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县国营长江林场松材线虫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2024-07-11 08:07:15孙烨
南方农业·下旬 2024年5期
关键词:松材线虫病发生特点防治技术

摘 要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极具毁灭性的森林病害,重庆市云阳县国营长江林场于2011年首次发现松材线虫病,经过多年危害,松材线虫病导致云阳县国营长江林场森林资源损失严重。基于此,为加强松材线虫病的防控,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简要介绍云阳县国营长江林场松材线虫病发生情况,对松材线虫病的病原、传播途径、寄主植物、危害症状、危害特点等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建立现代化疫情监测预警系统、地面常态化巡护、建立快速响应机制、防治松墨天牛、加强疫木流通排查工作、建立跨区域联防机制等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发生特点;防治技术;云阳县国营长江林场

中图分类号:S433.5 文献标志码:B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0.057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极具毁灭性的森林病害,自20世

纪80年代传入我国以来,已在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暴发疫情,给我国林业生产和生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1-2]。重庆市云阳县国营长江林场(以下简称长江林场)是生态公益一类林场,主要功能是保护长江防护林、培育森林资源、维护三峡库区生态安全、提供生态公益服务。长江林场下设三坝、老城、红狮、龙洞、水磨、新津、栖霞、故陵8个管护站,森林总面积6 148.467 hm2,其中国家重点公益林6 005.733 hm2,地方公益林5.733 hm2,商品林137.000 hm2,森林覆盖率达92%,活立木蓄积量超46万m3。近年来,长江林场出现了松材线虫病疫情,严重影响林区针叶林分安全。对此,需要研究松材线虫病发生特点,针对性采取防治措施,从而减轻松材线虫病危害,保护长江林场森林资源。

1 长江林场松材线虫病发生概况

松材线虫病自传入我国以来就迅速扩散蔓延,目前我国已有多地发现松材线虫病。长江林场于2011年首次发现松材线虫病,2016年松材线虫病发生最为严重,发生面积近2 000 hm2。经过长江林场多年的努力,松材线虫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根据2023年10月清查数据,长江林场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175 hm2,疫点63个,病死松树6 049株,计划在3年内拔除疫情。

2 松材线虫病发生特点

2.1 病原

松材线虫病的病原为松材线虫,是一种微小的寄生性线虫,隶属于线形动物门、线虫纲、滑刃目、滑刃科、伞滑刃属。松材线虫原产于北美洲,现已扩散至中国、韩国、日本、葡萄牙、西班牙、希腊等多个国家和地区[3]。松材线虫雌雄成虫形态特征显著,雌虫体长约0.81 mm,而雄虫略短,约0.73 mm,均呈蠕虫状,细长体型。雄雌虫交尾后雌虫产卵,虫卵迅速孵化,幼虫共分4龄,温度条件适宜时(25~30 ℃),松材线虫可在3~5 d内完成1个世代。

2.2 传播途径

松材线虫病主要是通过媒介昆虫——松墨天牛传播[4]。传播时,松材线虫会从2龄幼虫转变为3龄幼虫,然后聚集在松墨天牛附近。松墨天牛羽化后,3龄幼虫转变为4龄幼虫,并通过松墨天牛气孔进入其呼吸系统。同时,松墨天牛成虫在取食染病植株时可被松材线虫侵染。而随着松墨天牛取食或在健康植株上产卵,松材线虫会通过松墨天牛的呼吸系统经伤口侵入新的松树寄主体内。

此外,松材线虫可以通过人为途径传播,这也是松材线虫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原木、锯材、木质包装材料等受感染的松木及其制品在未经有效处理的情况下进行跨地区或跨国界的运输和贸易时,会携带松材线虫并扩散到新的地区。同时,在引进、移栽松树苗木的过程中,苗木上带有松材线虫或其媒介昆虫,也可能将病害传入无病区域[5]。

2.3 寄主植物

松材线虫病的寄主植物以松科植物为主,不同地区松材线虫病侵染的树种不同,如美国松材线虫病主要侵染火炬松、欧洲赤松、欧洲黑松、北美短叶松、长叶松等;加拿大松材线虫病主要侵染北美落叶松、湿地松、白云杉、黑云杉等;长江林场松材线虫病的寄主植物主要是马尾松。

2.4 危害症状

松材线虫病素有“松树癌症”的称号,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受感染的松树针叶会出现失水、褪绿现象,随后逐渐变为黄褐色至红褐色。同时,正常情况下,健康的松树会通过树脂道分泌树脂以防御病虫害,但感染松材线虫病后,松树树脂分泌功能会减弱直至完全停止。随着病情发展,受感染树木的水分运输系统受到破坏,导致其整体蒸腾作用下降,针叶、枝干萎蔫现象逐渐扩展到全株,最终导致患病松树整株呈现干枯死亡状态,但针叶往往长时间不脱落,悬挂在枝头,从远处看呈现典型的“火烧状”。

2.5 危害特点

松材线虫病的危害特点主要有寄生性强、毁灭性强和防治困难等。

2.5.1 寄生性强

松材线虫病具有高度的宿主专一性,主要侵染松属植物,尤其是马尾松、黑松等重要经济树种,感染力极强,且传播速度快,媒介昆虫虫口密度较大时,能在短时间内导致大面积松林发病。

2.5.2 毁灭性强

一旦松树感染松材线虫病,由于松材线虫在树脂道内大量繁殖并阻塞植物体内的水分和营养运输,松树会迅速表现出萎蔫、黄化等症状,感病树木死亡率极高,受感染的松树林区往往在3~5年内就会遭受毁灭性打击。

2.5.3 防治困难

松材线虫体型微小、生活史复杂、传播途径多样且无特效药防治,使得松材线虫病的防控工作开展面临极大挑战。

3 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

3.1 建立现代化疫情监测预警系统

近年来,长江林场着力打造智慧国有林场,按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智慧林业”建设有关要求,充分利用现有科技手段管理森林资源。长江林场于2017年开始投资350万元,建设了林区视频监测预警系统,2020年又实现了“林讯通”与视频监测预警系统的对接融合,为智慧林场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视频监测预警系统由前端采集点、传输系统、自动识别报警系统等构成,充分整合了成像探测技术、图像识别、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相关设备和技术均达到业内先进水平。该系统可通过前端视频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林区内的异常枯死木情况和松墨天牛发生情况,一旦发现松材线虫病发生迹象,可迅速做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目前,该系统已全面应用于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等领域,形成“多位一体”的监测监控管理体系。

3.2 地面常态化巡护

地面常态化巡护是确保森林健康、及时发现并控制松材线虫病扩散的关键环节。长江林场可构建网格化监测网络,联合生态护林员等相关人员构建监测队伍,明确责任划分,使其对各自责任区内的松林进行常态化巡护,一般每60 d巡护1次,松墨天牛高发期应每30 d巡护1次。工作人员巡护时应根据各林区的地理位置及道路分布情况规划巡护路线,节省巡护成本。同时,长江林场可在道路、大面积针叶林区、林场边界区、木材集散地周边、疫区毗邻地区等敏感地区设置固定监测点,对固定监测点进行重点强化监测,监测内容主要包括调查松树是否出现枯死、松针变色、无树脂等异常情况,一旦发现疑似松材线虫病的迹象,要及时取样鉴定,对松林小班及周边地区进行详查。

3.3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

1)建立松材线虫病的应急指挥体系,明确各级政府、林业部门及林场各单位在疫情应对中的具体职责与权力,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调的工作机制。设立专门的应急指挥部或办公室,负责疫情发生后的统一调度指挥,包括资源调配、信息传递、决策指导等任务。确保一旦出现疫情,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各相关部门能快速响应并高效协同工作。

2)一旦发现疑似松材线虫病发生迹象,要做到快速准确地识别和鉴定松材线虫病。长江林场发现疑似疫情后,通常采用送检的方式进行病原鉴定。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配置先进的实验室,用于对采集的样本进行线虫分离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同时,培养一支专业素质高、技术能力强的诊断队伍,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和技能考核,以确保疫情鉴定能力。

3)疫情确定后,按照规定程序划定疫区,实施严格的疫区封锁措施,严禁未经许可的疫木及其制品运出疫区,防止疫情扩散。组织专业的防治队伍,对疫区内感染松材线虫病的松树进行清理、就地焚毁(焚烧时做好火场设置,开辟防火隔离带,严防林火发生),同时对周边健康松林进行适当伐除,形成隔离带,避免松材线虫病进一步传播。此外,实施旁站式监理机制,确保疫木除治作业严格按照规程操作,避免因除治不彻底导致疫情复发。

3.4 防治松墨天牛

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对松材线虫病的媒介昆虫——松墨天牛进行防治是阻止松材线虫病蔓延的重要途径。长江林场可以通过在林内悬挂松墨天牛诱捕器诱杀松墨天牛,也可以设置饵木诱杀;对于可能藏有松墨天牛的木材堆或原木,可以采用磷化铝、溴甲烷或硫酰氟等熏蒸剂进行熏蒸,灭杀松墨天牛;在松墨天牛成虫期,可选择50%杀螟松、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50%杀螟松·噻嗪酮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条件允许时可以采用无人机喷药;还可以利用管氏肿腿蜂的天敌作用对松墨天牛幼虫进行寄生,降低其种群密度;也可以使用白僵菌、绿僵菌等,感染并杀死松墨天牛。此外,应注意林地清理,及时清除衰弱木、被压木、枯死木及林下灌木杂草,减少松墨天牛的滋生场所和越冬地点;合理安排采伐时间,避开春季松墨天牛产卵高峰期;营造混交林,提高林分多样性,抑制松墨天牛种群数量的增长。

3.5 加强疫木流通排查工作

根据松材线虫病的传播规律和发生特点及木材市场、木材加工点、木材运输路线、物流集散点、林区进出口等重点区域的分布特征,制订详细的疫木排查方案,明确排查范围、时间、人员和技术要求等。组建并培训参与疫木排查工作的人员,然后按照排查方案,对松木及其制品进行定期排查、登记造册。一旦发现疑似疫木,要迅速进行采样,将样品送交实验室进行检测,以确定是否感染松材线虫。对确诊的疫木(包括同批次其他松木及其制品)迅速就地焚烧,严防疫木进入林区。对异地调入松木及其制品进行来源排查,严防疫区松木进入林场。

3.6 建立跨区域联防机制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极具破坏性和传染性的森林病害,一旦发生疫情,若不加以有效防控,会迅速蔓延至周边乃至更远的地区。建立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可以加强疫区周围地区的监测与检疫工作,及时发现并阻断松材线虫病的跨界传播;同时实现信息共享、技术交流和资源优化配置,各地共同制订科学的综合防治方案,统一行动,形成合力,提高防控效率,降低防治成本。而且,联防机制有助于统一执法标准,加大对木材运输、流通环节的检疫执法力度;建立长效机制,持续推动疫木清理、无害化处理、林分改造及替代种植等措施的落实,确保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4 结语

松材线虫病作为一种极具破坏性和传染性的森林病害,对我国的林业生产和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近年来,长江林场通过建立现代化疫情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地面常态化巡护、建立快速响应机制、防治松墨天牛、加强疫木流通排查工作、建立跨区域联防机制等一系列防治措施实现了松材线虫病的有效防控,但仍有值得完善之处。近年来,卫星、无人机等遥感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遥感技术监测范围广、实时性强、投入人力少、精确度较高、处理高效,可用于松材线虫病的实时监测。但目前长江林场对遥感技术的应用较少,未来可通过地理信息技术将遥感监测接入疫情监测预警系统,完善松材线虫病监测体系,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控,更好地保护长江林场森林资源。

参考文献:

[1] 张彦龙,王小艺,杨忠岐,等.松材线虫病媒介昆虫的天敌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森林病虫,2022,41(3):21-29.

[2] 邓莉丽,刘青华,周志春,等.抗松材线虫病马尾松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构建[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24,41(1):67-78.

[3] 丁晓磊,张悦,林司曦,等.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松材线虫研究进展[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6(4):1-7.

[4] 郑光楠,杨秀好,董子舒,等.松褐天牛繁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广西林业科学,2022,51(1):128-135.

[5] 王磊,叶建仁,史丽娜.利用腐生线虫加速替代疫木中松材线虫种群数量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6(4):36-44.

(责任编辑:刘宁宁)

作者简介:孙烨(1972—),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研究。E-mail:lxs1234561025@163.com。

猜你喜欢
松材线虫病发生特点防治技术
泌阳县松材线虫病普查结果分析
松材线虫病疫木林间就地除害技术
2016年阜阳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分析
连江县松材线虫病防控措施探讨
建湖县白背飞虱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
新疆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及流行规律初探
烟草黑胫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水稻稻瘟病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
油菜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
商洛核桃举肢娥防治技术
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 08: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