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协同育人格局研究

2024-07-12 12:37:12刘婷婷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17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协同育人

[摘           要]  在“三全育人”的框架下,构建高职院校思政协同育人格局,需要深入理解和把握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内涵与要求,并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育人模式。面对当前协同育人所遭遇的挑战,如育人观念不够强烈、育人基础不够坚实以及育人机制的缺失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创新性解决方案。因此,探讨在“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如何构建思政协同育人格局,分析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进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    键   词]  三全育人;高职院校;思政协同育人;格局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7-0045-04

教育的核心关注点在于塑造“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去塑造他们”,这是教育领域贯穿始终并涉及各个方面的核心议题。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不断重申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旨在塑造具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高职院校不仅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更是培育人才和塑造人格的关键场所。为了深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模式,应当致力于打造思想与行动协同的育人环境,这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在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深远的实践价值。

一、“三全育人”理念的深入解析与其实质特征

在德育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占据核心地位,而深化“三全育人”策略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途径。高职院校需构建完善的思政育人体系,确保立德树人原则在职业教育的实践中得到有效执行,这是当前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时代提出的重大挑战[2]。“三全育人”这一理念,实质上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全体人员参与、全程覆盖以及全方位内容融合。其中,“全体人员参与”强调的是每个个体都应承担起育人的责任;“全程覆盖”则意味着教育应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成长周期;而“全方位内容融合”则强调教育内容的多元化,涵盖各个领域和方面。这三个要素共同构成了“三全育人”的深刻内涵。

(一)坚持全员育人

国家对高等教育中思想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习近平总书记也频频就这一主题发表讲话,强调在当代社会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2017年,教育部发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旨在通过全面发掘和利用课程、科研、实践等各个方面的教育资源,构建完善的育人格局,实现全方位的教育效果[3]。该纲要强调要充分挖掘各育人要素的潜力,完善相关机制,优化评价和激励措施,并强化各项实施保障,以确保“十大”育人体系的顺利建立和运行。“十大”育人体系的诞生,彻底颠覆了以往仅由思政理论课教师和政治辅导员承担思政教育的局面,现在,更多领域的专业人员被纳入这一教育体系中,共同构成了真正的育人主体。这种思政教育的全员参与模式,致力于实现对育人工作的广泛渗透,确保思政引导能够在每个教育环节中得以体现。

(二)坚持全过程育人

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在于其关注的是人的内在发展,无法仅仅通过短时间内的一系列课程或教育活动来达成目标和解决难题。它需要经历一段漫长而微妙的过程,逐渐深入人心,以简单易懂的方式传递深奥的理念,从而在根本上达到教化人心、引导思想的终极目的[4]。大学是塑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为了实现全方位的育人目标,必须贯彻全学段的教育理念。这意味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学习周期中,覆盖每一个阶段,包括入学教育、专业学习和毕业设计等各个环节。通过将这些环节紧密连接起来,可以构建完整的育人格局,确保学生在大学期间得到全面而持续的发展。

(三)坚持全方位育人

在国内外环境迅速变化、教育要求日益增加、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这需要我们不仅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育人工作,确保其取得显著成效,还要创新并拓展育人的方法和手段,以更好地适应教育对象的需求[5]。实质上,思政育人贯穿学校的各个角落,其功能层面可细分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与服务育人;其途径层面可划分为课堂内外育人;其方式层面则包括线上与线下育人等多种形式。全面而宏观地掌控育人实践的关键在于将育人功能、路径与方式融为一体,实现全面渗透、无死角覆盖的育人目标。

二、构建思政协同育人格局的重要性

坚守社会主义教育的方针,打造全面发展的教学系统,旨在培育具备德、智、体、美、劳素质的未来社会主义栋梁之材,其核心在于实施“综合协同育人”策略。协同育人强调集结多方力量,融合多元资源,构建一个促进全面发展的高效协作机制,推动教育工作的全面性和协同性。构建思政协同育人的新格局,既彰显了全方位教育体系建设的宏观愿景,又顺应了高校思政工作的内在逻辑,更是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一)实现全方位教育体系建设的宏伟蓝图

坚守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模式,是打造综合性教育体系的关键法则。深化思政教育的协同作用,是达成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愿景的明智之举。无论是从整体角度审视“三全育人”,还是将其分解为各个方面进行观察,都能揭示出协同育人的深刻意义。全员、全过程、全方位——都有其独特性,同时又与其他两个方面紧密相连。全员强调的是教育主体的多样性,全过程关注的是教育周期的完整性,而全方位则着眼于教育领域的广泛性。尽管它们各自侧重点不同,但实际上这三个领域之间存在着深度的交织和互动[6]。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进行独立划分,同时保持各自的完整体系,各主体、各周期、各领域间需紧密协作。唯有形成全面的思政协同育人格局,方能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并最终实现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终极目标。

(二)遵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逻辑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三大规律”作为指导原则。他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是首要的基本规律,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持续创新育人内容,以满足时代进步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7]。回顾历史,可以看到高校思政教育的成功经验在于它遵循了自身独特的规律。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摒弃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育模式,转而采取一种更加互动、协作的方式。在这种模式下,教育主体、形式和方法之间形成了一种和谐的互动关系,这正是新时代高校思政协同育人的核心特征。

(三)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迫切要求

在大学这个关键时期,学生的价值观正在形成之中,同时他们的心理状态也较为脆弱。因此,需要运用符合学生个性和兴趣的方式,巧妙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如同细雨般潜入心田,悄然滋润万物。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构建全面的育人格局,确保所有学生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够被思政教育覆盖,从而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明确自己成长的方向。这种思政协同育人的模式在学生的价值观塑造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影响高职院校思政协同育人格局形成的主要障碍

高职院校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面临着一项既需要理论支撑又需要实践验证的复杂任务,其核心目标是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达成这一宏伟目标,必须深入贯彻协同育人的思想,打造思政协同育人的综合体系,以保证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和效率。在思政育人的具体实践中,不难发现协同育人的价值所在,然而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创造协同育人的环境,并使之真正发挥作用。总体来看,影响高职院校构建协同育人模式的关键障碍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协同观念尚需进一步提升

随着对思政工作的日益关注,高职院校纷纷增加了对这一领域的资金和资源配置,为思政教育的深入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育人主体的协同理念尚未与时俱进,成为制约思政教育取得实效的主要瓶颈。一些高校教师仍旧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视为学生工作人员和思政课程教师的专职任务,缺乏协同育人的意识。究其原因,是育人主体在主观上缺乏主动求变和创新的动力。若这种状况持续下去,所谓的“全员全程全方位”思政教育模式将沦为空谈,相关部门各自为政、缺乏协作,势必严重影响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

(二)协同根基尚未稳固

在推进思政教育的道路上,大部分院校面临的不仅仅是观念上的挑战,还有基础设施的制约。特别是在高职院校中,师资力量的匮乏成了最大的难题。目前,这些学校急需一支既精通思政理论又深谙专业知识的教师队伍。然而,由于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是培养面向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基础学科和公共学科的教师队伍并未受到应有的关注。同时,由于缺乏足够的学科和专业支持,思政课教师往往只能进行最基本的教育任务,而无法深入研究理论与实践层面的问题[8]。此外,由于专业课教师缺乏对思政相关理论的了解,他们在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无法将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专业教育中,往往只是简单地照搬理论,缺乏深度和创新性。最后在学生日常管理的琐碎事务中,负责思政教育的辅导员常常忙得不可开交,导致他们无法抽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专注培养学生的品德,做好育人工作。

(三)尚未建立有效的协同作用机制

为了构建思政育人的综合实力,高职院校精心策划了全面的思想政治工作计划,并明确划分至相关部门执行。高职院校致力于打造思政教育核心竞争力,制定了详尽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并分配给各相关部门具体执行。尽管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思想政治教育似乎已经在各个层面得到了全面而迅速的实施,但它们所带来的实际影响却远远未能触及预期的深度和广度。这背后的原因在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任务,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需要各部门的紧密协作和共同努力。然而,由于部门间沟通不畅和缺乏协作精神,实际操作中出现了互相推诿、设置障碍的情况。这使得建立协同育人的有效机制变得困难,从而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成效。

四、构建高职院校思政协同育人格局的策略与措施

在高职院校中推动思政教育的协同合作,需要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的指导下,积极构建以党建协同为核心,队伍协同为支撑,机制协作为保障的综合体系。采用这种一体化的三重策略,能够高效地融合校园内外的教学资源,进而构筑全校范围内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力。

(一)深化党建合作,形成共同育人理念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应孤立于学校的核心任务之外,而应融入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宏伟蓝图中,并充分利用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来发挥其全面协调的作用。通过统一规划、部署和执行以及评估,确保高等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不同的行政部门、教学环节和学生成长阶段形成有效的连续性。第一,党委必须高度重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积极承担起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责任,确保高校始终是培养全面发展、具有社会主义精神的新一代的坚实基地。坚决执行全面从严治党的方针,深化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职责和主体作用,定期组织专题讨论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引导作为党委的核心使命,并置于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环节。第二,相关部门和单位需贯彻思政育人的原则。教育部门的负责人需要结合学校的具体状况,并在党组织的协助下,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和职责,“以全面育人的视角来制定实际有效的合作育人保障体系”,共同构建强大的育人力量;同时,要充分利用二级学院党组织的关键影响力,确保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度融合,以期达到二者的协同发展。第三,通过党建评估来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致力于同步推进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保它们在规划、执行和评价上保持一致。这激励着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携手合作,共同担负起自己的职责。特别是在党建考核体系中,应增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通过党建工作带动思想政治教育,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落地生根,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从而促进人才培养,形成主动承担思想政治教育责任的意识和行动。

(二)加强团队协作,筑牢育人基石

深化团队协作,核心任务在于打造一支既通晓思想政治教育又擅长人才培养的教师团队。在高职院校的日常运营中,教学、管理和服务是核心任务,而要有效推进这些工作,关键在于打造三支核心团队: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团队、专业技术教师团队以及学生辅导员团队。首先,要牢牢把握住思政课教师这一关键。紧密围绕思政课程的培养目标,持续推动教师教学内容的创新与教学方法的变革,切实激发思政教师的活力,更新思政教材的内容,使思政教学方法更加生动有效,引导学生在学习、思考、实践和领悟的过程中,积极传播和践行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世界并改造世界。其次,要聚焦专业教师团队的核心地位。这些教师不仅肩负着繁重的教学工作,而且具备培养人才的独特优势。因此,高职院校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专业教师的骨干作用。要着力提升专业教师的思政素养,不断强化师德修养和育人要求。需要努力提高专业教师的思政素质,持续加强师德建设和育人标准。教师必须深入理解核心价值,清晰认识到课堂教学中的德育任务,才能在教学中流畅、高效地给学生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了进一步强化课程思政的核心思想,必须积极推动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这意味着,在专业课程的传授过程中,应巧妙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仅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更要激发他们思考,引导他们自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此外,筑牢育人基础的关键在于重视并强化辅导员团队。高职院校需要为辅导员提供足够的支持,使他们能够从烦琐的日常事务中抽身,专注于思考和实施育人策略。同时,辅导员应主动承担起政治职责,成为学生在成长道路上的指导者和引领者。

(三)提升合作效能,创新育人途径

为了有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职院校必须强化全局性的规划和协调,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坚决摒弃狭隘的部门主义思维。首要任务是优化领导体系,打造全校范围内的“大思政”工作网络。需组建专门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并执行年度思政工作计划及关键任务。为了加强思政工作的整体协调性,将建立并实施思政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其核心在于定期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深入的交流和研讨,共同把握学校思政工作的总体趋势,深入了解当前的工作现状,积极探讨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以及寻找有效的思路和方法,以更好地形成合力,推动学校思政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学校领导将率先垂范,亲自深入教学现场,通过实时办公和随机抽查的方式,确保思政工作的有效性和协同育人的全面推进。其次,要创新组织机制,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总体规划。需清晰界定“全员”所囊括的人员范畴,确保这一概念得以实际应用,实现人员全面覆盖、职责明确,使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能自发肩负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同时要具体划分“全过程”所涉及的各个环节,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每个阶段都设定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和执行措施;还需明确“全方位”所指向的具体领域,弄清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各方应如何定位自身角色,履行各自责任。最后需完善评价体系,以保障思政协同育人的实际效果得以实现。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其结果和成效。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其独特性,很难在实施过程中进行量化评估。因此,要判断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关键在于观察其实际的育人效果。为了更精确地评估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构建一个主要基于学生关注度、参与度和满意度等指标的评价体系,以便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向前发展并取得更大成就。

五、结束语

在经济社会的迅速进步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承担了为国家输送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重大使命。在“三全育人”的理念指导下,思政协同育人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通过打造以党建合作为基础、团队协作和制度创新为主导的全方位育人新体系,旨在实现协同育人的整体提升。展望未来,高职院校应当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完善教育评价体系,以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同时,高职院校还需深化与企业、社区的协同,打造更为广阔的思政教育实践基地,以此增强学生的社会使命感及实际操作技能,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并做出更为显著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钟飞燕.五育融合:系统思维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构建[J].教育与职业,2023(20):105-111.

[2]曹可,槐瑞金.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23(14):70-73.

[3]张磊.“大思政课”视域下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共同体构建研究[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3(1):86-91.

[4]王永秋.“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机制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2(41):4-7.

[5]郭月楠,吕建永.“大思政”格局下高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2(11):164-167.

[6]李馨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4):133-136.

[7]王增芬.唯物史观视域下推动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四重维度[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16):41-46.

[8]陈青.“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协同育人格局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6):113-116,125.

◎编辑 王亚青

①基金项目:职本联办背景下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BZJZ-2023-16)。

作者简介:刘婷婷(1983—),女,汉族,新疆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化学分析检验。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协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科学大众(2020年23期)2021-01-18 03:09:08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汽车观察(2019年2期)2019-03-15 06:00:50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26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考试周刊(2016年51期)2016-07-11 17:21:24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求知导刊(2016年6期)2016-04-06 00:31:25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科技视界(2016年7期)2016-04-01 09:35:40
协同进化
生物进化(2014年2期)2014-04-16 04:3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