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药材种植是贵州省盘州市英武镇加快发展林特产业和林下经济的重要抓手。近年来,英武镇立足当地中药材种植优势,按照标准化种植的思路,不断优化中药材种植技术,夯实中药材产业发展基础。为提高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效益,在介绍英武镇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部分环节种植标准不明确、全流程标准化程度低、中药材市场流通不畅等问题,提出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策略,包括制订和完善标准化种植方案、提升中药材种植全流程标准化程度、拓宽中药材市场流通渠道。
关键词 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林下经济;贵州省盘州市英武镇
中图分类号:S567;F326.1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0.032
自2021年以来,为统筹地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盘州市农业农村局结合各乡镇实际,对中药材种植进行了合理布局和调整,进一步明确各乡镇重点种植的中药材种类。其中,贵州省盘州市英武镇被明确为以重楼、黄精、白及等名贵中药材种植为主的区域。但是,受传统观念、种植模式等因素影响,当前中药材种植的标准化水平仍然偏低,不仅限制了种植效益的提升,也影响了农户进行规模化种植的积极性和自信心[1]。基于此,有必要从标准化种植视角出发,对英武镇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总结,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促进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水平的稳步提高。
1 英武镇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现状
1.1 标准化种植的条件
1.1.1 自然条件
英武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6.3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0.2 ℃,年均降水量1 350 mm;最高海拔1 920 m,最低海拔1 000 m,平均海拔1 460 m;地形以山地、河谷为主,自然植被生长良好且植物种类繁多,下辖的多数村有溪水贯流,水源固定,水质良好。适宜的气候、丰富的森林植被、良好的水源,为英武镇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创造了优越条件。
1.1.2 政策条件
近年来,盘州市人民政府、盘州市农业农村局等结合上级部门的要求,以及中药材种植实际,陆续出台了包括《盘州市创建“一镇一特”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盘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盘州市中药材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等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英武镇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资金技术等种植资源要素支持。例如,《盘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重点在英武镇推进实施野生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中药材大市”巩固提升等项目建设,如盘州市英武发业嘎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作为英武镇重点建设内容,就获得了180万元的中药材标准化基地建设专项资金支持。
1.1.3 中药材种植传统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长期以来,英武镇有种植和采摘白及、黄精等中药材的传统。并且,部分村种植的中药材在产量、品质等方面均优于其他地区。例如,发业嘎村种植的白及和黄精属于贵州省道地药材,经检验完全达到药典要求,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以往的农业发展中,英武镇不少村有通过种植中药材致富的情况,为当地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提供了范本。
1.2 标准化种植的措施
1.2.1 建设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
为推动中药材的标准化种植,英武镇在盘州市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成立专业合作社,负责新建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在基地种植模式下,农户按照合作社制订的白及、黄精标准化种植方案,开展选地、整地施肥、种子种苗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等活动。通过集中化、统一化的种植,促进了中药材品质提升。
1.2.2 开展标准化种植技术研究与推广
借助标准化种植基地的平台,英武镇农村工作服务中心组建了一支技术研究与推广小组。该小组主要负责白及和黄精等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的创新研究与应用推广,并指导标准化种植中固定优质水源利用,以及专网灌溉系统、绿色防控系统、监控系统等配套设施建设活动的开展,为标准化种植奠定了技术基础。
1.3 标准化种植的成效
1.3.1 经济效益
1)增加英武镇农业种植收入。以发业嘎中药材种植基地为例,在分别种植6.67 hm2白及和黄精的情况下,待3年后采收时,白及平均667 m2产量可达2 t,预计可采收200 t,产值可达280万元;黄精平均667 m2产量3 t,预计可采收300 t,产值可达450万元,仅这两项中药材总产值就可达730万元。2)拓宽农户收入渠道。除了基本的农业种植收入外,部分农户会以兼职的身份参与种植活动,而基地兼职的农民每人每天可以获得70元,每月保守兼职20 d,每月收入就可以达到1 400元,每年务工时间保守预估按4个月计算,按每户一个劳动力务工,户均增加5 600元。此外,部分农户会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获得相应的收入。例如,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按目前每667 m2土地流转价格400元计算,13.33 hm2土地就能为农户带来8万元的流转费。
1.3.2 社会效益
1)解决周边农民就业问题。通过标准化种植,可以在短时间内增加大量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例如,发业嘎中药材种植基地预计可容纳近100个劳动力,这使得部分农民不再需要外出务工,在家门口即可实现就业。2)提高农业发展水平。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提升了农民中药材种植技能,增加了广大民众的农技知识,改变了民众固有的种植观念和传统习惯,为英武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打下了
坚实的基础。
1.3.3 生态效益
标准化种植既减少了农业种植对林地资源的破坏,又保护了水土,使荒山绿化,山川秀美,进而改变了英武镇的自然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2]。同时,标准化种植能有效改善空气质量,减少森林火灾等情况的发生。
2 存在的问题
2.1 部分环节种植标准不明确
虽然英武镇农村工作服务中心结合中药材种植实际,制订了指导中药材种植基地开展标准化种植活动的方案,明确了中药材种植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但该方案对部分环节流程中需要重点遵循的标准缺乏准确而详细的说明,使得农户对标准化种植中的“标准”了解不够,影响了种植效果。例如,方案并没有明确翻耕的深度、有机肥和化肥施用量、种植密度控制、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等技术标准,使得部分农户在实际种植中出现无所适从的情况[3]。
2.2 全流程标准化程度低
目前,英武镇在白及、黄精等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中存在水平参差不齐、全流程标准化程度偏低的问题。例如,部分村因为是统一采购、分发种子,故在种子选择方面实现了较高的标准化,但缺乏充分的资金用于采购或者租赁中小型机械进行土地翻耕,导致不同农户在整地环节的翻耕深度不一致,存在部分农户土地翻耕过浅的情况[4]。同时,农户未按照方案中明确的方法进行病虫害监测和处理,导致局部范围内出现了病虫害;农户为了增加中药材的产量,获得更多收益,未遵循方案中的农药使用标准,滥用农药甚至使用毒性强的农药,不仅没有提高产量,还影响了中药材的品质;农户对根腐病、锈病、黑斑病等病害,以及地老虎、金针虫、红蜘蛛、椿象等虫害缺乏持续性的监测,造成部分地块突发病虫害[5]。上述情况表明,现阶段英武镇整地、田间管理等流程操作不规范、不标准,进而出现全流程标准化程度偏低的问题。
2.3 中药材市场流通不畅
目前,英武镇的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尚处于探索阶段,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种植主体只有将收获的中药材销售出去,才能获得实际收益,为进一步开展标准化种植提供资金支持。调查发现,虽然部分中药材种植基地借助规模化种植的优势,与一些企业开展中药材产供合作,但是多数种植主体尤其是分散性、小规模种植的农户则很难将收获的中药材直接销售给加工企业,他们多是以较低的价格将中药材卖给收购商。这种中药材市场流通不畅的情况,不仅限制了农户收益的增加,还影响了农户继续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标准化种植面临较大挑战。
3 对策
3.1 制订和完善标准化种植方案
结合目前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主要是以农户为单元开展,不同农户所遵循的标准不统一的情况,英武镇农村工作服务中心要尽快制订和发布适用于当地白及、黄精等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的方案,明确种植中需要参照的标准,使种植行为有据可依。1)制订适用于英武镇整体情况的标准化种植方案。农村工作服务中心要组织相关人员总结白及、黄精等中药材种植技术标准,并按照种植流程进行详细梳理。同时,要邀请盘州市农业农村局的专家对方案内容进行审核、指导,确保方案规范、明确、完整[6]。2)结合实际对方案中的标准进行完善。农村工作服务中心要对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中存在的标准不明确问题进行分析,及时补充和调整相关内容,使方案不断契合中药材种植实际。例如,对于部分农户反映方案中有机肥和化肥施用量不均衡的问题,农村工作服务中心要在开展田间试验的基础上,调整方案中的施用量,使标准更加科学合理。
3.2 提升中药材种植全流程的标准化程度
提升种植全流程的标准化程度除了要制订标准化种植方案外,还需要提升农户标准化种植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能够规范、严格地开展各流程的种植活动。1)提升农户标准化种植意识。英武镇农村工作服务中心要通过效益宣传、知识讲解等方式,使农户认识到标准化种植对最终产量等的影响,从思想上重视每个环节的标准化操作。例如,农村工作服务中心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村通知栏等宣传渠道分享各村白及、黄精等中药材种植的最终收益,通过标准化种植与非标准化种植数据的对比,使农户认识到标准化种植对收益提高的真实影响,进而促使他们树立标准化种植意识。除了进行集中性的宣传外,农村工作服务中心还要在施用化肥、使用农药、重点病虫害监测等关键环节,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向农户宣传标准化种植的重点内容,促使其严格按照种植标准进行农药化肥使用和重点病虫害的监测、防范与应对。例如,在雨季,鉴于农户易忽视按照种植标准监测根腐病、叶斑病等典型病害的情况,农村工作服务中心要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到各村向农户强调其危害,促使他们对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主动监测[7]。2)加强标准化种植技术推广应用。农村工作服务中心要进一步细化标准化种植技术推广工作,根据各村中药材种植情况,安排专门技术人员负责对接。同时,要督促技术人员定期到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标准化种植指导与帮助,使农户更好地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进行种植[8]。再者,技术人员要对指导过程中发现的典型问题进行集中讲解,降低标准化种植的风险。
3.3 拓宽中药材市场流通渠道
解决中药材市场流通问题是夯实英武镇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基础、增强农户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信心和动力的现实需要。考虑目前中药材市场流通实际,英武镇要重点从2个方面拓宽市场流通渠道。1)支持规模性中药材收购企业的发展。要结合市场发展情况,鼓励、引导和支持市场主体成立以收购白及、黄精等中药材为主营业务的企业,搭建基地、农户与产业链上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桥梁,使当地优质的中药材资源能够更加顺畅地进入市场。2)支持种植基地开展中药材加工、贮运。考虑基地在种植规模、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优势,可以支持有条件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专门用于中药材初加工、深度加工和贮运的市场流通体系,使当地种植的中药材在经过加工后,借助发达的物流网络运往各地销售,以此增加中药材种植的综合收益[9]。当然,也要鼓励基地主动收购当地农户种植的中药材,扩大中药材加工、贮运规模,真正做大做强英武镇中
药材产业。
4 结语
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是当前英武镇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研究发现,在优越的自然条件、政策条件和中药材种植传统的基础上,英武镇借助建设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开展标准化种植技术研究与推广等措施,提高了标准化种植效益。但是,在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中,英武镇还存在部分环节标准不明确、全流程标准化程度低、中药材市场流通不畅等问题。鉴于此,相关主体要采取有效对策,以确保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水平的稳定提升,进一步发挥标准化种植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胡庭坤.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及对策[J].农技服务,2023,40(9):80-83.
[2] 龙志望.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研究推广[J].河北农机,2023(4):36-38.
[3] 葛玉娟,周月圆,冷恩念,等.贵州中药材种植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建议[J].种子科技,2022,40(24):133-135.
[4] 徐静,张倩楠,张佶.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的实施建议研究[J].中国标准化,2022(19):158-162.
[5] 潘仕忠.白芨的高产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9(14):28.
[6] 吉云峡.浅谈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中的问题及应对建议[J].新农业,2022(8):46.
[7] 孙雪艳.临洮县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的建议及措施[J].中国农技推广,2022,38(3):19-20.
[8] 董苗苗,关全力.陇西县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南方农业,2023,17(20):130-132.
[9] 朱力德别克·块什拜.明确中药材种植现状提高中药材种植质量[J].农家参谋,2021(17):20-21.
(责任编辑:刘宁宁)
作者简介:叶双林(1971—),大专,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E-mail:1617164994@qq.com。