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起音响记忆 重塑节日传统

2024-07-12 12:43:13樊小敏杨扬
人民音乐 2024年6期
关键词:中国音乐学院音响传统节日

樊小敏 杨扬

复兴节日传统是振兴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中的音乐,是具有象征意义与文化功能的节日符号。2024年春节之际,中国音乐学院举办“中国音·中国乐·中国年”(以下简称“中国音乐年”)新春系列音乐活动,以期从音乐的角度,重塑春节音响传统,激活中国传统节日音乐记忆与文化记忆。中国音乐学院李心草院长将本次系列音乐活动定位于高品质中国经典节日音乐音响聆听层面, 为此,全院集结优质资源、汇聚国内外顶尖艺术家, 精心设计,包含四场现场音乐会,六场公共文化服务惠民送乐观演,录制六场总时长为300分钟的线上新春音乐会,为观众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多主题的视听畅享。系列活动以高质量演出与线上、线下的多维度展示,引领当代音乐文化审美风潮,赢得社会的热烈反响。

一、聚焦音响,多维传播

作为传统的现场音乐会,始终是观众体验感最为深切的一种观演方式,即使在网络传播大行其道的当代社会,依然富豪波纳费德(杨熠饰)被假天文学家埃克利蒂科(林俊良饰)带到实验室观看月亮上的场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四场音乐会没有局限于北京一地,而是纵横千里,跨越中国腹地,包括云南玉溪、陕西西安,将中国音乐学院的教学成果深度嵌入国家战略与地方文化发展的轨道中,针对不同主题,中国音乐学院精心准备,为各地观众带来中外经典节日音乐。四场音乐会通过交响乐、民族管弦乐、室内乐、合唱、独唱、独奏等多种艺术形式,重构中国节日音乐内涵。2024年1月9日,首场“中国音乐年”系列音乐会,由国际儒学联合会和中国-东盟中心联合主办的“2024和合新年音乐会”于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来自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老挝、越南和文莱等东盟国家驻华使馆代表与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东盟中心以及相关单位代表共同观看了音乐会。音乐会以“和合”为理念旨在促进国际友好合作,实现共赢的美好愿望。在指挥家金野的带领下,音乐会上演了中国和东盟国家的经典音乐作品,演出获得观众们的阵阵掌声。1月14日,中国音乐学院于云南省玉溪市聂耳大剧院举行“中国民族音乐知多少——致敬聂耳音乐会”,上演的作品不仅有聂耳的经典器乐合奏曲《金蛇狂舞》《翠湖春晓》,也有《放马山歌》《彝族舞曲》等多首云南风格的民歌和器乐曲。1月24日,“国音秦韵,风起长安——2024年大美陕西新春音乐会”在西安举行,指挥家袁丁以民族管弦乐《春节序曲》拉开了音乐会的序幕,随后上演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走西口》等多首陕西风格的经典乐曲,《红色娘子军》组曲选段更是带领观众重回红色岁月,致敬革命精神。伴随着春节活动的进程,2月24日,“乐满元夕2024元宵节专场音乐会”在中央歌剧院剧场上演。指挥家许知俊携手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为观众带来了《彩云追月》《大宅门写意》等作品,古筝演奏家王中山为观众献上节日氛围浓厚的《闹元宵》等。

线上传播作为当代新型传播方式,以其巨大的传播力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走出音乐厅在更为广阔的网络空间传播,将音乐成果惠及更多的群体成为当代音乐家共同的社会职责。在六场线上新春音乐会中,李心草携手许知俊、袁丁等知名指挥,带来的交响组曲《炎黄风情》中《紫竹调》《拔根芦柴花》《对花》和《太阳出来喜洋洋》四首曲目,将中国不同地域极具特色的风光与人文汇聚一堂,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展现了少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歌唱家雷佳献上悠扬婉转的独唱《运河谣》;歌唱家吴碧霞携手小提琴演奏家黎雨荷带来《爱莲说》;宋飞与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共同演绎的二胡协奏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等,这些作品聚焦中国各地区、各民族音乐,展现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音乐文化样态。线上新春音乐会除了以上作品外,还有歌唱家韩红指挥与演唱的《绒花》以及歌唱家王艺清、郝苗带来的《黄河颂》《我爱你中国》等记录中华民族在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产生的经典之作。歌曲《绿水青山》《走进春天》《不忘初心》等将我们拉回到了新时代中国的伟大成就。通过对线上音乐会播放量与观看人数统计,平台累计播放18场次,网络直播全平台阅读量突破1000万次,线上演出极大地拓展了中国音乐学院的社会影响与社会认同。

为将中国音乐发展成果惠及北京市民, 中国音乐学院还深入到基层, 举行了“ 送‘乐下乡”专场音乐会,以及走进北京时尚地标等六场公共文化服务演出,包括在北京朝阳站、蓝色港湾、三里屯、侨福芳草地上演新春国乐快闪演出,将音乐送到市民身边,为新春佳节增添年味儿。

作为繁荣中国文艺事业的重要力量和国家音乐人才培养的代表队之一,中国音乐学院立足于中国音乐的研究与实践,勇于挑起繁荣人民新春文艺生活的社会责任, 通过线上、线下的多维度观赏方式,在音乐外交、央地融合、普及教育、回馈社会和主题教育等多层面为高校的社会责任做出了新的示范。“中国音乐年”用音响重温伟大时代的激情岁月,为中国优秀文化传播探索了新的表达视角,丰富了中国传统节日音乐音响的文化内涵。

二、唤起记忆,重塑传统

相较于其他文本进入历史之境,音乐是感受历史文化的绝佳路径之一。“ 中国音乐年”在作品的选择上突出不同时代、不同形态、不同地域的节日音乐作品。这类作品不仅是音响层面所体现的审美意义,还包含国家精神、社会发展、民族特征、人文风貌等诸多因素,它们共同构筑了一个时代的节日记忆与传统。

节日及其音乐,不仅具有上述功能与价值,还有育人效际。节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相互沟通和学习的公共教育空间,人们在其中遵循共同的社会观念和行为模式,从而增强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① 高校是培育传承中华文化时代新人的重要阵地,“中国音乐年”系列活动,不单是一次音乐文化展演,更是对音乐文化记忆的重温与重塑,充分表现出在节日中塑人、在音乐中育人的重要目的与社会价值。

李心草指挥的管弦乐曲《不忘初心》、交响音画《中国故事》、《红色娘子军》组曲,歌唱家梁了凡演唱的《共筑中国梦》等作品,以恢宏的气势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画卷,奏响了中华儿女的铿锵誓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是维护好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的重要举措。音乐会选取了大量少数民族音乐经典作品,如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琵琶曲《彝族舞曲》、二胡曲《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葡萄熟了》,歌曲《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等,展现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精彩篇章。本次音乐活动中,还有对中国节日音乐文化的当代表达,例如歌唱家黄训国带来的《回家过大年》,以欢快的旋律和温馨的歌词,表达了当下国人回家过年的喜悦和期待。以上作品, 经过时间与岁月的淬炼, 与“ 春运”“年夜饭”等共同构成和拓展了当代中国人的节日文化传统与节日音响记忆的维度。

需要指出的是,从中国传统节日音乐含量来看,不仅涉及春节音乐作品,还有其他节日的音乐,并且节日也是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是中国节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进一步将上述节日音乐文化纳入音乐会展示系统,是今后活动中要关注的议题。所以,我们也寄希望于“中国音乐年”继续深耕中国节日音乐与音响, 创造出更新、更广、更丰富的节日音乐文化传统。

三、构建节日音乐“新传统”

节日的形成多是基于纪念日或时令。② 但总的来说,节日不单纯是某个日期,它是一系列复杂文化属性和社会习俗的集合体,关联着情感、历法、约定俗成的文化惯习等。节日能够接通过去、现在与未来,维系个体、社群之间的联系。随着国家的崛起,节日逐渐摆脱旧有的文化叙事与功能,上升成为国家意志、民族认同等重要场域。

节日音乐是一种特殊的音乐类型,它与特定节日密切相关,用于庆祝、纪念或传达该节日的文化和情感内涵,有着专题性、多元性、表达性等诸多特征。节日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它还承载着节日的传统文化和情感内涵,具有广泛的社会功能和经济价值。中国音乐始终伴随着中国的传统节日,它是中国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乡村中的礼俗,还是国家层面的庆典都有其身影。例如,壮族春节期间举行歌圩活动;广东海陆丰客家人逢春节祭祖都需要排子鼓迎来送往;瑶族与藏族、畲族、彝族等许多少数民族都有秋季庆丰收的节日习俗,在这些节日中均有音乐歌舞的参与。从以上中国多种节日音乐来看,它们不仅为节日提供相应的欢庆气氛,还成为人们情感表达的重要途径之一。

如果说,过去中国传统节日音乐是国家制礼作乐,以民间地方性的俗调小曲为主体,那么,当代中国节日音乐则是由专业作曲家吸收中国民间音乐元素创作而成并成为当代节日音乐的主导。例如作曲家李焕之写于1950年代的管弦乐作品《春节序曲》,该曲运用了陕北民歌与锣鼓音乐,展现了建国初期,恰逢春节的喜庆气氛;作曲家施万春创作的《节日序曲》,运用了河北吹歌曲牌【淘金令】元素,展示出建国十周年国庆的热闹场面。对于节日音乐创作方式的改变,李银兵与李孟星指出:“传统节日是具有现代属性的传统的现代节日,今天仍然活在我们现实生活之中的所谓‘传统节日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传统属性的现代节日。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是现象化的,也是本质性的,因而是传统与现代、现象和本质的有机融合物。”③ 因此,传统节日的变化也必然带来节日音乐内涵的改变。例如,“中国音乐年”呈现的作品中既有饱含中国人对于回家的期盼,如歌曲《回家过大年》等,也有对国家、民族未来发展的期许,如管弦乐曲《不忘初心》、交响音画《中国故事》等。对这些曲目的奏响,不仅是当代中国人对节日印记的回眸,更是当下中国人的节日文化、情感表达的重要通道。

乔建中曾言:“‘历史音响的真正价值,与任何古代经典一样,均以音响为载体,将演奏家对自己时代的兴 (联想力)、观(观察力)、群(融合力)、怨(抒咏性),留在当代,更留给后世,成为永世不朽的艺术瑰宝。”④ “中国音·中国乐·中国年”系列音乐活动,意义不止于“音乐”,也不止于“年”,它是中国音乐的多维度呈现,是对文化记忆的声音唤醒,传承中国节日传统激活了中华文化的音响血脉。我们期待本次系列音乐活动不是一次偶然的中国音乐展现,而是中国文化自信所呈现出的自觉行为,也希望通过相关音乐实践的积累与沉淀,在唤醒节日音乐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继续书写当代中国人节日音乐文化的“新传统”。

樊小敏 歌剧制作人,中国音乐学院艺术实践中心主任

杨 扬 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讲师

(责任编辑 荣英涛)

猜你喜欢
中国音乐学院音响传统节日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家教世界(2022年7期)2022-04-12 02:49:32
音响销售面对面之我卖音响的这些年
音响行业真的“难”做吗?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黄河之声(2020年5期)2020-05-21 08:25:02
为定制安装而生SpeakerCraft,纯粹的定制安装音响品牌
诚实音响
敖丽芳 达斡尔的歌声在中国音乐学院唱响
草原歌声(2016年1期)2016-11-15 05:46:56
研究生层次传统音乐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其构想——以中国音乐学院为例(发言提纲)
乐府新声(2016年4期)2016-06-22 13:02:57
中国音乐学院上海校友会成立
小演奏家(2014年3期)2014-04-25 10: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