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驱动—师同堂”教学模式在“劳动关系管理”课程中的应用探讨

2024-07-12 08:31:00刘静王萍张茜
关键词:教学模式

刘静 王萍 张茜

摘    要:“劳动关系管理”课程以现代劳动关系理论为依据,立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是一门兼具理论性与应用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将“案例教学法”与“双师同堂”授课模式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和理论知识的吸收内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打破传统理论与实务的隔阂,实现“1+1>2”的效果。

关键词:案例驱动;双师同堂;教学模式;劳动关系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4)07-0061-03

在当今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时代,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企业生产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带来了诸多新的挑战,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企业自身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企业愈加重视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储备。面对企业的新需求,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工作也做出了相应调整,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适应变化、解决问题、创造价值,能够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挑战。

创新教学模式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1]。近年来,高校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深化教育改革。“案例教学法”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独立思考或团队合作,对特定事件或情境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双师同堂”是一种广义上的合作教学法或协同教学法,由两位教师在同一教学场所共同面对学生进行多元化内容的教学活动[3],有助于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当前,传统的、单一的、传授式的教学已无法满足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需求,可将“案例教学法”与“双师同堂”授课模式有机结合,形成“案例驱动—双师同堂”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中找到平衡,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本研究将依据“劳动关系管理”课程特点,尝试将“案例驱动—双师同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劳动关系管理”课程教学,以期构建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一、“劳动关系管理”课程的教学价值和既存

问题

“劳动关系管理”是一门面向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课程内容涵盖劳动合同订立与解除、劳动争议处理等方面。在新的就业形态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愈加复杂,两者也更容易出现各种矛盾与纠纷。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劳动政策与法规,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企业劳动关系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作为劳动者,可以在工作中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被侵害;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有效规避劳动纠纷,指导企业构建科学和谐的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各方权益和企业秩序的稳定。诚然,当前“劳动关系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脱节

“劳动关系管理”课程既具有突出的理论性,注重对《劳动合同法》内容的准确解释,又具备较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合理地运用于现实情境中。教学大纲的设计基本上由经济管理学院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完成,鲜有企业劳动关系专员和专业律师等富有实践经验的人员参与。授课时多数教师按部就班地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讲解,仅在讲授重难点知识时辅之以案例进行阐述,理论教学占据主导地位,实践教学多半流于形式或成效甚微,部分高校甚至没有设计实践环节,导致理论教学不能很好地融入实践,学生听课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印象不深,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二)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大部分高校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经历,自身欠缺实践经验,在讲授劳动关系管理知识的过程中难以从实务角度详述,往往采用教材固有的案例对理论知识进行剖析,这导致学生缺少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相关体验,固化的思维使得他们不能很好地应对和处理现实中复杂多变的情况。在缺乏生动、真实案例的情况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难有透彻的理解,也难以融会贯通地将理论联系到实际。

(三)教学案例与司法实践的逻辑过程不相符

由于传统案例教学的内容以理论体系为基础,案例的选择通常是以理论上的某一知识点为基准,为满足这一要求,教师授课时选取的案例局限于课程内容,案例不够典型或者不够贴近实际,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案例信息和理论知识。并且,大多数案例与司法实践中案件处理的逻辑过程不相吻合,难以形成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4]。

(四)教学内容与任职要求脱节

劳动关系管理是一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学科,其教授内容主要依托于《劳动合同法》。然而,修订后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以及实践案例不断涌现,教材内容滞后于现实发展,不利于学生获得最新的法律信息。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化发展,劳动力市场、员工期望和工作方式都在不断变化,但由于教材版本更新迟缓,课本中呈现的案例大多无法反映新时代下劳动关系的变化。

二、“案例驱动—双师同堂”教学模式的理念与优势

(一)“案例驱动—双师同堂”教学模式的理念

“案例驱动—双师同堂”教学模式是在两位教师同堂授课的基础上,引入符合实际需要的案例进行教学。案例选自实践中的真实案例,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司法实践中的“实际状况”。通过呈现案例情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从而实现理论的掌握、观点的形成和能力的提升[5]。针对同一个案例,两位教师从不同的视角切入进行讲解,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理论与实践的信息,而且双师在协同合作中也可以放宽视野,吸取对方优秀的经验或知识以丰富自身的专业技能,实现了教师资源的多元互补。同时,引入企业或行业中的新案例、新情况,能够保障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时效性,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劳动关系管理”教育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二)“案例驱动—双师同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1.提升学习兴趣。在“案例驱动—双师同堂”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生动、贴近实际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双师同堂”的形式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使课堂变得更加有趣、生动。

2.培养创新能力。“案例驱动”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在“双师同堂”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增强团队合作。在“案例驱动—双师同堂”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在“双师同堂”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促进团队合作的顺利进行。

4.提高教学质量。“案例驱动—双师同堂”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相互学习、交流,发挥各自专长,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服务。

三、“案例驱动—双师同堂”教学模式在“劳动关系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一)学情分析的运用

学情分析是进行良好教学的前提,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构建基于学情分析的精准教学模式,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劳动关系管理”课程的授课对象通常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大三学生,学生群体具有如下特点:在起点水平方面,学生尚未开始专业实习,对职场中可能出现的违反劳动相关法律法规、损害劳动者权益的行为认识不足,对如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认识也较为模糊。在学习动机方面,学生即将面临社会实习及就业,并且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会进入企事业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的相关工作,对职场中涉及的劳动相关法律法规有进行系统性学习的现实需要。在认知特点方面,通过前置课程(如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综合能力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学习思维的逻辑性也更加严谨,能够在课堂上较好地配合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在学习风格方面,学生属于00后青年群体,信息获取渠道众多,对新事物和新媒体更感兴趣,对热门事件和焦点信息敏感,但容易沉迷手机等电子设备,知识结构相对碎片化,缺乏系统的知识体系,不喜欢传统的说教式和填鸭式授课方式。

(二)教学团队的建立

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工作的专任教师对理论知识更有研究,对实际案例的关注可能不足,而企业中劳动关系专员或处理劳动关系纠纷的律师又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体系研究不足。针对这一现实需要,教学团队可由人力资源管理专任教师、企业劳动关系专员及专业律师共同组成。教师团队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依据,结合教学团队成员的研究方向及专长,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拟定研讨案例或事例,将课程分为若干专题,每个专题由一位理论教师和一位实践教师共同讲授,理论教师由人力资源管理专任教师担任,实践教师由企业劳动关系专员或专业律师担任。在此模式下,高校通过与校友企业合作,引入资深的专业人士,打通校友企业培育和储备人才的渠道,提高教学效果。

(三)引导案例的选用

根据课程的知识与技能体系要求,教学团队进行充分沟通交流,设定教学目标,以此提出学生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政目标,并依据上述目标精心挑选、设计案例。引导案例选自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指导性案例以及在中国法院网、中国裁判文书网等法律信息化平台上发布的最新法制新闻、司法审判案件,保证案例的真实性、典型性和指导性。在对引导案例进行讨论的基础上,对案情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出多种现实中可能出现的情形,两位教师适时提供学习指导,完成项目任务后即时点评,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内化[6]。选取的案例应充分体现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利益的冲突、公平与效率之间法律价值的矛盾,通过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审视职业价值观,考虑如何追求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双赢。

(四)教学过程的实施

1.课前准备环节。由于上课时间有限,“双师同堂”相较以往单一教师教学的模式,课程形式和教学内容更加丰富,需要学生在上课前进行充分准备。教师可以在正式授课前,将课程引导案例和相关阅读材料上传至班级群,学生可以提前熟悉材料、提出问题,带着疑问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针对性。由于双师拥有不同的教育背景、思维理念和授课风格等,两位教师需要在授课前进行磨合沟通,采取有效的合作方式,否则双师之间存在的差异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双师同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2.引导与讲授环节。课堂教学以真实案例为切入点,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师各展所长,实践教师进行案例介绍和陈述,理论教师对研究案例的背景情况、研究进展、理论知识等进行引导式授课。在讲授环节结束后,由实践教师对引导授课的内容发表意见,有时就同一问题教师之间会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视角,通过论辩式的教学方式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也会提高。

3.交流与拓展环节。在实践教师发表观点后,给学生预留对知识进行的反应时间和对案例进行的讨论时间,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场景、社会事件、典型案例进行理论应用练习,针对专题提出各研讨小组的理解和认识,鼓励从多个学科、多个角度、多种方法来思考问题,提出不同的意见,并进行讨论。最后由理论教师对本专题的内容进行系统分析与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分析达成的共识与存在的分歧。为了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实际,可以设置观摩审判或模拟法庭等教学活动[4]。对于特定案例,可以使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开展,被赋予固定立场的学生可以拥有决策的真实感,更容易激发其兴趣与潜力[7]。

(五)教学模式的改进

在教学形式上,需要在讲清劳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课程教学设计中除了传统的课堂和教材外,还要注重数字课堂和智能终端的使用,充分利用课堂软件(如学习通、雨课堂、云班课等)进行签到、投票、抢答、选人、弹幕等互动,也可以通过课堂软件随时查阅法律条文、判决文书和相关案例,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趣味性和实用性,可以更多地使用热点新闻、热门评论、电影电视片段等多样化的教学材料,通过课堂随机提问、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手段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

四、结语

“劳动关系管理”是一门兼具理论性与应用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劳动人事相关的法律法规,还要求学生具备将理论知识合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传统授课方式无法实现真正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因此要推行符合当下教育需要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与未来职业环境相仿的情形、情境、情景进行学习,从而提升学习质量和效果。实践证明,“案例驱动—双师同堂”教学模式是一种积极、有益的探索,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促进了学生理论知识与司法实践的融合,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应用“案例驱动—双师同堂”教学模式时,应积极优化教师资源,推动双师协作,完善课程安排,从而使学生对教学知识点和案例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王杏飞.“多师同堂”协同教学模式的路径透析[J].黑龙江

高教研究,2014(8).

[2]  夏佳楠,王晶.案例驱动的“时序数据分析与挖掘”课程

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23(10).

[3]  成颖,周四元,乔逸.新医科背景下案例驱动—双师同堂

结合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J].药物流行病学

杂志,2023(10).

[4]  张玉敏,刘有东.双师同堂解析民事案例—案例教学模

式的新尝试[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

[5]  陈吉吉,范静波.公共管理沉浸式案例教学模式探索[J].辽

宁行政学院学报,2022(3).

[6]  刘俊宏,刘慧玲.“双师型”教师应用案例教学法的研究——

以《劳动关系管理》课程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

践,2022(5).

[7]  谭畅,石声萍.文化双融视角下案例教学法的创新与实

践[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23(3).

收稿日期:2024-03-04

作者简介:刘静,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

基金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数字化背景下人力资源数据分析及应用培训”(220606424091118);浙江省产教融合“五个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精创教育平台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师资培训”(XMJWCd2023z048);浙江理工大学教改项目“新商科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gybylrd2021057);浙江理工大学教改项目“新文科背景下《人力资源数据分析》课程建设与改革”(jgybjg202308);浙江理工大学研究生教改重点项目“职业能力导向下MBA课程‘校企协同教学模式研究: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YJG-Z202305)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体育教学(2022年4期)2022-05-05 21:26:58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特殊教育学校在线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河北农机(2020年10期)2020-12-14 03:14:40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48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22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高中生物教学模式改革之我见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