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良海 宋文兴
[摘 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数字人才对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因此,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必然离不开数字人才,只有大量的数字人才愿意去乡村、愿意留在乡村、愿意建设乡村,才能真正地开展数字乡村建设。高等院校是培养数字人才的主要载体,课题将从培养数字人才的价值意蕴、数字乡村建设的制约因素以及解决数字人才“下得去、留得住、能发展”的培养路径三个方面进行阐释,进而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为中国梦的实现而提供价值思考。
[关 键 词] 数字人才;思想政治教育;数字乡村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7-0041-04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年)》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农业数字经济渗透率仅为8.9%[1]。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数字经济是促进经济发展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工具手段。因此,要想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就要发展乡村数字经济,开展数字乡村建设,而数字乡村建设的关键是数字人才资源的建设。乡村数字化转型,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已然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尤其以5G新农人、电子商务、网络平台营销等成为乡村振兴的崭新途径,数字化人才资源的挖掘、培养和使用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的有力支撑,也是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的关键因素。但是现实情况是乡村在基础设施、文化建设以及思想观念方面都方面较薄弱,很难吸引大量的数字人才到乡村尤其是偏远乡村,参与数字乡村的建设。若不能解决数字人才下得去、留得住、能发展问题,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故而,加强数字人才思想政治建设就变得至关重要。至此,应高等院校作为数字人才德育和能力培养的前沿阵地,加强数字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数字人才对建设数字乡村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促进数字人才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字乡村建设中,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和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数字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
(一)数字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
1.数字人才队伍建设直接推动乡村资源的数字化
随着乡村数字经济的发展,数据对促进经济增长至关重要,而各种乡村资源的数字化离不开乡村数字人才的努力。“为了能够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掌握一定的技术和人力资源。”[2]然而,由于乡村资源的分散性和独特性,要实现乡村资源的数字化就显得不易。另外,乡村本土数字人才的缺乏,更是给乡村资源的数据化带来了难处。故而,乡村要实现振兴,必须要建设数字乡村,而建设数字乡村的主力军是乡村数字化人才,只有提升留在乡村的劳动者的数字素养,并且从外引进大量的数字人才,才能满足数字乡村建设对数字人才的需求。
2.数字乡村建设加速乡村振兴的实现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乡村经济逐渐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数字乡村建设为实现乡村振兴而赋能。数字乡村建设可以推动农业变革生产方式,促进村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提高乡村服务水平,进而满足村民物质和精神发展需求,提升乡村的数字化水平,进一步增强乡村居民的幸福感;同时,通过数字化措施建设富裕、宜居和美丽的现代化乡村,进而提升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速度。同理,要开展数字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那就离不开数字人才的奋斗。故而,高等院校大量的毕业生尤其是数字人才如果能够返乡就业,将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参与力量,这将为乡村经济发展和数字化乡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二)数字乡村建设是数字人才建功的沃土
1.数字人才是数字乡村建设的主力军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之间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以及公共服务水平都发生着急剧的积极变化,但是客观差距却依然存在。我国农村自然条件不同,经济基础状况不一[3]。这导致劳动力和资本倾向于流向高收益、条件好的城市,而难以反向流向乡村,导致乡村人才短缺。尤其是数字经济的兴起,要建设数字乡村就必须要大量的数字人才。因此,数字人才是实现数字乡村建设的第一资源,也是实现数字乡村建设的关键环节,更是数字乡村建设的主力军。此外,高校数字人才返乡就业对于改善乡村人才构成和提升乡村整体人才素质具有重要意义[4]。只有积极引进和动员大量的高校数字人才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才能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和科技文化的繁荣,从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此外,大量的高校毕业生也可以根据所学,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改变乡村居民对乡村振兴的认识和态度,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进而为实现数字乡村建设的目标而同频共振。为此,高等院校只有加强高校数字人才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培养,调动高校数字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高校数字人才参与到数字乡村建设中,不断扩大乡村数字人才的规模和质量,进而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最终实现数字乡村建设的目标。
2.数字乡村建设为数字人才提供广阔的舞台
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是必须实现人才振兴。乡村振兴依赖于产业发展、物质支持等提供的充足而持久的动力,但最终要回归到人这一本源和主体,依托于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乡村振兴的目标才能真正达成[5]。人才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数字人才是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的关键。但是,乡村的外来专业数字人才一直存在“引不来、留不住、培不出、用不开”的问题[6]。同时,乡村人才中掌握传统知识的较多,而掌握现代科技知识的较少。此外,由于开展数字化乡村建设,需要大量的数字人才,且需要更多高质量的数字人才,尤其是更需要“领头雁”的数字人才。因此,数字乡村人才的缺失现状为高校数字人才到乡村建功立业提供了可能性。同时,数字乡村建设可以推动乡村资源的数字化,使乡村资源能够被利用得更高效,推动乡村产业升级,提供更多更好的创业就业岗位;能够进一步推动乡村文化的创新发展,使乡村文化更加开放,改变传统观念,使乡村治理更加法治文明,让青年人更乐意接受,这都为高校数字人才回到乡村建功立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也为高校数字人才建设数字乡村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数字人才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的制约因素
(一)高校数字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和数字乡村建设有效衔接
1.高校数字人才培养机制还不健全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高等院校围绕乡村振兴重视人才培养机制建设,但是在具体落实时,更专注相关专业技能培训和对高校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对于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课程设置还不够完善。由于乡村的特殊地理位置,各种基础设施并没有城市的完善和便捷,因此,大学生毕业后更倾向于选择进入城市工作。但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作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的数字乡村建设需要大量的数字人才的加入,可是由于高校在某些机制、体系、方案的设置未能与乡村振兴高度衔接,导致高校输送人才偏向未能及时调整,进而导致数字人才到乡村去实施抱负的意愿还有待加强。
2.高校数字人才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的认识不足
乡村振兴与数字乡村建设紧密相关,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要发展数字经济,进行乡村数字化建设。同时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要认识到“两个大局”的重要性,国家要想富强、民族要想振兴、人民要想幸福,必须要实现乡村振兴,进而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面临的问题。而新时代的高校数字人才,大多数人都已经难有农村生活的体验,在自身观念中很难认识到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更未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故而,高校数字人才未能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去认识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未能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乡村建设对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性要求;未能运用辩证法深入思考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带来的机遇和影响;更未能看到自身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中所扮演的重要价值。
(二)数字人才对建设数字乡村缺乏正确的认识
1.数字人才对数字乡村建设的意愿不强
高校数字人才虽然对乡村振兴战略有所关注,但是因为其是受教育的学生,更多的是关注专业知识的掌握和专业技能的掌控,而对乡村振兴战略认识得不够深入,在理解上还不够透彻,更难以将认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相比较而言,他们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可能会觉得城市的机会更多一点,但是事实上乡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提供的机会比城市提供的机会更多,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成功。因此,要加强他们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理解,改变他们对城乡的习惯认识,增强他们为乡村振兴战略服务的意愿,响应国家号召,将积极到农村去建功立业作为人生的第一选择。
2.数字人才为数字乡村建设缺失一线服务实践
数字人才的主体是受教育的大学生,这些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时候,常规课程教学都是偏学理、轻实践,缺乏实训机会。虽然近年来,各类课程都增加了有关“三农”和乡村振兴等内容,但是仍然缺乏实践要素、缺少生动性和具体性。此外,由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各高校也更加注重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既注重理论的学习,也更加重视加强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但产生的效果并不理想。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数字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路径
(一)完善培养机制,加强数字人才的劳动教育
1.完善数字人才培养机制,开设劳动课
高校要在数字人才培养机制上进行改革完善,尤其要完善课程设置。数字人才和一般的大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他们对劳动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楚,何况各高校进行劳动理论课和劳动实践课的教育并不常见。因此,数字人才对劳动的意义和作用并不清楚,故而他们对于到乡村去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意愿并不强。但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数字乡村建设的推进,乡村对于数字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要求高校要对毕业生加强劳动教育,在他们心中种下扎根乡村的种子。因此,加强高校数字人才的劳动教育变得非常重要。为此,高校需要进一步完善数字人才培养机制,在课程设置中增设劳动课,既要开设劳动理论课程又要开设劳动实践课程,使高校的数字人才对劳动教育的认识更为深刻,对劳动育人理念的理解更为透彻,从而成为为数字乡村建设的复合型人才。同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下,推动高校数字人才形成正确的就业观,进而鼓励他们敢于到乡村去,为建设数字乡村而不懈奋斗。
2.加强学校实践课建设,引导学生参加集体劳动
新时代的大学生生活在互联网下的科技时代,他们接触到的信息丰富且新颖,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功底。但是,理论上的认识还是需要在实践中深化。大学生主要生活在校园里,他们对于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和意义主要是体现在理论上的认识,但是这并不是说大学生在实践上缺乏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服务的能力和动力,而只是因为大学生理论功底要更强一点。为了更好地让新时代的大学生参与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进一步提高高校数字人才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热情和意愿,高校有必要且必须加强学校实践课建设,让学生更好地提升实践能力。为此,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集体劳动评比活动,如学校卫生环境清扫齐参与活动、公寓卫生环境大比拼活动,以及在校园里开展植树造林、种植农作物等活动,通过这些集体活动的开展,让高校的数字人才参与其中,体验劳动的辛苦,培养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增强他们对集体价值观念的认同,培养他们乐于奉献的精神,提高他们毕业后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加强教育引导,培养数字人才的价值认同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数字人才增强使命担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7]。因此,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其为价值导向,构建新型数字化思政教育平台,通过显性和隐性相结合的教育信息共享和使用模式,充分发挥其思想引领作用,培养高校数字人才的使命担当,培养他们的奋斗意识和奉献精神,引导他们确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念。此外,可以广泛利用课堂、校内广播、校园网络、校报等多种媒体手段,加强思政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高校数字人才的社会责任感,引导高校数字人才“积极思考那些未曾想过的问题”,大力改善学生的道德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与心理发展,培养他们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感,使他们理性地处理个人需要与乡村需要的关系、个人的发展与乡村的数字化发展的关系,进而将对数字乡村建设的角色认同和价值规范内化于心,高度认同,从而实现外化于行,把内心的认同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和价值追求。
2.开展宣传教育,推动数字人才的情感认同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人才振兴。”[8]要推动人才下乡,高校起着重要的引导教育宣传作用。高校可以利用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加强对数字人才的宣传教育,增强数字人才对建设数字乡村的情感认同。比如,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技能实训培训课和比赛项目、兴趣社团等,有针对性地培养数字人才的吃苦耐劳精神等特定的素质能力,帮助数字人才形成愿意吃苦、乐于吃苦的精神境界;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利用乡村文化和特色等主要教育载体,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关注,加强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进而让高校的学生在接受全方位和全过程的教育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从而转变就业观念,进而能够在择业的时候愿意离开城市到乡村去建功立业;可以邀请基层政府具有实际经验的官员或者工作人员、一线企业家、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及其工作人员、理实研究专家学者等,开设就业创业等宣传讲座,做好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普及,消除大学生父母对他们回到家乡就业创业的偏见,增强他们在情感上的认同,加强他们返乡就业的社会支持系统建设,增强数字人才投身数字乡村建设的意愿。
(三)利用社会实践提升数字人才的综合素养
1.高校开展乡村社会实践活动,鼓励数字人才参与
国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就是为了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新时代的大学生由于利用各种平台可以获得大量的理论知识,故而他们在理论上准备充足;此外,目前各高校注重对大学生在实践上的培养,适当地安排增强他们意志力的劳动课和锻炼他们能力的实践课,但是由于时间上有限,他们在实践上的磨砺还是不够,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高校数字人才作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特殊力量,更需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将来走出校门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而服务。因此,为了鼓励数字人才到广大农村去实现自己的理想,高校可以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让数字人才到数字乡村建设的最前沿去。比如,高校组织开展下乡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深入农村、深入田间地头,去了解第一手的资料和搜寻第一手的数据,在实际调研活动中加深对农村的认识,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在乡村工作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也让他们感受参与数字乡村建设可以让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同时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调动数字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绽放青春,实现自我价值。
2.建立数字人才乡村教育基地,对数字人才开展体验式教学
通过推动“产教学研”系统化建设,积极支持校地共建,建立数字人才乡村教育基地,对数字人才开展体验式教学。比如,通过高等院校与当地的政府或者企业共同协商和共同谋划的方式,建立特色、实用的实训基地等,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培养,帮助数字人才树立数字乡村建设使命感;通过利用乡村的文化资源在乡村设立党建教育基地、乡村特色文化馆、乡村民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先进人物纪念馆等教育基地,直接将乡村建设的相关情况展示在大学生面前,让他们见其形、闻其声、感其神,进而加深大学生的认识,增强他们对参与数字乡村的真实感和认同感。
四、结束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然要推动乡村各种资源的数字化,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而推动乡村资源的数字化,也就是要建设数字乡村,只有建设数字乡村才能实现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人才是乡村发展的关键,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才能够推动数字乡村建设[9]。如此,要建设数字乡村,必然离不开人才,换句话说,人才是建设数字乡村的关键。但是由于乡村在基础设施、文化水平等各方面存在一定差距,进而导致数字人才难以吸引进来为数字乡村建设服务。正是因为人才难以引进,更难以留住,故本文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通过健全培养机制,增强实践锻炼,加强能力提升,促进数字人才的成长成才,促进数字人才愿意投入农村地区就业创业,愿意留在农村地区实现个人的理想,进而提高农村地区劳动力素质,提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实施。
参考文献:
[1]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R/OL].(2021-07-02)[2022-03-29].http://www.cac.gov.cn/2021-06/28/c_1626464503226700.htm.
[2]吴丰.乡村振兴背景下人才引育路径探索[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2,34(6):45-48.
[3]潘红,邓永超,韦婷婷.乡村振兴背景下校地合作实现人才振兴的路径[J].南方农机,2020,51(22):146-148.
[4]郑直,孔令海.乡村人才振兴与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分析[J].经济问题,2024(2):91-97.
[5]李海金.“外源内生”乡村人才振兴的实现路径[J].人民论坛,2023(17):56-60.
[6]傅巧灵,李媛媛,赵睿.数字普惠金融推进脱贫地区乡村全面振兴的逻辑、问题与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2022(6):49-56.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8]章超.农村籍大学生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路径研究[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5(6):107-114.
[9]程小芬.乡村振兴视阈下新乡贤培育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20.
◎编辑 王亚青
①基金项目:安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22AH052486);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一般项目(gxyq2020247);六安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校级XJKY202202)。
作者简介:彭良海(1987—),男,汉族,安徽六安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宋文兴(1966—),男,汉族,安徽六安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