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激励理论的初中班主任管理实践

2024-07-12 12:37孙隆
家长·中 2024年6期
关键词:家校班级班主任

孙隆

素质教育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的管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融合激励理论进行班级管理,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创建秩序良好的班级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展开激励理论融入初中班主任管理实践的有益探索,以期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初中班主任在教学管理中面临的困境

(一)班级沟通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班主任难以与学生建立和谐、友好的关系。班级管理中存在信息不够畅通或者延迟的问题,缺乏师生沟通,班主任难以全面、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日常生活情况,进而无法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对学生进行指导,为学生答疑解惑,不利于良好班级的建设。

(二)缺乏有效的班级纪律管理体系

部分初中班主任疏于班级管理和对学生秩序的维护,采取“放养式”的管理或者未能制定有效的纪律体系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行为,对班级纪律的管理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在班级中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如上课迟到早退、说话和睡觉,以及乱扔垃圾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良好班级秩序和课堂教学的开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班主任管理和评价方式较为单一

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期,他们的叛逆心理较强,不喜欢被束缚,想追求所谓的“自由”。班主任在面对学生的一些突出的表现和问题时,很容易以单一化的成绩为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忽视了对学生在道德、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以及品质等多方面的评价,容易使学生对班级管理产生抗拒心理,学生的班级归属感和凝聚力较低。

(四)缺乏家校合作

从初中班级管理实践的探索中发现,部分班主任不重视家校合作方面的工作,未能有效地调动和邀请家长参与到班级管理活动中。同时,很多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在校表现情况都不够重视,班主任也未能有效地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导致家长无法及时、正确地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教师也无法有效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情况。双方缺乏对学生的个性化关怀,不利于班主任及时准确地调整班级管理策略。

二、融合激励理论的初中班主任管理优化策略

班级管理对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需要将激励理论融入班级管理体系中,制定相关的优化管理策略,以优化班级管理体系,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一)以鼓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

在初中教育阶段,班主任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指导学生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因此,将激励理论融入初中班主任管理实践中,以鼓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首先,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能力以及心理发展特点等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发展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以激励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实现学习目标,并在学习目标的实现中获得相应的成就感,促进学生班级荣誉感的增强。

其次,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班主任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等方面的特点,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在哪些方面取得了进步,进而给予学生积极肯定的鼓励,使学生能够在内心深处真实地感受到教师的认可和信任,增强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如“你做得真棒!”“这件事情完成得不错,值得表扬!”“这次失败没关系,下次努力一点会做得更好”等激励语,或者一个赞许和肯定的眼神以及“竖起大拇指”等小小的动作,这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班主任也要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及时进行相应的批评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纠正错误的想法和行为。

最后,班主任要鼓励学生积极面对挑战,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受到鼓励后能够敢于直面困难和挑战,必要时,班主任也可以提供相应的指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

这样一来,班主任合理地运用鼓励的教学方式进行班级管理,帮助存在自卑心理和学习动机不强的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使每名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促进班级管理高质量发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班主任的教学质效。

(二)构建完善的班级沟通机制

在初中教育阶段,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需要全面、系统化地了解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求以及各方面的行为表现。在融合激励理论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需要根据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况,构建完善且具有创新性的班级沟通机制,以有效增强学生的班级归属感和认可感,为学生创建轻松、愉快的班级环境和学习环境,促进和谐班集体的建设。

首先,班主任要明确在班级管理中进行沟通的目标,如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要、教学期望以及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困难,使其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其次,班主任要始终坚持“终身学习”的教学原则,积极参与相关的班主任教育管理培训工作,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班级管理水平,学习多元化的师生沟通方式,以有效满足不同学生的沟通需求。例如,班主任可以采取面对面谈话的沟通方式,即在课后时间主动找学生进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谈话,并对发现的问题与学生进行探讨,以便后期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同时,班主任要为参与谈话的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鼓励,满足其需要关爱的心理。班主任还可以通过书信、电子邮件、电话或者网络教育评估平台等多种方式进行有效沟通,方便与学生进行集体沟通和个体沟通。

最后,班主任可以定期开展班会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以班集体为单位的交流平台。班主任需要对这个月和这一周的相关情况进行总结汇报,其中包括学生的学习表现、违纪情况以及为班级所做的贡献等各个方面,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全面地了解班级建设的相关情况和动态发展的趋势。在开展班会的过程中,班主任要确保每名学生都有提出看法、意见的机会,鼓励学生将自己在这段时间内的收获和对班级建设的看法、建议等表达出来。班主任需要将学生的反馈情况和提出的意见作为重要的班级管理依据,以指导后续班级管理工作,推动创新班级沟通机制的构建和完善。

构建完善的班级沟通机制,能够有效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使班主任与学生相处得更加融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分层管理,实行目标激励

分层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班主任管理策略,旨在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个性特点等因素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并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制定差异化的管理目标和管理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业水平、学习意愿、行为特征等维度的表现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强、学习成绩优异,展现出强烈的进取心。班主任可以将这部分学生树立为班级榜样,引导他们不仅在学业上保持优势,还要着力培养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帮助学习相对薄弱的学生实现进步。这不仅能让榜样学生在各方面得到更全面的锻炼,还能使其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积极的示范作用,推动班级整体氛围向更高水平迈进。

第二层次的学生虽然学习潜力较大,但学习态度有待端正,学业表现也存在波动的情况。针对这部分学生,班主任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怀,帮助他们分析成绩波动的原因,助力他们重拾学习自信,提升学业水平。班主任要积极与任课教师沟通,详细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核实任课教师提供的纪律记录,确保情况真实。同时,班主任需要向值日班长和学生本人了解课堂违纪的具体情况并进行客观分析,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反思自身的问题。在分析考试成绩退步原因时,班主任应该逐一指出他们在课堂上的问题,引导他们总结经验教训,帮助他们认识到端正学习态度的重要性,激励他们以第一层次的学生为榜样,努力提升自我。

第三层次的学生虽然学习基础相对薄弱,但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意愿强烈。针对这部分学生,班主任可以积极与任课教师沟通,共同探索适合他们的个性化学习方法,助力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业水平。当他们取得学习进步时,班主任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适度提高他们的学习目标,激励他们不断挑战自我,取得更大的进步。

(四)构建多元化的班级管理评价体系

在激励理论的应用基础上,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深入解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更新班级管理理念和教育理念,以更全面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更专业、更科学的学习指导。因此,初中班主任要立足于实践,构建多元化的班级管理评价体系,将激励理论贯彻于班级管理体系中,促进班级规章制度和纪律规范等相关体系的建设,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良好班级环境建设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首先,班主任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如开展班会,收集学生关于班级规范和管理制度的意见和看法,并结合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管理原则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管理的规章制度,明确班级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方面的要求,为学生在班级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和学习习惯等方面提供制度保障。同时,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成长手册中德育的相关要求,使德育融入班级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中,并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如德育晨训活动,即明确每周德育晨训的目标,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德育素养。在晨训期间,班主任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工具,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观看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视频和图片,或者让学生分享与德育相关的故事,即开展故事分享会。师生共同分享德育故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促进班级文化建设,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其次,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品德、社交能力以及艺术等方面,避免出现“唯分数论”的片面评价。班主任要融合激励理论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并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以激励性和鼓励性的评价为主,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及时看到学生的进步和优点,给予学生正向的激励,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并根据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特点提出具有个性化和针对性的学习建议,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发现并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例如,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中的表现情况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形式反思自己的行为、看到别人的优点,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推动多元化班级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五)构建家校共育体系,完善班级管理活动

在初中教育阶段,班主任是促进家校共育,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的关键人物。在融入激励理论进行班级管理时,班主任要积极建立家校共育体系,不断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和教学活动方案,以形成家校教育合力,提高班级管理效果。

首先,建立家校沟通机制。班主任可以根据教学情况建立家长联系群,由教师定期发布学生在校的学习表现和班级活动的开展动态,分享专业的教学管理方法和教育资源,并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促进家校沟通机制的建立。在这期间,班主任可以鼓励家长对孩子进行一些专业化的教育引导,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其次,定期开展主题家长会。在开展主题家长会时,班主任可以组织和鼓励家长参与到主题家长会的布置活动中,提高家长参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主题会上,班主任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情感以及特长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同时,鼓励家长踊跃发言,将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对本次家长会的看法和建议等表达出来,进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和班级管理体系。

再次,开展亲子教育活动,增强家庭和学校的紧密联系。班主任可以以“爱心”为阅读主题,鼓励家长同学生一起搜集与“爱心”主题相关的阅读书籍和资料,如《小王子》《爱的教育》《人间草木》以及《感恩的心》等书籍。班主任要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并完成相应的阅读单,使学生和家长都能够从这些书籍中学习到相应的知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最后,班主任要定期对家校共育的效果进行有效评估,鼓励家长和孩子积极参与到班级教育评估的过程中,并结合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建更好的环境。

三、结语

综上所述,激励理论在初中班主任管理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完善班级管理体系,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班主任以激励的管理方式建立完善的班级沟通机制,构建多元化的班级管理评价体系以及加强家校共育,是促进激励理论在班级管理中有效应用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增强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和团结精神,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注:本文系2022度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乡镇初中‘一体两翼差异化教学体系研究”(项目编号:78号)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家校班级班主任
家校距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班级“四小怪”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不称心的新班级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