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统编教材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2024-07-12 13:47:50王东华
家长·中 2024年6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意识小学生

王东华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环保意识的培养已经刻不容缓。小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依托统编教材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是对传统教育内容的拓展,还是对未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积极回应。这种教育方式的新颖之处在于,其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教学中,使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环保观念和行为习惯。这样,小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在内心深处植下保护地球的种子,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结构特点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特色鲜明,教材紧扣儿童生活,选取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话题,如家庭生活、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等,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体现了人文关怀,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同时,教材还契合学生的经验积累,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分析事例,展示自己个性化的观点,从而让学生在探究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实现技能的发展。

新教材强调理实结合,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设计了体验、主题设计、问题探究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素养。课文内容围绕活动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积累经验、丰富认知、锤炼技能、提升素养。这种设计重构了教与学的关系,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基础,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科学的思路。

教材精准把握教育目标,通过开放性、综合性和灵活性的教育主题,如国家及家庭(认识国家象征、建立公民意识等)、规则及安全(交通规则、消防安全等)以及自然(了解自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上这些教材特色都为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

二、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的意义

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从小就理解并实践环保行为,对共建美好家园具有深远的影响。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成长期,他们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都在这个阶段形成。因此,在这个阶段进行环保教育,不仅能够让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还能使他们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

环保教育能够让小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环境,认识到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学会珍惜并合理利用资源。比如,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学生可以学会将废弃物分类投放,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到节约用水、用电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减少资源消耗。

参与环保活动能够让学生体验到环保的实际意义,增强对环保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例如,学校可以组织植树节、环保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些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更加珍惜自然环境,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环保教育还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学习环保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社交习惯。

三、依托统编教材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

(一)发挥教材的引导作用

统编版教材中有多个单元围绕“自然”这一主题渗透了环保概念,如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和大自然》、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让生活多一点绿色》、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等,通过“了解自然”“爱护动植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环保行动”等多个侧面对“自然”这一主题进行了直接、详细的阐述,旨在让学生在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基础上热爱自然,为保护自然做力所能及的事。在每个与“自然”和“环保”相关的单元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互动式的探究活动。

例如,在学习《我和大自然》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走进校园附近的公园或自然保护区,观察和记录自己见到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环境需求,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更直观地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脆弱,从而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绿色小卫士》这一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模拟不同职业的人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落实环保行动。比如,有的学生扮演环保志愿者,在公园里捡拾垃圾;有的学生扮演环保宣传员,向身边的人宣传节约资源的重要性。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环保知识,还能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开展一些具体的环保实践项目。比如,在《让生活多一点绿色》这一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家庭中的资源消耗情况,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节能减排方案。在《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这一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或社区的环保志愿服务活动,如植树造林、清理河道等。这些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环保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培养他们的环保行为习惯。

(二)加强情感教育与亲身体验

情感教育是触发学生内在情感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利用生动的故事、图片或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爱护,让他们深刻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模拟环境污染的场景,能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破坏环境带来的后果,进一步增强其环保意识。然而,仅有情感教育不足以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习惯,亲身体验的实践活动同样不可或缺。实地考察为学生提供了直观了解环保工作和成果的机会,环保实践活动则让学生参与其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因此,教师将情感教育与亲身体验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将环保教育落到实处。

例如,在学习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让生活多一点绿色》时,本单元利用“了解环境污染”“变废为宝”“低碳生活”三个子主题,向学生展示了如何通过自身行动让生活多一点绿色。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讲述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思考;组织学生观看关于自然环境保护的纪录片或短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脆弱,从而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为了让学生体验到环保行动的力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单元主题设定开放性的讨论话题,如“如何实现家庭的低碳生活?”“发现你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等,鼓励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分享自己的环保经验和想法,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一些具有创意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如环保知识竞赛、环保主题演讲等,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情感教育与亲身体验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形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培养科学的环保观念和思维方式

科学的环保观念是指基于环境科学知识和环保原理,对环境问题形成全面、深入的认识,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深远影响,以及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种观念不仅包含对环境现状的清晰认知,还包含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见和对生态伦理的尊重。科学的思维方式是指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看待和解决问题。在环保教育中,这意味着学生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环境问题,以事实为依据、以数据为支撑,不跟风、不轻信传言,能够独立思考、科学判断。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科学的环保观念和思维方式,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环境科学教育。只有掌握了足够的环境科学知识,学生才能形成科学的环境观念。学校应当提高环境科学课程的比重,让学生从小就建立起基本的环境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独立分析环境问题。环保教育不应仅限于理论课堂,还应走入实践,学校应当组织更多的环保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形成环保行为习惯。

以统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教学为例。本单元旨在通过对环境元素(水资源、空气、低碳生活)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开展环保观察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内观察身边的环境问题,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在活动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环保主题的创意比赛,如环保手工制作、环保标语设计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深化对环保的理解和认识。可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加强环境科学教育、组织环保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环保观念和思维方式

(四)加强家校合作,共同推动环保教育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但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深远。因此,将家庭与学校紧密结合,共同开展环保教育,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

加强家校合作的前提是提升家长对环保教育的认识。学校可以通过讲座、工作坊等方式向家长普及环保知识,让他们了解环保教育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让孩子耳濡目染,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学校还可以联合家长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如亲子植树、环保创意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共同体验环保的乐趣。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还能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同时,建立家校环保教育反馈机制也十分重要。学校可以定期向家长反馈孩子在环保方面的表现,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这样,家校之间便形成了良好互动,共同推动学生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以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教学为例。本单元分为两个子主题:一是认识我们的家园——地球,二是学习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在教学实践中,为了加强家校合作,共同推动环保教育,教师可以设计家校联合实践活动,如“绿色家园,共同守护”,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活动开幕式当天,学校可以邀请环保专家为家长和学生进行环保知识讲座。讲座结束后,家长和孩子组成小组,参与校园垃圾分类和植树活动。活动中,家长和孩子一起挖土、浇水、种植。这既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让他们体验到了劳动的辛苦和收获的喜悦。同时,家长的积极参与也为孩子树立了榜样,使他们从小便形成了正确的环保观念。这一系列的家校合作活动,不仅加强了家校的沟通与联系,也让环保教育真正深入到每一个家庭中。

(五)持续推动,建立长效环保教育机制

长效环保教育机制的建立需要系统的顶层设计和长远的规划。学校应当制定详细的环保教育计划,将其纳入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系中,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学校还应当建立环保教育评价体系,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发展情况纳入考核体系,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如,将环保行为作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一部分,通过日常的评价和反馈,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运用生动有趣的案例、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环保行动中,增强学生的环保体验和实践能力。

家庭和社会也是长效环保机制建立的重要力量。学校应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引导家长关注环保教育,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环保氛围;积极与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可以设立环保监督小组,负责监督和推进各项环保措施的执行,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竞赛和实践操作比赛,让学生在竞赛中感受环保的有趣和意义。学校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渠道,定期发布环保知识和环保行动倡议,营造浓厚的环保氛围。

持续推动建立长效的环保教育机制,将环保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和法治精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环保不是单一的社会议题,而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全球责任。小学生作为未来的主人翁,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将决定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依托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加强环保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需从发挥教材的引导作用、加强情感教育与亲身体验、培养科学的环保观念和思维方式、加强家校合作等方面入手,共同为小学生打下坚实的环保基石。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的下一代,共同守护我们美好的家园。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意识小学生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16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教书育人(2020年11期)2020-11-26 06:00:18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教书育人(2020年11期)2020-11-26 06:00:16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40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人大建设(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意识不会死
奥秘(2017年11期)2017-07-05 02:13:08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9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