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学、美学和传统音乐之间努力探索

2024-07-12 06:23王次炤
人民音乐 2024年6期
关键词:音乐史声乐美学

数年前, 段蕾曾和我说她想为声乐歌剧系的学生开设一门新课。这门新课是为了加深声歌系学生对中国声乐艺术的了解。之所以开这门课,也是她十几年来,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学中形成的一个新的想法。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研究和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 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对历史真实性的还原和史学新方法的运用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方面的成果也自然体现在教学内容中。但是, 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各领域的分类史研究,还只是散见在音乐通史的章节中。它们缺乏完整的线索,也必然缺乏深度。在面对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中,段蕾发现学生迫切需要对自己所从事专业领域的历史发展有比较系统地了解。这应该是专业音乐教育中,教学改革需要重视的问题。出于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的拓展和音乐学院的教学需要两个目的,段蕾尝试以声乐领域为突破口,为声歌系学生开一门“中国现当代声乐艺术简史”的课程。我非常赞同这一想法,并鼓励她把这门课开好。

段蕾是我的第一位“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问题”专业方向的博士,她在硕士阶段跟随李淑琴教授攻读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因而,她有史学、美学和中国传统音乐三方面的知识积累。同时,在撰写学位论文的过程中,她对这三个领域都做了较为深入的理论思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她的音乐学理论水平。她的毕业论文《京剧音乐中的悲情性》,以京剧音乐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具有悲情性特点的唱段,与我国传统音乐美学、戏曲美学思想中“以悲为美”的审美命题相结合研究,力求在揭示京剧音乐悲情性这一重要的审美风格基础上,总结出悲情性的审美特征,最后上升到我国古代哲学层面去探讨“悲情”的传统文化根源。论文运用了音乐美学逻辑思辨的方法, 音乐形态学的分析方法,音乐史学中对史料的梳理以及对社会历史背景的考察等研究方法,对京剧唱段的审美描述也不限于对乐谱的形态分析,而是力求从美学、史学和听觉感受等方面作补充,这与以往对音乐形态分析的做法有不同之处。这是一篇富有创见性的学术论文。毕业留校任教以来,段蕾非常努力,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都做出了十分突出的成绩。她先后开设了“中国音乐史”(近现代和当代部分)、“中国民族声乐史”“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问题”(合开)、“音乐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等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必修课,以及“中国歌剧艺术欣赏与评析”“中国现当代艺术歌曲欣赏”“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的女性”等选修课。同时还承担音乐学系《阅读与写作》的小组课和主课论文指导课。科研方面,段蕾参与和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以及中国文联、教育部、北京市等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担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歌剧重大问题研究》二级子课题负责人、国家级大型出版项目《中国大百科全书(网络版)》第三版《中国传统器乐专题作品与创作》分支副主编等。并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音乐研究》《天津音乐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关于“重写音乐史”的论辩》《近三十年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问题研究述评(1980—2010)》《京剧旦角唱段中“悲·怨”的审美风格探析》等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研究》(副主编、合著),《音乐鉴赏》(副主编、合著)等著作和教材。此外,他还先后荣获第六届全国高校中国音乐史优秀论文奖、中国文联第五届“啄木鸟杯”优秀著作奖(集体)、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集体)、“人音社”杯第二届全国歌剧评论比赛优秀论文奖(排名第一)等学术奖项。

从以上成果可以看出,开设“中国现当代声乐艺术简史”,段蕾是有积累的,在此基础上编写这本教材她也具备了充分的条件。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段蕾在开设这门课短短的几年中,竟然完成了这本教材的写作。显然,她是把教学和研究结合在一起的, 每一节课程的教学内容都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在充分收集资料并做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课堂讲述的基本思路和授课内容。这正是该教材形成的基础,它是科研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我仔细阅读了这本教材后,不禁对段蕾发出赞叹。该教材无论在构思布局和体例设计上,还是在文献收集和史料阐述上,都有许多独到之处。在构思布局上,作者把中国声乐艺术作为一个独立的历史事项, 放在现当代的历史跨度上作全面审视,这无疑是一次新的尝试。同时,这本教材的时间跨度相较同类著作向前推进了整整四十年。这四十年正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是包括声乐艺术在内的中国音乐艺术蓬勃发展的时期。我们通常说的教学改革或教材改革,其本质是把前沿理论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充实到教学过程和教材内容中。从这个角度讲,这本教材可以说是中国音乐史教学改革和教材改革的一个新成果。在体例设计上,作者把涉及中国声乐艺术的各个方面作为一个整体做系统研究;其中包括专业声乐教育机构、声乐艺术家、声乐创作(包括艺术歌曲、歌剧)、声乐艺术的评价和理论(包括文艺批评)。她把人物和事件穿插在一起,把作品和创作观念以及时代背景穿插在一起; 同时,在不同的层次上对这些相互关联的问题做出整体的评价。可以说,在体例设计上作者用心良苦,把错综复杂的事例, 通过不同的层次作整体的表述,使读者在阅读中既能层层深入,又能一目了然。毋庸置疑,段蕾有很扎实的文献功底,这和她长期从事音乐史教学是分不开的。这部教材中所涉及的文献史料,有很大一部分是作者从教学实践中提取出来的,没有长期的积累,是不可能有如此丰富的文献支撑。作为一部专项的史学教材,其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献史料的充实和准确。从这个角度讲,这是一部高质量的史学教材。这部教材的史料阐述是在叙述和论述的自然穿插之中完成的,而且行文通畅朴实,丝毫没有牵强晦涩之处。即使在集中论述美学问题和理论争鸣的最后两章,作者依然保持平实可信的语言风格。这正是作为一部教材所需要的文风,它的可读性和易解性,无疑给教材的推广应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还需要强调两点:第一,本教材各章节贯穿了近些年国家所倡导的美育精神与思政内容, 完全符合新时代教材编写的要求;第二,全书共15 讲,作者在每讲的末尾根据内容的需要,附有聆听与分析、阅读与思考、聆听曲目、阅读书目以及思考题等复习要求,并可以通过二维码直接收听课程要求掌握的曲目。因此可以说,这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新教材, 希望随着教学实践的检验,能够逐渐培育成一部精品教材。

最后,衷心祝贺段蕾老师,并祝愿《中国现当代声乐艺术简史》早日出版,愿这本新教材能够为我国当代音乐教育增添光彩。

王次炤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张萌)

猜你喜欢
音乐史声乐美学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乌兰杰的蒙古族音乐史研究
——评乌兰杰的《蒙古族音乐史》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符号学家重返音乐史
纯白美学
中国近现代当代音乐史的研究使命
浅析音乐考古学在音乐史研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