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普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2024-07-12 12:35:11苟光兴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科普教育创意思维素质教育

苟光兴

摘  要:科普教育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战略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开展好科普教育,对提高全民族整体文化水平和综合国力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开展小学科普活动对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因此,教育界需要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前形势需求的小学科普教育之路。文章主要阐述了如何开展小学科普教育活动,包括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展意义、小学科普教育活动开展现状和有效开展科普教育的策略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科普教育;素质教育;创意思维

一、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展意义

科普教育指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和科学思想的教育活动。科普的宗旨是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有利于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自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来,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各地各部门围绕党和国家的发展大局,联合协作,针对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公务员、社区居民等重点人群,积极开展科学素质行动,推动了全民科学素质水平的整体提高。同时,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工作也广泛深入开展,随着科普工作的不断推进,科普资源也在不断丰富,大众传媒特别是新媒体科技传播能力也明显增强,基础设施建设也持续推进,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也进一步提升。同时,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共建机制也基本建立,大联合大协作的局面也进一步形成,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科普活动是向公众传播知识的一种有效方式,它能够使人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丰富多彩的科学文化知识,从而激发他们探索自然奥秘和认识世界本质的兴趣。同时,科普活动也能够培养青少年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积极进取的优良品德。因此,各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综合素养。

二、小学科普教育活动开展现状

(一)缺乏对科普教学的正确认识

随着我国青少年数量的不断增加,受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的限制,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应试教育的影响也导致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未能采取有效方式引导与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与想象力,也未能正确认知良好的观察能力对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标准化答案能够带领学生进行学习,但也存在局限。除此之外,一些学校更加重视科学研究成果所带来的创造性意义,而忽视科研过程所造就的价值。由于缺乏对科学研究方法的充分了解,一些学校严格规定学生的实验步骤,导致学生只能按部就班完成操作流程,忽视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缺乏对科学教育重要性的正确认知

我国教育行政部门未设定与科技教育相关的专项账户,这使得科学技术宣传馆在相关活动中缺乏配备充足的资金。此外,大多数科技教师未经过严格的训练,缺乏创新意识,难以满足新时期科普教育活动的技术性要求。除此之外,学校教育目标定位未能以新时期学生发展为前提,有悖素质教育思想,难以体现科普教育活动的实际价值。

(三)缺乏全面的科技知识

我国教育体制中的主流是理论知识传授,但许多教师未能正确认知应用教育类知识对青少年发展的重要性,这制约了科普教育工作的开展。由于系统教育的限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严重与社会脱节,而极窄的知识面难以分析现实性问题,过于固化的理论性知识与机械的背诵记忆无法满足学生的操作能力提升需求。

(四)科普资源紧缺

当下,一些学校配备了专门从事科普教育和活动组织指导的老师,他们的职责包括对本校青少年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以及在上级部门或社会机构举办的相关竞赛活动中担任评委等。然而,由于编制限制,这些科技辅导员往往身兼多职,既是班主任又是科技辅导员,还可能是课外兴趣小组成员,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由于科技辅导员身兼多职,很难保证每周有固定时间进行科普知识讲座、实验操作训练及引导学生参加其他科普活动。同时,由于缺乏经费支持,一些重要的科普活动开展受限。

三、有效开展科普教育的策略分析

科普教育策略是指研究学校科普教育的规律,以制订出最佳的科普教育方案和实施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改进。在科普教育策略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同样需要注意策略与客观外界变化的关系,以及策略为科普教育服务的最大效能。同时,还需要注意策略与科普教育目标的一致性,确保策略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科普教育的实现。

(一)努力提高科普教师的科学素养

1. 提高教师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讲解技能,以便更好地教授科学知识。同时,科学教师还需要掌握科学发展领域的前沿知识、现代科学技术和科技发展史等相关学科知识。这些知识的掌握需要教师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学习和研究。教师可以通过听专题报告、讲座和参加各种培训来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科学教育。

2. 提高教师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普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基于此,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网络教学资源,掌握最新的教学技术和资源库使用方法,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并且应该注重提升自身的科研意识,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提高科研实验动手能力和教学水平;另外,还需要多听课或做实验,增加经验,在这些细节中提高自己科学探究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

3. 培养教师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作为一名科普教师,必须具备科学探索的意向和科学兴趣,能够刨根问底,不断深入探究问题。同时,教师还需要树立以实验为基础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注重实践操作,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教师还应该坚持独立思考和与他人相互探讨互补的良好习惯,通过不断地交流和探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4. 加强科普教师的培训

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科普教育工作,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专业知识培训,帮助教师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同时也要加强沟通能力的培训,让他们更好地与学生和家长沟通交流。在培训中,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和方式,如组织讲座、研讨会、实践操作等,帮助科普教师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此外,还可以建立交流平台,让科普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提高。只有不断加强培训和提高科普教师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推动小学科普教育的发展,并且能促进教师在其热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完善小学科普课程评价机制

针对小学科普课程的评价,评价标准不应只关注相对性,而应更注重综合性和全面性,从多个方面评价教师的工作表现,切实反映其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评价应该是动态的、全方位的,要不断调整和完善,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整体发展。具体要点分析如下:

首先,评价教师的工作绩效时,不能套用学校的框架式评价标准。教师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各不相同,评价标准也应该因人而异,因情况而异,因任务而异,注重个性化评价。评价标准应该既包含共性的评价要素,又要考虑到个性化的评价标准,以充分体现教师的个性化工作风格和个体的差异性。

其次,学校在制订教师的评价标准时,应该考虑到不同年级、不同类型教师之间的差异,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教师的专业基础、工作能力等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制订出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标准,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再次,学校在制订教师的评价标准时,应该注重教师的实际工作表现,淡化数据指标内容,学校在制订评价体系时,对难以量化的内容,如针对态度等方面的评价,要想做到科学、合理、客观、细致,便应该重视定性评价手段,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如教学观察、学生问卷、家长反馈等,以客观、全面、公正的方式评价教师的工作绩效,综合评估教师的工作表现。

从次,评价内容要注重实际效果,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要关注教师的工作成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基于此,评价结果应该及时反馈给教师,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

最后,缺乏正向的评价激励,被评价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受到限制。因此,在评价教师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教师的过程性评价,关注教师的工作整体表现、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成果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以激励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进步和创新。同时,评价过程中还要注重教师的自我评价,通过多方面的评价手段,建立科学、公正、有效的教师评价体系,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总之,评价标准要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和客观性,才能真正反映出教师的工作表现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师德师风、效能建设、提升能力和进步等,同样要有评估准则,让教师有章可循,更便于管理者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

(三)广泛开辟科技活动场所

技能竞赛指导教师、科技实验室管理员等,他们将会负责学生科技兴趣小组、科技竞赛、科技实验等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工作。为此,学校在建立科技教育组织网络的过程中,要注重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要加强对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科技教育能力和素质。同时,要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科技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学校科技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学校还应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争取社会资源的支持,为青少年科技活动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此外,学校还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引导和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四)积极组织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科技活动

组织青少年开展科技活动,其意义不仅在于活动的成果,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实践过程,促进学生形成科学习惯、科学意识、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体活动如下:1. 主要活动:发明创造活动、科学试验活动、生物与环境科学实验活动、计算机竞赛活动;2. 主要竞赛:科普知识竞赛、创新作品竞赛、创新设计竞赛、科技小论文竞赛、科学幻想画竞赛、其他科技竞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科普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引导学生探索科学世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学校可以通过组织科普讲座、科技展览、参观科研机构、实验室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和体验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学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参加科技创新竞赛和科技项目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这些科普教育活动,可以让学生从小树立学习科学的信心和决心,为将来成为祖国的科学事业的建设者和贡献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任秀华. 科普场馆教育活动开发设计[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

[2]王殿军. 普及与提高: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双重使命[J]. 中国基础教育,2022(10):36-38.

[3]杨剑平. 中小学校园科普教育思考与实践[J]. 好家长,2022(25):66-68.

(责任编辑:向志莉)

猜你喜欢
科普教育创意思维素质教育
依托“村淘”项目建立科普教育网络平台研究
标志设计教学中创意性思维的拓展
平面广告中的创意思维方法探析
广告招贴设计中的图像创意
设计素材与创意思维
科普教育在高中物理学中的应用价值
加强科普旅游教育,提高导游员科普素质
企业导报(2016年14期)2016-07-18 19:29:57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科普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8期)2016-04-05 09:15:36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