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提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经验做法

2024-07-12 12:39谭术魁
关键词:华中科技大学

摘    要:继110所大学撤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各个培养单位的处境可谓冰火两重天,有的确实难以为继,但获得成功的也不在少数。对于保留下来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而言,交流互鉴是专业发展必由之路。文章系统总结头部培养单位切实提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经验做法以期助力扭转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颓势,推动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经验分享;华中科技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4)07-0017-04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泾渭形势

最近几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成为网友的热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3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全国高校共撤销925个专业点。在2017—2022年被撤销的专业点中,110所大学撤销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位居被撤销专业点首位。“读着读着,我的专业就没了”“从香饽饽到被裁撤,公管专业咋就成了过气王”“专业被撤销,我成‘绝版学生了”等网络标题,使得在读学生寝食难安,也让拟报考学生犹豫不决。

根据《2023年高招调查报告》,撤销的主要是一些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变化需求和就业率过低的专业[1]。不管是因为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变化需求,还是因为就业率过低,撤销的专业已被撤销。不管是因为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变化需求,还是因为就业率不低,保留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312个培养单位还得办好,而且只能办得更好。事实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办学形势可谓泾渭分明,冰火两重天,难以为继的有,取得成功的也不在少数。例如,有9个培养单位入选国家首批“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单位第二批入选国家“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经过20多年的勇毅奋进,已首批入选国家“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专业能够首批入选,算是实至名归。该专业是全校最早的全英语教学试点专业,入选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经管人才协同育人计划”,是湖北省品牌专业建设点,也是教育部特色专业、国家试点品牌专业。自2006年起,《中国大学评价》连续多年将华中科技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列为中国大学管理学本科A++级专业。自2011年《2017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连续七年将华中科技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排名全国第一。上海软科《2021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将华中科技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归位A+,居位全国第二。

与此相呼应,该专业学生的一次性就业率超过90%,2023年就业率居全校众多文科专业之首。最近三年的毕业生继续深造的平均比例为68.83%,保研推免率为36.36%。高考生源也持续优良,志愿录取率超过

95%。该专业招生坚持普通一批文理兼收,录取分数因省份和年份略有差异,但总体都超过600分。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文献述评

针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一些培养单位早就开始在内省,众多一线教师启动了深入研究,推出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有学者直面人才培养瓶颈和出路,如赵云主张,医科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要坚信、坚守、坚持“医学与社会科学交融论”,让专业的发展转型为医学与社会科学“双轮驱动”和“比翼齐飞”,让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升级为医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培养”和“融合教育”[2]。郑代良更直接指出,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既存在现实困境,也面临长远瓶颈,因此建议以问题为导向,立足长远凸特色强质量,保持专业战略定力,瞄准专业发展定标,坚定人才方案定位,强化师资队伍定心,拓展社会办学定向,以实现自我救赎和自我超越[3]。

然而,进一步梳理发现,上述研究成果主要聚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某些专门领域,未能统揽全局、涵盖全面,而且主要是根据作者的推演推理提出“应然”,很少基于人才培养实际操作实践开展总结归纳性研究,继而提出“实然”建议,以供有关培养单位选择性采纳实操。

三、切实提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经验做法

本文基于笔者所在的华中科技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归纳凝练出切实提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9条经验做法。这些经验做法,不仅丰富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学术文献,也为彻底扭转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颓势,推动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迈上新台阶贡献了可供操作的方案。

(一)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决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大学的根本在于育人。华中科技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带领下恪守育人根本,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秉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理念,致力于培养理想信念坚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院始终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坚持以德为先,引进、选聘教师坚决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度;全面落实学校教师职称评聘有关本科教学质量、数量的硬性规定;全面落实院系领导随堂听课制度,确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座谈会制度取得实效。该院设有由党委书记、院长、主管教学副院长、系主任、教授代表、副教授代表、讲师代表等组成的教材选用委员会,审定所有教材的选用,坚持优先选用“马工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设有由主管教学副院长、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教学名师、教授代表、副教授代表、讲师代表等组成的教学指导督导委员会,全面指导本科教学,拟定教学相关重大决策决定。

(二)创新学生党建工作,确保党员教育落到实处

党的建设是抓好各项工作的根本。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伊始就将学生党建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核心位置,并致力于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开展学生党建工作,必须触及学生思想的深处;必须在学生支部内部大兴学习、研究之风;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还应依托教学和学术活动。因此,学院坚持以教师、教学工作为切入点,依托A类学科优势,将学生党建与学科建设结合、理想信念教育与学术研究结合、学生党员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学院为每个班级配备一名班主任,坚持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塑造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人格。学院还充分发挥离退休党员教师的余热,聘请他们担当组织员并负责与拟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谈心谈话。实践证明,离退休党员教师丰富的人生阅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深深地影响和打动着学生,也进一步加深了对学生党员的教育[4]。十八大以来,学生党员教育更是跃上新的台阶,延安“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西柏坡、正定和保定红色实践教育,韶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建功新时代”专题教育,和弘扬红旗渠精神、践行“两学一做”专题培训、“三史”学习教育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接受洗礼,学生党员教育取得更显著效果。多年来,约有一半学生在校期间递交入党申请书,进而被发展成为入党积极分子,每个年级约有40%的学生被发展成为党员,多个学生党支部被评为“校优秀党支部”,多名学生党支部书记获得学校“优秀党支部书记”称号。

(三)深谙筑牢公共精神之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之功

有人说,“道器相济,兼有天下”。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公共管理学科是以公共利益、公共价值为导向,研究如何运用公共政策和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必须接受公共价值取向教育,养成“公共性”特质,练就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浓厚的公共精神。该院坚信,公共精神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服务人民的内在之道,始终坚持通过思政课程、专业课程,全程全域以秉持公共精神、恪守公共价值、谋求公共良策、建立公共善治、提供公共服务、推进公共秩序、避免公共危机塑型教化学生,推动学生将公共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追求公共价值最大化成为学生当然的精神品质、思维定势和自觉行动。学院同时坚信,信息技术是治国管事的外修之器,特别注重充分利用学院拥有全国首个电子政务博士点的特色和优势,基于信息技术、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的雄厚积淀,充分发挥其功用,增设“信息化”课程(表1),持续提升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精工打磨学生从事公共事务的核心竞争力。

(四)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素养,全面落实本科教学基础地位

打铁还需自身硬,培养高质量学生离不开一流的师资队伍。二十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引进再培养”战略,通过从国内外引进高水平博士再进行“两进两出”(“进政府门、进国外名校门”“出校门、出国门”)培养,提升教师队伍素养取得了显著成效。学院现有全职教授20人,副教授18人,教师全员具有知名机构学习研究经历。在他们中间,有1位教授被聘为高等学校公共管理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位被聘为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家工作组副组长,1位荣膺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2位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位入选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计划,1位获得湖北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史组第一名并获授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8位入选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卓越学者计划,2位获得华中科技大学教学名师荣誉。

学院还通过深化教师评价体系改革,大幅提高教学酬金额度,加大对教学业绩突出教师的奖励力度。引导广大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抓细落实“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5],全面夯实本科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与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

(五)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学院始终致力教学改革,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研究,并取得多项教学改革研究成果。获批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主持完成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项,校级精品教材建设项目近20项,出版教材26部,其中3部教材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本科规划教材,2部教材入选普通高等教育

“十二五”国家级本科规划教材,1门课程在中国大学

MOOC平台上线运营并首批上线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4门课程获批湖北省省级一流课程,发表教学改革研究论文近百篇,建成中英双语教学课程23门。《依托区域优势,高校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理工科大学公共管理

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学院还坚持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精选精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积极倡导问题导向型、翻转型、探究式、研究式教学,推动个性化、小班化、国际化教学全覆盖。学院曾在华中科技大学评选的“学生最满

意课堂”前14席中占据3席,这在华中科技大学文科院系中绝无仅有。

(六)严苛教学全程全域,让保质保量成为师生共同追求

学院坚决落实学校“一流教学一流本科”要求,始终坚持课堂教学意识形态安全底线和红线,切实做到“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教育引导教师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和真情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同时,坚决落实本科教学工作基本规范,严格教学全程全域,严格落实教师调课、代课、停课及补课审批,严格执行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规定。严格推进实验教学,确保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绝对保障学生生命财产和公共财产安全。规范学生考试各个环节,确保考试有序、公平,推进以考促学,借考风推动学风;加强毕业论文撰写过程管理,健全论文撰写日志制度,确保论文质量,坚决按照学校有关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检测的通知要求,使用知网查重检测所有毕业论文,促进学术道德和教风学风建设。

学院坚决落实学生网上评教规定,100%取信学生客观公正的评教结果。学院公开发布学生权益反映渠道,广泛收集学生反映,及时回应学生诉求;坚持召开教学期中期末检查座谈会,虚心听取师生意见,确保问题立行立改、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通过多措并举,有效引导教师潜心教书,鞭策学生勤奋学习,推动质量要求内化为师生的共同价值和自觉行动。

(七)抓细落实科研实践育人,强力支持学生的科研实践活动

学院始终强调学生科研活动、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积极创造条件推动科研活动和社会实践。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往往是感知科研的第一步。学院80%以上的学生借此路径开始科研体验,他们中的许多人从科研“门外汉”变成科研“贤内助”,从不知道问卷调查为何物、怎样设计调查问卷、如何处理所获数据、如何展示调研成果,变成了项目申报书填报、调查报告科研论文撰写的行家里手。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教育,累计获得省级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7项,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奖24项,获得发明专利2项,连续8年获得省级大学生科技作品比赛优秀科研成果特等奖,另获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人文社会科学类作品一等奖,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一等奖。出台《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奖励办法》,引导22名学生发表了学术论文。鼓励申报各类项目,有9个项目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9个项目获得省级资助,35个项目获得校级资助,5个项目获得院级资助。

学院还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每年拿出5万元支持学生体察民情、关注民生、关心实事、认识国情,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求索真知,在实践中得到历练,并连续四年被共青团湖北省委授予“湖北省优秀实践队”单位,其中一支暑期社会队获共青团中央表彰。

(八)提供一流的跨文化交流体验机会,开阔学生国际视野,增强学生使命担当

“国际化”是学院“三化”战略之一。学院累计招收72个国家的515名留学生,其中硕士生305人,博士生194人,进修生9人,本科生7人,目前在读国际学生133人。学院坚持推进全面趋同管理,为中外学生提供加深了解、建立友谊、增进互信的机会和平台,不管是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节日庆典,还是学术报告会、运动会、球赛,都是中外学生齐聚一堂,共同参与,显著加强了学生的跨文化交流体验。学院还支持学生赴国(境)外知名大学或科研机构进行课程学习、短期实习实践、毕业设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学科竞赛等,每年拿出50万元支持学生参加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宾夕法尼亚大学、雪城大学、杜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俄罗斯总统国民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等为期半月至半年不等的交流体验,与挪威奥斯陆大学的本科生交流项目连续5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项目支持,7位学生获得资助游学一年。新冠感染疫情之前,该专业57%的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获得一次出国交流机会。

无论是借助该院国际大家庭,还是游学世界名校,跨文化交流体验显著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唤起了学生的国际责任担当,对学生未来应对国际公共事务,走向涉外公共事务岗位,甚至是履职国际公共事务岗位,大有裨益。

(九)始终坚持开门办学,大力推行“请进来”

学院始终坚持开门办学,广泛发动各方力量推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已与哈佛大学、剑桥大学、俄罗斯总统国民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

等数十所著名大学展开广泛的合作与学术交流。学院还重视“请进来”工作,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科学院通讯院士、美国政治和社会科学院院士、美国哲学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教授Susan T.Fiske,美国国家公共管理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Steven Kelman,美国国家公共管理科学院院士、佐治亚大学教授Bradley E.Wright,世界著名经济学家、以色列巴伊兰大学教授

Hillman等均曾前来指导交流。知名学者的一场场精彩学术大餐,使学生扩大了知识面、拓展了学术视野、激发了探索未知的动力。与知名学者零距离交流,还让学生展现了自信、发掘了潜力,部分学生还因此步入世界知名大学,结缘知名导师。

学院注重利用丰富的MPA院友资源,坚持邀请杰出院友现身说法、传经送宝、教育警示,道道地地的“领导者”、实实在在的“地方官”帮助学生筑牢了求职公共部门的信念,找到了入职公共部门的“窍门”,坚定了履职公共服务岗位的信心,端正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提升了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四、结语

超过110所大学撤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已成事实,保留下来的培养单位还得办好。想要办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交流互鉴是必由之路,选择性学习其他单位的经验做法,抓细落实练好内功,切实提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  中国网.《2023年高招调查报告》发布.[EB/OL].(2023-

06-12)[2023-08-02].http://edu.china.com.cn/2023-06/

12/content_87156332.shtml.

[2]  赵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后人才培

养模式的变化、挑战、机遇——基于复旦大学的研究[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1(5).

[3]  郑代良.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的危机与前景[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3(7).

[4]  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在校党委召开

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会议上作典型

发言[EB/OL].(2008-11-05)[2023-07-22].http://cpa.

hust.edu.cn/info/1045/5762.htm.

[5]  央广网.教育部: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EB/OL].

(2018-06-21)[2023-08-02].http://m.cnr.cn/chanjing/

edu/20180621/t20180621_524277761.html.

收稿日期:2023-09-27

作者简介:谭术魁,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主动迎接人工智能大数据加快公共管理专业改造升级的路径研究与实践”(2021050060)

猜你喜欢
华中科技大学
小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小学为例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二)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一)
星空中多了一颗“华中科技大星”
彰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魅力
——记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欧阳康
类型小说以及类型的超越——在华中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基地的演讲
《营销礼仪》课程构建实训主导型教学模式的探讨——以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为例
甜甜的秘密
攻克储能关键技术 为智能电网保驾护航——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程时杰
本期合作校媒:华中科技大学记者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