奏地摆臂,红扑扑的小脸上目光坚定而愉悦,洋溢着蓬勃的生命活力……这就是远近闻名的附校“校长励行团”。它已成为学校的一张靓丽名片,见证着孩子们活泼泼的生命成长,更见证着学校最初的办学探索。
作为附校首任校长,置身这所高标准建设的现代校园,我深感责任重大:这是一所“白手起家”的小学校,各种空间场室可谓一张空白“画布”,首批228名一年级学生和17位教师作为这所新校园的新主人,更是富有无限的发展可能,有待师生、家长共同描绘美丽图景。营建美丽的校园环境仅仅是外在的物理空间的布置设计,秉持怎样的设计理念和育人追求,营建属于附校自己独特的校园生活,才是办学的根本问题。
基于这一思考,我和老师们进行了多次讨论,并向家长广泛征集意见。在这一过程中,儿童肥胖、小学生活适应不良的焦虑等屡被提及,其所折射的孩子们活力不足的问题逐渐凸显。老师们逐渐意识到,传统的校园环境通常出于规范、安全等考虑总是带有浓厚的成人意志,学生的生活空间通常是“被设计”的,生命成长被限定在固定的“赛道”中,这导致儿童本身应有的活泼好动、好奇探索等天性逐渐被磨灭。作为一所小学,“儿童味”才是校园生活的根本底色。无论是日常校园活动还是常态课堂,都应该以儿童的生命成长为本源旨归,将儿童放在“正中央”。于是,激发本应活泼成长的儿童的生命活力成为了大家的共识。
针对显著的儿童肥胖问题,老师们提出了带领孩子们跑步锻炼,让孩子们的身体先动起来的建议,并倡议由作为校长的我牵头发挥号召力,这便是“校长励行团”的雏形。活动之初,学校广泛告知家长这一活动开展的意图,并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每天清晨七点前,我都会和一些老师准时来到操场,等孩子们到来后一起开始跑步。跑步并不要求统一步调,我们鼓励孩子们根据自己的体能实际,可以选择快速、中速、慢速跑甚至是走路,只要能坚持下来即可,我和老师们着意对能坚持来跑步的孩子不吝表扬和鼓励。从十几个孩子开始,来跑步的孩子越来越多;家长从一开始的不放心、观望到积极“送跑”、场外加油,甚至“下场”和孩子一起跑,操场逐渐成为了开启一天沸腾的校园生活的“按钮”。
孩子们每天早早来到操场,在校长、老师和家长的陪伴下,一起跑步、拉伸,做体育游戏,然后到食堂吃早餐,再去教室读书,以饱满的精神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孩子们爱上了跑步运动,越来越多的家长支持并加入这一活动。由此,亲子“微马拉松迎新”成为了学校的“传统”,一些已毕业的孩子在这一天会回到母校,说自己之所以能不断上进升入如意的高中,与每天的励行团是分不开的。孩子们还积极分享自己的跑步经验:“刚开始跑的时候,脚趾就像有根针刺一样,很不舒服。但跑完第二圈,脚趾就像垫了棉花似的,身体也很轻盈,跑得也很有节奏。”“我不是一个专业的跑步运动员,但是我喜欢跑步那种自由的感觉。迎着风向前跑,每当跑完最后一圈时,心里都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的感觉。”校园里的小胖墩越来越少,师生、亲子、家校关系越来越和谐。
生命活力,是人的成长之源。儿童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其生命活力在自由、奔跑、欢笑、遐想中绽放。从跑步到游戏,儿童的天性不断被释放,孩子们还开始“创作”游戏,设计了模仿动物的跑跳活动,如雀跃、袋鼠跳、蛙跳、螃蟹爬等,还有大风车抡臂、摸天跳等。孩子们的身体和大脑都动起来了,在奔跑、跳跃、游戏中舒展四肢,更舒展生命,孩子们神完气足地投入火热的校园生活,营建起属于自己的具有儿童味的校园生活。
“校长励行团”让孩子们爱上了上学这件事,每天的晨跑成为了他们的“日常”。这种活力满满的愉悦运动不仅释放了孩子们的天性,更打开了儿童感知、探索世界的“触角”。他们热爱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一花一草都成为好奇探索的对象。由此,校园里一堵布满蔷薇花的围墙走进师生、家长的视野,并最终成为附校的校园标识——“蔷薇花墙”。
“蔷薇花墙”是自建校之初,学校教职工看到校园围墙栅栏光秃秃的,便随手在缝隙扦插蔷薇花苗。历经几年连续种植,从一棵棵花苗到布满围墙,每到花季满墙蔷薇花怒放,成为了校园的一道盛景。每天清晨,陪孩子来学校跑步的家长都会驻足欣赏,孩子们更是赞叹不已,跑步结束后、课间休息时都会来到花墙下欣赏、观察,向老师们问各种问题,对蔷薇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老师们敏锐地发现了其中蕴含的育人契机,将其引入了日常教学,开启了“启慧优学课堂”实践探索。希望用身边的生活激励孩子们动手动脑,展开活泼泼的思维活动,激发与引领生动的生命成长。
学校趋势设置“蔷薇花开学科节”,鼓励师生进一步发现、探究“蔷薇花墙”,共同探索美好的校园生活。于是,语文课上,师生一起观察与感受花墙的整体与局部、动态与静态之美并进行实物联想,探索如何通过文字描述花墙的美,并尝试创作与花墙相关的诗歌或短文,进行表达自然美的语言实践;美术课上,师生着力观察与感受花墙的颜色、形状和结构,通过绘画和手工艺品表达对花墙的欣赏和理解;科学课上,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花墙背后的生物和生态科学知识,探索蔷薇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生长繁茂;道德与法治课上,探究教职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善举,感悟“我”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少先队员还成立了护花小队,开展植物生长与养护的学习探究,了解蔷薇花生长、养护的科学知识与原理,用自己的力量让“蔷薇花墙”不断焕发鲜活的生命力。
十年间,根植校园生活情境的课堂探索让“以人为本”“学生为本”的理念,具象化地落实在教育教学行动之中。围绕“蔷薇花开”,从基础的学科德育探索到学科整合到初步的跨学科教学探索,师生一起推动着“启慧优学课堂”的更新迭代。这为学校落实新课程和新课标(2022年版)精神,探索以跨学科主题学习整体建构学校课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以“蔷薇花开·生命成长”为大主题,创设了“薇课堂”“薇作坊”“薇花园”三类课程主题,以横向整合各学科、纵向衔接全学段的思路,实现“课堂+”学习空间拓展和“核心学科+”课程内容整合,展开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新探索。
循着“校园里的蔷薇花开了,她是怎么样的呢-我和蔷薇花可以发生哪些故事呢-怎样为校园的蔷薇花留存她的美好呢”的学段大问题,师生一起观照蔷薇“花开”的生命历程展开了生动的学习实践。在“语文+”学习中,师生一起通过观察与感知,创作《蔷薇创意绘本》(第一学段),以习作模仿创作《蔷薇诗集》(第二学段),以整合研究提交《校园花卉研究性报告》(第三学段);在“美术+”学习中,融合蔷薇花与国画制作“水墨蔷薇团扇”;在“科学+”学习中探究记录生命成长,制作“蔷薇植物笔记”;在“劳动+”学习中,发挥创意制作“蔷薇花香皂”……
师生置身生动的校园生活,沉浸式地体验与感悟蔷薇花蓬勃的生命力,儿童的学习空间从教室拓展至富于儿童味的校园,更延展至家庭、社区。“蔷薇花墙”赋予校园“书香”鲜活的生命力,激发了孩子们蓬勃的创新活力,他们热爱生命、生活,懂得欣赏美、创造美,以活泼泼的生命力不断创造属于自己的生动的校园生活。
从“校长励行团”到基于“蔷薇花墙”的课程建设,师生家长一起历经回归儿童生命本源的探索,营建起具有儿童味的校园生活。从晨跑入学到散学回家,孩子们活力满满地在课堂上学习探究,思维灵动;在课外好奇探索,具身实践,实现了活泼泼的生命成长。建校之初各类空间场室的“空白画布”逐渐变得浓墨重彩、绚烂多姿,师生、家长对于儿童的生命成长空间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校园有形的物质环境所承载的是儿童生命成长的历程,景观、花木、走廊、墙壁都应该成为儿童个体生命活动“涂鸦”的载体,而非所谓成年人的“设计”。这样的校园是儿童学习成长的乐园,才是具有“儿童味”的真正的书香校园。于是,附校教室与走廊等空间的布置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口号标语,而是成为了动态展示学生学习实践、实现成长梦想的载体,见证着每一个孩子活泼泼的个性发展。
基于鲜活的校园生活资源的“启慧优学课堂”激发了每一个孩子的生命探索热情,他们认真积极学习,更主动张扬个性。十年间,学生立足日常课堂学习,自主发起组建了向阳花合唱团、神奇魔方、DI创意、武术队、网球队、小精灵计划、水墨画社、小神厨等八十多个社团。学校并不强调所谓组织完善,只要有意愿、有能力,几个孩子就可以组成一个社团,老师们看重的是孩子们踏实学习、积极探究的态度和发现、发掘自身潜能,张扬个性、实现梦想的过程。由此,学校立足多元社团活动,循着学期初“种梦”——学期中“圆梦”——学期末“释梦”的路径,引领每一个学生规划自己的校园生活,并在开阔的校园广场中央搭建“梦想舞台”,安装智能运动设施、购置钢琴等设备,为其提供自我挑战、自信展示的空间。
“梦想舞台”每周开展四次展示活动,全程由学生自主策划、组织实施,成为了孩子们追寻梦想、实现与展示梦想的舞台。孩子们有着惊人的探索世界的能力,他们乐于为自己感兴趣的目标和梦想作出细致规划和切实的行动:成为30秒魔方高手、折100种纸飞机模型、完成一篇蔷薇种子生长的科学小论文、做一次学校大型活动主持人、成为学校护花小队成员……每一个梦想都是孩子们生命成长的萌芽,需要呵护与鼓励。学校积极提供支持,投入专业师资,各学科教师发挥各自专业特长,指导和督促学生的梦想练习与实践。
孩子们活泼泼的生命力更感染和催促着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老师们不断探索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以新课程理念引领课堂教学研究,从思维型单元整体教学、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到学生综合评价改革,自觉推动启慧“优学”课堂的迭代;积极关注学科前沿,为学生社团提供及时指导支持,带领学生开展机器人制作、编程和电子制作,创作编排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作品并展演,提高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技能训练,培育运动员苗子……教师的视野从传统的知识教学真正走向素养培育,指向完整生命的成长,不断激发活泼泼的生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实现了“学术品质”的养成与提升,真正成为了新课程的研发者、学生自主成长的推动者,成就着自身的专业幸福。
十年的办学探索,让附校营建起具有“儿童味、书香气、学术范”的校园生活,激发了师生活泼泼的生命成长。附校人将继续探索,不断追寻教育本源,实现更好的发展。
责任编辑 毛伟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