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针对高职数学课程教学在理论与实践、高中与高职衔接、教学资源与环境、师资与教学理念、学生认知与课程难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通过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机制、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习适应性提升等方面的对策,旨在改善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通过对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对策较为有效地解决了数学课程衔接问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研究结果对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数学课程;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7-0137-04
数学作为高职教育中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提供了工具,在实际工作中还是不可或缺的。数学课程的有效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严谨的思维方式,提高其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高职数学课程教学衔接问题
(一)衔接理论与实践差距
高职数学课程教学中衔接理论与实践的差距表现在多个方面。教学理论上,高职数学课程强调实用性和技能培养,理论指导着教学内容应更贴近实际应用,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然而,在实践操作中,这一理论指导往往难以完全落实。例如,课程设计可能仍旧偏重于传统的理论教学,忽略了实际应用的重要性。这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显得力不从心。进一步地,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理论上,课程内容应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材更新不及时或教师对行业发展了解不足,使教授的内容往往滞后于市场的实际需求。这种情况在学生进入职场后表现得尤为明显,他们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工作需求有较大差距。此外,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习惯之间也存在不匹配。在理论方面,教学方法应当灵活多样,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但实际上,许多高职院校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忽视了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不利于学生技能的实际培养。最后,在评价体系上,理论倡导应该综合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但在实际教学中,考核方式往往过于单一,侧重于书面考试,缺乏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查。这种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不利于激励学生提升实践技能。
(二)高中与高职数学课程衔接问题
高中与高职数学课程之间的衔接问题体现在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上。高中数学教育普遍偏重于理论基础和学术型知识的传授,注重数学理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而相对忽视了数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这导致高中毕业生在进入高职院校时,往往缺乏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高职数学课程更侧重于实用性和职业技能的培训,其教学内容和方式都是为了满足特定职业领域的需求。因此,高职数学课程常常包含大量的应用数学和与具体行业相关的数学知识,这与高中数学课程的重点存在显著不同。由于高中教育未能充分预见学生需面对的这种转变,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后常常感到不适应,难以迅速融入新的学习环境。此外,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的差异也是一个重要问题。高中数学教育通常采用标准化的考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而高职教育则更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考核方式更加多样化和偏向实践导向。这种差异使刚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适应新的评价体系时面临挑战。加之,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习惯和心态与高职教育的要求也存在差异。高中教育倾向于为高考准备,学生习惯于应试教育的学习模式,而到了高职院校,更强调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这要求学生调整学习策略,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资源与环境衔接问题
教学资源与环境在高中与高职教育间的衔接问题体现在多个方面。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实验设备和辅助教学工具,在高中和高职教育中往往存在显著差异。高中教育中使用的教材通常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高职教育所需的教材则更加注重实用技能和行业应用。这种差异导致学生从高中过渡到高职时,面临着必须迅速适应全新教材内容的挑战。在实验设备和实践操作方面,高职院校往往配备有更为专业和实用的设备,以满足职业技能训练的需求。相比之下,高中所提供的实验设备通常更多地用于基础科学教育,不足以支持高职教育中所要求的专业技能培养。这种设备上的差异使学生在初次接触高职教育时可能感到手足无措,无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学习和实践。教学环境的差异也是一个重要问题。高职院校的教学环境通常更加注重模拟真实的职业场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而高中教育环境则更倾向于为学术学习提供支持,缺乏对职业技能培养的直接关注。这种环境上的转变要求学生不仅要适应新的学习内容,还要适应全新的学习环境,这对许多学生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四)师资队伍与教学理念衔接问题
师资队伍与教学理念在高中与高职教育间的衔接问题表现为教师的专业背景、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在高中阶段,教师通常具有较强的学术背景和理论知识,他们的教学重点在于为学生提供系统的数学理论教育,准备学生应对高考和其他标准化考试。这种教学方式强调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但可能忽视了知识在实际职业中的应用。相比之下,高职教育更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实际应用的教学。高职院校的教师往往需要具备与特定职业领域相关的实践经验和技能,他们的教学更侧重于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这种教学理念与方法与高中教育相比呈现出较大的不同。由于这种差异,学生从高中过渡到高职院校时,可能会遇到理解和适应上的困难。他们习惯了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方法,突然转变到职业技能导向的教学环境中,可能会感到不适应。这种不适应不仅体现在学习内容上,还体现在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的的理解上。此外,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更新方面也面临挑战。随着职业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高职教师需要不断更新他们的知识和技能,以保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这要求高职教师不仅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持续学习和适应行业变化的能力。
(五)学生认知水平与课程难度衔接问题
学生认知水平与课程难度之间的衔接问题在高中到高职的过渡中表现为显著的不匹配。高中教育中,学生通常接受以理论和学术为主的数学教育,这种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理论分析能力。然而,这种侧重点在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可能会遇到挑战,因为高职数学课程更侧重于实用性和应用技能的培养。由于这种教育重点的转变,学生在认知水平和课程难度上经常感到不适应。他们在高中阶段培养的理论和抽象思维能力,在面对高职教育中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课程时可能显得不足。此外,高职数学课程中的实际问题解决和技能操作要求,与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存在显著差异,这进一步加剧了学生的适应困难。此外,高职数学课程的难度设置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如果课程难度设置得过高,未考虑到学生从高中到高职过渡期间的认知水平,学生可能会感到挫败和困惑,难以跟上课程进度。相反,如果课程难度设置得过低,又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发展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对策研究
(一)课程体系构建对策
在高职数学课程体系构建中,课程内容优化和课程结构调整是关键环节。课程内容优化的目标在于确保课程内容既贴合实际工作需求,又符合学术标准,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要求教材和教学大纲的更新,以及最新的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例如,可以将数据分析、统计建模等现代数学应用融入课程,提升学生对数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的认识。此外,课程内容优化还涉及将实际案例和实践操作融入教学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使学生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课程结构的调整关注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逻辑性,确保学生能够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学习,逐步建立起扎实的数学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更高级的技能。这意味着基础数学课程需要先于应用数学和专业技能课程。课程结构调整还包括引入选修课程和跨学科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选择,使他们能够根据个人兴趣和未来职业规划选择适合的课程,增强学习的个性化和针对性。课程内容优化和结构调整的结合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全面和高效的高职数学课程体系。这种体系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市场变化,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通过课程内容优化,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传统的数学理论,还能够了解这些理论在现代社会中的实际应用,这样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程结构调整,学生的学习路径更为清晰,能够系统地掌握所需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二)教学方法改革对策
在高职数学课程中,教学方法改革对策的核心在于教学手段创新和教学模式改进,以应对当前教育的挑战和学生的需求。教学手段创新涉及采用新的技术和方法,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和吸引力。例如,数字化工具和在线学习平台的引入为传统教学提供了新的维度。通过这些平台,可以提供互动式教学、虚拟实验室、模拟软件和丰富的在线资源,从而使数学学习更加生动和实际。此外,教学手段的创新还包括采用游戏化学习和虚拟现实技术,使抽象的数学概念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教学模式的改进专注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执行,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参与感。传统的以讲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正在逐渐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和探究式学习转变。例如,采用基于项目的学习方法,学生可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锻炼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此外,小组合作和同行教学的引入也为学生提供了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增强了学习的社交性和实用性。
(三)教学评价机制
在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评价机制中,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和制定合理评价标准是至关重要的。这些对策旨在提供一个全面、公正且有效的评价框架,既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又能激励他们进一步发展。多元评价体系的核心在于将传统的考试和书面作业评价方法与更多元化的评估方式结合起来。这意味着除了笔试和书面作业之外,还包括项目评估、口头报告、同行评价、自我评价和实践操作考核等。例如,通过项目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口头报告和同行评价则能够检验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够全面衡量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应用、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制定合理评价标准是确保评价公正性和有效性的关键。评价标准应当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明确每项评价的权重和评分细则。合理的评价标准不仅考虑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还包括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评价标准的制定还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具备一定的灵活性,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进度。例如,在评价过程中可以考虑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努力程度,以及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
(四)教师专业发展对策
在高职数学教育领域,教师专业发展对策的实施至关重要,涉及师资培训和教学研究以及引入行业专家参与教学这两个关键方面。这些对策的目标是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教育需求和行业标准。师资培训和教学研究的重点在于通过系统的培训和持续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专业水平。这包括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学法、新技术应用以及行业动态的培训。这些培训可以帮助教师掌握最新的教育技术,如数字化教学工具和在线教育资源的使用,同时能够提升他们对现代教育理念的理解。此外,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手段。教师可以通过研究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评估教学策略的效果,以及开发新的课程内容,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还能够直接反馈到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效果;引入行业专家参与教学是为了弥补传统教学资源的不足,使教育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工作环境和行业发展。行业专家的参与可以为学生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和行业洞察,这对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至关重要。行业专家可以通过客座讲座、研讨会、工作坊或实际项目指导的形式参与教学,为学生提供实时的行业信息和实际工作技能的传授。这种跨界合作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增强了课程的实用性和吸引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准备的实效性。
(五)学生学习适应性提升对策
在高职数学教育中,提升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是一个重要议题,涉及学习方法指导和学习动机激发两个关键方面。这些对策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职教育的学习环境,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成效。学习方法指导强调教育学生如何有效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这包括教授学生时间管理技巧、记忆策略、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些指导,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课程内容,同时能够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通过教授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和如何有效地复习,学生可以更有效地管理他们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此外,通过案例研究和实际问题解决的训练,学生可以锻炼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这对于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学习动机激发着重于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这可以通过展示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和职业领域中的实际应用实现,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例如,通过邀请行业专家介绍数学在特定行业中的应用,或者通过安排实地考察和实习机会,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数学知识如何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三、教学实践
在设计数学课程的过程中,课程设计者深入探讨了如何有效地衔接高中教育到高等职业教育的过渡。这一课程开发的核心目标是紧密结合学生未来的就业前景以及行业的发展动向,从而确保教学内容不仅与职业技能竞赛的标准相契合,还满足1+X证书岗位的具体要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课程内容融合了行业内最前沿的技术与规范,确保学生能够紧跟行业的步伐。课程设计者通过引入真实的企业案例和生产实践,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探索精神。同时,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数学教学相结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伦理观念。在教学方法上,情境创设、任务驱动、实用导向、实战演练和总结巩固等手段被有机融合,形成了一套动态互动的教学模式。借助与专业相关的创业情境,学生得以在类似真实业务环境中进行快速融入和学习。游戏化的教学策略进一步促进了学生通过完成具体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和团队协作。此外,结合企业案例的深入讨论,不仅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提升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的最终阶段,通过组织相关的思政活动,加强了学生职业道德的内化过程。课堂外的专家资源也被充分利用,邀请行业专家分享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将这些经验转化为课堂上的有效教学内容。这种师生间的积极互动,不仅提升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综上所述,该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有效地解决了高中到高职数学教学在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学生认知水平等方面的衔接问题。通过构建适应高职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不仅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还增强了他们的学习适应性,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样的课程设计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前瞻性和实用性,为高职教育提供了一条清晰的发展路径,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数学基础。
四、结论
通过对高职数学课程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我们认识到必须全面提升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教学方法的现代性,以满足学生和社会的双重需求。通过对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作者的对策能够较为有效地解决教学衔接问题,提升教学质量。为了实现高职数学教育的长远发展,应当重视教学内容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并鼓励教师进行专业发展。同时,还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促进其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玲.中高职数学课程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4,16(2):21-23,34.
[2]刘峥嵘.高职数学与初等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研究[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4):79-80.
[3]范裕.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浅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2):13.
[4]朱莉.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探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26(12):185-187.
[5]崔志玲.高中数学与高职数学教学衔接的思考[J].科技展望,2015,25(15):187.
[6]翟帆,李星星.高中数学与高职数学教学衔接的思考[J].河南农业,2014(2):28,30.
[7]南晓雪.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2):176.
◎编辑 马燕萍
作者简介:任晓燕(1974—),女,汉族,山东临清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