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刚++黄玉红++雷良辉++张露++朱娟艳
摘 要:本文介绍了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并从选用抗病品种、消灭病源、种子消毒、加强栽培管理、做好预报预测等方面总结了该病的防治技术,为稻瘟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稻瘟病;发生特点;综合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111.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030
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本文将综合分析、对比叶瘟、穗瘟以及节瘟的发病症状,为病情诊断提供有力参考。
1 发病特点
1.1 叶瘟
叶瘟通常高发在水稻分蘖期间,并发病于植株叶片。由于病菌的侵染,导致叶片表面长有水渍状褐色斑点,而后迅速扩散为大圆形或椭圆形,染病严重时,整株植株萎缩,叶片密布病斑,导致叶片枯萎,根腐而死。因外界自然因素的不同,以及不同品种的水稻其抗病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发病时的症状存在一定差异,由此可将叶瘟细分为急性、慢性、白斑以及褐点4类。
1.2 穗瘟
穗瘟多在出穗之后发病,也有在穗尚未外露发病的。发病部位躲在穗颈、穗轴、枝梗和谷粒上,病斑长可达3~4cm。初期病斑呈暗褐色,后逐步自上而下扩散,形成褪绿病斑,形似水渍状,最终多呈黑褐色,少有呈现枯白色。穗颈瘟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病害,如果在始穗期发病,影响最为严重,常造成白穗,全不结实。如果发病较迟或较轻时,会造成砒谷量增多、米质较差、碎米率提升、千粒重下降。
1.3 节瘟
节瘟也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一个重要病害,在发病初期以黑褐色小点为主,后逐步扩散至全节,颜色逐步变深,严重时会从节部向节间扩散,呈现条状病斑。在湿度较大环境下,同时会伴有1层青灰色的霉层。在发病后期,节部萎缩凹陷,易因此倒伏,对养料与水分的输送带来阻碍,严重影响灌浆结实,发病严重的植株,会出现2~3个节染病。
2 综合防治措施
2.1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良种,经常更换品种。多个抗病品种间作,不要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增强整体抗性,防止稻瘟病大面积发生。
2.2 消灭病源
如果当年发生了稻瘟病,应当在秋收过后将稻草全部焚烧彻底,并将稻茬清除干净,彻底消灭病源。
2.3 种子消毒
通过药液浸泡种子的方法进行消毒效果良好,现有多种消毒试剂可以选择,选用不同的试剂要采用科学合理的用量及用法:用25%史百克2000倍液浸种,浸泡时长为6h;先用清水泡种12~24 h,随后用20%三环唑粉剂125倍液浸泡,浸种时长为2d;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浸泡1.0~1.5d;用温汤(温度以56℃为宜)浸种5min,再用10%401抗菌剂 1000倍液,或者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2d。以上方法选1种即可。
2.4 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施肥管水,氮磷钾配合施用。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适当施用含硅酸的肥料,做到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中后期看苗看天看田巧施肥避免后期氮肥过多,冷浸田注意增施磷肥,水肥管理必须密切配合,合理排灌,以水调肥,促控结合,掌握水稻生长规律满足水稻各生育期的需要。一般是保水回青之后,应在分蘖期浅灌,够苗后排水晒田,减少无效分蘖,使稻叶迅速落黄,增强抗病性。
2.5 做好预报预测
结合天气情况、田间水稻生长态势,以及稻瘟病发生情况多方面、多角度做好稻瘟病情的预报预测工作。根据田间经验所得,在水稻分蘖盛期的时候,如果出现叶片宽大披垂、叶色浓绿、稻株疯长势头,很有可能是叶瘟流行的先兆,此时要注意预警。在分蘖后期温度逐步升高后(达到20℃),要特别注意易感品种稻田以及树荫、粪底地等处稻株的生长情况,一旦发现病株及时预警,如果不加关注,可能成为发病中心。如有天气预报连续出现多天阴雨时,则要注意7~10d后可能大田发生叶瘟,在水稻孕穗期,如果稻株贪青叶片宽大软弱,延迟抽穗,天气预报连续高温阴雨,则预示穗颈瘟可能会流行。根据预测情况及早发出预防警报,组织好预防措施的实施,防患于未然。
2.6 田间调研及药剂防治
建议在分蘖期前每次降雨后都要到易高发品种地里巡查,如果发现急性型病斑出现,应当及时用药剂进行防治,如在用药后10d病情仍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建议再用药1次。如果叶瘟发病较晚且病情并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可以与防治穗颈瘟一同进行。对于穗颈瘟来说,通常在孕穗末期与抽穗始期之间加强防治力度,一旦发病无论病情轻重均要用药剂防治1次,并建议在齐穗期再次进行药剂防病,以控制病情发展。在施用药剂方而,建议选用30%稻瘟灵乳油或者40%富士1号(稻瘟灵)可湿性粉剂加水喷施,用量控制在900~1125g/hm2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